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地理·元和郡县图志_第1页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地理·元和郡县图志_第2页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地理·元和郡县图志_第3页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地理·元和郡县图志_第4页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地理·元和郡县图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知识文库史部地理: 元和郡县图志元和郡县图志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元和郡县图志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元和郡县图志元和郡县图志 字数:5405 元和郡县图志 唐李吉甫 卷第一 关内道一 【京兆府】雍州。开元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九。元和户二十四万一 千二百二。 禹贡雍州之地,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周武王都丰、镐,平 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至孝公始都咸阳。秦兼天下,置内史 以领关中。项籍灭秦,分其地为三:以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兴平 县是也。)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今延州金 明县是也。)谓之三秦。高祖入关定三秦,复并为内史。景帝分置左、 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後与左冯翊、右扶风谓之三 辅,其理俱在长安城中,又置司隶校尉以总之。光武都洛阳,以关中地 置雍州,寻复立三辅。魏分河西为凉州,分陇右为秦州,三辅仍旧属司 隶。 晋初省司隶,复置雍州。愍帝之後,刘聪、石勒、苻健、姚苌相继 窃据之,苌孙泓为刘裕所灭。东晋复置雍州及京兆郡,寻为赫连勃勃所 破,遣子贵镇长安,号曰“南台”。後魏太武破赫连昌,复於长安置雍 州,孝武自洛阳迁长安,改为京兆尹。隋开皇三年,自长安故城迁都龙 首川,即今都城是也。初,隋氏营都,宇文恺以朱雀街南北有六条高 坡,为乾卦之象,故以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 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之。大明宫 即圣唐龙朔二年所置。高宗尝染风,以大内湫湿,置宫於斯。其地即龙 首山之东麓,北据高原,南俯城邑,每晴天霁景,下视终南如指掌,含 元殿所居高明,尤得地势。大明东南曰兴庆宫,玄宗藩邸宅也。废京兆 尹,又置雍州,炀帝改为京兆郡。武德元年,复为雍州。开元元年,改 为京兆府。谨按:汉五年,高祖在洛阳,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 欲与周室比隆哉?周之都洛,以为此天下中,丁仲反。四方纳贡职,道 里均,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务以德致人,不 欲阻险,令後世骄奢也。今陛下而欲比隆成、康之时,为不侔矣。且夫 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猝然有急,百万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 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 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胜。今陛下入关而都,按 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 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则亡,不如都周。高祖疑未能决。及留侯 明言入关便,即日驾西都关中。 六年,擒韩信,田冖月贺高祖曰:“甚善。陛下得韩信,又理秦 中。秦形胜之国,带河阻山,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 下兵於诸侯,辟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自汉至今,常为王者奥区。 