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参考幻灯片.ppt_第1页
耳穴埋籽参考幻灯片.ppt_第2页
耳穴埋籽参考幻灯片.ppt_第3页
耳穴埋籽参考幻灯片.ppt_第4页
耳穴埋籽参考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穴压籽临床应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温春娣,1,主要内容,2,耳穴疗法种类,毫针埋针艾灸放血按摩压籽耳穴注射贴膏磁疗等,3,概念耳穴压籽,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采用磁珠、莱菔籽、王不留行籽等,附在耳穴部位,以小块胶布固定,称为“耳穴压籽”本法适用于老年,儿童,及惧痛的患者,本法能起到持续刺激的作用,患者可以不定时的在敷贴处按压以加强刺激属于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材料有:莱菔籽有行气化痰作用,王不留行籽有活血通络利水作用。,4,耳穴压籽的作用原理,(一)中医学机理1、耳与脏腑的关系密切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千金方:“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5,2、耳与经络的关系,“灵枢口问篇:耳为宗脉之所聚”。耳为全身经络分布最密之处,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气都走于耳,其中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6,(二)现代医学机理,1、神经、体液学说:耳穴良性刺激使全身组织器官通过神经和体液综合调节实现,特点是双向调节作用。2、全息生物学说:脑内神经元作为反射中枢,形成全息反应路,阐述人体病灶与耳穴之间有直接联系。,7,取穴要点,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在耳廓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结节、电阻低等。这些反应点称为刺激点,又称“耳穴”,8,选穴的原则,1、按疾病相应部位选穴:如胃病取“胃”。2、按循经辩证选穴:如偏头痛属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选“胆”。3、按脏腑辩证选穴:脱发、遗精选“肾”4、按现代医学理论选穴:输液反应选“肾上腺”,月经不调选“内分泌”。5、按临床经验选穴:如“神门”有镇静、镇痛作用,可治疗失眠、痛经等病。,9,耳郭的表面解剖,耳轮耳轮结节耳轮脚耳轮尾对耳轮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耳屏对耳屏,10,耳郭的表面解剖,三角窝耳舟屏上切迹屏间切迹轮屏切迹耳甲耳甲艇耳甲腔耳垂,11,耳穴的分布,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与上肢对应的穴位耳舟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对耳轮上、下脚与躯干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体部与腹腔相应的穴位耳甲艇与头面对应的穴位耳垂与胸腔相应的穴位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耳轮脚周围,12,4、耳郭分区,耳轮12区耳舟6区对耳轮13区三角窝5区耳屏4区对耳屏4区耳甲8区耳垂9区耳背5区,13,14,15,临床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作用,穴名耳尖定位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痛症,风疹,失眠。,16,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作用穴名神门定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主治失眠、多梦、各种痛症,咳嗽,哮喘,眩晕,高血压,过敏性疾病,戒断综合症。,神门,17,临床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作用穴名胃定位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主治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18,临床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作用穴名心定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自汗盗汗,癔病,口舌生疮,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心,19,临床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作用穴名内分泌定位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间日疟,糖尿病。,内分泌,20,临床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作用耳背穴位穴名耳背沟(降压沟)定位在对耳轮沟和对耳轮上、下脚沟处。主治高血压病,皮肤瘙痒。,耳背沟,21,归纳耳针的临床应用要点,在诊断方面的运用: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耳廓相应区域出现各种反应,这种病理性反应可表现为变形、变色、脱屑、丘疹、压痛敏感、皮肤低电阻等。这些现象出现在耳穴,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如胃痛在耳轮脚及耳轮脚消失处等都有可能出现明显的压痛敏感点。,22,归纳耳针的临床应用要点,在治疗方面的应用适应范围(1)各种疼痛性病症(2)各种炎症性病症(3)功能紊乱性病症(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6)传染病(7)用于手术麻醉(8)预防感冒、晕车、晕船,治疗输液反应,还可用戒烟、戒毒等。,23,常见病症应用,(一)不寐神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心:耳甲腔正中凹陷处交感: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下方脑干:在轮屏切迹处神经衰弱点(垂前):耳垂4区中央。,24,辩证配穴:,心脾两虚:脾、小肠;肝郁气滞:肝、三焦;心虚胆怯:交感、胆;心肾不交:肝、肾;胃失和降:交感、胃、脾;,25,常见病症应用,(二)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直肠:与大肠同水平的耳轮处。交感:对耳轮下脚内1/3的内上方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耳屏下1/2连线中点,26,常见病症应用,(三)痛经子宫:在三角窝前1/3的凹陷处。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厘米处卵巢:屏间切迹外缘与对耳屏内侧缘之间,27,常见病症应用,(三)痛经缘中(脑点):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肝:耳甲艇外下方神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28,常见病症应用,(二)便秘脾:耳甲腔外上方,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肺:心区的上、下方腹:腰骶椎内侧缘、近耳腔缘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厘米处,29,附:各种疾病的耳穴反应,胆结石,高血压,肺结核,30,颈椎病,皮肤病,乳腺癌,头昏头痛,心肌梗死,子宫内膜炎,31,操作流程护理目标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2,耳穴埋籽操作技术具体流程,33,护理评估工作:,34,准备工作:操作者:仪表整洁,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物品及环境:治疗盘,针盒(王不留行籽、莱菔籽)、胶布、安尔碘、棉签、止血钳、弯盘、探棒、快速手消毒液。环境清洁安静,室温适宜。患者:核对姓名、诊断,做好告知解释工作,取舒适体位。,35,定穴消毒:操作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自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或按医嘱正确取穴。消毒局部皮肤,自上而下,由内而外,从前到后。,36,埋豆法:用莱菔籽、王不留行籽等,将其贴于0.50.5cm小方块胶布中央,敷贴于耳穴上,并予适当按压。,每天可自行按压数次,3-5天更换一次。,37,询问患者感觉,有否晕针,有无疼痛或其他不适。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埋豆者一般无不适感。,38,注意事项:,39,注意事项:,40,起针,起针后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再用皮肤消毒液消毒,防止感染。埋豆者自行揭下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