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方法机械.ppt_第1页
采油方法机械.ppt_第2页
采油方法机械.ppt_第3页
采油方法机械.ppt_第4页
采油方法机械.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采油法:依靠流体自身的能量从地面提取原油的方法叫自采油法,这样的生产井叫自采油井。 优点:无需补充能源,设备简单,操作简单,投资少。 尽管自喷井数量很少,但产量很高。 经济效益好。 第一节自喷采油,油井自喷条件,GH井内静液柱压力Pfr摩擦阻力pt油压,一、油井流入动态1,采油指数油井日量与产量差异之比。 生产液指数,它表示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量,测定油井的生产能力。 油井产出油和水时:比采油指数:单位油层厚度采油指数。 不同开采时期地层中气体饱和度不同,采油指数不同。 IPR曲线不是平行后退,而是随着地层的压力变化呈凸曲线。 溶解气体驱动,不同时期的IPR曲线不平行,弹性驱动IPR曲线平行后退,2、油气二相渗流的流入动态随原油采用Sg、Ko、不同条件下IPR曲线不同,但无因IPR曲线基本一致,可近似用无因次IPR曲线代替。 记述无因次IPR曲线的方程式称为Vogel方程式。 利用该方程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油井的IPR曲线。 知道(6-2)、地层的压力,只需一点生产数据即可制作IPR。 否则,制作IPR曲线需要45个实测点的生产数据。 或者,可以知道2点的稳定生产点的数据,制作IPR曲线。 采用Vogel方程,IPR曲线的误差为早期的5%,晚期的20%,绝对误差小。 二、垂直管流1、混合气液密度保持率(HL):单位管长内液体体积与管容积之比. 气体保持率(HG):单位管长的气体体积与油管容积之比。 混合气液密度: m=ghghlhl=g (1- HL ) lhlh hll=1,2,滑脱现象是由于油气密度不同,在垂直管中气体比液体上升的现象称为滑脱现象。 两相的速度差叫做气体的滑动速度。 vS=vG-vL、VSL-液相表观速度VSL=qL/A、VSG-气相表观速度VSG=qG/A、AL-油相截面积AG-气相截面积. 密度引起的压力变化是油气流动时不可避免的压力损失,称为有效损失。 由滑移引起的压力变化叫滑移损失。 纯液流:从井底到井筒压力等于Pb的点之间。 无气相,管内流动均质液体,称纯液流,流体密度最大,压力梯度最大,压力分布曲线为直线。 3、垂直管气液两相管流的流型、泡流:管内压力等于Pb,天然气析出,呈泡状,分散在液相中。 随着油流的上升,压力下降,气泡膨胀,液相为连续相,气相为分散相。 此时气体的体积流量还很小。 总流量不大,流速低,摩擦阻力小,密度低于纯液流,但滑脱损失大,压降分布曲线呈上凹型。 段塞流:随着混合气液的上升,压力降低,小气泡膨胀成大气泡。 气泡的截面大致相当于油管的直径时,井筒内形成气体、液体的流动结构。 气带外面有液膜。 液相仍为连续相,气相为分散相。 气体体积流量大于泡沫流量,摩擦阻力大于泡沫流量,密度小,滑动小。 气段膨胀时将液段推上升,提油效果好,总压力损失最小。 环流(过渡流):气体体积膨胀,气段增加,液段突破,气段与上部气段相连的中心为气,外环为液膜流。 液体在中心气流的摩擦下向上输送。 气相、液相均为连续相。 此时体积流量大,密度小。 压降以重力为主的跃迁以摩擦阻力为主。 总压降大于分段塞流,压降曲线呈上凸型。 雾流:气体体积流量越来越大,管壁油膜越来越少,液相主要以雾状分散在气相中。 气是连续相,液体是分散相。 此时密度小,但流速大,压降主要消耗于摩擦阻力。 压降梯度变得更大,压力损失更严重。 油气沿井筒喷出时的流型变化的图像,I-纯油的流动ii-泡的流动iii-段塞流iv-环流v -雾的流动,套压(Pc):指示油管和套环空气的压力。液压(Pt):原油上升到井口时的剩馀能量还是通过喷嘴的动力。 回压(PB):喷嘴后的剩馀压力是流过地线的动力。 三、口流动态、一、口流特征、三、临界流动油气流速达到临界速度,口前后有两个系统。 临界流速-流体流速达到流体介质中的压力波的传播速度,即音速。 临界流动状态-流体达到临界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k-气体绝热指数、K=CP/CV、cp-定压比热cv-定容比热.相对于空气k=1.4,(PB/Pt)c=0.528对天然气K=1.3,(PB/Pt)c=0.546气体几乎为0.5左右. 