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梳篦发展及其特征_第1页
历代梳篦发展及其特征_第2页
历代梳篦发展及其特征_第3页
历代梳篦发展及其特征_第4页
历代梳篦发展及其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代梳子的发展及特点根据陕西历史博物馆新收集的古代梳子和考古资料,总结了梳子的演变和特点。古人不会无缘无故剃光头。孝经说:“如果身体有毛发和皮肤,父母就不敢伤害它。孝道开始。”这一传统延续了1000多年。甚至在满族进入这个习俗之后,许多人牺牲他们的头来抵制剃光头的命令。这表明古人对头发的重视。也正是由于这种关注,历代都制作了大量的梳头用梳子。自古以来,梳子有三个主要名称,即“梳子”、“梳子”和“梳子”(zh)。释名释首饰说,“梳子意味着你的牙齿稀疏。篦,说它的牙齿比起来还细.”另一位说文解字云说:“梳子,梳子的总体名称也是从木头结的声音。”它们的材料普通或稀有,它们的工艺简单或精致,这让我们能够一瞥逝去的岁月和从一侧消散的风。实用性强的早期梳子马家浜文化遗址6000年前出土的象牙梳子根据现有考古资料判断,最早的象牙梳子是在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物中发现的。这个早期的大多数梳子都是垂直的长方形,有4-5颗又长又厚的牙齿。考古学家王教授认为,最初的梳子是人们根据梳理和固定头发的需要,模仿人手制作的。战国时期的骨梳长7.4厘米,宽5.2厘米,从山东地区传入。山东新泰东周贵族墓出土的双胡形梳子直到战国时期,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梳子仍然保持着垂直长方形的形状,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制造材料的不断丰富,梳子背面雕刻的更加精美,梳齿越来越细。2004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一把独特的骨梳,由梳背和梳齿组成。梳子背面雕刻了一个双龙形象,它的头相互面对,身体相连。梳背的下端和梳齿的上端都钻有孔,可以用榫眼和榫头连接。梳齿雕刻精美,工艺精湛。据寄件人说,他在山东找到了梳子。类似的骨梳目前只在山东中部地区发现。2003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山东新泰周家庄发掘出一批东周贵族墓葬,并在13号墓中发现一把骨双胡梳。这种双胡形梳子与上面收集的双龙形梳子在材料、形状和制作工艺上完全相同。从13号墓的墓葬结构和出土文物来看,其年代应为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在此之前,在山东章丘贾组57号墓(战国早期)的发掘中,也曾出土过类似的双胡形梳子。因此,可以确定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双龙梳子也应该是战国中前期鲁中地区的产物。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梳直到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贵族吸收了大量的楚文化因素,所以梳理风格基本上是楚风,呈现出返朴归真的风格。它的大多数形状是由半圆形梳背和细梳齿组合而成的垂直马蹄形。例如,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木梳有一个半圆形的梳背,在梳背和梳齿之间有四条弦。梳齿细腻光滑,涂有红色油漆,形状简单规则。它与河南信阳长泰关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