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印技术PPT课件_第1页
丝印技术PPT课件_第2页
丝印技术PPT课件_第3页
丝印技术PPT课件_第4页
丝印技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丝印基本知识,内容来源中国印刷港电容触摸屏工作原理丝网印刷的应用范围静电概念5大要素与5大变量理论透墨量定律实际透墨量定律丝网印刷中下墨量的因素保管丝网印版关键,胶刮板在丝网印刷中的运用刮板如何掌握网距对印刷的影响丝网印刷UV油墨导电印胶(银胶)介绍镜面油墨的印刷技巧清洗印版,.,2,电容触摸屏工作原理,电容式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的感应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导电层,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当我们用手指触摸在感应屏上的时候,人体的电场让手指和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相比传统的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新奇。电容式触摸屏支持多点触控,操作更加直观、更具趣味性。2.不易误触。由于电容式触摸屏需要感应到人体的电流,只有人体才能对其进行操作,用其他物体触碰时并不会有所相应,所以基本避免了误触的可能。3.耐用度高。比起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在防尘、防水、耐磨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作为目前正当红的触摸屏技术,电容式触摸屏虽然具有界面华丽、多点触控、只对人体感应等优势,但与此同时,它也有以下几个缺点:1.精度不高。由于技术原因,电容式触摸屏的精度比起电阻式触摸屏还有所欠缺。而且只能使用手指进行输入,在小屏幕上还很难实现辨识比较复杂的手写输入。2.易受环境影响。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也会引起电容式触摸屏的不稳定甚至漂移。例如用户在使用的同时将身体靠近屏幕就可能引起漂移,甚至在拥挤的人群中操作也会引起漂移。这主要是由于电容式触摸屏技术的工作原理所致,虽然用户的手指距离屏幕更近,但屏幕附近还有很多体积远大于手指的电场同时作用,这样就会影响到触摸位置的判断。3.成本偏高。此外,当前电容式触控屏在触控板贴附到LCD面板的步骤中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良品率并不高,所以无形中也增加了电容式触控屏的成本。,.,3,丝网印刷的应用范围,丝网印刷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丝网印刷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油墨。即:油性、水性、合成树脂乳剂型、粉体(导电胶)等各类型的油墨。版面柔软。丝网印刷版面柔软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仅适合于在纸张和布料等软质物品上印刷,而且也适合于在硬质物品上印刷,例如:玻璃、陶瓷等。丝网印刷压印力小。由于在印刷时所用的压力小,所以也适于在易破碎购物体上印刷。墨层厚实,覆盖力强。不受承印物表面形状的限制及面积大小的限制。由前述可知,丝网印刷不仅可在平面上印刷,而且可在曲面或球面上印刷;它不仅适合在小物体上印刷,而且也适合在较大物体上印刷。