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剂工作是中医医院防病治病,药学科研教学的重要系统。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是否能科学管理全院药品,供应质量合格的药物;准确及时调配处方和制备各种制剂及药学的科研开展。,主要内容,概述药品不良反应药学部(科)的业务管理药学部(科)的质量管理,第一节概述,概念任务组织,一、概念,广义:指对医院药学实践的计划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狭义:指医院药学部(药剂科)建设及其业务管理活动。,一、概念,医院药学是在为病人治疗的统一目标下,集药理学、药剂学、药物经济学、临床药学、管理药学、社会药学、行为药学、工业药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应用学科。,一、概念,医院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是:认真执行药品管理法所赋予的药品监督管理职能;合理地控制库存量;临床药学,血药浓度监测,给药方案个体化,药物不良反应记录与分析,药物情报咨询服务,一、概念,中医医院药剂工作管理的特殊内容:发掘、整理、继承、发展传统中药采集、贮藏、加工、炮制、配方、制剂等方面的经验;加强新方剂、新剂型的研制;中药制剂对急危重疾病和慢性专科专病的救治效果加强中药的临床药学研究,促进中药使用科学、合理,二、任务,以医院药学理论为指导,贯彻药事管理的法令、法规等,严格药品质量管理;研究制定医院药事组织机构,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医院药品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系;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地开展中药科学研究工作,三、组织,(一)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1.组成与议事规则一般由511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2名,分别由药学部(科)主任和医务处(科)主任担任;委员由有关业务行政和主要临床科室专家担任。药事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由院长提名,经院务会讨论通过后向全院公布,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1.组成与议事规则,药事管理委员会每23个月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药学部(科)是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药学部(科)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经常向药事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提出建议。,(一)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2.职责与任务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组织制订本院相应的规章制度;制订本院基本药品目录和处方手册,并定期修订;根据医院用药目录,检查审定各科用药计划,(二)药学部(药剂科),1药学部(科)业务特点专业技术性:调剂、制剂、药品检定、临床药学、临床药理信息指导性:医院药学技术人员充分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先进的检测手段,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和所掌握的有关药学的各种资料信息,向医师、护士和病人提供药物信息及咨询服务,参与临床用药治疗工作,提出合理选药和用药意见,以提高医院的用药水平。,(二)药学部(药剂科),技术经济管理性:药学部(科)采购和药品科(药库)的管理、供应、统计等工作都属技术经济管理的内容之一。行政职能性:在院长领导下,组织实施药政法规的执行和监督,以及药品经济的运行管理。工作多重性:行政职能科室性质;采购供应等事务性工作;很多专业技术性强的业务工作。,2药学部(科)组织机构设置,三级医院:由院长领导,二级科主任由药学部主任提名,院长聘任。二级医院:药剂科属院长领导,各组组长由科主任提名,院长批准后聘任。城镇的“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将纳入社区医疗服务系统,主要任务是保障供应安全、有效和价格合理的药品,搞好合理用药和药物咨询,对医院制剂应控制规格和品种。,第二节药品不良反应,沙立度胺事件,1959年,西德各地出生过手脚异常的畸形婴儿。伦兹博士对这种怪胎进行了调查,于1961年发表了“畸形的原因是催眠剂反应停”,使人们大为震惊。反应停是妊娠的母亲为治疗失眠症服用的一种药物,它就是造成畸形婴儿的原因。在怀孕一二个月之间,服用了反应停的母亲便生出这样的畸形儿。这种婴儿手脚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没有手脚。截至1963年在世界各地,如西德、美国、荷兰和日本等国,由于服用该药物而诞生了12000多名这种形状如海豹一样的可怜的婴儿。经过调查证实,母亲从停止月经算起,3454天之内,反应停药物能使这种指令在某一部位受到障碍,其结果就产生畸形儿。,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药品不良反应监察范围防止药源性疾病,一、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定义为: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人体机能恢复期,药物在常用量时发现的有害且非预见的反应。分为两类I、II类:I类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引起,它的轻重程度和用药剂量有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II类是与特异体质有关的异常反应,它与药物的药理和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sideeffect):与主要作用同时产生的继发效应。这种效应不一定是相反的效应,但常是不必要的或毒性的。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药理学中的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以预知和可避免的。分为:(1)急性毒性:短期内过量用药而立即发生的毒性;(2)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在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后遗作用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药品不良反应包括,继发反应(secondaryreaction):1.是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是治疗剂量下治疗作用本身带来的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2.