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_第1页
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_第2页
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_第3页
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_第4页
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承泣穴穴位详解,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承泣穴,拼音:chnq别名:鼷穴,面髎穴,溪穴经络:胃经,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取穴:,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解剖:,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解析:,(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解析:,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解析:,(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内外相通。,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解析:,(3)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意义:,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运行:,经水循地部层次下走任脉的承浆穴,温热之气的浊重部分循胃经下行,阳热之气交于阳跷脉。,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气血:,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以及天部的温热之气。,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附注:,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承泣穴: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功能:,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主治:,承泣穴的主治疾病为: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位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此穴是穴位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操作:,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点揉就可以,用中指间歇按压力度别太大,一般一日二次,睡前做一次10-15下。,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操作:,刺法:直刺0.5-1.0寸或者平刺0.5-0.8寸。针刺时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框缘缓慢进针,不宜提擂,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中医穴位详解:承泣穴,操作:,针刺承泣穴的方法:直刺0.5-0.8寸,左手推动眼球向上固定,右手持针沿眶下缘缓慢刺入,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或平刺0.5-0.8寸,透向目内眦,局部酸胀,可致流泪。如果针刺过深或斜刺可刺伤视神经,当深达2寸时可通过神经管刺伤脑,造成严重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