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ppt_第1页
药剂学: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ppt_第2页
药剂学: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ppt_第3页
药剂学: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ppt_第4页
药剂学: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注射剂第三节注射剂的制备第四节输液第五节注射用无菌粉末第六节眼用液体制剂第七节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第一节概述,基本概念:灭菌与无菌制剂:主要是指直接注入体内或直接接触创伤面、粘膜等的一类制剂。灭菌(sterilization):应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灭菌法(thetechniqueofsterilization):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或技术。,无菌(sterility):指在任一指定的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无菌操作法(aseptictechnique):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利用或控制一定的条件,使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操作方法或技术。防腐(antisepsis):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亦称抑菌。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称防腐剂或抑菌剂。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的手段。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除去作用的物质消毒剂。,第一节内容框架,一、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二、灭菌与无菌技术,(一)物理灭菌技术,(二)化学灭菌法,四、冷冻干燥技术,三、空气净化技术,(三)无菌操作法,一、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1、药物制剂分类按给药途径:无菌制剂和非规定无菌制剂(即限菌制剂)。按除去活微生物的制备工艺:无菌制剂分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广义上,无菌制剂和非无菌制剂都规定有染菌的限度,前者要求不得检出活菌,后者限制染菌的种类与数量。,2、定义灭菌制剂:指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无菌制剂: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3、无菌制剂的种类注射用制剂:注射剂、输液、注射粉针等;眼用制剂:滴眼剂、眼用膜剂、软膏剂、凝胶剂等;植入型制剂:植入片等;创面用制剂:溃疡、烧伤及外伤用溶液、软膏剂、气雾剂等。手术用制剂:止血海绵剂和骨蜡等。,药剂学中灭菌法的分类:,二、灭菌与无菌技术,1、干热灭菌法(熟悉)干热空气灭菌法: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1)干热灭菌条件:一般规定为135-145,3-5h;160-170,2-4h;180-200,0.5-1h(从灭菌物品全达到特定温度后开始计时)。(2)适用范围: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气透的油脂类(如油性软膏基质、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等的灭菌。(3)缺点:在干燥状态下,热穿透力弱,温度不易均匀,由于灭菌温度过高,不适用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一)物理灭菌技术,火焰灭菌法:指用火焰直接灼烧灭菌的方法。适用范围:此法灭菌迅速、可靠、简便,适用于耐火焰材质(如金属、玻璃及瓷器等)的物品与用具,不适合于药物。高速风灭菌法:应用的风速为30-80m/s,风温度高为190。2ml的安瓿注射液应用此法灭菌(由于降低了安瓿周围的滞流层的厚度,能于短时间内使安瓿内液体迅速升至高温,呈现显著灭菌效果)。