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制图综合1.ppt_第1页
第十二章 制图综合1.ppt_第2页
第十二章 制图综合1.ppt_第3页
第十二章 制图综合1.ppt_第4页
第十二章 制图综合1.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制图综合,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张红华,1,2,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制图综合的方法,内容提要:,3,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4,制图综合基本规律,12.1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12.1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12.1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1:100000,一、制图综合(cartographicgeneralization)对空间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进行选取、概括,用以反映制图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的过程。,12.1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一、制图综合,12.1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二、制图综合研究内容,目的是客观反映地理实体,达到地图内容详细性与清晰性的对立统一.,研究编制地图的过程中对地图内容进行选取和概括的原理和方法。,12.1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12.1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1:100000,选取:是选择那些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把它们保留在地图上,不需要的信息则被舍掉。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进行化简。,三、选取和概括,12.1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三、选取和概括,12.1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类别选取:整个一类信息全部舍弃选取级别选取:舍弃某一级别信息。舍弃次要的、等级低的对象,一、选取,12.2制图综合的方法,一、选取,12.2制图综合的方法,12.2制图综合的方法,1、资格法(1)概念按照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标志作为选取的标准(资格)而进行选取的方法。,一、选取,12.2制图综合的方法,(2)选取标志数量标志:长度、面积、产值等资格(标准)质量标志:等级、品种、性质等(3)优缺点优点:标准明确,简单易行;缺点:一个标志不能全面衡量出物体的重要程度;同一资格无法预计选取后的地图容量。,12.2制图综合的方法,12.2制图综合的方法,临界标准,第一种缺陷,12.2制图综合的方法,12.2制图综合的方法,12.2制图综合的方法,定额法,第二种缺陷,12.2制图综合的方法,2、定额法(1)概念规定出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制图物体的数量。,12.2制图综合的方法,例如:1:50万地形图规定稠密地区居民点的选取定额为130160个/100cm2;稀疏地区居民点的选取定额为70100个/100cm2,这种点的删除同样适用于湖泊群或岛屿群。,12.2制图综合的方法,优点:预计地图容量;保证地图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而又不失去易读性。缺点:无法保证在不同地区保留相同质量指标。,12.2制图综合的方法,二、概括,1、形状概括删除、合并、夸大,12.2制图综合的方法,方法:删除,12.2制图综合的方法,合并,12.2制图综合的方法,夸大:为了显示和强调制图物体的形状特征,需要夸大一些本来按比例应当删除的碎部。,12.2制图综合的方法,12.2制图综合的方法,12.2制图综合的方法,2、数量特征概括,选取,形状概括,数量特征变化,12.2制图综合的方法,12.2制图综合的方法,3、质量特征的概括,分类特征如:居民地、河流质量特征分级特征如:行政意义分级,12.2制图综合的方法,方法:删除:整个删除某类标志;合并:详细分级合并成概略分级;质量特征概括会引起分类分级缩减。,12.2制图综合的方法,12.2制图综合的方法,12.2制图综合的方法,三、定位优先级,(一)编图时解决争位矛盾的方法1、舍弃当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特别是当同类符号碰到一起时,一般舍弃其中较低一个。2、移位双方移位:两者同等重要时,采用相对移位方法。单方移位:两者重要程度不同时,符号之间保持正确的拓扑关系的情况下,移动级别低的。,3、压盖: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与面状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有时需采用压盖的方法处理。(二)定位优先级1、点状符号有坐标位置的点;如平面控制点、界碑符号等有固定位置的点;如居民点、独立地物点等只具相对位置的点;如路标、水位点等,三、定位优先级,(二)定位优先级1、点状符号有坐标位置的点;如平面控制点、界碑符号等有固定位置的点;如居民点、独立地物点等只具相对位置的点;如路标、水位点等定位于区域范围的点;如说明符号等阵列符号;如离散符号组成的图案,三、定位优先级,2、线状符号有坐标位置的线;如国界线上的界标;具有固定位置的线;如铁路、公路、河流等表达三维特征的线;如各种等值线具有相对位置的线;如依附与山脊线、河流的境界线面状符号的边界线;如小湖泊的岸线,三、定位优先级,12.3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一、地图用途地图用途决定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的选择,地势图,地理图,12.3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二、地图比例尺,12.3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二、地图比例尺,12.3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三、区域地理特征,水资源分布:南北差异居民地分布:南北差异,三、区域地理特征,水资源分布:南北差异居民地分布:南北差异,四、图解限制,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概括方法。