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优质]_第1页
血液学检验[优质]_第2页
血液学检验[优质]_第3页
血液学检验[优质]_第4页
血液学检验[优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学检查章红细胞检查,教学内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查网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检查,第一节红细胞检查,双凹圆板,平均直径7.2m(69m ),染色后周围为淡粉红色,中央为淡染色区,中央苍白区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3。 生理功能、气体交换和携带功能、代谢周期为120天,一、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count,RBC )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Hb )、(一)定义RBC,Hb :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HCT (血细胞比容) :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比例。 (二)检测方法,红细胞计数:多采用电阻抗法。 血红蛋白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法,(3)红细胞检测标本采集,(1)EDTA、肝素、柠檬酸钠抗凝可用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检测。 推荐EDTA抗凝静脉血,患者血小板发生EDTA依赖性凝集时,可采用其他2种抗凝剂。 (2)及时送检,必须在4小时内送检。 (3)外周血可用于急救和静脉血采集困难的患者。 (4)应用红细胞检查,1 .辅助诊断恶性增生性疾病2 .辅助诊断和分类贫血3 .评价骨髓造血功能4 .职业病筛查。 5 .非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辅助。 1、恶性增殖性疾病辅助诊断,1 )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性疾病,1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本病是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外周血显示红细胞容量增加,呈小细胞的低色素红细胞增加,可具有少量红细胞,血小板增加。 红血球的量在正常平均值的25%以上,或者是Hb男性185g/L,女性165g/L。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是血液中红细胞生成素的代价和失代价的增加。 EPO失代偿性增加:某些肿瘤刺激或分泌EPO或类EPO物质,常见于肾癌、肝细胞癌、肾上腺皮质瘤等。 1 .恶性增殖性疾病辅助诊断,2 )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性疾病,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 ),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 ),MM为浆细胞恶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以贫血为首,正常细胞性多。 (4)应用红细胞检查,1 .辅助诊断恶性增生性疾病2 .辅助诊断和分类贫血3 .评价骨髓造血功能4 .职业病筛查。 5 .非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辅助。 2 .辅助贫血的诊断和分类1 ) .定义是人体周围血红蛋白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常见临床症状。 临床多以血红蛋白为诊断标准。 从、6月到5%,绝对数到0.5X109/L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等过敏性疾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二)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增加也可见于过敏性和炎症性疾病。 荨麻疹、药物、食物、吸入物等引起的快发过敏反应。 四、白细胞检查临床应用,一、感染性疾病性质辅助判断二、感染性疾病症状评价三、感染性疾病发生时生物抵抗力评价四、血液病辅助诊断五、过敏性疾病辅助诊断六、其他疾病辅助诊断作用七、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骨髓白血病鉴别六、 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作用,(一)粒细胞、应激性疾病如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严重血管内溶血时粒细胞反应性增强。 物理化学因素损伤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的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粒细胞的减少。(二)嗜酸性粒细胞、寄生虫感染,部分皮肤病和部分感染症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急性传染病,嗜酸性粒细胞通常减少,而红热在急性期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六、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作用,(三)淋巴细胞、机体免疫系统的降低和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基化剂的应用或长期接触放射线,在放射治疗等方面会引起淋巴细胞的减少。 (四)单核细胞,部分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单核细胞增多。 白细胞检查临床应用总结如下:一、感染性疾病性质辅助判断二、感染性疾病症状评价三、感染性疾病发生时生物抵抗力评价四、血液病辅助诊断五、过敏性疾病辅助诊断六、其他疾病辅助诊断作用七、类白血病反应和慢性骨髓白血病鉴别、 白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总结如下: (一)中性粒细胞;(一)反应性增加;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与感染程度和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生物反应性有关。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手术、外伤、心肌梗死。 急性溶血:胡豆黄。 急性内出血:消化道、脾破裂、异位妊娠。 