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般检验四.ppt_第1页
血液般检验四.ppt_第2页
血液般检验四.ppt_第3页
血液般检验四.ppt_第4页
血液般检验四.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莫武宁教授,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BLOODROUTINETEST,授课对象:2005级医学检验本科,第二节白细胞检查EXAMINATIONOFLEUKOCYTE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四、白细胞形态检查五、血小板检查授课内容P55-69,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是粒细胞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嗜酸性粒细胞集落形成因子主要由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只占全身嗜酸性粒细胞总数的1左右,大部分存在于骨髓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来源: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组胺。补体C3a,C5a,C567。致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寄生虫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细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肿瘤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主要作用:参与过敏反应: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以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的作用。参与蠕虫的免疫反应,检测原理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其他白细胞,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滴人细胞计数板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方法学评价1显微镜计数法重复性差,精确性不如血液分析仪法;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法较准确。2血液分析仪法可提供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绝对值、直方图和散点图,当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时可及时报警。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是目前最有效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筛检方法。,方法学评价注:若仪器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伴直方图或散点图异常时,应进一步用显微镜作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参考值成人:(00505)X109L,临床意义生理变化(1)年龄:5岁以下(008)X109L,515岁(005)X109L(2)日间变化:白天低夜间高;波动大,早晨8时为基础水平。糖皮质激素作用:抑制骨髓释放成熟嗜酸性粒细胞进入外周血。使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附着于小血管壁并向组织浸润。(3)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减低。,病理变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指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X109L。(1)寄生虫病:寄生在肠道外组织的寄生虫,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包虫等,以及寄生在肠道的钩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更为显著成熟型,(2)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坏死性血管炎:伴有贫血。其他: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枯草热等。(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4)血液病:如慢粒、真红、MM、脾切除术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5)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6)某些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低,恢复期可见暂时性增高;唯有猩红热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却可增高。,(7)其他: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8)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伴有肺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炎等。,病理变化嗜酸性粒细胞减低(eosinopenia)指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5109L。主要见于传染病急性期、严重组织损伤,还可用于判断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其他应用(1)观察急性传染病的预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在伤寒极期,因机体应激反应增高,皮质激素分泌增高,使嗜酸性粒细胞减低,但在恢复期,嗜酸性粒细胞又重新出现,如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减低,甚至完全消失,则表明病情严重。,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其他应用(2)观察手术和烧伤患者的预后:手术后4h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减低,甚至消失,24-48h后逐渐增多,增多速度与病情变化基本一致。大面积烧伤患者,数小时后嗜酸性粒细胞完全消失,且持续时间较长。若大手术或大面积烧伤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不减低或减低很少,均表明预后不良。,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其他应用(3)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注射ACTH或肾上腺素后,嗜酸性粒细胞比注射前应减低50以上。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而垂体前叶功能不良者,则直接刺激时减低50以上,间接刺激时不减低或减低很少。垂体功能亢进时,直接和间接刺激均可减低80%100%。垂体前叶功能正常,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良者则直接和间接刺激减低均小于50%。如艾迪生(Addison)病。,四、白细胞形态检查检测原理外周血液经涂片、染色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作白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血涂片染色方法有:瑞氏染色法和吉姆萨染色法,其他的染色法还有MayGrunwald法、Jenner法和Leishman染色法等。常用瑞氏和吉氏混合染色法。1984年ICSH推荐该法使用的两种染料为天青B和伊红Y。,方法学评价1显微镜分析法目前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特别是异常形态的鉴别主要采用人工方法进行血涂片制备和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方法学评价2血液分析仪法优点:提供血细胞数量及其他相关参数,对异常结果予以报警并作提示。缺点:不能直接提供血细胞质量(形态)改变的确切信息,而需进一步用显微镜检查血涂片进行核实。注:血细胞形态分析是病理性血标本必不可少的初步检查手段。,临床意义一、正常白细胞形态、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特征瑞氏染色正常白细胞的细胞大小、核和质的特征见表2-49,一、正常白细胞形态2中性粒细胞核形界定分叶核粒细胞的核分叶之间,外观以染色较深的一丝实线相连,只有核膜组成,其内无染色质,这是中性粒细胞分叶核与杆状核鉴别的基础。当杆状核与分叶核鉴别困难时,可将其归类于分叶核。3粒细胞胞质内颗粒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内颗粒分为嗜天青颗粒(占20)和特殊颗粒(占80)。粒细胞胞质内的颗粒比较见表2-50。,二、异常白细胞形态在排除人为因素后,血涂片中出现异常形态白细胞并占相当数量或在正常血涂片出现不该有的特异形态时,往往提示病理性改变。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应出现的细胞,如浆细胞常见原因:遗传性、感染、中毒、放射性或造血系统恶性病变等因素。