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_第1页
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_第2页
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_第3页
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_第4页
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光、电、磁、力学与量子特性被公认为是继碳纳米管后又一令人关注的碳纳米材料。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综述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讨论了其在导电、导热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石墨烯;复合材料;纳米银;制备及应用 石墨烯作为一种由单层单质原子组成的六边形结晶碳材料,其特殊性能的应用一直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但是石墨烯的生产效率低,需经常将其进行改性,达到以较少的添加量获得更好性能的目的。其中,纳米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石墨烯在导电1,导热方面的应用。而且纳米银的生产效率高,很好地解决了石墨烯/纳米银的生产问题,为石墨烯在诸多技术领域的应用拓展了2空间。金属粒子由于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在导电性和导热性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而纳米银颗粒,纳米银棒,纳米银线则可以在复合基体中形成网络通路,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一、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目前,石墨烯掺杂纳米银复合材料可以根据纳米银的形貌特征分为石墨烯/纳米银颗粒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纳米银线复合材料。纳米银的加入使得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石墨烯的表面硬度均得到了提高3。 1.1机械共混法 机械共混法可分为搅拌法和熔融共混4法。刘孔华利用搅拌法制备得到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物,在50下搅拌,升温至210,最后降至常温得到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物。熔融共混法是利用密炼机或者挤出机的高温和剪切作用力下将石墨烯、纳米银和基材熔融后,共混得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用途广泛,适用于极性和非极性聚合物和填料的共混。并且纳米银的烧结温度在180,对于纳米银颗粒可以烧结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结构。此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所需时间短,且纳米银线是单独制备,所以可以单独控制纳米银线的长度和长径比。但是由于是机械共混,纳米银在石墨烯材料中的分散性不是很好,且容易发生团聚,达不到形成大量网络结构的目的。 1.2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将金属纳米粒子附着在石墨烯表面的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在石墨烯表面化学还原一些金属前驱体,经常伴随原位复合法和溶液插层法。郑5璐等以联胺为还原剂制得纳米银插层的石墨烯。附着在石墨烯表面的银的粒径在206nm左右。王宇鹏等运用柠檬酸钠作为还原剂制得水溶性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导电体。此方法得到的附着纳米银线直径在40nm左右,长度在2m,银线断面呈现规则的立方7体结构。Mislav等在碱性条件下,利用肼还原银离子,3步法制备纳米银棒附着的石墨8烯。Hooman等对石墨烯先进行酸处理,再将纳米银线与石墨烯按照质量比16比例混合搅拌,得到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纳米银线分散均匀,且长径比较大,一次制备所得产物较多,实验过程稳定,可随时观察反应状态,是目前较为实用的方法。 1.3无溶剂微波 加压法微波辐射法是利用微波反应器产生的快速且大量的热量促使银盐的分解。而且石墨烯具有很好的吸收微波的能力,使得银颗粒可以在短的时间里附着在石墨烯表面。同时,因是无溶剂,得到的产物产率相比于普通溶剂得到的产物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实验需要通过对环境施加额外的压力,才能达到试验条件。9Lin等用一个典型的反应方式将银颗粒附着到石墨烯表面。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时间对银颗粒的粒径存在影响。而且由于石墨烯是层状材料,可反应的面积大,相比于碳纳米管,石墨烯表面附着的银颗粒粒径较小。并且由于银颗粒的附着使得石墨烯的表面硬度得到增加。这种方法不需要溶剂溶解且反应时间短,纳米银在石墨烯表面分布也较为均匀,可以得到足量的产物。但是实验仪器较为苛刻,实用性较低。同时石墨烯会吸收一定的微波功率,反应过程存在不确定因素和安全问题。目前,使用此类方法制备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不是很广泛。 1.4溶剂热悬涂法 10溶剂热悬涂法是一种利用溶剂的温度配合晶核在一定温度下沿某一固定晶面生长11的方法。徐士才采用溶剂热悬涂法,利用氯化银为晶核,甲醛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制备得到长度为30m,直径为205012nm的纳米银线。Dinh等用VitaminC在N/H条件下制备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将22纳米银线悬涂在石墨烯表面。该方法具备了化学还原法的稳定性和无溶剂微波加压法的高效性,并且可以得到超长纳米银线。 二、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应用 目前,虽然石墨烯是优良的导电纳米材料,但是生产成本高,且提升石墨烯本身导电导热能力由石墨烯的厚度决定,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银的导电导热能力都很出色,且成本不太高,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同时,银线的生成在石墨烯中可以提13供良好的导电通路,大幅降低材料电阻。 2.1导热性能应用 在众多散热硅脂中,银含量是衡量散热硅脂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石墨烯也具备很好的导热能力。因此将银表面附着或者插层能够很好地提高材料的导热性能。8Hooman等在40条件下,加入0.1%的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热导率提高22.22%。 2.2导电性能应用 在如今高科技年代,人们对电子领域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石墨烯和纳米银线制备14的透明电极和透明导电膜等得到了广泛关15,16注与发展。Liu等利用石墨烯和纳米银的高透过率和高效的光催化能力,成功研制177出透明电极。Mislav等研究发现,在高电场环境下,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的临界电18流密度得到提高。Lee等研究制备了可见光透过率为94%,表面电阻为33/sq的可延伸电极。 2.3光学性能应用 纳米银可以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基质。同时,由于纳米银拥有灵敏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可用来制备光学电器件。目前,SERS的增强机理主要有电磁增强19机理和化学增强机理。张太阳等制备了聚苯乙烯/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和层析硅胶/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均发现拉曼光谱20G峰和D峰有明显增强。Lu等将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SERS基底,可实现对芳香族21分子的检测。Kumar等降低了对邻氨基苯硫22磺和三聚氰胺的检测限,Ren等使得对叶酸的检测低至9nmol/L。 2.4其他性能的应用 23在生物应用方面,Lu等研究发现了银纳米粒子在基体材料上的附着可以实现对血糖和HO的检测。其作为传感器具有高效,灵22敏,可靠的特点,并在临床医学,食品安全24和环境质量检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25时,银的加入也增加了材料的抗菌能力。26Chen等成功实现了对DNA分子的无标记测27量。Kim等制备了高性能的蛋白质传感器。28Bae等成功制备了石墨烯透明触摸屏。 三、结语 29石墨烯作为世界上最薄的二维材料,拥有极高的比表面积,理论上可以负载各种30分子,但由于石墨烯制造的局限性影响了应用范围。熔融共混,化学还原,无溶剂微波加压等多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在提高石墨烯导热导电性,生物应用性方面展现出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其中,纳米银线在石墨烯中形成的网络结构,会大幅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银线的使用也使复合材料的硬度得到一定提高。此外,其313435,37他金属纳米离子或者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成为制备纳米线型材料的原料,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