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课件.ppt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课件.ppt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课件.ppt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课件.ppt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山西村,陆游,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年)字,号,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名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务观,放翁,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二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怎样的景象?“足”、“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什么情感?,一二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景象。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的热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这两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写什么?包含什么哲理?,暗:明:,深绿,红艳,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真情:但愿从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至此,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小结,这首诗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好客和民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渔家傲,渔家傲选自范文正公集。宋仁寮康定、庆历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守边四年(公元10401043年),这首诗就写在这期间。作者原有渔家傲数首,叙述边防将士的劳苦,都以“塞下秋来”为起句,今仅存一首。渔家傲是词牌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西北边地的秋天,风景和内地大不相同,这里的大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飞去,毫不留恋寒冷荒凉的边塞,傍晚时分,四面带有边地特色的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都响了起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处在重重山岭环抱之中的延州孤城,也随着升腾起很高的烽烟和沉沉下落的夕阳紧紧关闭了城门。,1、“”一句是全词的总纲,总领全篇,以“”二字引出下文,接着从三方面来描写塞下秋景:写气候;写战争的形势;写当时的地形。,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阙的景象。,塞下秋来风景异,风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大雁南飞;边声四起;落日孤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一杯浊酒,销不了对万里之遥的家乡的思念,还没有进军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还乡之事无从谈起,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浓重乡思而夜不能寐,直使得将军为之白发,征夫为之落泪。,1、“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可见,此时饮酒,战士们是在,表现了戍边将士的心情。,2、“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的典故,其作用是。,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作者从幽怨的羌笛中想象的情景,是写,从“将军白发”可见由“征夫泪”可见。,生活艰苦,借酒消愁,思乡心切的惆怅,汉代窦献,表达深沉的乡愁和为国戍边的责任感,虚,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小结,反映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思想之情。,浣溪沙,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22岁中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当他准备大展宏图之际,被指控讥讽新法而下狱,后贬居黄州,心中倍感委屈和失望。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其间,因病求医于庞安常,庞安常是个聋子,但不屈于命运,医术高明,善解人意。东坡病愈后,邀庞安常同游清泉寺,见寺旁兰溪西流,似有所悟,再看身旁的庞安常,思绪万千,不由诗兴大发,写作此词。,1、从“山下兰芽短浸溪”中读到哪些内容?,(1)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山下溪边多兰。(2)点明游兰溪的时间,暮春三月。,2、“松间沙路净无泥”写作者漫步溪边。松间沙路怎样?,净无泥,“净”用得好,突出兰溪的洁净,一尘不染。,3、“萧萧暮雨子规啼。”分析该句。,“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暮雨”可理解为傍晚的雨或暮春三月的雨。“子规啼”:杜鹃哀鸣。“啼”哭,出声地哭。暮雨萧萧,子规哀鸣,这是一个凄冷的环境,虽是写实景,从中我们读出了诗人贬官黄州期间的悲凉心情。,4、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两句话怎样体会?,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河水自西向东流,长江黄河均如此。苏轼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赞叹,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苏轼毕竟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的人物,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