符号的最小尺寸也决定了地物的选取,五、数据质量,数据的种类、特点及质量都直接影响地图概括的质量。,12.4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一、图形最小尺寸线划、几何图形、轮廓图形、弯曲,地图上基本图形:,单线划的粗细为0.080.1mm;两条实线间的间隔为0.150.2mm;实心矩形的边长为0.30.4mm;复杂轮廓的突出部位为0.3mm;空心矩形的空白部分边长为0.40.5mm;相邻实心图形的间隔为0.2mm;实线轮廓的半径为0.40.5mm;点线轮廓的最小面积为2.53.2mm2;弯曲图形的内径为0.4mm时,宽度需达到0.60.7mm。,一、图形最小尺寸,二、地图载负量,1、基本概念地图载负量也称为地图的容量,一般理解为地图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载负量越大,地图内容越多。,二、地图载负量,面积载负量:指地图上所有符号和注记的面积与图幅总面积之比,规定用单位面积内符号和注记所占的面积来表达。例如23是指在1cm2面积内符号和注记所占的面积平均为23mm2。,二、地图载负量,二、地图载负量,数值载负量:即单位面积内符号的个数。对居民地,数值载负量通常指的是100cm2面积内的居民地个数。例如163指在100cm2范围内有163个居民地。,二、地图载负量,二、地图载负量,极限负载量:地图上可能表达的最大容量适宜负载量:最佳容量,二、地图载负量,2、面积载负量的量算居民地:符号和注记的面积;道路:长度和粗度;水系:单线河、渠道、附属建筑物、水域的水涯线及注记的面积;境界线:长度和粗度;植被:符号和注记等高线:作为背景,不计算面积。,二、地图载负量,二、地图载负量,二、地图载负量,二、地图载负量,二、地图载负量,3、地图载负量分级,研究载负量的分级,目的是确定载负量能够辨认出的最小差别。Qn=Qn-1/i,二、地图载负量,3、地图载负量分级,二、地图载负量,4、极限载负量及其影响,迅速而准确地确定新编地图上的极限载负量是目前地图学中需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极限载负量,地图比例尺,决定,地图用途,景观条件,制图技术,制印技术,二、地图载负量,二、地图载负量,从图上可以看出以下一些规律: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极限载负量的数值会增加;极限载负量的数值会有一个限度,当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时,其增加已经很缓慢,到1400万逐渐趋于一个常数(阈值)面积载负量达到一个常数的条件下,通过改进符号设计、提高制图和印刷的技艺还可以增加所表达的地图内容。,二、地图载负量,三、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基本规律:1.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定得越低,但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2.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在任何情况下舍去的都应是较小的、次要的目标,而把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保留在地图上,使地图能保持地区的基本面貌。,三、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三、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三、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如图12.7)。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三、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四、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四、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四、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四、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五、制图综合对地图精度的影响,1、误差来源资料图的误差:展绘地图数学基础的误差转绘地图内容的误差制图综合产生的误差地图复制造成的误差,2、制图综合引起误差,描绘误差移位误差,五、制图综合对地图精度的影响,由形状概括产生的误差长度变化引起形状概括方向变化轮廓图形改变,五、制图综合对地图精度的影响,12.5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12.5.1陆地水系的制图综合12.5.2居民地的制图综合,12.5.1陆地水系的制图综合,陆地水系包括河流、湖泊与水库、沟渠与运河、井、泉。,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一、河流的制图综合,1、河流的选取将实地河网按密度进行分级;在不同密度区中确定选取标准;(表12-2)不同类型的河系,采用不同的选取标准;如:羽毛状河系平行状河系低标准高标准格网状河系辐射状河系,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一、河流的制图综合,先选主河流及各小河系的主要河源,再以小河系为单位,从大支流到小支流选取;选取规律:河网密度大地区,选取标准低,舍去的河流条数多,反之,少;保持不同密度区的密度对比关系;随着比例尺缩小,选取标准的上限逐渐增大如:1:10万选取上限是1.0或1.2,1:100万选取上限为1.5或更高。,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低于选取标准,但具有重要特性的小河流应选取;大于选取标准,但河流之间间隔较小,(小于3mm),通常舍去。,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一、河流的制图综合,2、河流的图形概括,目的:舍去小弯曲、突出弯曲类型特征、保持各河段弯曲对比,一、河流的制图综合,2、河流的图形概括,(1)河流弯曲形状微弯曲:接近1(1.2)钝角形弯曲:1.21.4简单弯曲近于半圆形弯曲:1.5套形弯曲菌形弯曲大于1.5复杂弯曲:在一级的套形或菌形弯曲上发育成的复合弯曲,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一、河流的制图综合,(2)概括河流弯曲的基本原则,保持河流弯曲的基本形状保持不同河段弯曲程度的对比保持河流长度不过分缩短如:1:100万地形图上,保留40%,图形概括损失13.4%,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一、河流的制图综合,3、真形河流的图形概括,表示主流和汊流的相对宽度及河床拓宽和收缩情况;河心岛单独存在时,只取舍,不合并,外部总轮廓一致时可适当合并;保持河流中心岛屿的固有特征。