,1、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在严重传染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恶性肿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发生一系列变化。大小不均(anisocytosis):中性粒细胞的体积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常见于病程较长的化脓性感染,与内毒素等因素作用于骨髓内早期中性粒细胞,使其发生顿挫性不规则分裂、增殖有关。,中毒颗粒(toxicgranulation)在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或深紫褐色颗粒,称中毒颗粒。与嗜碱性粒细胞区别:中毒颗粒较粗大且染色深,中毒颗粒数量少、分布稀疏散。嗜碱性粒细胞胞核分叶较少,颗粒大而不均,染色更深,可分布在胞核上而使胞核分叶不清。,毒性指数:是计算含有中毒颗粒的细胞数与所计数的中性粒细胞(100个或200个)的比例,即毒性指数有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数所计数的中性粒细胞数。毒性指数:1为极度,指示病情严重;075为重度;05为中度;5%),表示感染程度较轻,机体抵抗力较强。中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杆状核粒细胞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及中毒性改变,表示有严重感染。重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杆状核粒细胞25%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常见于粒细胞白血病或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nuclearshift)(2)核右移(shifttotheright):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且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移。核右移严重者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反映造血功能衰退,与缺乏造血物质、DNA合成障碍和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有关。,4、巨杆状核粒细胞和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这种细胞的体积较大,细胞直径达1625m,核分叶常在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5、其他异常形态粒细胞:PelgerHuet畸形(PelgerHuetanomaly):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异常,一般无临床症状,但也可继发于某些严重感染;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肿瘤转移和某些药物(如秋水仙胺、磺基二甲基异嗯唑)治疗后。,ChediakHigashi畸形患者容易感染,常伴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此异常颗粒也偶见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AlderReil畸形(AlderReillyanomaly):在中性粒细胞中含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染深紫色。此异常颗粒与中毒颗粒的区别是颗粒较大,不伴有白细胞数增高、核象左移和空泡等其他毒性变化。患者常伴有脂肪软骨营养不良或遗传性粘多糖代谢障碍。类似颗粒亦可见于其他白细胞中。,MayHegglin畸形(MayHegglinanomaly):患者粒细胞终身含有淡蓝色包涵体。其他粒细胞甚至巨核细胞内亦可见到。,6、淋巴细胞(1)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lymphocyte):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感染时或过敏原刺激下,可使淋细胞增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1)异型淋巴细胞I型(空泡型,浆细胞型):最多见。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型(幼稚型):,(2)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细胞。数量减低。出现形态学改变,如核固缩、核破碎、双核的淋巴细胞以及含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形态学变化:,7、浆细胞(plasmacell):浆细胞为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转化而形成,周围血中一般甚少见或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弓形体病、梅毒和结核病等。在一些特殊疾病可发现异常形态的浆细胞。,1)Mort细胞(Mottcell):常见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疟疾、黑热病及多发性骨髓瘤。2)火焰状浆细胞(flamecell):IgA型骨髓瘤。3)Russell小体(Russellbody):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伤寒、疟疾、黑热病等。,临床应用(1)诊断:白细胞形态的检查必须结合临床其他常用检查、特殊检查等综合进行分析,才能迅速、有效、准确地对疾病作出诊断。(2)鉴别诊断:当血液分析仪检查显示细胞计数异常或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时,作血细胞形态检查对于鉴别某些疾病有重要意义。(3)治疗监测与预后1)急性白血病:2)急性感染:,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PLT)是测定全血中血小板的浓度,是止血凝血检查最常用的试验之一。血小板功能: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检测原理PLT的测定原理与血液红(白)细胞计数相似(见表2-54)。,第三节血小板检查,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1、血液分析仪法优点:速度快、重复性好、准确性高,能同时提供血小板多项指标,是常规筛检血小板计数主要方法。缺点:不能完全排除非血小板有形成分(如红、白细胞碎片或杂物)的干扰,当仪器测定血小板数量明显异常时,仍需镜检复核血小板计数和(或)复查血涂2流式细胞仪法参考方法。,方法学评价3相差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易于识别,还可照相后核对计数结果,作为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4普通光学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草酸铵稀释液:破坏红细胞能力强,血小板形态清晰易辨,为首选稀释液法;复方尿素稀释液:使血小板胀大后易辨认,但尿素易分解,不能完全破坏红细胞;高铁氰化钾稀释液:不能完全破坏红细胞。,参考值(100300)X109L。临床意义生理性变化午后略高于早晨;春季较冬季低;平原居民较高原居民低;月经前减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减低;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静脉血血小板计数比毛细血管高10,病理性变化:血小板减低是引起出血常见原因。血小板在(2050)X109L时可,可有轻度出血或手术后出血;低于20X109L,可有较严重的出血;低于5X109L时,可导致严重出血。血小板计数超过400X109L为血小板增多。病理性血小板减少和增多的原因及意义见表255。,二、血小板形态检查,(一)正常血小板形态正常血小板(normalplatelet)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约153pm,新生血小板体积大,成熟者体积小。在血涂片上往往散在或成簇分布,其形态多数为圆形、椭圆形或略欠规则;胞质呈淡蓝或淡红色,中心部位有细小、分布均匀而相聚或分散于胞质中的的紫红色颗粒。,正常血小板形态,(二)异常血小板形态1、大小异常大血小板:常为7-20m,胞浆中嗜天青颗粒细小或融合为大颗粒,主要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无力症。小血小板:直径小于1.5m,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形态异常血小板可以出现杆状、逗点状、蝌蚪状、蛇形和丝状突起等不规则和畸形血小板,正常人偶见。影响血小板形状改变因素很多,各种形态异常又无特异性,因此不规则和畸形的血小板比值超过10时才有临床意义。,(1)血小板颗粒减少:血小板胞质内嗜天青颗粒减少或无颗粒,胞质灰蓝或淡蓝色。见于骨髓增生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颗粒减少也可偶见于EDTA抗凝血血涂片中。(2)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黏附、围绕于中性粒细胞(或偶尔黏附于单核细胞)的现象(见下图),有时可见血小板吞噬现象。血小板卫星现象是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之一(血小板被误计为白细胞数)。,血小板卫星现象,(3)血小板“黏附”红细胞:在镜下血涂片上,可见血小板“黏附”于红细胞表面,形成血小板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