指不是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产生,而是因药物作用诱发的反应。如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可致菌群失调,这是药物的直接作用的结果。而诱发的二重感染、维生素B类缺乏而致出血,以及阿司匹林诱发瑞氏综合症(Reyesyndrome)等均为诱发反应。,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一)药物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脂溶性药物容易吸收,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浓度,易产生I类不良反应。2药物的剂型、剂量如螺内酯剂量大于200mg以上时,才发现男性乳房增大病例。有的药物由于剂型不同,所用辅料不同,可引起II类不良反应。,I类和II类的发病机制,I类的发病机制主要由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引起:药物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的排出;药物从体内代谢。II类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主要由与药物使用有关的因素和机体因素所引起:药物中的杂质;机体原因;给药途径和用药时间;药物相互作用。,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二)机体方面的因素种族、性别、年龄、生理病理状况、饮食状况、个体差异的不同而不同。如药物进入体内乙酰化代谢过程可分为快、慢两型,日本人、爱斯基摩人中慢乙酰化者很少,而欧美白种人中慢乙酰化者占5060。,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三)环境因素人们在环境中生活,与不同物质接触,其中的理化因素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也可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三、药品不良反应监察范围和任务,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执行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1986年,中国卫生部于拟定了“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1989年11月,中国成立了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设立11家药品不良反应监察试点单位。,三、药品不良反应监察范围,(一)药品不良反应监察范围所有危及生命、致残直至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不良反应。新药投产使用后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疑为药品所致的突变、癌变、畸形。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非麻醉药品产生的药物依赖性。疑为药品间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二)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的任务,1989年11月设立国家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设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内,其主要任务是:(1)根据卫生部的计划和安排,对中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察进行业务技术组织工作。(2)收集、整理、分类、储存与评价来自各地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资料。(3)在药品安全性方面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咨询。(4)定期或不定期编印、出版药品不良反应方面的信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5)负责对外联络和开展国际科技与情报交流等。,三、防止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是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发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极量所引起的急性中毒。药源性疾病发生因素:年龄、性别、遗传、饮食等;药品质量、给药方案有关。其中不合理用药和机体易感性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三、防止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种类广泛,一种药物可引起多种类型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几乎涉及机体各脏器器官。临床可见的有: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药源性精神障碍,药源性心血管疾病,药源性血液病,药源性肝损伤,药源性肾损伤,药源性肺疾病,药源性胃肠道疾病,药源性骨、关节和结缔组织疾病,药源性眼、耳、口腔疾病,药源性皮肤、粘膜疾病,药源性变态反应和代谢紊乱,药源性急症和猝死,药源性感染,药源性三致作用等。,(一)临床上不合理用药,1用药方法和剂量选择不当,引起过敏反应。2对老人、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没有调整剂量,引起药物过量中毒。3病人擅自用药。4无明确治疗目的用药。5不了解病人既往病史和病变脏器器官,使用对重要的脏器有损害的药物,加剧药源性疾病病情的恶化。6随意用药,不了解病人有过敏史。7不适当的联合用药,提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二)机体易感因素,1乙酰化代谢异常药物代谢的乙酰化状态与药物的肝毒性密切相关。中国慢乙酰化病人占20。对同样药物,快乙酰化代谢者的血浆半衰期显著短于慢型者,较高剂量时,慢乙酰化者的药物代谢能力易饱和,引发不良反应。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G-6-PD缺陷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故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临床上主要引起溶血性贫血。对这类病人应用氧化性药物,极易引起药源性溶血性贫血。3异常遗传素质者如有的病人接受治疗剂量的双香豆素抗凝药,可发生明显的抗凝作用延长。,对药源性疾病首先应“以防为主”,减少其发生率。出现疑为药物引起的症状,首先停用所有药物。由于药源性疾病多有自限性特点,一般停药后不需特殊处理,经过机体自身代谢,排泄、症状便可以缓解。对症状严重者,采取对症治疗;如致病药物已明确,则直接可采用针对性拮抗剂。若有药源性变态反应发生,还应将变态反应告诉病人,并作详细记录,以供预防。