《伶官传序》PPT课件_第1页
《伶官传序》PPT课件_第2页
《伶官传序》PPT课件_第3页
《伶官传序》PPT课件_第4页
《伶官传序》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欧阳修,1,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解题,“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序”则通过对这一史实的论述,总结经验教训,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写得平易流畅,简洁明快,论证清楚,而又抑扬顿挫,富有气势。,2,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续和发展了唐朝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他团结并培养了大批古文作家。如“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皆出其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新五代史。他的文章,叙事简约且富有波澜,语言酣畅又自然凝练,伶官传序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风格特点。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奠定了一代文风。,3,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4,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庄宗仓皇出逃时,被乱箭射死。,时代背景简介,文章合为时而著,5,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至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100多年后的北宋王朝,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6,契丹(),所溺(),矢(),盛以锦囊(),燕王()仇雠()伶人()盛衰(),yn,q,chu,n,lng,chng,sh,shng,字音:,nng,7,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理:道理。人事:人力。原:推究。所以:的原因。,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疏通字词句:,8,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以:而。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该”“一定”的意思。乃:你。,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状语后置),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从事:泛指一般属官。少牢:用羊、猪各一头祭祀先人。告庙:祭告祖庙。负:背负及:等到,10,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系:捆绑。组:绳索。函:用木匣装。名词用作动词。意气:气势,指骄傲之气。,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11,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雠:同“仇”。仓皇:匆忙的样子。至于: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至”、“以至于”。何其:多么,用疑问来表示程度。,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到哪里去好;以至于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1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抑:或者。本:探求,考察。迹:迹象。人:指人事、人力。书:指尚书,儒家经典。兴:和后面的“亡”都是使动用法。逸豫:安乐。,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易吗?还是说推究他成功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1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盛:强盛。举:全、所有的。困:围困。忽微:指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所溺n:所溺爱的事物。,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14,文言字词归纳检测,15,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其矢,盛以锦囊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智勇多困于所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公子能急人之困,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兴盛),(装),(旺盛),(强盛),(围困),(困扰),(困厄),(困难),(告诉),(祭告),(禀告),16,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微斯人,吾谁与归,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微小的事),(悄悄地),(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如果没有),(副词,应当,一定),(语气词),(代词,他),(大概,表揣测语气),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乃,(代词,你的),(副词,竟),(副词,才),(判断词,是),17,与,与尔三矢无乃尔是过与尝与人佣耕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以乱易整,不武,y,通“欤”,语气助词,为,给,替。介词,和,连词,交好,亲近。动词,容易。形容词,轻易。副词,交换。动词,给。动词,而皆背晋以归梁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而其归书也必速若水之归下也,归,归附,依附,返回,归还,归聚,汇聚,18,虚词所结构助词,不独立使用。所+动词名词性短语燕王,吾所立所+介词名词性短语表原因、处所、方法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为+所表被动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助词表概数从弟子女十人所西门豹治邺,19,知识归纳,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4、抑本其成败之迹,人为/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推究,探究/原来,一般的官员/做某一方面的工作,抑或,或者,还是/压制,古今异义,20,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告以成功乱者四应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判断词类活用,夜、东:,兴、亡:,四:,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名词作状语,数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动词,推究、探讨,忽微:微小的事物,智勇:人的聪明才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被动句),形名,作乱的人,名动,订立盟约,形名,成功的消息,21,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A、此三者,吾遗恨也B、盛以锦囊C、系燕王父子以组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E、智勇多困于所溺F、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G、燕王,吾所立介词短语后置: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E,E,A,B,(之),(于),B,C,D,G,F,22,1、君幸于赵王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自知见卖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身为宋国笑4、为情所困为人所惑若属皆且为所虏5、受制于人,被动句,谓语动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见+谓语动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为+(行为主动者)+谓语动词,为+.(行为主动者)+所+动词/.为所.,受+谓语动词+于,23,巩固练习,1.选出划线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负而前驱B.一夫夜呼C.仓皇东出D.函梁君臣之首,D,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A.函梁君臣之首B.忧劳可以兴国C.逸豫可以亡身D.数十伶人困之,(A),温故知新,24,4.下列“其”字表祈使语气的副词的一项是()A.其孰能讥之乎?B.其皆出于此乎?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吾其还也”E.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F.其后用兵,C,表反问语气表推测表祈使“应当”“一定”表商量连词指示代词,语气副词,25,23岁27岁38岁41岁,时间年龄事件结论,908年912年923年926年,与尔三矢,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身死国灭,得天下15年(盛),失天下3年(衰),走进唐庄宗,了解其人,26,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由盛而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7,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依据是什么?,例证法对比论证依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思考:,28,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对比论证,29,盛,衰,受命继志负而前驱,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仓皇东出士卒离散,不知所归泣下沾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如何表现他“得天下”之“盛”的?,怎样写其“失天下”之衰的?,30,本来行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明确:引出教训,借古讽今,思考:,31,伶官传序,总起:提出论题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分说:正面叙说后唐庄宗得天下忧劳可以兴国,分说:反面叙说后唐庄宗失天下逸豫可以亡身,总结:得出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启示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论证结构,32,1.满招损,谦得益。,小结,一、千古名句:,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3,二、写作特色,1.多种句式灵活运用,语言富于变化。,2.运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使中心更加鲜明生动。,小结,34,3.叙事简约且富有波澜,清人王符曾、沈德潜评价伶官传序,都认为关键是“善用抑扬之法”,,明确:文中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以“得天下”之“盛”和“壮”,为下文写“抑”张本,烘托其“衰”,揭示了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35,三、文章主旨,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小结,36,(忧劳),(逸豫),通过上图显示,可将后唐庄宗的兴亡规律表示为:忧劳则兴,逸豫则亡。试想想:秦朝、六国、项羽的兴亡规律又是怎样的?作为学生的我们,怎样做才能进步(成功),怎样做就会退步(失败)呢?,(盛衰兴亡之理),兴亡(得失、成败)规律,37,庄宗:秦:六国:项羽:北宋:学生:,忧劳则兴,逸豫则亡,仁政则兴,暴政则亡,抗秦则兴,赂秦则亡,重贤则兴,寡谋则亡,勤奋则兴,懒惰则亡,兴亡论,思危则兴,苟安则亡,拓展:“兴亡规律”,38,讨论,文章说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请同学们再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拓展延伸,39,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的事例苦斋记中说:“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前人教训,励精图治,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唐玄宗李隆基,忧劳时,迎来了“开元盛世”;逸豫时,天宝危机,酿成了安史之乱。,商纣王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引火自焚”的下场,并留下千古骂名。,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霸嫂蒸母,修宫庭,疏运河,冒天下之大不韪,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