,2、湿热灭菌法,定义:指用饱和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优点:由于蒸气比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变性,同时还有灭菌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湿热灭菌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灭菌方法。类别:包括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和低温间歇灭菌等方法,根据药品性质进行选用合适的方法。,(1)热压灭菌法(掌握)定义:指用高压饱和水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一般公认为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灭菌条件:热压灭菌所需的温度及与温度相当的压力及时间如下(湿热灭菌一般要求F0112分):1)115,1.7atm(67kPa,7.1kg/cm2),30min;2)121,2.0atm(97kPa,11kg/cm2),20min;3)126,2.4atm(139kPa,14.1kg/cm2),15min。适用范围:耐高温和耐高压蒸气的所有药物制剂、玻璃和金属容器、瓷器、橡皮塞、滤膜过滤器等。,热压灭菌器:1)设备特点:热压灭菌器主要由灭菌腔室、锅炉蒸汽加热夹套、真空系统、进入灭菌腔室净化空气的加热系统(需干燥处理的灭菌物品)、纯蒸汽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2)常用种类:手提式热压灭菌器卧式热压灭菌柜,灭菌操作:夹套通入普通蒸汽预热加压放置待灭菌物品抽尽空气通入纯饱和蒸汽灭菌一定时间停止通气排气减压冷却检漏,热压灭菌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应先进行灭菌条件试验,确保灭菌效果。考虑灭菌器的构造、被灭菌物体积、数量、排布对灭菌效果的影响,确定灭菌条件。(2)必须将灭菌器内的空气排出。附有真空装置,在通入蒸气前将室内空气抽出:保证通入的是饱和蒸气灭菌;可加快预热过程,缩短灭菌时间;有效地将多孔性物质中空气驱除,有利于水蒸气的穿透,同时灭菌器内温度均匀。,(3)灭菌时间必须由全部药液温度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算起,压力应与规定压力一致。温度:采用灭菌温度和时间自动控制记录的装置;使用温度批示剂如化学药品指示剂或生物性指示剂压力:压力表指示与规定压力不一致,则有可能空气没有排尽,也可能压力表失灵,也可能不是饱和蒸气,应找出原因,加以解决。(4)灭菌完毕后,停止加热,减压至零后,放出柜内蒸气,使柜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后,稍稍打开灭菌锅待1015分钟,再全部打开。这样可避免内外压力差太大而使物品冲出锅外和使玻璃瓶炸裂(必须注意,以免发生工伤事故)。为了缩短灭菌周期,也有对灭菌器内盛有溶液的容器喷雾水冷却,以加速冷却。,(2)流通蒸气灭菌法定义:指在常压下,采用100流通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条件:常压下(1.0atm),100流通蒸气,时间30-60min。适用范围:用于消毒及不耐高热制剂的灭菌。缺点: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芽孢,如破伤风等厌气性菌的芽孢,是非可靠的灭菌法。制备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污染,这点必须充分注意。目前我国药厂生产注射剂,特别是1-2ml注射剂及不耐高热的品种,可考虑采用这种灭菌法。,(3)煮沸灭菌法定义:指将待灭菌物置沸水中加热灭菌的方法。灭菌条件:沸水,时间30-60min。适用范围:常用于安瓿、注射器、注射针头等器皿的消毒。缺点:此法灭菌效果差,必要时加入抑菌剂,如三氯叔丁醇、甲酚等。,(4)低温间歇灭菌法定义:指将待灭菌物置60-80的水或流通蒸汽中加热60min,杀灭微生物繁殖体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4h,让待灭菌物中的芽孢发育成繁殖体,再次加热灭菌、放置,反复多次,直至杀灭所有芽孢。适用范围:适合于不耐高温、热敏感物料和制剂。缺点:费时、工效低、灭菌效果低。加适量抑菌剂,以增加灭菌效力。,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芽孢繁殖体衰老体每个容器的细菌数,控制在10个以内为宜;最初菌数愈少,达到灭菌时间愈短。整个生产过程应尽可能避免微生物污染,尽可能缩短生产过程,并力求在灌封后立即菌。2)蒸气性质:蒸气有饱和、湿饱和、过热三种。,3)注射液的性质:注射液若含有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对微生物可能有一种保护作用,能增强其抗热性,应适当提高灭菌温度或延长灭菌时间。4)介质pH:药液pH对细菌的活性也有影响:一般微生物在中性液中耐热性最大,在碱性溶液中次之,酸性不利于微生物的发育。所以,一般在生物碱盐类的注射液,因pH较低,用流通蒸气灭菌即可。