保持辫状河流中主汊流构成的网状结构及汊流的密度对比关系,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二、湖泊、水库的制图综合,1、湖泊的综合(1)湖泊的岸线概括保持湖泊与陆地的面积对比;保持湖泊的固有形状及其同周围环境的联系;,二、湖泊、水库的制图综合,(2)湖泊的选取,选取原则:湖泊只能取舍,不合并选取标准:0.51mm2独立湖泊:按选取标准选取选取方法:成群分布湖泊:分布范围、形状、密度对比等不能依比例尺表示时改用蓝点表示。,二、湖泊、水库的制图综合,二、湖泊、水库的制图综合,2、水库的综合,形状概括真形水库取舍记号性水库:取舍水库的大小是按统一标准划分的:库容超过1亿立方米的为大型水库;1千万1亿立方米的为中型水库,小于1千万立方米的为小型水库。,二、湖泊、水库的制图综合,三、井、泉和渠网的制图综合,1、井、泉的选取居民地内部的井、泉和水网地区的井、泉:-大于12.5万的地图上部分表示-人烟稀少的荒漠地区尽可能详细表示选取水量大的,有特殊性质的(如温泉、矿泉),处于重要位置上(如路口或路边)的井、泉。反映井、泉的分布特征。反映各地区间井、泉的密度对比关系。,2、渠网的综合,以取舍为主,少有图形概括选取渠道要从主要到次要;由主要渠道构成渠网的骨架,再选取连续性较好的支渠;注意渠间距和各局部区域的密度对比关系,三、井、泉和渠网的制图综合,12.5.2居民地的制图综合,居民地,城镇式,农村式,制图综合方法,选取,概括,1.城镇式居民地的形状概括目的:保持居民地平面图形特征,内部结构,外部轮廓,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内部通行情况;正确反映街区平面图形的特征正确反映街道密度和街区大小的对比正确反映建筑面积与非建筑面积的对比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外部轮廓形状,(1)城市居民地平面图形化简原则,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内部通行情况;通行情况:街道、铁路和水上交通等,重点是街道。随着比例尺缩小对街道取舍选取连贯性强,对城镇平面图形结构有较大影响的街道;选取与公路,特别是两端都与公路连接的街道;选取与车站、码头、机场、广场、桥梁及其他与重要目标相连接的街道;,(1)城市居民地平面图形化简原则,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再根据街道网的密度、形状等特征的要求,补充其他的街道。选取街道时首先应选取主要街道,再选取条件好的次要街道。,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正确反映街区平面图形的特征街区的取舍合并街道,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正确反映街道密度和街区大小的对比,街道密集地段:选取比例较小,但选取的绝对量和舍去绝对量较大;街道稀疏地段:选取比例较大,但选取的数量和舍去的数量比密集地段小。,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资料图,正确概括,错误概括,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正确反映建筑面积与非建筑面积的对比,建筑密集街区:合并为主、删除为辅合并距离很近建筑物;删除远离独立建筑区的独立建筑或细小突出部。建筑稀疏区:选取、合并、删除进行概括,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外部轮廓形状,保持轮廓上的明显拐角、弧线或折线形状保持其外部轮廓图形与道路、河流、地形要素的联系。,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2)城镇式居民地形状概括的一般程序,选取居民地内部的方位物选取铁路、车站及主要街道选取次要街道概括街区内部结构概括居民地外部轮廓形状填绘其他说明符号,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2、农村居民地的形状概括,(1)街区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密集街区式,稀疏街区式,混合型街区式,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密集街区式,舍去次要街道,合并街区,区分主次街道,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稀疏街区式,舍去次要街道,合并街区;对独立房屋进行取舍,稀疏街区式,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混合型街区式,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2)散列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特点:不依比例独立房屋核心有少量依比例的街区建筑方法:对独立房屋选取原则:选取位于重要位置上的独立房屋选取反映居民地范围和形状特征的独立房屋;选取反映居民地内部分布密度对比的独立房屋,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适当移位,以保持其相互方向和拓扑关系,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3)分散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特点:散而有界、小而有名方法:取舍(4)特殊形式的农村居民地的概括窑洞主要形式蒙古包,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二、用圈形符号表示居民地,1.圈形符号的设计明显性:面积、结构、视觉黑度和颜色等。,尺寸:最大尺寸、最小尺寸和适宜尺寸,最小尺寸,地图用途,使用方法,二、用圈形符号表示居民地,2、圈形符号的定位,二、用圈形符号表示居民地,(1)平面图形结构呈面状均匀分布时,圈形符号定位于图形的中心(如图12-36a)(2)居民地由街区和外围的独立房屋组成时,圈形符号配置在街区图形的中心(如图12-36b)(3)居民地图形由有街道结构和部分无街道结构的图形组成时,圈形符号配置在有街道结构部位的中心(如图12-36c),二、用圈形符号表示居民地,(4)散列式居民地,圈形符号配置在房屋较集中部位的中心(如图12-36d)(5)对于分散式居民地,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