急性中毒:化学、生物毒素、尿毒症。 恶性肿瘤:非造血组织肿瘤。 (2)异常增殖性:白细胞异常增殖,增加的是病理性白细胞或未成熟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增殖性疾病;(1)中性粒细胞增殖和成熟障碍血液病;(1)再障碍,粒细胞减少症1.5109/L,粒细胞缺乏症0.5109/L,骨髓转移癌,理化因素损伤2 )中性粒细胞消耗于血液和组织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亢进:脾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3)中性粒细胞减少,3 )中性粒细胞分布异常感染:病毒、细菌内毒素和异体蛋白将大量白细胞转移到边缘池中,(2)淋巴细胞,(1)淋巴细胞增加病毒、细菌感染:麻疹、传单、病毒性肝炎、百日咳、 结核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组织移植后排斥反应:肾移植急性传染病恢复期(2)淋巴细胞减少免疫系统降低或免疫系统抑制,(3)嗜酸性粒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过敏性疾病:哮喘、麻疹、湿疹; 寄生虫:传染病:普通传染病、红热急性期恶性肿瘤和血液病:淋巴瘤、肺癌、慢粒肾上腺皮质减退(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 传染病急性期大手术、烧伤等,(四)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哮喘、麻疹、湿疹; 恶性肿瘤和血液病:好氧性骨髓白血病、骨纤维、慢喷涂;(5)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加感染:疟疾、结核、亚急性心内膜炎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6)急性传染病和急性感染的恢复期;(7)白血球检查的临床应用;(8)辅助判断疾病性质; 二、感染性疾病病情评估三、感染性疾病发生时生物抵抗力评估四、血液病辅助诊断五、过敏性疾病辅助诊断六、其他疾病辅助诊断作用七、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七、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多能造血干细胞中发生的恶性粒细胞增殖性疾病。 病程缓慢,肝脾肿大。 外周血:白细胞数显着增加,血中粒细胞显着增加,各阶段粒细胞中性中幼、晚幼和棒状核多,嗜酸、嗜碱多,血小板多。七、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骨髓增殖明显活跃,以粒细胞为主,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棒状核为主。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或阴性。 细胞遗传学:在95%以上的慢粒细胞中出现费城染色体,(二)类白血病反应是指生物体在某些刺激因子(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中产生的类似白血病的血像反应。 外周血中白细胞明显升高,出现数量不同的幼稚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怎么区别? (二)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同,类白血病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因、感染等明显病因,造血干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症状、原发症状明显,低热、肝脾肿大、染色体变化无,见费城染色体90%,伴有血相、粒细胞增加、中毒性变化,伴有粒细胞增加、嗜酸嗜碱增加, 骨髓像,无明显变化,增殖极显着的化学染色,NAP阳性,积分升高,NAP阴性,(3)类白血病反应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诊断,(3)类白血病反应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诊断,第3节白细胞检查结果说明,1,注意生理状况的影响。 第三节白细胞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总数:2.3X109/L; 中性粒细胞40%; 淋巴细胞55%; 单核细胞的4%嗜酸性粒细胞的1%? 这个患者的淋巴细胞是否在增加。 2 .注意细胞数量的相对变化和绝对变化的意义。 第三节白细胞检查结果,3、注意药物的影响。 第三节白细胞检测结果4、分析结果时应联系白细胞计数和形态学结果。 细胞形态学反映病情程度、预后,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有辅助诊断的价值,值得重视。 5、嗜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可以单独或同时出现几个,据报道毒性变化认为嗜中性粒细胞具有毒性变化的特征,在感染性疾病时感染严重。 6、结果具有时效性,检查结果不通用,白细胞因外周血代谢时间短,随病情发展变化快。 总结: 1、力学分类按白细胞可分为多少池塘3、中性粒细胞上升情况如何4、中性粒细胞减少机制如何5、中性粒细胞中毒性变化有什么意义? 6、什么是核左移,什么是核右移,有什么意义7、如何分类白血病反应1 .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加,B .骨髓增生性疾病d .病毒感染,问题a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a, 2 .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A .急性溶血b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c .急性出血d .恶性肿瘤,b,3 .以下哪种疾病不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A .流感。 b .伤寒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心肌梗死e .脾功能亢进,d.c.4,30岁女性,头晕无力2月,发热3 d入院,查体:贫血貌,颈部可触及大豆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下未触及,血像Hb50109/L,PLT:74109/L,骨髓增生极活跃b :血小板减少症c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d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 :败血症,5 .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白血球总数明显增加,伴有明显的核左移,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