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好文化经典研读__选做题PH.ppt_第1页
极好文化经典研读__选做题PH.ppt_第2页
极好文化经典研读__选做题PH.ppt_第3页
极好文化经典研读__选做题PH.ppt_第4页
极好文化经典研读__选做题PH.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湖南卷20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主题。 老吾老,还有人的老幼吾幼,还有人的幼。 (孟子梁惠王上 )看人的国家看其国家,看人的家看其家,看人的身体看其本身。 (墨子兼爱中 )注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种文字意思的异同和表现的儒、墨两种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讨论你的意见。 二百字左右。 (9分),经典试题,9 .读一下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子曰:“丘亦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子曰:“过也不变,过也”。 (论语卫灵公 )子贡说:“君子犯了错误,却如日月的食焉,人们也看着它,更有人仰望它。 (论语子张 )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去”的看法。 (2点)子贡比喻日食、月食,说明了什么道理? 请简单地分析一下。 (4分),古典考试题,2011年福建卷,(3)阅读以下两个文字,完成2324题。 孩子说。 “道为政,齐为刑,民免而无耻之道为德,齐为礼,有耻与格。 (论语 )夫圣人的治国,不能以人事依靠我的善,不能以之为非。 依靠别人我的善良,国内什么都没有使用者不能为非,一国齐全。 为治疗者抛弃大众,不是道德而是法律。 (韩非子 )23 .从上述两个文字,概括孔子和汉非子的政治观。 (1分) 24 .将这两类作为政治观进行简单评价。 (4点),古典试题,2011年浙江卷,设置试题的特点,1 .在选材上按照考纲,围绕所学的重要概念和思想,善于选用具有一定现实性的材料,或者是浅显文辞的选材,或者是“文白混杂”的多段比较,或者是一个2 .在问题上设置两个小问题,提取表现难易度的主要观点,探讨现实价值。 个人解释,湖南考题重视文本研究,要求考生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观点,并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生活有自己的认识。 相比之下,难易度很高。 这为我们的高中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值得关注的重点话题,儒家与道家:异质,相反诚实的富观爱与孝道礼:正、负的意义幸福观,中国文化经典儒道补充:春秋战国(老子 论语 孟子 )春秋笔法:春秋两汉(庄子 尚书 春秋 ) 和唐代至清代(左传 史记 )修齐治平:西汉(汉书 )佛理禅趣:两汉至隋唐(史通 文史通义 )国家天下:唐代(礼记 )与明清之际(百喻经 )天理人欲:宋代(坛经 )明代(贞观政要 )科学技术之光:先秦至明代(明夷访谈录 ) 0 )人文声音:近代(朱子语类 焚书 )、回归教材、第一单元P14儒道补充、P19-20 水经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儒道两家思想为什么互补? 2、第三单元P28是什么“春秋笔法”,第四单元P34修齐治平,P38-39“格物告知”是什么? 如何理解“修齐治平”? 君子为什么要“只注意自己”? 什么是“中庸之道”? 4、第六单元P49国家天下5,第七单元p17天理人欲,P61-62理学发生和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是怎样的,如何理解朱熹所说的“天理”“人欲”? 6、第九单元p57经世致用,P78-79“经世致用”是什么,顾炎武提出“文必须对天下有益”有什么积极意义? 7、第十单元P85-86人的话,儒家道是互补的,1、儒家关注的社会伦理问题和道家关注的哲学问题是互补的2、儒家重视“人道”和道家重视“天道”是互补的3、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用道家思想调节紧张感4、 儒道并用是统治者自觉的治国之术5,儒道的补充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2.(2011年福建卷)读了下面的齐明要术选段回答了问题。 (6分)子曰:“丘亦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天工开物 )子曰:“过也不变,过也”。 (日知录 )子贡说:“君子犯了错误,却如日月的食焉,人们也看着它,更有人仰望它。 (文史通义 )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去”的看法。 (2点)子贡比喻日食、月食,说明了什么道理? 请简单地分析一下。 (4点)古典考题,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日月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君子犯错误明显比喻暂时日食、月食后,太阳和月光依然,君子知错,受到别人的尊敬。 孔子说:“我很幸运。 有错,人必知。 “孔子说:“有错不改正,这才是错误。” 