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设计总结_第1页
门锁设计总结_第2页
门锁设计总结_第3页
门锁设计总结_第4页
门锁设计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门锁设计概述,主要内容1、门锁系统组成2、门锁系统结构设计3、门锁试生产问题及解决方案1、门锁系统组成、汽车门锁系统由锁体、内开控制机构、外开控制机构、内锁/开锁控制机构、外锁/开锁控制机构、锁销/锁/闭锁块、锁扣、外开控制机构、内锁/开锁控制机构、内开控制机构、外锁/开锁机构、锁体等组成,(1)。锁体与门柱上的锁扣相啮合,使车门保持在锁定位置。它是汽车门锁系统的核心部件,门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它来实现的。这种结构要么是纯机械的,要么是电动的。(2)内部开启控制机构是将内部手柄的操作传递给锁体的所有部件的总和。主要功能是打开车门内部。相应部件包括内部开口手柄等。(3)。将外把手的操作传递给锁体的外开启控制机构的所有部件统称为外开启控制机构。主要功能是打开车门外侧。相应的部件包括外部手柄等。(4)。内部锁定/解锁控制机构是指作为内部锁定/解锁控制机构来锁定/解锁驾驶室车门的部件。主要功能是实现车门的内部锁定/解锁。相应的部分包括锁定拨号按钮等。(5)外部锁定/解锁控制机构中锁定/解锁驾驶员室外车门的部分称为外部锁定/解锁控制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实现门外侧的锁定/解锁。相应部件包括左前门锁芯等。(6)。当汽车的后门被锁上而无法打开时,儿童保险机构就被称为儿童保险机构。主要功能是防止门内的门意外打开。相应的部分有儿童保险按钮。(7)防误操作锁定机构是一种当汽车的前门(主要是驾驶员的门)打开时,不管门锁是否被锁定或解锁,都能使门锁解锁的机构。1.1。通用门锁系统的部件和功能,1.2。电动门锁系统的部件(1)。中央控制器(2)。遥控器(3)。电动驱动机构/锁定装置,2。门锁系统结构设计,2.1。锁定机构的结构设计。门锁本体的锁紧机构是通过将夹板与锁紧爪啮合,并将门与锁扣可靠地锁紧在一起来实现门锁的锁紧功能。锁紧机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啮合面的摩擦、降低门锁的锁紧噪声、防止门锁在受力状态下异常脱离、保证零件有足够的强度、提高零件耐磨性的硬度较高的表面、夹板完全锁紧位置、半锁紧位置之间的间距以及与止动爪的啮合量等问题。2.1.1。减少啮合面摩擦的结构设计(1)两圆弧面的接触部分设计成线接触,一般采用偏心设计;(2)可采用圆弧面与直线面匹配的设计;(3)为了减少摩擦,在零件表面使用减摩擦涂层,如表面喷涂工艺等。(4)应定义零件接合面的粗糙度和冲裁面上撕裂条的宽度要求。2.1.2 .夹板和止动爪之间的啮合,圆弧面和直面之间的匹配设计。降低门锁(1)锁定噪音的结构设计,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降低夹板扭簧的扭力或压缩弹簧的推力,从而降低夹板复位对限位件的冲击;(2)在夹板和止动爪的外侧涂上塑料,并增加缓冲槽来缓冲冲击产生的力和噪音,塑料涂层材料为韧性和耐磨性好的塑料材料;(3)设计时避免敲击空腔,因为一旦零件敲击空腔,就会产生放大的效果。s下防止门锁异常脱开的结构设计然而,考虑到零件形状和位置公差对啮合状态的影响,止动爪将受到切向应力F2。止动爪会在切向应力的作用下向开启方向移动,最终导致门锁异常开启。因此,在设计夹板的啮合圆弧时,圆弧的中心应给定一个偏心量,其值小于夹板和止动爪的形状和位置公差。切向应力F2被避免,从而止动爪受到压缩应力,并且门锁被拉得越来越紧。F1、F2、F2,2.1.4。确保零件有足够的强度(1)选择合适的材料;(2)零件热处理,渗碳、淬火、回火或调质是常见的热处理方法。(3)零件的强度也与材料的应力区域有关。应力截面尺寸的合理设计和CAE分析是必要的。