,5)药物的稳定性:灭菌温度增高,化学反应速度增加;灭菌时间愈长,起反应的药物愈多。因此,灭菌需要考虑杀死细菌和保证药物有效性两个方面。在能达到灭菌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灭菌温度和缩短灭菌时间。实践证明在力求避免微生物污染和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维生素C(不稳定药物)注射液用流通蒸气灭菌15分钟是可行的。,6)抑菌剂的添加:添加适当抑菌剂时,药液经100,30分钟加热,可杀死抵抗力强的芽孢。常用抑菌剂:甲酚(0.1-0.3%)、氯甲酚(0.05-0.1%)、三氯叔丁醇(0.2-0.5%)、苯酚(0.1-0.5%)、硝酸苯汞或醋酸苯汞(0.001-0.002%)。注射量超过5ml的注射液,添加抑箘剂必须审慎选择。供静脉(除另有规定外)或椎管注射用的注射液,均不得添加抑菌剂。,定义:指采用过滤法除去微生物的方法。即药物溶液通过无菌的除菌过滤器,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而得到不含微生物的滤液。属于机械除菌方法。适用范围:适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等物品的灭菌。,3、过滤灭菌法,过滤除菌滤器的要求:(1)能有效除净微生物,溶液通过滤器顺畅,滤器容易清洗,操作简便。(2)孔径大小必须足以阻止细菌和芽孢进入滤孔之内,以LRV(在规定条件下,指定菌液通过滤器后截留在滤膜上的孢子数的对数值)表示过滤能力。孔径通常为0.22m(每平方厘米有效过滤面积的LRV不小于7)或更小。(3)采用微孔滤膜滤器除菌,常选用孔径0.22m的滤膜。(4)G6号垂熔玻璃漏斗,其滤孔直径在1.5m以下,可以除去细菌,对药物不吸附,也不影响药液的pH,是常用灭菌滤器。,定义:采用辐射、微波和紫外线杀灭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1)辐射灭菌法定义:系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素(60Co和137Cs)放射的射线杀灭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辐射灭菌剂量一般为2.5104Gy(戈瑞)。适用范围:适合于热敏物料和制剂,常用于维生素、抗生素、激素、生物制品、中药材和中药制剂、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及药用高分子材料等物质的灭菌。特点:不升高产品温度,穿透力强,灭菌效率高,但设备贵,有潜在危险性,对某些药物(特别是溶液型)可能产生药效降低或产生毒性物质和发热物质等。,4、射线灭菌法,(2)微波灭菌法定义:系采用微波(频率为300MHz-300kMHz)照射产生的热能杀灭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适用范围:适合于液体和固体物料,对固体物料具有干燥作用。特点:微波能穿透到介质和物料的深部,表里加热一致,且具有低温、常压、高效、快速(2-3min)、低能耗、无污染、易操作、易维护,产品保质期长(可延长1/3以上)等。,(3)紫外线灭菌法定义:采用紫外线(能量)照射杀灭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属于表面灭菌。灭菌条件: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200-300nm,灭菌力最强的是波长为254nm的紫外线。适用范围:适合于照射物表面灭菌、无菌室空气及蒸馏水的灭菌;不适合于药液的灭菌及固体物料深部的灭菌。,定义:是指用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而将其杀灭的方法,同时不应损害制品的质量。杀菌剂:对微生物具有触杀作用的化学药品。分为气体杀菌剂和液体杀菌剂。不能杀死芽孢,仅对繁殖体有效。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物体表面状况、杀菌剂的性质。化学杀菌的目的:减少微生物的数目以控制一定的无菌状态。常用的方法:(1)气体灭菌法和(2)药液灭菌法。,(二)化学灭菌法,(1)气体灭菌法定义:指采用气态杀菌剂进行灭菌的方法。适用范围:适合环境消毒以及不耐加热灭菌的医用器具、设备和设施等的消毒,粉末注射剂。应注意杀菌剂的残留量和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品种:环氧乙烷、甲醛、过氧乙酸等,1)环氧乙烷性质:沸点10.9,室温下为气体,水中溶解度为1ml水中可溶195ml(20,760mmHg),易穿透塑料,纸板及固体粉末。暴露于空气中,环氧乙烷就可从这些物质消散,对大多数固体呈惰性。杀菌作用:由于其为烷化剂的性质,使菌体蛋白的-COOH、-NH2、-SH、-OH的H,被-CH2-CH2-OH所取代,从而变性失活。,适用范围:可用于塑料容器、对热敏感的固体药物、纸或塑料包装的药物、橡胶制品、注射筒、注射针头、衣着敷料及器械等的灭菌。