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ppt_第1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ppt_第2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ppt_第3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ppt_第4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2,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倡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倡导民主共和,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先进科技),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共“以俄为师”到“走自己的路”,四大特点,1、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出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2、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过程;3、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4、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始终伴随论战。,(学习者)三个阶级,学习历程四个阶段,导语,3,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引领思想解放潮流的先驱者,4,一、师夷长技(一)“开眼看世界”: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思考: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中西碰撞: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走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致使民族危机加深;晚清中国人的世界观: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大多数读书人远离社会现实,闭目塞听。惊醒: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使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5,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举措:a.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b.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c.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6,(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1842年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内容:a.系统介绍了西方历史和地理知识。b.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地位:a.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b.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也接连出版。,7,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随着姚莹的康輶(yu)纪行、徐继畲(y)的瀛环志略等新的著述不断出现,“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徐继畲,8,【质疑与思考】:“新思潮”之“新”主要表现在:(1)冲破传统封建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林则徐、魏源等敢于冲破传统封建思想束缚,是对几千年封建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2)正视现实,承认自身的落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他们敢于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先进,主张“师夷长技”,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引导了人们注意世界形势。,9,【合作探究】:怎样评价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开眼看世界”?3、评价:(1)进步性: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2)局限性: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10,【典型题例】: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实质是A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和维护B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效仿C对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D树立了崭新的爱国主义旗帜【解析】选C。本题要求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目的有比较准确到位的理解。如何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要探索和回答的问题,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就是为了抵抗外来侵略,寻求强国御侮办法,不能理解为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典型题例】: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的主要意图是A让中国人了解西方世界B提倡反封建的民主思想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为洋务运动奠定理论基础【解析】选A。不会用阶级分析法分析问题。魏源是地主阶级官僚,所以排除B、C、D魏源不可能先知先觉。,11,(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2、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12,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此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学技术;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2)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派提出的,指的是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来求得自身强大,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知识归纳】: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60年代开始)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13,4、结果与评价:(1)结果:甲午惨败,说明洋务运动没有达到目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2)评价:结论(局限):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积极: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a.经济上: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教育上: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d.对外方面: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14,【合作探究】: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有什么贡献?(1)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窗口;(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伦理的绝对权威地位;(3)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介绍西方科技知识,对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曾纪泽等。,15,【合作探究】: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有:他们都是地主阶级,都主张学习西方,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无:洋务派“师夷”目的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而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典型题例】:“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根本目的完全不同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影响不同ABCD【解析】选B。,16,二、维新变法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的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来源)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阶级基础),17,3、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4、思想主张: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5、作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政治上的要求。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6、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18,(二)19世纪90年代初的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1)政治上: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3)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4)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19,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1)康有为: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著作: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理论特点: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必要性,为变法寻找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评价:他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20,【合作探究】: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何特点?康有为为什么要披着孔子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跪着造反”)?如何看待其态度?(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2)原因: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刻。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软弱保守性。与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有关。(3)看法: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既反映他敢于挑战封建思想,学习西方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他在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跪着造反”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21,22,启蒙思想第一人,23,24,回首一百七十年来的中国思想解放史,今天的历史学家们为什么特别关注戊戌维新?(维新思想的影响),直接动员和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