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法规知识,教学目的,学习要求掌握和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等办法的相关知识;了解与消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名称、执法机构主体、颁发机构、对消毒工作开展的指导意义和对消毒工作实施的促进意义。,掌握以下知识点:,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对传染病的方针传染病防治法政府和实施的时间传染病防治法中消毒工作的地位传染病防治法监督管理机关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食品卫生法颁布和实施的时间食品卫生法有关消毒的规定消毒管理办法与消毒相关的知识消毒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及意义,熟悉以下知识点:,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目的重要性食品卫生法实施目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医院感染概念、内涵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各级政府应采取紧急措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有关消毒的规定,了解以下知识点:,与消毒相关的法律法规名称(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与消毒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法机构主体与消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的颁发机构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对消毒工作开展的指导意义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对消毒工作实施的促进意义,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了国家的权力。法律是法的基本结构,是法的细胞,依靠法律条文予以表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权力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证和发展有利于统制阶段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一种根据,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为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法律规定违法行为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是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必然产生的法律后果。由此可见卫生法规与医院感染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法律规范在逻辑结构上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适用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卫生法规基本知识,卫生法规是一种行政法规,为卫生法规是调整人们在卫生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总和包括卫生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障其实施是维护公共卫生与公众健康权益的一种保障。,法律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批准发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法规经国务院批准颁发,例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章由国务院下属卫生部批准颁发,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及相关的规范、标准、指导原则、卫生要求等均由国家卫生部批准颁发,标准,2003年医疗废物分类目录.doc2003年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doc2004年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doc2004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doc2005年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doc2005年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doc,地方性法规省级、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通过的形式批准发布政府规章一般以规定、通知、要求的形式发布,学法的目的,学习法律,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卫生法规,卫生法规是一种行政法规,也是公共卫生法。其制定的目的:为调整公共卫生法律的关系,规范社会公共卫生秩序的法律、法规总和,是维护公共卫生与公众健康权益的一种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传染病防治法修订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实施,修订的原因,一传染病防治形式发生的变化1.传染病发病情况的变化: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大流行减少2.新发生的传染病增加:例如,疯牛病3.老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登革热、结核病、性病等,二传染病新的影响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的变异,洪水和干旱等三传染病仍对人群构成严重威胁:据WHO统计,全世界有一半人受到新、老传染病的威胁,大多数是儿童、青少年。四2003年抵抗SARS中暴露出传染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传染病防治法制定宗旨,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作为消毒员,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领会其中的新精神,作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共9章80条,其文字篇幅均较原先7章41条有较大的增加。原有传染病防治法有35种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有37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传染病分为,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爱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高制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货物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口足病,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凸现了以下五个亮点,1.区别对待、分类管理。非典、禽流感列入乙类按甲类传染病对待,爱滋病由甲类降为乙类。2.尊重知情权,增强透明度建立疫情报告,捏造和公布制度,隐瞒,缓报者将受惩处。,3.消除歧视,尊重隐私不得歧视乙肝携带者等传染病病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4.严格医院救治义务防止医院成为传染源;医院不得拒收传染病病人5.规范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传染病防治法中消毒工作的地位,传染病防治法中将消毒作为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回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记性强制消毒处理;,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传染病防治法监督管理机关,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违反本法规:责令改正,通报批评,行政处分,刑事责任,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检疫机关,动物防疫机构违反本法规定: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降级,撤职,开除,吊销职业证书,刑事责任,三铁路、交通、民航经营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责令改正,警告,降级,撤职,开除,四供水单位,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等违反本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5万元以下钱款或吊销许可证,刑事责任,大型建设项目违反本规定:责令限期改正,警告,罚款5千以上,十万以下,责令整改,关闭,单位和个人违反本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或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0月30日起实施。