但是,一些塑料、皮革及橡胶与环氧乙烷有强亲和力,故需长达12-24h通空气驱除。环氧乙烷具可燃可爆,用时需用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或氟利昂稀释。环氧乙烷的吸入毒性较大,与氨相近,但无氨样的剌激嗅味,损害皮肤及眼粘膜,可产生水泡或结膜炎,故应用时要注意。,环氧乙烷灭菌的程序:将灭菌物品置于灭菌器内后,减压排除空气,预热,环氧乙烷采用混合气,一般用环氧乙烷12氟利昂88或用环氧乙烷10二氧化碳90,在减压下输入混合气,保持一定浓度、湿度、及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抽真空排除环氧乙烷,然后送入无菌空气完全排除环氧乙烷。灭菌条件:浓度为850-900mg/L(3小时、45),45mg/L(5小时,45),相对湿度以40-60为宜,温度为22-55。,2)甲醛加热熏蒸甲醛溶液,每立方米空间用40甲醛溶液30m1,室内相对湿度宜高,以增进甲醛气体灭菌效果。3)丙二醇丙二醇用于室内空气灭菌具有不挥发性和无引火性等特点,灭菌用量为1ml/m3。4)乳酸灭菌用量为2ml/m3,杀菌力不及甲醛,但对人无害。5)过氧乙酸过氧乙酸用于车间灭菌,效力比相同浓度的甲醛大两倍半,对粘膜,眼部无剌激性,对木制品、金属制品、医疗器械均无影响。,气态杀菌剂蒸汽发生装置,(2)药液灭菌法定义:指采用杀菌剂溶液进行灭菌的方法。适用范围:常应用于其他灭菌法的辅助措施,适合于皮肤、无菌器具和设备的消毒。常用品种:0.1-0.2新洁尔灭溶液、75乙醇、1聚维酮碘溶液、酚或煤酚皂溶液等。使用注意:由于化学杀菌剂常施用于物体表面,也要注意其浓度不要过高,以防其化学腐蚀作用。,定义:指整个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操作方法,该方法在技术上并非灭菌操作。适用范围:适用于一些不耐热药物的注射剂、眼用制剂、皮试液、海绵剂和创伤制剂的制备。避箘操作:尽量避免微生物污染。,(三)无菌操作法,(1)无菌操作室的灭菌,无菌操作前,无菌操作室的环境均须应用灭菌法灭菌:1)定期应用环氧乙烷、甲醛、丙二醇或乳酸等对空气进行较彻底的灭菌。每天工作前开启紫外线一小时,中午休息时间也要开0.5-1小时。2)用3%酚溶液、2%煤酚皂溶液、0.2%新洁尔灭溶液或75%酒精等用对室内的空间、用具(桌椅等)、地面、墙壁等喷洒或擦试。3)其它用具:尽量用热压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灭菌。,(2)无菌操作,无菌操作场所:无菌操作室层流洁净工作台无菌操作柜无菌操作所用的一切用具、材料以及环境均需按前述灭菌法灭菌。操作人员进入操作之前要洗澡并换上已经灭菌的工作服和清洁的鞋子,不使头发、内衣等露出来,以免造成污染机会。,(3)无菌检查法,药剂或药品经灭菌或无菌操作法处理后,需经无菌检验证实已无微生物生存,方能使用。灭菌效果,应以杀死芽孢为标准(细菌的芽孢具有较强的抗热力,不易杀死)。法定的无菌检查法:包括试管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薄膜过滤法用于无菌检查的突出优点:可滤过较大量的样品,可滤除抑菌性物质,滤过后的薄膜,即可直接接种于培养基管中,或直接用显微镜观察,故此法灵敏度高,不易产生假阴性结果,检测次数减少,节省培养基,操作比较简单。,1、灭菌参数在灭菌中的意义与作用无菌检验往往难以检出极微量微生物,为了保证产品无菌,有必要对灭菌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是很必要的。主要原因:灭菌温度多系测量灭菌器内的温度,不是灭菌物体内的温度;无菌检验方法也在局限性,难以用现行的无菌检验法检出微量的微生物。,(四)灭菌参数(F值和F0值),2、D值杀灭微生物速度-时间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dN/dt=-kt,即lgNt=lgN0-kt/2.303令D值为斜率的负倒数,即D=2.303/kt/(lgN0-lgNt)当lgN0-lgNtlg100-lg101时,D=t/(lg100-lg10)D值:在一定温度下杀死被灭菌物品中90微生物所需的灭菌时间;也可定义为降低微生物一个十位数或一个对数值(如log100降低到log10)所需的时间。D值因待灭微生物的种类、药液的配方及性质、用作生物指示剂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所接触的表面的性质、灭菌工序(如温度)等不同而各异。,3、Z值灭菌温度升高,速度常数k值增大,D值减少。在(100138)范围内,lgD与T呈直线关系:Z=(T2-T1)/(lgD2-lgD1)即D2/D1=10(T2-T1)/Z当lgD2-lgD11时,ZT2-T1Z值:为D值降低一个对数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数,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时所需升高的温度或在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9%的微生物所需要提高的温度。