这种印刷方式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用性。,.,4,静电概念,从原子学的角度来说,塑料、纸张和其它材料通常都是中性的。每一原子中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其周围带负电的电子云中和。当两种材料,不论是通过压力还是通过摩擦接触分开后,电子就会游离材料的表面,从而产生静电区。电子减少的材料表面呈正电性,而带多余电子的材料表面呈负电性,这两种带电材料会吸引周围带相反电荷的材料以使电性中和,如果带电材料是导电性的,则静电荷很快会通过材料转移到地面上,如果材料在印刷中带电,则静电荷会转移到机器表面。如果材料是绝缘体,则静电荷会在几个小时、几周甚至几个月以后逐渐漏掉。湿度低时很容易产生静电,因为多数材料表面如果有一定湿度就会有导电性,周围环境的湿度升高,导电性增加,从而减少静电。通常在冬季或有空调的房间内,由于湿度减少,容易产生静电。,.,5,5大要素与5大变量,墨层厚度的大小由网印中5大要素(网版、刮板、油墨、承印物的材质、网印机的性能)和5大变量(刮印角度、网距、印刷压力、刮印速度、油墨黏度)的正确操作和高质材料的选用所决定的。,.,6,理论透墨量定律,分析丝网透墨量有两种方法,一为计算丝网理论透墨量,二为实际印刷透墨量。计算理论透墨量有以下公式:开孔率为:L丝网厚度为:D理论透墨量为:M=LD100%以上公式只是理论上的计算丝网透墨量方法,一旦运用到实践印刷中,数据会有发生变化,但是成正比。我们来看以下因素:1、丝网的目数(直接决定到孔宽及开孔率)。丝网的目数越高,孔宽越小,开孔率随之降低,例如:355目丝网孔宽为31m,开孔率为26%,理论透墨量为14.3cm/m。305目丝网孔宽为45m,开孔率为35%理论透墨量为16.3cm/m。2、丝网的线径(直接影响到网厚、开孔率、网孔大小)。是指未编织的线径的直径,编织后的线径会变成椭圆形。将会影响到网孔的大小。同等目数的丝网线径不同,也将影响到开孔大小和开孔率。例如:305目丝网线径31m开孔率为35%,孔宽为49m,网厚为49m,理论透墨量为17。2cm/m。305目丝网线径34m开孔率为29.6%,孔宽为45m,网厚为55m,理论透墨量为16。3cm/m。305目丝网线径40m开孔率为20。1%,孔宽为37m,网厚为65m理论透墨量为13cm/m。3、丝网的厚度(直接影响墨层)。我们可以把绷制好的网版用测厚仪来检测其丝网厚度。由于各个厂家生产的丝网都有自己的织造工艺,经、纬线的弯曲程度不一样,弯曲程度越大丝网会变的更薄,反之则大。在绷网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的影响,线径被拉伸,最终会影响到丝网的厚薄。4、丝网的孔宽(直接影响下墨量)。我们知道网孔越宽的丝网其下墨量越大。在绷网过程中,张力越高,目数变低,网孔越宽,其透墨量随着变大。5、丝网的开孔率(直接影响下墨量)。所谓开孔率是指丝网单位面积内透墨面积占总面积的白分比。例如开孔率为35%的丝网,透墨的部分为35%,不通透被丝经遮挡的部分为65%,开孔率越高的丝网其下墨量越大。计算公式:孔宽为:K目数为:M英寸单位为:Y开孔率为:L=KMY100%6、丝网的压平面(直接影响网厚、孔宽)。进口丝网355目以上多采用压平处理。压平后的丝网明显会变薄网孔变小。被压平的丝网在绷网时,我们来看以下例子:把压平面朝刮墨面绷网时可节约油墨10%15%,把压平面朝承印物面绷网可节约油墨15%25%。,.,7,实际透墨量定律,1、网版的张力(影响开孔大小、丝网目数、线径、网厚)。丝网在绷网过程中,随着张力的增加,丝网本身的技术参数相应会跟着发生变化。首先影响到丝网的目数,张力越高目数下降的越大(直到丝网发生塑性变形)。接下来会影响到丝网的孔宽,网孔会变大,线径会变细,网布会变薄,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下墨量的变化。