根据热力学,临界压力比:4、4、4,单相气体喷嘴流在PB/Pt0.5即Pt2PB的情况下,油气混合物在油喷嘴的流动可达到临界流动状态,在该情况下,油气流量的变化与回压无关,仅由Pt决定。 因此,油嘴的作用是: (1)改变油井的工作制度,控制油井的产量。 (2)分隔喷嘴前喷嘴后的流动,使油井的生产稳定,pwh油压(Pt )、MPaRp石油产量、m3/m3qo油产量、m3/dd喷嘴直径、mma、b、c经验常数、5、气液两相喷嘴流、临界流动:4、喷出4个流动过程(1)地层渗流:渗流规则,遵守IPR曲线(2)垂直管流:二相流动规则,管曲线(3)喷嘴流:多相喷嘴流规则,喷嘴流曲线(4)地面管流:用喷嘴隔开。 2、全井协调条件:井底,井口产量相等,压力相连。 调整点:两条曲线的交点。 在q=qc的情况下,Pwf-Pt具有较低的值。 这种产量表明油管的压力损失很低。 从喷发后期开始,地层的能量下降,供给的压力小于上升时消耗的压力,油井不喷发了。 油井自喷能力减弱时,向井中注入高压气体,降低井中油的流动密度,使油喷向地面。 这种生产方法被称为气体采油法。 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取决于井的生产特性。 第二节气采油,第一、特点:井口、井下设备简单,气势不受套管尺寸限制,生产灵活,管理方便。 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海上采油、深井、斜井、腐蚀性气体和砂子多、不适于泵的油井。 缺点:地面设备复杂,投资大,需要气源,衬套要求耐高压。 二、气源1、要求(1)应具有足够的压力,(2)不含氧。 2 .源(1)高压天然气。 (2)低压天然气用压缩机加压注入。 三、气举系统构成1、压缩站2 .地面配气站3 .单井生产系统4 .地面生产系统。 要点:单井生产系统。 地面生产系统与其他提升方式基本相同。 1、开式气举装置:无封隔器的地面空气压力变动时,油环的空液面升降,每次关闭井,必须再次卸载。 2、半闭式气举装置:单密封器的完全注入空气不能从油管底部进入油管。 油井卸载后,流体无法返回油彩的天空。 适用于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 四、气举装置类型,图6-12,单封隔器和单流量阀的完井与半闭式装置类似,在油管柱下端设置固定单流量阀。 避免了开放装置的弊病,使高压气体和井筒液体不进入地层。 3、闭式气举装置1、气举前状态油井停运时,油管与环空液面处于同一位置。 2、气举过程,5、气举的启动压力和工作压力,向环空注入压缩空气时,环空的液面被压下,油管的液面上升。 环空液面下降到管鞋时,增压器达到最大压力,称为启动压力Pe。 压缩气体进入油管后,使油管内的原油膨胀,液面上升喷出地面。 喷出前、PwfPs; 喷出后,油管内m越来越低,油管鞋压力急剧下降,井底压力和压缩机压力急剧下降。 PwfPs时,地层开始产生油,使油管内m稍微增加,使压缩机的压力恢复。 最后,液面在管鞋处达到动态平衡,此时,将鼓风机的压力称为工作压力Po。 对于PePc,我无法呼吸。 PC-压缩机的额定输出压力。3、启动时压缩机的压力变化曲线,Pe大于压缩机的额定输出压力时,该压缩机不能将环空的液体压入油管,气体不进入油管时,不能呼吸。 为了实现气举,需要大功率的压缩机来保证气举的启动。 但是,正常生产不需要这么多的电力,浪费了,设备的成本增加了。 为了实现气候,同时降低成本,必须缩小Pe。 有效的方法是安装气举铃。,注入气体,工作铃,1,u型管等的压面原理2,压缩机被Po气体提起,环空液面不能完全压入油管内,必须将液面压下到一定的深度(液面在油管内的压力等于Po点)。 六、气举卸载过程,三、在该位置上方的油管上开孔,气可以举出油管内孔上方的液体。 4、液体列举了油管内的压力下降,环空液面下降到一定深度后稳定,打开第二个孔。 五、第二个洞吸气时,第一个要密封。 6、逐步将液面推到一定位置。 可以打开或关闭油管孔的装置叫做铃,只靠工作压力就可以呼吸。 以正常气运打开的铃叫工作铃。 上面的伯恩说他启动了贝尔。 第三节有杆泵采油,杆泵一般指由泵杆上下往复运动驱动的柱塞泵。 一、有杆抽油装置(SuckerRodPumping ),典型的有杆抽油装置为图,一、抽油机、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机构、动力设备和辅助装置等四个部分组成。 2、泵泵采油井下设备的基本要求:结构简单,强度高,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启动容易,且规格类型可以满足不同油田采油技术的需求。,活塞,泵缸套, a .活动铃关闭,井口排液。 b .泵内的压力下降,铃打开,在泵内吸油。 