在不同温度下对特定的微生物在特定介质或环境中求得D值后,再计算Z值。Z值通常在湿热灭菌时取10,在干热灭菌时取20。,4、F值与F0值F(或F0)值可作用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1)F值F为在一定温度(T),给定Z值所产生的干热灭菌效果与参比温度(T0)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T0温度下所相当的时间(equivalenttime),以分为单位。即整个灭菌过程的效果相当于T0温度下F时间的灭菌效果。数学表达式:F=t10(T-T0)/Zt是测量被灭菌物温度的时间间隔,一般为0.5-1min,T是每个时间间隔t所测量被灭菌物的温度,T0是参比温度。干热灭菌中,Z常取20,T0取170。,(2)F0值F0值为在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所产生的湿热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物理F0=t10(T-121)/Z即F0是将灭菌过程(升温、恒温、冷却)中各种灭菌温度使微生物的致死效力转换为灭菌物品完全暴露于121使微生物致死的效力。生物F0=D121(lgN0-lgNt)Nt为灭菌后预计达到的微生物残存数,即染菌度概率(probabilityofnonsterility),当Nt为10-6时(原有菌数的百万分之一),可认为灭菌效果较可靠。,F0值的计算对于验证灭菌效果极为有用,当产品以121湿热灭菌时,灭菌器内的温度虽能迅速升到121,而被灭菌物品内部则不然,由于包装材料性能及其他因素影响而使升温度各异,而F0将随着产品温度(T)变化而呈指数的变化,故温度即使很小的差别(如0.1-1)将对F0值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要求测定灭菌物品内的实际温度,故用F0来监测灭菌效果有重要的意义。由于F0是将不同灭菌温度折算到相当于121湿热灭菌时的效力,故F0值可作为灭菌过程的比较参数。,影响F0值的因素:容器大小、形状及热的穿透性等。灭菌产品溶液的性质、填充量等。容器在灭菌器中的数量及分布等。测定F0值应注意:先应选择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精密度为0.1的热电偶,并对热电偶进行校验。灭菌时应将热电偶的探针置于被测物的内部,经灭菌器通向柜外的湿度记录仪,有些灭菌记录仪附有F0计算器,在灭菌过程中和灭菌后,自动显示F0值。,为了确保灭菌效果,还应注意两个问题:根据F0=D121(logNo-logNt),若N越大,即被灭菌物中微生物越多,则灭菌时间越长,故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微生物的污染,应采取各种措施使每个容器的含菌数控制在10以下。其次计算F0时,应适当考虑增加安全因素,一般增加50,如规定F0为8分,则实际操作应控制F0为12分。,(一)概述空气净化:指以创造洁净空气为目的的空气调节措施。空气净化技术:为达到某种净化要求所采用的净化方法。空气净化分为工业净化(尘埃粒子)和生物净化(尘埃粒子和微生物)。(二)洁净室空气净化标准1、含尘浓度单位体积(每升或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粉尘的个数(计数浓度)或毫克量(重量浓度)。,三、空气净化技术,2、净化方法(1)一般净化指标是温度和湿度,采用初效过滤器。(2)中等净化指标是温度、湿度、含尘量和尘埃粒子(0.15-0.25mg/m3,尘埃粒子不得大于1.0m),采用初、中效过滤器。(3)超净净化指标是温度、湿度、含尘量和尘埃粒子(要求更严格),初、中、高效过滤器。,3.洁净室的净化度标准(1)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中净化度标准,(2)美国联邦洁净室标准(209B)中净化度标准,(三)浮尘浓度的测定方法,测定空气中浮尘浓度和粒子大小的方法:1、光散射式粒子计数法尘粒经强光照射发生光散射,散射光的强度正比于尘粒的表面积2、滤膜显微镜计数法微孔滤膜过滤含尘空气。可信度高但繁琐。3、光电比色计数法:滤纸过滤含尘空气。用于中高效过滤器的渗漏检查。,(四)空气净化技术,1、过滤方式:表面过滤:粒子大小大于过滤介质微孔而截留在介质表面。常用介质为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微孔滤膜。主要用于要求高的无尘无菌洁净室的末端过滤。深层过滤:粒子大小小于过滤介质微孔而吸附在介质内部。常用介质为天然或合成纤维、活性炭、滤纸等。,空气过滤法:含尘空气通过多孔过滤介质时,粉尘被微孔截留或孔壁吸附。,截留捕获机理,错流捕获机理,2、空气过滤机理:拦截作用:机械屏障作用,属于表面过滤吸附作用:重力、范德华力、静电、惯性、扩散等作用被吸附,属于深层过滤3、影响空气过滤的主要因素:粒径:存在过滤效率最低的中间粒径过滤风速:风速应适宜介质纤维直径和密实性:应适宜附尘:应定期清洗,初效过滤器:滤除5m的尘粒,效率达2080,也称预过滤器,采用易拆卸的平板型或袋型。