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PPT课件.ppt_第1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PPT课件.ppt_第2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PPT课件.ppt_第3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PPT课件.ppt_第4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求真知有一个过程,1,2,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加西莫多:长着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独眼,驼背,跛子,奇丑无比。他有不容怀疑的坚定、严肃、勇敢的态度,和美丽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有着密切的关系。,3,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加西莫多,外表形象,内在品质,外貌畸形又聋又哑奇丑无比,忠诚勇敢纯洁高尚爱憎分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4,1、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开始,5,例一,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商品市场中,我们看到,商品经济的现象,商品时多时少价格时高时低企业优胜劣汰,(感性认识),本质和规律,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理性认识),6,例二,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热现象,春夏秋冬冷热变化,摩擦生热,化学反应放热,电器发热,感性认识,热的本质和规律,热力学定律热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理性认识,7,例三,在冬天或夏天烈日下,手摸户外的铁板、石头和木块,现象,冬天感觉铁板最凉,依次是石头、木块,夏天感觉铁板最烫,依次是石头、木块,感性认识,本质,温度相同,不同的物质的导热性不同,理性认识,8,第一,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问题,反映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同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相比较,哪一个更正确、更可靠呢?,9,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孔子不能决也,日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10,第二,从认识的程度、水平看,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阶段。,(2)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1,为什么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谁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1.现象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而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正确的感性认识也只能反映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片断,而理性认识能抓住现象中共同的、内在的、稳定的东西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感性认识所反映的现象,人们不一定能立刻理解它,但通过理性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形象。,1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以感觉、知觉、表象等具体形象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的形式反映事物,具体、生动、形象,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区别,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它们都是人的认识,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13,认识事物的本质是不容易的,但人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推动事物发展。,请思考,14,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错误的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正确的认识,真理,系统化、逻辑化,科学理论,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推动人们的活动,实践,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第三、从认识的作用上看,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15,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根本目的的不同,1、前者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后者则是由理性认识上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改造世界。2、前者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要解决的问题,后者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要解决的问题。,16,(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2)科学理论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3)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17,认识,正确和错误,真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论,科学理论,系统化,正确反映,正确反映,正确反映,系统化,18,3、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第一,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第二,流于现象认识问题危害多多,不能满足于感性认识,需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方法论:,19,只要使用足够的力气,就能把物体搬走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间的化合和分解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发展生产力商品供过于求,其价格会下跌人是没有羽毛,直立行走的动物我国社会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连线题,20,1、(2000年全国14)“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C、经验有直接和间接D、本质是眼睛看不到的,B,21,2、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看法既唯物又辨证的是,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B、感性认识具体、直接,理性认识抽象、间接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并反作用于感性认识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D,22,3、我国有“两小儿辨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近,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热,近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B,23,不定项选题,4、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作出正确反映的有,A、感性认识B、科学理论C、理性认识D、真理,BD,24,不定项选题,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有,A、前者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后者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B、前者是认识过程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C、前者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后者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D、前者是可靠的,后者不一定可靠,ABC,25,不定项选题,6、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表明,A、认识事物的现象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认识事物的本质B、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二者不能划等号C、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认识了现象后,还要认识本质D、科学研究是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这与事物的现象无关,BC,26,辩析题,现象和本质不能分,现象的总和构成本质。,(1)现象和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本质离不开现象,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离开本质的现象和离开现象的本质都是不存在的,因此,现象和本质不能分。,(2)现象不等于本质,本质不等于现象的总和。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是多变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本质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现象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必须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因此,认为现象的总和构成本质否认了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是错误的。,27,28,局限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头脑分析综合抽象概括,29,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定义: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直接的、具体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三种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特点:直接性和具体性局限性: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0,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3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于哲理小故事的启示,32,地球是方的?,3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34,地球是圆的!,35,你认为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