当侧门锁处于全锁位置至半锁位置时,锁行程在6.8毫米至14毫米之间;打开时从全锁位置移动到锁扣:18毫米至25毫米;超程在2毫米到3毫米之间。从安全角度来看,夹板和止动爪之间的接合区域的长度,即接合量,通常为4毫米。大量的啮合导致门锁开启行程长,与手柄配合时,门锁无法开启或难以开启;啮合量小,导致门锁开启行程短,锁不可靠。2.1.5。夹板的完全锁定位置、半锁定位置之间的间距以及止动爪的接合量,2.2。内开启机构的结构设计和结构:连接内操作机构和门锁释放机构的部件。内开启机构和内操作机构以两种形式连接:一种是杆件,另一种是缆绳。目前,杆的应用越来越少。原因是:(1)门锁的内开控制机构与内开机构之间的距离长,空间布置有限,运动时会与周围环境发生干涉等。(2)使用一段时间后,杆会变形,导致门锁难以打开;(3)车辆行驶时容易产生噪音;(4)产生不利于门锁安全的惯性力;(5)当车辆横向碰撞时,门锁不能可靠锁定。电缆连接结构一般在门锁上设计一个电缆支架,电缆支架必须保证:(1)电缆的引出方向尽量平行于X方向;(2)电缆布局的弯曲角度不能太大。2.3。外部开启机构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外部开启机构时的考虑:外部开启机构与释放机构的连接;外部开启机构和外部操作机构之间的连接。外开启机构通过两种方式与释放机构连接:(1)外开启机构直接驱动释放机构;(2)外部开启机构通过离合器间接驱动释放机构。三个典型结构:(1)通过拉杆连接到外部开启机构。(2)通过拉索连接外部开启控制机构;(3)外开控制机构直接驱动门锁的外开机构。释放臂、外开启臂、内开启联动板、外开启臂驱动释放臂、外开启手柄、外开启推杆、拉杆与外开启控制机构连接,拉索与外开启控制机构连接,外开启手柄、拉索、2.4。防误锁机构结构设计,位置:主要用于前门门锁。结构:有三种结构:(1)当夹板打开时,内部机构阻止锁定/解锁动作,从而不会被锁定;(2)当锁板打开时,锁/解锁机构可以锁定,但在锁板锁定过程中,门锁会自动解锁;(3)电子防误锁,即车载电脑内置程序。当卡板处于打开状态时,一旦执行锁定命令,将立即发出电解锁命令。释放臂、传动块、安全臂、外开启臂和凸台具有在受限结构误操作的情况下,由于操作力的不当使用,很容易将内开口拉线拉下,内开口杆件变形,或者门锁的内部零件变形。因此,建议在设计中采用离合器式结构。有限结构,内开臂,儿童锁定按钮,2.6。电动锁定/解锁(锁定装置)结构设计,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相对独立的锁定装置;另一个是与锁体集成的电动锁定/解锁机构。锁紧装置结构(1)推拉锁紧装置利用直齿轮传动原理,输出运动为直线运动。(2)摆臂式锁紧装置采用涡轮蜗杆传动原理,其输出动作为旋转运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结构的优点和缺点传动阻力小,冲击噪声大。涡轮蜗杆传动结构传动平稳,传动比大,噪音低,应用广泛。然而,它需要高零件尺寸。如果零件尺寸有问题,蜗杆和涡轮之间会有很大的阻力,这将导致严重的卡钻。2.7。外部开启控制机构的设计外部开启控制机构主要由外部开启手柄和外部开启连接器组成。锁体外开手柄和锁体外开机构之间有三种主要的连接方式:杆式连接、电缆连接和直接驱动。成员被广泛使用。外开手柄的开启方式有外拉式、上翻式、下拉式、后拉式等。为了保证正常的开启功能,外开启手柄的行程必须大于门锁的开启行程,以保证门锁的顺利开启。2.8。外锁/解锁机械手的设计外锁/解锁机械手的主要机构是锁芯机构。要求:(1)钥匙能插入锁芯和从锁芯中拔出,并能灵活转动而不卡住。强度符合要求;(2)锁芯机构的运动与外锁机构的运动方向夹角小或平行,运行时功能相对可靠。结构:锁芯和门锁体外的开启臂之间有两种连接方式:杆式连接;直接驱动。杆件移动时,杆件与周围静部件的距离不得小于6mm,杆件与移动部件的距离不得小于10mm杆和门锁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2.9。内开控制机构的设计内开控制机构主要由内开手柄和内开连接件组成。