中效过滤器:滤除1m的尘粒,效率达2070,外形结构与初效过滤器相似,滤材不同。亚高效过滤器:滤出1m的尘粒,效率达9599.9,采用叠式过滤器。高效过滤器:滤出1m的尘粒,对0.3m的尘粒过滤效率达99.97以上,采用折叠式过滤器,特点是效率高、不能再生、安装时不能倒装。,4、空气过滤器的分类,5、空气过滤器:板式、契式、袋式和折叠式。,6、空气过滤器的特性:(1)过滤效率()=1-C2/C1多级串联过滤=(C1-Cn)/C1=1-(1-1)(1-2)(1-n)(2)穿透率(K)和净化率(Kc)K=C2/C1=1-,Kc=1/K=C1/C2(3)容尘量:系过滤器允许积尘的最大量。一般容尘量定为阻力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或过滤效率降至初值的85%以下的积尘量。,(五)净化室的设计,注射剂生产车间区域划分:一般生产区、控制区(10万级)、洁净区(1万级)和无菌区(100级)。1、洁净区基本布局:人流(红色箭头)、物流(绿色箭头)和空气流,2、洁净室对人员、物件及内部结构的要求人员要求:水洗、更衣、风淋物件要求:洁净处理内部结构要求:耐用、安全,不易染尘、便于清洗等3、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及要求(1)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要求:高效空气净化系统采用三级过滤装置(初效中效高效);中效空气净化系统采用二级过滤装置(初效中效)。洁净室常采用侧面和顶部的送风方式,回风一般安装于墙下。局部净化:100级,无菌小室、洁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等,(2)气流要求:层流(100级)、乱流(紊流,1000-100000级)。,(一)概述冷冻干燥(freezedrying)亦称升华干燥。(二)冷冻干燥原理及曲线1、冷冻干燥原理当压力低于4.597mmHg时,不管温度如何变化,水只有以固态或气固存在。,四、冷冻干燥技术,2、冷冻干燥曲线及其分析冷冻干燥过程:药液装瓶或盘预冻第一阶段加热干燥第二阶段加热再干燥加塞封口,(三)冷冻干燥设备:制冷系统、真空系统、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注射剂(injections):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一种制剂,俗称针剂。包括灭菌或无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成液体(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等类型。注射剂组成:药物、溶剂、附加剂、特制的容器。新颖注射制剂技术:脂质体、微球、微囊等,第二节注射剂,一、概述,(一)注射剂的分类,1.溶液型注射剂对于易溶于水而且在水溶液中稳定的药物,则制成溶液型注射剂,包括水溶液合油溶液,如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2.注射用无菌粉末亦称粉针,指采用无菌操作法或冻干技术制成的注射用无菌粉末或块状制剂。一般装入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临床前用适当的溶剂溶解或使混悬而成的制剂。例如遇水不稳定的药物青霉素,-糜蛋白酶等的粉针剂。,(三)混悬型注射剂水难溶性药物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作用的药物,可制成水或油的混悬液,如醋酸可的松注射液。这类注射剂一般仅供肌内注射。(四)乳剂型注射剂水不溶性液体药物,根据医疗需要可以制成乳剂型注射剂,例如胶丁钙注射液和静脉注射脂肪乳剂等。,(二)注射剂的给药途径,1、皮内注射(intradermalrout,ID)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一次剂量为0.2ml以内,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2、皮下注射(subcutaneousrout,SC)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的松软组织内,适用于剂量为2ml以内,而没有刺激性的注射剂(主要是水溶液),比口服给药吸收快而完全。注射后5-15分钟即生效。3、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route,IM)注射于肌肉组织中,一次剂量在5ml以内。注射类型有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及乳浊液。,4、静脉注射(intravenousroute,IV)推注(5-50ml)、滴注(100ml以上)。油溶液和混悬液或乳浊液,一般不宜采用静脉给药,但粒径1m的乳浊液可静脉给药。凡能导致红细胞溶解或使蛋白质沉淀的药液,均不宜静脉给药。5、脊椎腔注射(vertebracavalroute)注射于脊椎四周蜘蛛膜下腔内,药量在10ml以内。