,制订了食、炊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其中规定了物理消毒后的指标: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泔,规定了消毒方法(热力、红外)和卫生要求,最后规定了消毒程序: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消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27号令消毒管理办法的修订已于2001年12月29日部务会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2年7月1日起实施。1992年8月31日发布的消毒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消毒管理办法适用范围及意义,该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服务机构以及从事消毒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第二款:其他需要消毒的场所和物品管理也适用于本办法。,意义:消毒管理办法是以传染病防治法作为依据制订的。消毒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也是群众卫生,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控制传染病、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消毒管理办法第二章消毒的卫生要求对下列机构规定了消毒的卫生要求:医疗机构、加工、出售、运输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的皮毛、幼托机构、出租衣物及洗涤衣物的单位和个人,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的单位,殡仪馆,火葬场内与遗体接触的物品及运送遗体的车辆,招用流动人员200人以上的用功单位。,对疫源地的消毒及公共场所、食品、生活饮用水,皂液制品规定执行有关规范,标准和法律的规定。以上需要消毒的场所用法规的形式以便明确有利于提高接受消毒卫生监督的自觉性,明确监督,检测权限,强化法制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7月6日卫生部令第48号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本办法是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概念、内涵的规定,本办法第二条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源性感染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的概念,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事例第三条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制定,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进一步改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好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为保证公共场所卫生、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事件发生,保障公众身体健康。1987年国务院发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公共场所卫生要求增强,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于2011年2月1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国家对下列公共场所实行卫生许可管理:(与修改后的比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稿)第二章卫生要求,其中要求一第九条第二款:为顾客提供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当清洗消毒,其储存设施应当分类设置和专门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二第十条第一款:公共场所应当配备与其经营项目相适应的清洗消毒和盥洗,设施、设备、设置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清洗消毒场所,卫生间及浴室。,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稿)在第四章卫生管理中规定一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采取定期对集中空调通风口进行清洗消毒,对净化消毒设施和装置进行卫生安全效果评价,并制定针对空气传播疾病的应急预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行政法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而制定。,本条例使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配套出台的有关规章:,1.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起草(卫生部令36号颁布),2003年8月14日卫生部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10月15日正式实行。办法共7章48条2.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起草(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1号令颁布)2004年6月1日正式实行。办法共17条,3.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10月10日下发文件(卫医发2003287号)4.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11月20下发文件(环发2003188号),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003年4月1日起实施。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共分总则、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四个部分。,该规范是目前我国开展消毒工作的技术依托和支撑,是卫生行政部门对消毒工作实行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5批准,19960701实施.新版医院消毒卫生标GB159822012,20121101实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规定了各类从事医疗活动的环境空气、物体表,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消毒剂、污水、污物处理污水标准。消毒卫生标准是指不同对象经消毒与处理后允许残留微生物的最高数量。,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2006年12月29日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2007年7月1日实施,最迟于2012年所有供水企业都必须执行。,(GB57491985)与(GB57492006)对比水质标准由35项增加到106项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其中对微生物指标,饮用水消毒剂,毒理指标,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及放射性指标均作了增加和修订。,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0727发布,20060101实施,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污水及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废气和污染的污染物控制项目及其排放限制,处理工艺与消毒要求。原(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现由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取代。,相关的规范和卫生标准目录,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1月2日)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8月19日)3.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3月3日),4.医务人员爱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施行)(2004年4月6日)5.血液透析器多用操作规范(2005年8月11日)6.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2004年4月1日),7.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19960701实施8.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291995)19960101实施9.