府境:东西三百一十里。南北四百七十里。 八到:东至东都八百三十五里。东南至商州二百六十五里。西南至 洋州六百三十里。东至华州一百八十里。南取库谷路至金州六百八十 里。正西微北至凤翔三百一十里。西北至州三百里。东北至坊州三百 五十里。正东微北至同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葵草席,地骨白皮,酸枣仁。赋:绵,绢。 管县十二,又十一:万年,长安,昭应,三原,醴泉,奉天,奉 先,富平,阳,咸阳,渭南,蓝田。 万年县,赤。本汉旧县,属冯翊,在今栎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周明 帝二年,分长安、霸城、山北等三县,始於长安城中置万年县。隋开皇 三年迁都,改为大兴县,理宣阳坊。武德元年,复为万年。乾封元年, 分置明堂县,理永乐坊,长安三年废。天宝七年,改为咸宁,乾元元年 复为万年县。 终南山,在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 南。据张衡西京赋云“终南、太一,隆崛崔”。潘岳西征赋 云“九山截,太一,面终南而背阳,跨平原而连冢”。 然则终南、太一,非一山也。 毕原,在县西南二十八里。诗注云“毕,终南之道名也。”书 序云“周公薨,成王葬於毕”,是也。 白鹿原,在县东二十里。亦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 王仲宣诗曰“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即此也。 长乐坡,在县东北十二里。即川之西岸,旧名坂,隋文帝恶其 名,改曰长乐坡。故轵道,在县东北一十六里,即秦王子婴降沛公之处 也。 细柳营,在县东北三十里。相传云周亚夫屯军处。今按亚夫所屯, 在咸阳县西南二十里,言在此,非也。 杜陵,在县东南二十里,汉宣帝陵也。 渭水,在县北五十里。旧云北去县五十里。 霸水,在县东二十里。霸桥,隋开皇三年造,唐隆二年仍在旧所创 制为南北二桥。 樊川,一名後宽川,在县南三十五里。本杜陵之樊乡,汉高祖赐樊 哙食邑於此。 御宿川,在县南三十七里。汉为离宫别馆,禁御人不得往来游观, 止宿其中,故曰“御宿”。 长安县,赤。本秦旧县。初,楚怀王封项羽为长安侯,则长安久 矣,非始於汉,但未详所在耳。及高帝五年入关,复置长安县,乃取旧 名以名县也。至隋开皇三年,迁都长安,移至长寿坊西南隅。乾封元 年,分置乾封县,理怀直坊,长安三年废。 龙首山,在县北一十里,长六十里,头入渭水,尾达樊川。秦时有 黑龙从南山出饮水,其行道因成土山。疏山为台殿,不假版筑,高出长 安城。西京赋所云“疏龙首以抗殿”也。三辅黄图曰“营未央宫, 因龙首制前殿也。” 细柳原,在县西南三十三里。别是一细柳,非亚夫屯军之所。 长安故城,在县西北十三里。汉旧都,惠帝修筑,本秦离宫也。按 惠帝元年正月,城长安。三年春,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 三十日罢。六月,发徒隶二万人常役。至五年正月,复发十四万五千 人,三十日罢。九月而城成。 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周回六十五里。 太和宫,在县南五十五里终南山太和谷。武德八年造,贞观十年 废。二十一年,以时热,公卿重请修筑,於是使将作大匠阎立德缮理 焉,改为翠微宫。今废为寺。 周武王宫,即镐京也,在县西北十八里。自汉武帝穿昆明池於此, 镐京遗址沦陷焉。 秦阿房宫,在县西北十四里。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 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 咸阳。庭中可受十万人,又置铜人十二於宫前。 汉长乐宫,在县西北十四里。 汉未央宫,在县西北十五里。并在长安故城中。 汉建章宫,在县西二十里,长安故城西。太初元年,柏梁台灾,越 巫以厌胜之术请作建章宫,为千门万户。 桂宫,在县北十三里长安故城中,汉武帝所造。 柏梁台,在长安故城中,未央宫北。 渐台,在未央宫西,王莽死於此。 神明台,在县西北二十里,长安故城西,上有承露盘。 汉博望苑,在县北五里,武帝为太子据所立,使通宾客。 上林苑,在县西北一十四里,周匝二百四十里,相如所赋也。 酒池,在长乐宫中,汉武帝所作,以夸羌胡。饮以铁杯,重不能 举,皆低头牛饮。西征赋云“酒池监於商辛,追覆车而不悟。” 子午关,在县南百里。王莽通子午道,因置此关。魏遣锺会统十万 馀众,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趋汉中。晋桓温伐秦,命司马勋出子午 道。