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渡荆门送别_(34张ppt)课件_第1页
第30课渡荆门送别_(34张ppt)课件_第2页
第30课渡荆门送别_(34张ppt)课件_第3页
第30课渡荆门送别_(34张ppt)课件_第4页
第30课渡荆门送别_(34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渡荆门送别,李白,李白(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川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徘徊,思想极度烦闷。,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渡荆门送别是李白25岁第一次出蜀时所作。此时诗人,兴致勃勃,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写作背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翻译诗歌:,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近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抒情、拟人),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方。(叙事),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景、想象、比喻),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找出诗中的写景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说说它们的妙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入,有空间感、有流动感、有移步换位之妙!,船在飞速前进,江在奔腾流逝,山在迅速后退,故由遮天蔽日的三峡转至荒野无边,眼前豁然开朗。,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这一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但毕竟是第一次远离故土,诗人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我思念故乡还是故乡思念我呢?,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方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送”字赋予了江水以人的浓厚的感情,这水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别远去的游子,游子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在这一描写中,表现了初离蜀地的诗人对家乡的深深依恋。,这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乡愁,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山随平野尽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题目中的“送别”可以删掉吗?为什么?,理解了全诗我们不难发现,这里既非朋友在送别诗人,也不是诗人在送别朋友,而是故乡之“水”在送别他远游的儿子李白,所以题中“送别”二字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尤其不能缺少。,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中心思想),明确: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表达对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写作特色,渡荆门送别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hn,渡荆门送别练习,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它交代了远渡的_和此行的_。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目的,地点,记叙,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动态的角度。,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