子贡说:“君子之过类似日月食。 他犯了错误,人们都看着他改正错误,人们都抬头看着他。 人应该知道错误并改正错误人没有必要避免错误。 3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主题。 (十分) 人间词话有两处“和”论述,一是孔子弟子有若说,一是子说。 有子曰:礼之用,贵。 先王(1)的道,斯(2)是美的大小的理由,有什么不能做的事情。 知和合而和合,不是礼仪(3),也不能实行”(红楼梦评论 )“子曰君子不同(4),小人同有不和”(论语 )注(1)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贤王。 斯:就是这个。 (3)节:节制。 (4)相同:盲从。 【参考译文】有子说:“礼的适用,正好很高。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在这方面做得最好。 但是,无论是重要的事情还是小事情都要求恰当,有时做不好。 大家认为用自己的“和”来“和”不是周礼的规定,节制也是不可能的。 孔子说:“君子服从道的基础和谐不是盲目的随从,小人重视无原则的盲从和随和,不是和谐的”“子说:不同于君子,不同于小人。(老子 )【参考译文】君子们团结一致,但思想不同,小人们追求利益,但他们不团结。 孔子说:“君子在人际关系中可以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好的关系,但在具体问题上不必同意对方。 小人以对问题的看法迎合别人的心理,习惯于附和别人的发言。 但在内心深处却没有和谐友好的态度。 3 .练习: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主题。 (12分) 论语有两处“和”论述,一是孔子弟子有若说,一是子说。 有子曰:礼之用,贵。 先王(1)的道,斯(2)是美的大小的理由,有什么不能做的事情。 知和合不是礼仪(3),也不能实行”(论语述而 )“子曰君子不同(4),小人同有不和”(论语卫灵公 )注(1)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贤王。 斯:就是这个。 (3)节:节制。 (4)相同:盲从。 (1)这两个选项在谈到“和”时,有什么不同(4点)【回答】选项将“和”和“礼”一起谈,将“和”提升到治国之道(或者回答“先王之道”) (2点)。 选段是把“和”放在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上说的,既和谐又区别。 (2点)、(2)基于对材料“和”的理解,阐述“和”在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8分)、【回答要点】1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和”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可以解除工作中强烈的对立,享受竞争背后的温柔。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总之没有原则的“和”实际上是妥协,这种“和”消除了人的斗志,不利于个人和集团的进步和发展。 3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要追求发展,也要重视和谐,不能对君子讲和谐,对小人讲没有原则的和谐。 【解析】在问题中注意“竞争社会”“人际关系”等提示语。 不仅可以从上述角度回答,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回答,如果合理的话就可以得分。 (2)基于对材料中“和”的理解,请阐述“和”在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9分),6,读下一段,回答问题。 财富和你,也是人的欲望。 论语子张 子曰:“饭疏食,饮水,弯上臂枕枕,乐也在其中。 不义而富有,我如浮云。 论语君子不求道而求食君子忧道而不忧贫。 论语学而 子曰。 “君子堂堂,小人长齐齐齐齐”论语子路 不能长待,不能有长处享受。 论语子路注:约:贫困。 (1)综合上述材料,孔子对“财富”和“幸福”有什么看法? 1 .富贵是人们的正常欲望,并不是绝对拒绝富贵2 .但是,财富和道义发生矛盾的话,贫穷就喜欢遵守道义。 3 .道德修养完善,有仁德的人,心无私,安于穷人,因此精神上放松,长期幸福的小人心里充满杂念,总是担心。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财富和地位时,不宜伤害道德,牺牲接触法律,应该感到羞耻。 面对富贵的诱惑,应采取适当的办法,不能不择手段。 富贵不仅意味着富裕的物质生活,而且与名声、地位有关,难以舍弃。 只有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轻视物质享受,保护自己的人格,才能追求精神上的平静,追求长久的幸福。 (2)、结合孔子的观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财富”和“幸福”(9点)、论语中孔子的思想:1.政以德(1)重教、轻刑。 (二)反对过度剥削; (3)为政治需要纠正自己。 举出贤才。2 .克己复礼3 .知其不可4 .仁者恋人5 .君子之风6 .教人不倦7 .中庸之道,论语学而的思想:1.“仁义”思想2 .“王道”思想3 .“民本”思想,解答构造:1.提出意见(总)。 2 .结合材料,分析观点3 .联系现实,分析借口。 文化经典研究主要考察学生对论着内容的理解和观点运用。 