脊椎液注射剂必须等渗,pH5.0-8.0,注射要缓慢。,6、动脉内注射(intra-arterialroute)注入靶区动脉末端,如诊断用动脉造影剂、肝动脉栓塞剂。抗肿瘤药物采用动脉内注入,直接进入靶组织,提高了药物疗效。7、其他:此外还有心内注射、穴位注射、鞘内注射、滑膜腔内注射和关节腔内注射(封闭针)。不同注射途径药物吸收速度顺序:IV和IA无吸收过程,IC很少用于治疗(皮试)IMSC,IP需注意肝脏的首过效应,(三)注射剂的特点,1、剂量准确,药效迅速、作用可靠。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3、适用于病情严重或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人。4、发挥局部定位作用。5、注射给药不方便,且产生疼痛。6、制剂要求严格,生产过程复杂,费用高,需要有特殊的给药器械(注射器等),严格无菌以及不同的注射技术。,(四)一般质量要求,1、无菌: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和芽孢。2、无热原:鲎试剂法和家兔法。3、澄明度: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4、安全性:不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和发生毒性反应。5、渗透压:输液要求等渗、等张性。6、pH:4-9。7、稳定性: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产品储存安全有效。8、降压物质:符合规定,确保用药安全。在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是澄明度、化学稳定性、无菌及热原等问题。,二、注射剂处方组成,(一)注射用原料符合药典或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小试检验合格后使用。(二)注射用溶剂1.注射用水、2.注射用油、3.其他注射用非水溶剂(三)注射剂主要附加剂缓冲剂、抑菌剂、增溶剂、等渗调节剂、抗氧剂、鳌合剂、填充剂、保护剂、助悬剂、稳定剂等(四)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五)热原,制药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1)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它适宜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用作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2)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蒸馏水,是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剂。(3)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得的水。主要用于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1.注射用水,(4)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符合蒸馏水的检查项目(中国药典):氯化物、硫酸盐、钙盐、硝酸盐、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及重金属等均应符合规定;除按蒸馏水检查符合规定外,如pH应为5.0-7.0,氨含量不超过0.00002%;还必须通过热原检查规定,质检合格后收集,80以上密封保存,并规定应于制备后12h内使用,防止微生物、微粒的再次污染。,原水处理:自来水细过滤电渗析或反渗透装置阳离子树脂床脱气塔阴离子树脂床混合树脂床,蒸馏法制备:多效蒸馏水机或气压式蒸馏水机热贮水器(80)注射用水。,(5)注射用水的制备,1)原水处理,离子交换法:利用阳、阴离子树脂可以除去绝大部分阳、阴离子,对热原、细菌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优点:水质化学纯度高,所需设备简单,耗能小,成本低。阳离子交换树脂:RSO3-H+或RSO3-Na+阴离子交换树脂:RN+(CH3)3OH-或RN+(CH3)3Cl-工艺:阳床、阴床、混合床的组合形式,脱气塔、树脂的再生或更换。离子交换法制得的离子交换水主要供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使用,也可用于洗瓶,但不得用来配制注射液。,电渗析法依据:在电场作用下离子定向迁移及交换膜的选择性透过当原水含盐量高达3000mg/L时,不宜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纯化水,但电渗析法仍适用。它不用酸碱处理,较离子交换法经济。