今洋州东二十里曰龙亭,此入子午谷之路,梁将军王神念以旧道缘 山避水,桥梁多坏,乃别开乾路,更名子午道,即此路是也。 昭应县。缺新丰故城,在县东十八里,汉新丰县城也。汉七年,高 祖以太上皇思东归,於此置县,徙丰人以实之,故曰新丰。并移榆旧 社,街衢栋宇,一如旧制,男女老幼,各知其室,虽鸡犬混放,亦识其 家焉。 古戏亭,在县东北三十里。周幽王为犬戎所逐,死於戏,即此也。 周章军西至戏,秦将章邯拒破之,亦此地也。 周幽王陵,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秦始皇陵,在县东八里。始皇即位,治骊山陵,役徒七十万人。今 按其陵高大,亦不足役七十万人积年之功,盖以骊山水泉本北流者,陂 障使东西流,又此土无石,取大石於渭北诸山,其费功力由此也。 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 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三原县,次赤。西南至府一百一十里。本汉池阳县。山截山在 今县西北六十里,苻秦於此山北置三原护军,以其地西有孟侯原,南曰 丰原,北曰白鹿原。 後魏太武七年罢,改置三原县,属北地郡。明帝孝昌三年,萧宝 (寅)夤逆乱,毛洪宾立义栅捍贼,永安元年於此置北雍州,洪宾 为刺史,亦谓之洪宾栅,其故城在县北五十五里。又割北地郡之三原县 於此置建忠郡,以旌其功。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雍州。 高祖献陵,在县东十五里。 尧门山,在县西北三十二里。 天齐原,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上有天齐祠。 黄白城,在县西南十五里。後汉李亻乱政,天子东迁,三辅饥 歉,乃移保黄白城,即其地也。 秦曲梁宫,在县西南十五里黄白城内。 于谨墓,在县北十八里。 醴泉县,次赤。东南至府一百二十里。本汉谷口县地,在九山 东仲山西,当泾水出山之处,故谓之谷口。沟洫志云:“白渠首起 谷口,尾入栎阳,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馀顷。人得其饶,歌曰:田 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後。举成,决渠为雨。泾水 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谓此 也。後汉及晋,又为池阳县。後魏改为宁夷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醴泉 县,以县界有周醴泉宫,因以为名。 太宗昭陵,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九山。 肃宗建陵,在县东北十八里武将山。 奉天县,次赤。东南至府一百六十里。光宅元年,割醴泉、始平、 好、武功、新平郡之永寿五县置。 梁山,高宗天皇大帝乾陵所在,因名曰奉天。其山即禹贡所 云“壶口理梁及岐”,又古公父逾梁山至于岐下,及秦立梁山宫,皆此 山也。 奉先县,次赤。西南至府二百四十里。本秦重泉县,後魏省,至孝 文帝分白水县置南曰水县,西魏改为蒲城县。本属同州,开元四年以县 西北三十里有丰山,於此置睿宗桥陵,改为奉先县,隶京兆。 玄宗泰陵,在县东北二十里。 惠庄太子陵,在桥陵东南三里。 惠宣太子陵,在桥陵东六里。 惠文太子陵,在桥陵东三里。并在柏城内。 富平县,次赤。西南至府一百五十里。本汉旧县,属北地郡。後魏 文帝自怀德城移於今理,周闵帝於县置中华郡,武帝省郡,以县属冯 翊,隋开皇三年改属雍州。 中宗定陵,在县西北十五里龙泉山。 代宗元陵,在县西北四十里檀山。 顺宗丰陵,在县东北三十三里瓮金山。 节愍太子陵,在县西北十五里。 荆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岐山东,禹贡云“荆、岐既旅”,是 也。 盐池泽,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周回二十里。 後周文帝成陵,在县西北十五里。 王翦墓,在县东北三里。 司马欣墓,在县西二十五里。章邯长史,降项羽,封为塞王。 阳县,次赤。西南至府一百二十里。本汉旧县,属左冯翊,魏司 马宣王抚慰关中,罢县,置抚夷护军,及赵王伦镇长安,复罢护军。 刘、石、苻、姚因之。 魏罢护军,更於今理别置阳县,隋因之。武德元年,分置石门 县。三年,於石门县置泉州。贞观元年废州,改石门县为阳县。 德宗崇陵,在县东二十里。 嵯峨山,一名山截山,在县东北十里,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 十里。山上有必雨,常以为候。 甘泉山,一名磨石岭,在县西北九十里,周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