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19960101实施1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161531996)19960901实施,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2009)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1)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26367-2010胍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68-2010含碘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69-2010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70-2010含溴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71-2010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72-2010戊二醛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73-2010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GB27947-2011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48-2011空气消毒剂卫生要求GB/T27949-2011医疗器械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50-2011手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51-2011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52-2011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卫生要求GB27953-2011疫源地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54-2011黏膜消毒剂通用要求GB26366-2010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27955-2011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低温灭菌装置的通用要求GB28232-2011臭氧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GB28233-2011次氯酸钠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GB28234-2011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安全与卫生标准,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卫生监督:是政府卫生行政机关依据公共卫生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贯彻执行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卫生法规,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卫生监督的主体,卫生监督的主体是卫生行政机关,卫生监督的对象是特定的个人、企事业单位,有关社会团体。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卫生监督的依据是卫生法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卫生监督的内容是监督对象是否遵守卫生法规。,卫生监督工作职能,1.行政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消毒产品许可,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职业卫生许可,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医疗机构职业许可,医疗职业人员准入许可,采供血机构卫生许可,其他卫生许可(脐带血是造血干细胞库、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卫生备案和其他卫生审核。,2.监督检查:传染病防治监督,职业卫生监督,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公共场所和学校卫生监督,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监督,医疗专项技术与医疗质量监督,血液及用血安全监督,3.行政处罚:公共场所,职业卫生,传染病防治,饮水卫生,消毒管理,医疗执业,医务人员执业,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血液及用血安全,医疗事故。,健康的相关产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化妆品,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消毒产品等各类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产品。,消毒产品的法律法规,2002年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修订颁布:规定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消毒生产企业审批发放卫生许可证,沪卫消证字(2010)第xxxx号国家收回省、直辖市对消毒药械卫生许可批件审批权,由卫生部统一审批,卫消字(2010)第xxxx号我国对消毒产品审批和监督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消毒产品分类目录,消毒剂分成九类1、用于医疗卫生用品消毒灭菌的消毒剂2、用于皮肤、粘膜消毒的消毒剂3、用于餐饮具消毒的消毒剂4、用于瓜果、蔬菜消毒的消毒剂5、用于水消毒的消毒剂6、用于环境消毒的消毒剂7、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剂8、用于空气消毒的消毒剂9、用于排泄物、分泌物等污物消毒的消毒剂,消毒产品是指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剂,消毒器械。,消毒产品分类目录,(三)生物指示物1、用于测定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指示物2、用于测定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指示物3、用于测定紫外线消毒效果的指示物4、用于测定甲醛灭菌效果的指示物5、用于测定电离辐射灭菌效果的指示物(四)化学指示物1、用于测定压力蒸汽灭菌的指示物(包括指示卡、指示胶带2、用于测定环氧乙烷灭菌的指示物(包括指示卡和指示标签3、用于测定紫外线消毒的指示物(4、用于测定干热灭菌效果的指示物5、用于测定电离辐射灭菌效果的指示物6、用于测定化学消毒剂浓度的指示物(五)灭菌包装物1、用于压力蒸汽灭菌且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2、用于环氧乙烷灭菌且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3、用于甲醛灭菌且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六)卫生部规定的纳入消毒剂、消毒器械管理的其他物品,1.颁布消毒产品分类目录,界定了消毒产品卫生许可管理的范围,2.规范了消毒产品检测,评价的技术依据和判定标准3.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对消毒生产企业现场审核的依据4.2005年颁布实施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5.2007年11月1日,对符合次氯酸钠和戊二醛的消毒技术规范的产品,卫生部不再审批,只须提供相关安全报告,在省级行政部门备案管理即可上市销售,本标准2012年1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消毒管理要求附录A(规范性附录)采样及检查方法附录B(规范性附录)试剂和培养基,医疗器材用于诊断、治疗、护理、支持、替代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总称。根据使用中造成感染的危险程度,分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材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灭菌的无菌保证水平应达到10-6。3.4高水平消毒: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消毒处理。3.5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处理。3.6低水平消毒:仅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性病毒的消毒处理。3.7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强制性.卫生监督的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推荐性.医院操作的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特点2012.5.1实施,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税务岗面试题目及答案
- 石油中学面试题目及答案
- 审批局 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摄影师职业技能鉴定试卷(摄影器材技术)
-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3D产品包装效果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南山学院《建设工程造价A》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交通运输局公务员岗位面试指南与模拟题集
- 2025年产品经理专业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燃气储运中级工知识点精讲与模拟题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器学习导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缆管理制度
- 蒸汽管道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铁路工程线施工安全培训
- 货架仓库 喷淋施工方案
- 软件正版化培训
- 保洁大理石清洗合同范例
- 2025年上海市劳务合同经典版(2篇)
- 家庭教育中的家庭规则制定
- 2025届云南省高三高考备考数学模拟检测试卷(含解析)
- 碳中和技术概论 课件 第4、5章 氢能、生物质能
- 降低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