电渗析法常用于原水预处理,供离子交换法使用,以减轻离子交换树脂的负担。,反渗透法(reverseosmosis)一般情况下,一级反渗透装置能除去一价离子90-95%,二价离子98-99%,同时能除去微生物和病毒,但除去氯离子的能力达不到药典要求;二级反渗透装置能彻底除去氯离子。用于原水预处理,供离子交换法使用,以减轻离子交换树脂的负担。有机物的排除率与其分子量有关,分子量大于300的化合物几乎全部除尽,故可除去热原。除去有机物微粒、胶体物质和微生物的原理,一般认为是机械过筛作用。制备注射用水的膜材:醋酸纤维膜和聚酰胺膜。,2)蒸馏法种类:塔式和亭式蒸馏水器、多效蒸馏水器和气压式蒸馏水器。构成:蒸发锅(塔)、隔沫装置和冷凝器,2.注射用油,(1)植物油品种:精制麻油(最适合用的注射用油,含天然的抗氧剂,是最稳定的植物油)、茶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棉籽油、豆油、蓖麻油及桃仁油等。质量要求:无异臭、无酸败味;色泽不得深于黄色6号标准比色液;在10时应保持澄明;碘值为79-128;皂化值为185-200;酸值不大于0.56;控制过氧化物。,(2)油酸乙酯(aethylisoleas)浅黄色油状液体,能与脂肪油混溶,性质与脂肪油相似;但贮藏会变色,需加抗氧剂,如含37.5%没食子丙酯、37.5%BHT(二叔丁对甲酚)及25%BHA(二叔丁对甲氧酚)的混合抗氧剂用量为0.03%(v/v)效果最佳,可于150、1h灭菌。(3)苯甲酸苄酯(ascabin)无色油状或结晶,能与乙醇、脂肪油混溶。可作溶剂和助溶剂。如二巯基丙醇油注射液,苯甲酸苄酯不仅作为助溶剂,而且能够增加二巯基丙醇的稳定性。,3.其他注射用非水溶剂,(1)乙醇:能与水、甘油、挥发油等混溶,可供静脉或肌内注射。作注射溶剂浓度可达50,但超过10可能会有溶血作用或疼痛感。小鼠IVLD50为1.97g/kg,SCLD50为1.97g/kg。(2)丙二醇(propyleneglycol,PG):能与水、乙醇、甘油混溶,常用量10-60,皮下或肌注时有局部刺激性,可供静注或肌注。小鼠IVLD50为58g/kg,SCLD50为18.5g/kg,IPLD50为9.7g/kg。,(3)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能与水、乙醇混溶,常用PEG400。小鼠SCLD50为10g/kg,IPLD50为4.2g/kg。如噻替派注射液。(4)甘油(glycerin):能与水、乙醇混溶,但在挥发油和脂肪油中不溶,由于粘度和剌激性较大,不能单独做注射溶剂用,常用浓度1-50。小鼠SCLD50为10ml/kg,IMLD50为6ml/kg。(5)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DMA):能与水、乙醇混溶,对药物的溶解范围大,为澄明中性溶液。小鼠IPLD50为3.266g/kg,但连续使用时,应注意其慢性毒性。常用浓度0.01。(6)其他:油酸乙酯、N(-羟基乙基)乳酰胺、肉豆寇异丙基酯、乳酸乙酯等。,(三)注射剂的主要附加剂,1、注射剂附加剂的主要作用提高注射剂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稳定性(1)增加药物的理化稳定性;(2)增加主药的溶解度;(3)抑制微生物生长;(4)减轻疼痛或对组织的刺激性等。,2.常用附加剂,增溶剂、润湿剂或乳化剂:浓度范围(%)聚氧乙烯蓖麻油165聚山梨酯200.01聚山梨酯400.05聚山梨酯80(吐温80)0.044.0聚维酮0.21.0聚乙二醇-40蓖麻油7.011.5卵磷脂0.52.3脱氧胆酸钠0.2普郎尼克F-680.21,缓冲剂:用量()醋酸,醋酸钠0.22,0.8枸橼酸,枸橼酸钠0.5,4.0乳酸0.1酒石酸,酒石酸钠0.65,1.2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1.7,0.71碳酸氢钠,碳酸钠0.005,0.06,抑菌剂:浓度范围(%)苯甲醇12羟丙丁酯、甲酯0.010.015苯酚0.250.5三氯叔丁醇0.250.5硫柳汞0.0010.01局麻剂(止痛剂):浓度范围(%)利多卡因0.51.0盐酸普鲁卡因1.0苯甲醇12三氯叔丁醇0.30.5,抗氧剂:浓度范围(%)亚硫酸钠0.10.2亚硫酸氢钠0.10.2焦亚硫酸钠0.10.2硫代硫酸钠0.1等渗调节剂:浓度范围(%)氯化钠0.50.9葡萄糖45甘油2.25,助悬剂:浓度范围(%)明胶2.0甲基纤维素0.031.05羧甲基纤维素钠0.050.75果胶0.2鳌合剂:浓度范围(%)EDTA-2Na0.010.05,助悬剂:浓度范围(%)明胶2.0甲基纤维素0.031.05羧甲基纤维素0.050.75果胶0.2填充剂:浓度范围(%)乳糖18甘氨酸110甘露醇110,稳定剂:浓度范围(%)肌酐0.50.8甘氨酸1.52.25菸酰胺1.252.5辛酸钠0.4保护剂:浓度范围(%)乳糖25蔗糖25麦芽糖25人血白蛋白0.22,(四)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1.定义(1)等渗溶液(isoosmoticsolut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