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用附子_第1页
仲景用附子_第2页
仲景用附子_第3页
仲景用附子_第4页
仲景用附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吕翠霞,附子属的品类附子炮制附子配伍剂量与功效主治附子毒性与用法,陶宏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叶初生有脑头,如乌鸟之头,故谓之乌头”。韩保升谓:“正者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三、四寸者为天雄,根蒂如芋散生者为附子,旁连生者为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苏颂谓:“五者今并出蜀土,都是一种所产,其苗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似艾,其花紫碧色作穗,其实细小如桑椹状,黑色,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乃有四物,绵州彰明县多种之”。李时珍谓:“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是也”。,乌头附子生附子、炮附子天雄天雄散方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右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辛温有大毒,峻补元阳功专壮阳强肾,余同附子。,枚仲景时没有钱、分的单位,只有两、铢。附子用一枚,如果是一般大的,也就是15克左右。破8片破八片显然就是将一枚附子破为八片。为什么要破八片呢?一是为了易于煎煮。二可能是取木生火之意,因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而附子性热属火,有壮补阳气之功。取木之成者,可助火威。,阳虚用附子附子与干姜湿痹历节用附子附子与白芍 31、60腹满用附子附子与半夏、川椒107虚劳肾气虚用附子附子与生地 72胸痹用附子附子与赤石脂 99水气用附子甘草与附子 171血证用附子附子与阿胶194痈脓用附子附子与败酱草219,伤寒论用附子,少阴病,脉沈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225)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324) 甘草二两,炙 乾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乾姜三两。,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14) 葱白四茎 乾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乾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315) 葱白四茎 乾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乾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乾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 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2),真武汤证阳虚水泛,伤寒论用附子阴阳两虚,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68)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385)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乾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69)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取七合,日二服。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390) 甘草二两,炙 乾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猪胆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伤寒论用附子兼阳虚证,伤寒论曰: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金匮要略用附子,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14)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半(切) 大枣六枚 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 风寒湿合邪,营卫运行不利,经脉拘急不呕不渴 不呕表明湿邪并未传里, 不渴表明未郁而化热 脉浮虚而涩病在表而表阳已虚;涩为湿滞病机:风寒湿邪在表,表阳已虚治疗:温经助阳,祛风除湿 方:桂枝附子汤主之 重用桂枝四两通阳,解表祛风 附子三枚温经助阳,散寒除湿止痛 配生姜、大枣 、甘草和营卫,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里气调和,湿不在里 而服桂枝附子汤后,风邪已去,寒邪未尽 风 寒 湿 去桂 加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 逐皮间寒湿,温经复阳 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 甘草一两、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和营卫 此时风寒湿邪已较前减轻,故将原方用量减半,温经散寒除湿,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15)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 白术二两 附子二枚(炮,去皮)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 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小结 阳 虚 风 湿 附子的配伍意义 表 里 风 寒 湿桂枝附子汤 + 量最大, 配桂枝温经助阳祛风湿白术附子汤 量最小, 配白术祛表湿甘草附子汤 配甘草缓急止痛 配桂枝温经助阳, 配白术祛风湿,诸关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8)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风寒湿杂至,有化热伤阴之象 治以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滋阴清热 桂枝芍药知母汤,君附子温经逐湿,搜风散寒,通经止痛臣白术配附子并走皮内逐水气,善止寒湿痹痛 麻黄、桂枝解表散寒佐防风疏风 芍药合甘草缓急止痛。 生姜散水湿,和胃止呕。 知母清热养阴 甘草调和诸药,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10)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炙) 川乌五枚(口父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右五味,口父 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寒湿痹阻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乌头汤,主乌头温经散寒止痛,辅麻黄散寒达表,通阳宣痹,病在关节黄芪防麻黄乌头过汗,益气固表。