2、膜层的厚度(决定下墨量)。如果我们采用感光胶来制作网版,我们还要考虑感光胶本身的固体含量,固体含量低的感光胶在制版后,膜层会?水分被挥发,膜层将会变薄。所以我们只能用测厚仪来检测网版整体的厚度。3、油墨类型(间接影响墨层厚度)。我们知道溶剂型油墨在印刷后,溶剂会挥发,最终墨层也会变薄。光固型油墨在印刷后,树脂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瞬间发生固化,所以墨层保持不变。4、油墨的黏度(间接影响墨层厚度)。黏度越低的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墨层会越厚,因为油墨本身含的溶剂少,相反则越薄。5、刮胶的硬度(间接影响墨层厚度)。在印刷过程中,硬度越高的刮胶,越不容易变形,下墨量越小,相反则大。6、刮刀的忍口(直接影响下墨量)。刮刀的刃口如果呈直角,下墨量小。如果呈钝角下墨量则大。7、刮刀的角度。(间接影响墨层厚度)。在印刷时,刮刀与网版的夹角越小,下墨量越大,因为刮刀与网版是呈面接触。相反则小。8、刮刀的压力(直接影响下墨量)。在印刷时,对刮刀施压越大,下墨越小,原因是油墨在没有被完全挤出网孔前已经被赶跑。相反则小。9、回墨刀的压力(直接下墨量)。对回墨刀施加的压力越大,则下墨量越大,原因是少量的油墨在没刮印前已经被回墨刀挤出网孔。相反则小。10、刮印的速度(间接影响墨层厚度)。印刷的速度越快,下墨越小,因为油墨还没有完全添满网孔时,油墨已经被挤出,造成供墨间断。11、承印材料。(直接影响墨层厚度)。承印物表面平整度也会影响墨层的厚度,粗糙的表面油墨会渗透下去(如编织物、皮革、木质类)。相反则大。12、印刷环境(间接影响墨层厚度)。我们一直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印刷车间环境的温、湿度的变化,如果印刷环境的温度变化太大,会对油墨本身造成影响(如油墨的黏度、流动性等),.,8,丝网印刷中下墨量的因素,描述:刮印速度慢则下墨多、刮板与承印物夹角小下墨多,刮板软下墨量多、刮板刀口尖、下墨量少、刀口纯下墨多。在丝网印刷中一般有以下因素决定下墨量:(1)丝网:A、同目数的情况下,丝网厚度厚则下墨少。B、同目数、同丝径斜纹编织的网比平纹编织的网下墨多。(2)网版的印刷面感光层厚下墨量多,反之就少。(3)刮印过程:A、刮印速度慢则下墨多。B、刮板与承印物夹角小下墨多。C、刮板软下墨量多。D、刮板刀口尖,下墨量少,刀口纯(圆弧型)下墨多。,.,9,保管丝网印版关键,绷好网的丝网框、晒制好的丝网印版以及印刷后需要保存的丝网印版,都应妥善保管。如果保存不好,碰伤丝网,就不能继续使用,造成报废。保管丝网印版关键在于网版防尘。丝网框或丝网印版通常采用版架存放,存放形式有水平式和竖立式两种。水平式是将同一规格的丝网印版,放置在版架的一层内,可重叠放置。竖立式是将丝网印版竖立在版架上的版槽内,较大网版最好采用竖立式存放方式,以防丝网印版下垂。最后应提到的是,不管采用那种形式存放印版,都不能忽视网版的防尘。,.,10,胶刮板在丝网印刷中的运用,只有胶刮的以下四项功能得到很好地发挥,才能印刷出优质的印刷品。而刮刀的物理性能又对以上功能起决定性作用。(例如:硬度大的胶刮能很好地刮掉多余油墨,但不能很好地满足各种不同承印物形状的要求)。因此在选择胶刮时,要充分考虑到胶刮性能因素的影响,避免对印刷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在选择合适性能的胶刮时,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1.硬度:胶刮通常是由聚氨酯制成的,用硬度计来测量胶刮的软硬度。胶刮的硬度、尺寸和刮刀形状决定了胶刮的弯曲性、柔韧性和压力。硬度范围从55度到90度(肖氏A)。硬度值用肖氏A硬度计测量。55A-65A是低硬胶刮,66A-75A是中硬,超过75A是高硬。