吸入条件:泵内压力沉没压力c .抽油杆伸长,油管卸载变短。 (1)泵的工作原理,沉没压力-泵吸入口的压力。 动液面-生产时的环空液面高度。 静液面-关闭井时液面的高度。 hs-沉没度hf-动液面高度。 下一个行程:抽油杆使活塞向下移动,a .泵内的压力上升,阀门关闭,停止吸油。 b .游动铃打开,泵内的油进入活塞以上的油管,从井口排出。 泵排出液体的条件:泵内压力活塞以上的液柱压力c .抽油杆的卸载较短,油杆的加载延伸。 (2)泵的理论排量的假设:活塞的行程与光杆的行程相等,活塞产生的体积被原油完全充满的抽油系统没有泄漏。 即,柱塞上下吸入与排出的液体体积相等的泵的理论排出量为:(6-9)式: Qt泵的理论体积排出量、Ap柱塞截面积ApD泵直径、m; S光杆行程,m; n打孔机。 根据泵在油管上的固定方式,杆泵的柱塞、固定铃、游动铃和工作筒成为一体,泵的柱塞插入并固定在油管内的规定位置,因此也称为“插入式泵”。 特点:适用于操作方便、结构复杂、成本高、深度大、产量小的井。 (3)泵的类型和结构,管泵的工作筒,铃安装在管的尾部,游动铃安装在柱塞上。 先下工作筒,然后下油管,最后用抽油杆进入柱塞。 特点:结构:简单、低成本、操作复杂。 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高的井。 3、抽油柱通过光轴连接抽油机,连接抽油机柱塞,起到将地面抽油机悬点往复运动传递给井下抽油机的作用。 附件:光杆:位于抽油杆最上端,起着连接驴颈钢丝和井下抽油杆的作用,与井口盘根合作密封抽油井口。抽油杆扶正器:用于斜井和丛式井,使抽油杆位于油管中心,不与油管直接接触,减少抽油杆的磨损、振动和弯曲。 有减少抽油杆振动的减震器、防止抽油杆带松动的防脱器等。 加重棒:用于大泵抽油、增稠油井和深井,抽油棒下部采用加重棒,防止抽油棒下部发生纵向弯曲,减少抽油棒断线事故。 二、抽油机承受负荷,在前行程中,游泳阀关闭,柱塞的上下流体不连通。 产生悬架静载荷的力包括抽油柱的重力和柱上液柱的压力。 1、悬点静载荷、(1)抽油杆柱重力、(2)作用于活塞的液柱载荷、上行程悬点静载荷、下行程:3、摩擦载荷、(1)抽油杆柱与油管之间的摩擦力F1(2)活塞与泵筒之间的摩擦力F2(3)抽油杆柱与液柱之间的摩擦力F3(4) 液柱与油管间摩擦力F4(5)液体通过游泳阀的阻力f5、2、悬架负荷惯性负荷和振动负荷、4、悬架最大和最小负荷、上行程最大负荷、r/l=1/4时,在下行程产生的最小负荷、3、泵效果分析、实际生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出量之比为泵容积效率、油田习惯为泵效果影响泵效果的因素: (1)抽油柱和油管柱弹性变形的影响;(2)气体和泵加载不足的影响;(3)泄漏的影响;(4)地面脱气和冷却后液体体积收缩的影响总静负荷变形量是:在静负荷的作用下,抽油泵柱塞的行程长度SP比抽油机悬架的行程长度s减少变形量,因此也称为静负荷行程损失。 选择较长的s有助于减少行程损失对泵效应的影响程度。 惯性力作用的柱塞行程增加。 尽管提高冲头有利于增大柱塞行程,但是急剧吸引会增加惯性力,增大悬架的最大静载荷,减小最小载荷,恶化杆的受力条件。 2、气体对泵效果的影响、泵的充满系数:表示泵工作中充满液体的程度。 填充系数越高,泵效果越好,r-泵内气液比、R=Vg/VL、k-间隙系数、K=VS/VP、填充系数提高途径: (1)尽量减小间隙,减小间隙。 (2)适度增加泵的沉没度以提高泵的沉没压力(3)使用气锚,在泵外分离气体。 3、泄漏对泵效果的影响;(1)泵排出部分的泄漏:柱塞和衬套的间隙的泄漏,浮阀的泄漏,减少泵内排出液量。 (2)泵吸入部泄漏固定阀泄漏减少进入泵的液量。 (3)其他部分的泄漏,油管的生头、泵的连接部分以及排水密封不严格导致的泄漏会降低泵的效果。 井内液体中含腐蚀性介质的油井结砂的磁化现象导致井体弯曲,泄漏原因:(1)油管锚杆使用行程损失=rtt=0=r(2)为了减小防撞距离,有固定活塞下止点和斜面的距离,称为防撞距离。 防撞距离越小Vs越小,k相反,防撞距离越大则保险。 4、提高泵效果的措施,(3)合理的下泵深度Lp2、lp小、小。 p越大,Lp越大,可能越大,泵效应降低。对于气体的影响,p越大,r越小,可以提高泵效应的比较分析,必须综合考虑。 要有一定的沉没度,泵效应最高的沉没度。 (4)合理的泵径d2d越大深井不应该使用大泵。 (5)大SK=Vs/Vp,Vs与行程无关,vpspsspk,气体影响降低,(6)安装气锚,减少泵气量上行程:气体向上分开速度,部分气体停在气锚外,其馀气体流入气锚上下行程:气锚内气体分离,气泡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