也就是说,要求考生概括其中包含的古典文化思想,探索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问题的观点很独特,从课内到课外,从语境意义解释到现在意义的引用,从信息输入(阅读)到见解输出(摘要)。 阅读要注意的地方:理解意思,把握哲理重视联络生活,领悟人生。 儒家的“君子观”、道家的“无为”、理学家的“天理人欲”、明清时期的“经世致用”是值得关注的一点。 1、沟通文意,阅读原文。 论语子路和论语里仁作为古代文化的经典,在阅读时首先要清除语言障碍,用注释和本来的文字知识来沟通语言。 一般来说,这两个文化经典的词句比较难,我们不必逐字逐句地理解,只需全面理解,在问题中我们必须慎重推敲我们必须翻译的句子。 阅读原文是理解内容和评价观点的基础。 2 .懂得分类,明确比喻。 这两部文化经典在写作方面多采用几种讲解方法,比喻较多。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深刻理解比喻的内容,尤其是整体比喻。 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起来,明确作者的主观点,在考试时配合内容进行指定。 3 .熟悉人物,识别思想。 文化经典的考察,一般需要指出选文所表现的观点和态度,有时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所以,我们平时要熟悉两位哲人的主要学说和观点。 只有对他们的主要思想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在高考时正确分析。 4 .与现实联系起来,思考人生。 注意传统文化的精髓对现实和人生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4、读下面的论语述而段,完成下面的主题。 子曰。 “厚颜无耻地责备别人,远远地怨恨。 子游说。 “事君数(1),这侮辱继续。朋友的数量,疏散了。 子曰:“君子矜持不争,群像不持党(2)”。 子曰:“不是君子周(3),而是(4),小人比不到”: (1)数:多次。 (2)党:结党私营。 (3)周:团结。 (4)比:勾结。 (1)根据前两章的文字,总结相遇原则。 孔子在人际关系上强调“矜持不争”,但也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是一种没有上进心的表现。 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 (1)为什么要根据前两章的文字,总结邂逅的原则。 (3点)、(2)孔子在人际关系上强调“矜持不争”,也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上进心的表现。 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 为什么?(9分)我不同意。 孔子提出的“矜持不争”,不是没有上进心,而是强调不争取胜利,与人交往时不在意,不是为了私利而与他人争斗,而是专心追求名利。 君子认为在集体生活中,要和他人友好、和睦、为公共利益团结、团结少数人、勾结少数人。 (2点)这些观点与有上进心没有矛盾【参考译文】责备自己,不责备他人,就能消除怨恨。 没有什么事就粘在君主身边,没有受屈辱不远的事就粘在朋友身边,离开也不远。 君子认真自立不与人争,团结不成为帮派。 君子团结了,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却不团结。 严格宽大自己(1分)和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2分),5,读下面两个字回答问题。(四点)资料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多部论语卫灵公中的名文被吟诵,其中论语述而的精义易懂,易感中华文化的精深。 其中有君子道者三,我无能为力,仁者不忧虑,智者不困惑,勇者不惧怕。 子贡曰:“料论语里仁也曰:“知、仁、勇、三者天下达德也”。 请根据以上两个资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评价孔子的人生。 (9分),1 .孔子是仁者,他可以“取比喻”,知道“自己想站起来,自己是达人,厩被焚后,可以“不问马”,“志士仁人,不害人,可以杀人”。 学生伯牛生病的时候,可以牵着自己的手,表达对学生的爱,爱生颜渊死后,可以哭泣,别人举行葬礼的时候,“肚子不饱”也是他爱情的表现。 他精通“自己不愿意,不能施舍于人”的人道,以“老人安之,朋友信之,少年怀之”为终身志向。 (2点)2.孔子是贤者,他精通邂逅之路,将“周而不同”与“益友”与“损友”区分开来,知道“劝善导,不可阻止”的道理。 (3点)3.孔子是勇者,他周游列国与墙壁相撞,但还是为了理想“知道做不到”。 他遵守仁、义、礼、信的规范,不畏强权,敢于坦率、勇敢地挑战,有着顽强的斗争精神。 (3点)4.孔子是汇集了“知道”“仁”“勇”三大贵重品质的“德大者”。 (1点)文化经典研究主要考察学生对论着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运用。 也就是说,要求考生概括其中包含的古典文化思想,探索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问题的观点很独特,从课内到课外,从语境意义解释到现在意义的引用,从信息输入(阅读)到见解输出(摘要)。 阅读要注意的地方:理解意思,把握哲理重视联络生活,领悟人生。 儒家的“君子观”、道家的“无为”、理学家的“天理人欲”、明清时期的“经世致用”是值得关注的一点。 1、沟通文意,阅读原文。 论语和孟子作为古代文化的经典,在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