高硬度胶刮对胶刮的前三项功能非常有利,将油墨压进丝网并将油墨从精细网板转移到承印物上,并保持丝网与承印物的线接触。高硬度胶刮唯一缺陷是不能满足不同形状承印物的印刷,在印刷粗糙面和不平整面时对胶刮的质量要求也很高。2.有效宽度:是指胶刮装入铝刮柄,从铝刮柄伸出的胶刮宽度。这个宽度很重要,决定了胶刮在压力下的弯曲度。弯曲度是有效宽度的立方值。如两倍有效宽度得到的是大于23的弯曲度。胶刮弯曲会引起两方面的变化:胶刮与丝网间的角度变化;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印刷压力减小。例如将胶刮比作一组弹簧,当弹簧成一定角度受力时,弹簧开始弯曲,所传的力越来越小。胶刮印刷角度减小,印刷压力不足,印刷效果不理想。印刷角度小、印刷压力减小,下墨量大,墨层增厚。(在这种情况下,印刷操作者会加大印刷压力,胶刮弯曲度增加,得到的墨层依然不理想。解决办法是胶刮硬度增加、胶刮角度增加。)这就是胶刮的有效宽度对胶刮四大功能的影响。通常胶刮的有效宽度在20MM到30MM之间。最佳有效宽度的选择基于承印物的平整度、网版图像解像度和其他印刷参数如:胶刮角度、速度和油墨种类。在平整光滑的承印物上印高解像力的图象时,有效宽度小(小于20MM)、高硬、用合适的油墨进行快速印刷。在不平整、粗糙的承印物上,有效宽度要增加(有时大子30MM)、硬度降低,而低硬度胶刮适应能力差,不可过度弯曲,也可以使用中间硬两边软的三层刮或双层刮。通常,有效宽度增加,印刷速度降低并且要增加印刷角度。.胶刮形状:胶刮形状指胶刮的横截面。大多数胶刮形状只是简单的方形刮,其他形状的胶刮用于特定的印刷条件。例如,硬的胶刮性能比软的胶刮好,但对承印物的适应能力差。使用斜刮,印刷边缘易变形(类似软胶刮)。有三种形状的胶刮供印刷工作者选择:方刮(或直角边刮),各种斜刮及圆刮(牛角刮)。方刮适用范围较广,能提供最大的印刷压力,印刷角度视有效宽度定。斜刮提供最大的适应性,印刷压力减小,印刷角度比设定角度小。圆刮的适应性最差,提供的印刷压力最小,印刷角度可以自由设定(经常是最小的角度)。以上原因都会影响下墨量。.刀口:刀口是完成胶刮发挥四大功能的重要部份。胶刮的锐利度是最初控制下墨量的一个因素。锐利的刮刀提供最小的下墨量和最精细的图象。钝而圆的刀口,下墨量增加,同时会影响到颜色和线条精细度。,.,11,刮板如何掌握,1.刮板的作用:印刷品墨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刮板的压力,也取决于刮板与版面的刮印角度、刮板硬度、刮印速度、刮板刃口的形状等。日本师傅讲,掌握刮板技术要有3年功夫,说明掌握刮印技术的重要性。2.刮板刃口形状:刮板刃口的形状有7种之多,常用的有方口和圆口。织物印刷多用圆口刮板。3.刮印角度:理论上45角最好,刮板刃口与版面接触面积最小。但实际作业中,刮印角度都大于45角,有的甚至达到6580角,常用角度为75。,.,12,网距对印刷质量的影响,网距不合适会对印刷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会出现复制精度差、蹭脏、起泡、重影、墨杠、丢失层次、图像边缘模糊、网痕、图像不完全、套印不准等问题。不管张力大小如何,过大的网距都会引起图像扩大,使图像精度和尺寸发生变化。在较大的张力下,丝网与承印物的分离速度会快于刮刀运行速度,这会造成刮板变形。过大的网距对丝网的损伤也会相当严重,会使模版过早损坏。粘网浆也可能会因张力过大而脱落。在正常张力下,如果网距过大,则需要很大的刮墨压力才能使网印版与承印材料接触,这样会因为油墨量过大破坏图像的层次。刮墨板压力过大也会损坏图像,造成蹭脏和网点扩大。此外,网距过大,网版会过快地弹回来,使油墨不能充分转移到承印物上,印刷品会出现网痕、图像不完全、墨杠、气泡、图像边缘模糊等故障。刮墨压力大,也会使刮墨刀变形,造成印刷区域边缘变形,油墨附着量大,这些都会造成墨层不均匀,表现到印刷晶上就是图像色彩变异大,成为次品。