芍药防麻黄乌头过汗伤阴甘草缓急止痛,解乌头毒白蜜解乌头毒,而上条麻黄力在开玄府,配防风助桂枝走表发汗,祛风除湿,病变在全身,张锡纯(18601933年)善将附子与人参、山萸肉并用,挽救亡阳证,并创敦复汤补相火、运脾胃。上海祝味菊(18841951年)针对当时医界“投凉见害迟,投温见害速,投凉之害在日后,投温之害在日前”之偏见,放胆用附子治疗危重病证。观其医案,附子用量超出常用量,少则1215g,多则30g,故有“祝附子”之名盛传于沪滨。他在处方中,将温阳药附子与潜阳药(灵磁石、生龙齿)或与安神药(酸枣仁、朱茯神)并用,能使阳气振作而潜藏,神气安然而勿浮,深得附子配伍之妙。,云南吴佩衡(18861971年)十分尊崇伤寒论温扶阳气法对附子的应用,擅长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扶阳散寒剂,并自立寒证标准,即“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气短,少气懒言。”治愈许多阳虚病症。他用附子之量更是惊人,一般在30g以上,多至100g、200g、300g,最多用至450g。他用附子之法有三,一是用炮制附子;二是与干姜、上肉桂(研末泡水冲入)配伍使用;三是久煎(大剂量煎3个小时以上)。显示出娴熟的临证用药经验。其用附子之量,确有过人之胆识,至今在云南等地仍有一定影响。,蒲辅周(18881975年)对附子有着精到的配伍经验。蒲氏恪守“温而无燥”之规则,认为“药既要对症,用也必须适中,药过病所,温热药的刚燥之性就难免有伤阴之弊。” 他还举伤寒论附子配伍之例,如附子汤中配白芍、四逆汤中配甘草以及肾气丸中水中取火等,皆取温而不燥之义。其见解委系公允。,上海名老中医方行维先生擅于将附子与羚羊角配伍使用。指出:附子为回阳救逆之妙品,羚羊角为镇肝熄风之要药,一动一静,一温一寒,一阳一阴,药性迥异,相反相成。其作用有二:一则交济阴阳,二则扶阳生阴。对于肝旺于上、肾亏于下,母子相离之证,具有平衡阴阳之殊功。赵锡武(19021980年)运用君药为附子的真武汤治疗心衰、肾衰,配合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三法,疗效理想,被同行称赞。 焦树德善用附子治疗尪痹,取其“大补肾命真火,祛在里之寒邪”,常配熟地、川断以补肾精,配羌活、独活入太阳、少阴、督脉三经,以散在上在下在表在里之寒湿并创制尪痹冲剂,解关节之痛,深受病家青睐。,先煎久煎:一般3小时以上,打碎煎(原文)与含有机酸的药物配伍:如甘草、蜂蜜、白芍、生姜、乌梅等用量: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不知尽服之” 注意中毒反应,及时停药及抢救金银花30g,绿豆100g,生甘草60g,水煎内服;或蜂蜜内服,每次120g,必要时可服至500g。,1.用高锰酸钾或浓茶反复洗胃;2.以迷走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者(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对异位心律失常(室早、室速)明显者,则应用利多卡因,如两者皆有,可同用之;3.电击转复;4.相应对症治疗;5.中药解救方为:金银花30g,绿豆100g,生甘草60g,水煎内服;或蜂蜜内服,每次120g,必要时可服至500g。,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10)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三日服。 腹中寒气(脾胃虚寒,水湿内停) 温阳化湿,和胃止痛 附子粳米汤,附子温阳散寒止痛半夏化饮,降逆止呕炒粳米、甘草、大枣和胃健脾。临床应用用于脾胃虚寒夹湿者,可加干姜,川椒,炒白术等。方证鉴别附子粳米汤 理中汤均治中焦虚寒证 病机虚中挟湿为主 以虚寒为主 症状 以腹中肠鸣,呕吐为主以下利为主,,厥四肢厥冷 寒饮抑阳,失于温煦 腹痛 寒饮内盛,阳气不通逆恶心呕吐 寒饮上逆心下动悸不宁寒饮上凌于心 寒气散寒止痛,化饮降逆(急则治标)赤丸,茯苓、半夏化饮降逆,止呕,健脾。乌头、细辛温阳散寒止痛 (取其相反相成半贝蒌蔹芨攻乌)真朱即朱砂重镇降逆,宁心安神。方后注:炼蜜为丸缓和药性,调和脾胃。以酒调服性温,行药势,散寒积。 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可稍增加药量(三丸改服四五丸),以症状减轻,腹中有温和感为合适量的标准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15) 干地黄八两 薯蕷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炮)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虚劳,补肾气,八味肾气丸,肾气虚,膀胱气化不利,生地、山药、山萸肉滋肾精,补肝血,健脾气茯苓、泽泻健脾利水燥湿。丹皮在此不只有疏肝和血之功, 有人认为还可以通阳利水,金匮有 “血不利则为水”之说,活血则可以利水。附子、肉桂在大量滋阴药当中,配以少量附桂 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 肾气也。,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痰饮病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小便不利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转胞脚气病脚气,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7)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3010g约20两, 阳气衰微,寒湿内盛 温阳散寒,除湿止痛 薏苡附子散 薏苡仁除湿宣痹,导湿浊下行, 以解筋脉拘急。 炮附子温阳散寒, 除湿止痛 重用达十枚之多,约20两。 用散意在便服用及时、方便。 含发挥药物宣散作用的意图,本经“治筋脉拘挛,不可屈伸缓急止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9) 蜀椒一两(一法二分) 乌头一分(炮) 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 干姜一两(一法一分) 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 三服(不知,稍加服)。,乌头、附子峻逐阴邪,散寒镇痛干姜温阳散寒蜀椒散寒缓中赤石脂收敛阳气,不使诸药耗散太过蜜丸缓乌头附子之毒性,止痛。,水之有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26)麻黄附子汤方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右三昧,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杏子汤方(未见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水气病脉沉小少阴虚寒(正水) 温经发汗 麻黄甘草附子汤脉浮 邪侵肺卫(风水) 宣肺发汗 杏子汤 (麻杏苡甘汤 何任),虚寒便血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15)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远血先便后血,即大便在先,血液在后。 多表示出血部位离肛门较远,可在小 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