锁体内的内开启手柄和开启机构之间有三种主要的连接方式:杆传动、电缆传动和直接驱动。电缆被广泛使用。为了保证正常的开启功能,内开启手柄的开启行程必须大于门锁锁体的开启行程,以保证门锁的顺利开启。2.10。内锁/解锁操纵机构的设计内锁机构包括杆传动和缆索传动。车身上的内锁机构有四种布置方式:(1)设计玻璃内侧护板上的升降旋钮,通过机械升降旋钮实现门锁的锁止/解锁操作;(2)在内把手部分增加一个锁定旋钮,通过移动旋钮实现门锁的锁定/解锁操作;(3)在左前门护板或控制面板上增加一个电控按钮,通过电控实现锁定/解锁操作;(4)锁定/解锁和内开功能均通过内开手柄部分实现。3.门锁试制及其解决方案3.1。问题:右后门内拉线固定不牢。分析:拉线固定在金属片上。后门拉线的第二个紧固点距离内开门手柄140毫米,距离较小。内部开口手柄没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来安装锁拉线。组装电缆时,电缆扣会从金属片上脱落。措施:固定点改为门护板;取消第二个紧固点,采用一个紧固点。第二次修复、前门内开和锁紧电缆、后门内开和锁紧电缆、固定套筒颜色标记、固定套筒颜色标记,3.4。问题:后门关闭,内开门把手无法打开。分析:内开启手柄开启行程小;内拉线的开启行程与锁体的开启行程不匹配。关闭位置,打开位置,内开启手柄的最大开启行程为11.9毫米,小于锁体的最大开启行程12毫米。内开启手柄的内开启功能存在开启风险。锁体开启行程:81毫米;锁体开启最大行程:121毫米;锁体开启行程、内开启手柄开启行程、内开启手柄拉线B值、锁体内内开启拉线A值、后门内开启拉线、内开启手柄、锁体固定件A B=37.4 37.8=65.1,小于内开启拉线A B=70,则拉线与锁体和手柄安装后内开启臂不在初始位置,从而消耗内开启手柄开启行程。因此,后门关闭时不能打开。考虑到拉线、锁体、内开启手柄、金属片的制造和装配公差,以及锁体的开启空行程的因素,内开启手柄的最大开启行程设计为17.5毫米,大于锁体的最大开启行程121,使得内开启手柄能够有效且可靠地开启。测量:内开启手柄的开启行程增加;确保内开口拉线的甲乙值等于锁体和内开口手柄的甲乙值。打开位置、关闭位置、内开拉卡Ble A B=25.9 37.1=63mm毫米,内开拉手柄拉线B值,锁体开拉拉线A值,内开拉手柄和锁体A B=25.9 37.1=63毫米,内开拉拉线A B值相等。由于内开拉线的A/B值大于锁体和内开手柄的A/B值,从而存在打开内开手柄的风险,保证了内开手柄的打开行程不会被消耗。也不可能预拉内拉线,因为内拉线的A/B值小于锁体和内把手的A/B值,从而导致后门儿童锁的锁中出现发夹现象。3.5。问题:在车门内侧开启手柄解锁后,右前车门仍然可以打开。分析:右前门锁旋钮的锁定行程与锁定系统不匹配;右前门锁拉线的锁定行程与锁体的锁定行程不匹配。锁体锁行程,锁盘旋钮锁行程,开锁位置,锁位置,内开手柄锁盘旋钮最大行程13.6毫米,小于锁体锁行程14毫米,内开手柄锁功能存在锁死风险。内开门手柄锁拉线的B值、锁体锁拉线的A值、内开门拉线的A值、内开门拉线的A值、内开门手柄前门锁拉线的A值、锁体固定件的A值A B=41.857.8=99.6, 其大于锁定拉线的A值=94,在锁定拉线与锁体和手柄安装在一起后,内开启手柄的锁定按钮不在初始位置,从而消耗内开启手柄的锁定行程。 因此,锁定功能失效,并且右前门的内开启把手在被锁定后仍然可以被打开。释放位置,释放位置,测量:内开启手柄的锁定行程增加;并保证锁拉线的甲乙值等于锁体和内开门把的甲乙值。考虑到拉线、锁体、内开启手柄和金属片的制造和装配公差,内开启手柄锁定旋钮的锁定行程被设计为15.5毫米,其大于锁体的最大开启行程141,使得锁定旋钮能够被有效且可靠地锁定。锁紧卡Ble A B=50.7 43.9=94.6mm毫米,锁体锁紧索A值,内开手柄锁紧索B值,内开手柄和锁体A B=50.6 43.9=94.5mm毫米,锁紧索A B值相等。本发明避免了锁紧拉线的甲乙值小于锁体和内开把的甲乙值,消耗了锁紧拨盘的行程分析:金属片的变形使整个手柄向下移动;手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