网距过大还会减缓印刷速度,因为刮墨板施加的力不直接用来转移油墨,而是必须先克服网版的张力,使之与承印物相接触,这样就分散了刮墨板压力降低了印刷效率。在手工印刷中,操作者必须施加更大的力进行印刷,这样很容易疲劳。另外要注意,在丝网印刷中,因为增加网距具有同增加网版张力一样的效果,所以有人想通过增大网距的方法,增加刮刀压力,让网版获得一个较高的张力,但这种方法有很多负作用(尤其是网点增大),所以印刷中应提高网版张力,而不应增大网距。,.,13,丝网印刷UV油墨,1、印刷后印品有气泡UV油墨中不能随便添加助剂及不匹配的稀释剂,若在正常使用时出现此现象,请联系生产厂家协助解决。2、印刷时网版粘基材黏度过大,请适当填加匹配的稀释剂。增大印刷品和网版的距离。3、固化后印刷品发粘或不固化检查是否使电路问题。延长固化时间。增大灯的功率4、固化后墨膜附着力不足选择要适合印刷品的油墨。基材表面是否需要处理。5、固化后墨膜发脆墨膜是否过厚。选择要适合印刷品的油墨。6、印品有图案缺陷丝网的清洗要彻底,以防停机时间过长而光固化。检查网版的制作是否有缺陷。7、墨膜遮盖力不足或过头调整刮板的角度和对网版的压力。更换合适硬度的刮板。8、印刷小文字或精细图案时线条模糊。更换合适硬度的刮板。9、出现网纹。适当填加匹配的稀释剂减低黏度。10、洇版稀释剂填加过多,黏度过小。网目不合适。,.,14,导电印料(银胶)介绍,导电层上丝印导电印料,一般在薄膜表面丝印银墨和碳墨较多。常用于薄膜开关上的导电油墨有:1、银墨:美国埃奇森油墨专用于薄膜开关的导电银ED427SS和ED478SS,它们的阻值分别小于0.1/和0.025/,为防银变色,提高印层的耐磨性,因此可将ED427SS可与ED423SS任意混配使用。2、碳墨:专用于薄膜开关上的是ED4233SS,ED725A,它们的方阻值分别为50/和0.017/导电油墨特性:3、丝印银、碳墨的印前和印后工艺操作要求:A、银、碳墨丝印前要求开罐盖后充分搅拌,并且要上下搅拌,否则出现在同一罐银油墨在不同丝印阶段,印迹的阻值及其导电性能都有差别,有时也可影响到与薄膜的附着力。B、按正确丝印操作后,银碳墨在薄膜上必须停止片刻,使溶剂对片材进行湿润后再放入烘箱中,按要求干燥,确保与薄膜的附着性。,.,15,镜面油墨的印刷技巧,1、首先应了解镜面油墨稀如水,印刷技巧是关键,当印刷速度慢时,一方面,稀如水的镜面油墨会漏流下网版,另一方面,镜面油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印刷后得到的镜面效果不好,为此,在印刷时,镜面油墨倒在网版上后必须连续快速印刷,才能顺利印刷,即使边印刷边检查工件这种速度都会给印刷效果带来影响,例如堵网,油墨印不下去,在网版上结渣团等。2、印刷镜面油墨时的环境温湿度非常重要。因为该油墨在网版上易干,所以就不能在空气流通量大的环境下丝印,否则非常容易堵网,变成琼胶状,同时当空气湿度大时,镜面效果就差,因此,在丝网印刷时,尽可能避免空气流动和潮湿,丝印环境应加强去湿处理。如果镜面油墨在20下贮存,又是在20下丝印,则印刷适性会更好。3、由于该油墨稀如水,所以应选择高目数丝网,不仅如此,胶刮硬度应偏硬些,可80以上。4、镜面油墨使用前必须充分搅拌,使其金属粉与树脂要充分地混合均匀,确保镜面效果的出现,否则,会影响到镜面效果的产生。5、网版的张力稍低,网距也调近些,且适当减少刮刀的刮压力,以便能使镜面效果的产生。6、机械印刷时,所用的回墨刀不能用硬的铝或不锈钢的,而应该使用胶质回墨刀,确保所丝印的镜面油墨涂布均匀,使镜面效果一致。7、镜面油墨的镜面效果与干燥方式有关,就镜面效果来讲,自然干燥不及加温干燥好,并注意,加温的温度和干燥的时间的应一致,否则镜面性能和色饱和度也会有所区别。二、镜面油墨建议的丝印工艺参数,就日本精工几种镜面油墨,其印刷参数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