实行治疗药物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第三节药学部(科)的业务管理,概念医院药学部(科)业务管理内容的历史发展,一、概念,医院药学部(科)的业务管理是医院药品供应、药事管理、药物制剂、药学技术,以及以病人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技术知识指导参与制定和实施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基础性的药学实践活动,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医院药学部(科)业务管理内容的历史发展,1.传统药学阶段:此阶段制药工业尚不发达、生产供应的药品都属传统型的普通药品,药物品种少,质量内涵差。在医院内医、药、护的分工模式是:医师诊断开方,药师按方发药,护士按医嘱给药,药剂科的工作就是保障药品供应、调剂简单的制剂等。,二、医院药学部(科)业务管理内容的历史发展,2.临床药学服务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医、药、护分工模式逐步转变为医药结合型,药师除日常调配工作外,要参与临床工作,协助医师选药,合理用药,调剂工作由传统窗口供应服务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化。但由于临床药师力量薄弱,真正下临床直接参与合理用药工作开展得还很少。,二、医院药学部(科)业务管理内容的历史发展,以上两个阶段,医院药学都是以“药品为中心”:传统药学阶段是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提供药学服务;临床药学阶段是以“合理用药为中心”提供药学服务。,二、医院药学部(科)业务管理内容的历史发展,3.药疗保健阶段:特点是要求医院药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病人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技术来开展工作,提供服务。,3.药疗保健阶段,药疗保健不是医院药学的一个专业,也不是与药品供应、制剂、药检、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信息咨询等并列的业务工作,而是整个医院药学新的工作模式。,3.药疗保健阶段,药疗保健要求药学部(科)的全部工作都从病人健康利益出发,直接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服务;要求药师必须去临床成为临床药物治疗小组的主要成员,直接接触病人,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并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负责。这一模式使医院药学的工作从过去“面向药品”转变为“面向病人”。,3.药疗保健阶段,与前两种模式的不同:1.转变观念:从“对物”改为“对人”;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改变(在药房)等候服务为上门(病房、门诊)为病人服务;调剂工作由传统窗口供应型转变为技术服务型,改变封闭式窗口供应为敞开式面对面服务。2.改变药学部(科)和部(科)主任工作的重点:从采购供应为医院创收转变为培养高水平药学技术人才和提高药学部(科)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为病人技术服务的内涵和质量。,三、药学部(科)业务管理,(一)调剂室管理调剂(dispensing),意指配药、配方、发药,又称调配处方。包括:收方(包括从病人手中接受医生的处方、从病房医护人员那里接受处方、请领单、根据医生的药方医嘱打印出来的摆药单等);检查处方或其他药品调配单;调配药剂或取出药品;核对处方或调配单与药剂、药品;发给病人(或病房护士)并进行交待与答复询问等全过程。,调剂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1.认真备药2.处方审查:接到处方、调配单后,调配药师必须对其进行认真负责的审阅,包括处方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性别、处方号、处方类型、医师签名、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调剂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3.迅速调配4.复核发药:由第二个人完成,复核是在配方人员调配完毕未包装前进行,复核工作是技术性、责任心要求很强的岗位,必须严格按“复核操作规则”规定的内容与步骤进行,并注意包装袋与处方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由复核人员装袋包扎好发出,并做出必要的交待。,调剂工作,加强处方管理:处方、摆药调配单,是配发药品的书面依据,也是统计核算工作的凭证,具有法律效应,必须妥善保管,每日进行分类统计,按规定年限保存。一般处方保存1年,毒性药物处方保存3年,麻醉药品处方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保存2年。,三、药学部(科)业务管理,(二)药库管理贮备适量的药品,以保证及时供应医疗所需,这是医院药学部(科)药品库的基本功能。药品的储存、保管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要求药剂人员要有丰富的药品贮存与养护知识,为此,在收集药学情报,掌握有关药学动态、新药、老药新用、新的给药方法及治疗、毒副作用等临床应用方面的信息时,还应注意积累药品的贮存与养护知识。,三、药学部(科)业务管理,(三)煎药室管理煎药室工作人员必须是正式药剂人员,或经过培训具有一定中药知识的人员担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准饲料配方技术-洞察及研究
- 风化作用坡面效应-洞察及研究
- 银发消费市场2025年养老服务市场布局与竞争策略报告001
- 家居新零售革命:2025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创新驱动策略研究报告
- 数字化转型对公路货运行业效率提升的物流大数据应用报告001
- 农村电商服务站农村市场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天麻素胶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酚类中毒预警系统开发-洞察及研究
- 2025广西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人事处招聘实践指导教师岗位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陶瓷餐巾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校服供货服务方案
- 呼吸机断电的应急演练
- 玉兰花的栽培与管理方法
-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专家共识
- (完整)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 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及应用
-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课件 第11、12章 定性比较分析、写作
- 融资入股合作协议
- 上门按摩项目创业计划书
- 模块三 环境感知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