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课件.ppt_第1页
中药药理学课件.ppt_第2页
中药药理学课件.ppt_第3页
中药药理学课件.ppt_第4页
中药药理学课件.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总论,第二节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TCM)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一、研究内容:中药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ofTCM)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ofTCM)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药物机体,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理学,中药机体,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中药药理学,中药:是按照中医理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天然药物。机体:人体、动物体、微生物体。,掌握概念的三个要点,指导思想:中医理论指导研究方法:现代科学的方法与手段研究内容: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二、学科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例:麻黄平喘支气管平滑肌大黄泻下胃肠道的影响丹参、川芎活血冠脉循环,二、学科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二、学科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3.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例:肾气丸治疗肾阳虚四逆汤治疗亡阳证,二、学科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3.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4.研发新药。承担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药理学富含生命力,不断发展中的学科基础认识临床有效中药相应药理效应药理效应临床有效中药中药新药来源,中药及复方、化学部位、单体、化学合成,4、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新药研究程序,一、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工艺路线、理化性质、质量标准、稳定性药效学研究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新药研究程序,二、临床研究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临床四期临床(售后调研),二、学科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3.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4.研发新药。承担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促进中西医结合。同时也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第二节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中药药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中药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一、古人对药物作用及作用机理的探索“神农尝百草”始于四千年前,是对中药药理的初步实践。“法象药理”模式,始于宋,盛于清,宋徵宗赵佶圣济经卷五,取名“药理篇”提出:“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物物妙理,可得而推”。,法象药理,主要采用比类取象(药类法象),即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五行、五色、五性、无味、入药部位、药材性状解释药物作用原理。,连翘似心而入心;红花、苏木汁似血入血;荔枝核似睾丸而入肾;,2.现代中药药理学发展三个时期:20世纪2040年代:1923年陈克恢对麻黄的研究。5080年代:筛选治疗多发病,常见病药物,结合中医理论与治疗法则研究,为中药药理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90年代后:单味中药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复方的多效性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概念。1982年王筠默教授编写了第一本中药药理学教科书。正式列入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专业课和中医专业的基础课。1990年开办中药药理专业和随后的硕士、博士点,大大地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功能的高度概括四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有毒和无毒,药性,药理效应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兴奋与抑制、补充不足、抑制、杀灭,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生理(阴阳平衡)病理(阴阳失调),兴奋、抑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调节作用:,第一节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药效学研究,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1)寒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如羚羊角、牛黄、冰片、黄芩等多有抗惊厥、镇静等中枢抑制作用。观察指标:脑内Adr、DA、DH、5-HT含量。(2)温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如麻黄、独活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能引起失眠、不安。观察指标:脑内Adr、DA、DH、5-HT含量。,1温热药对中枢经系统功能的影响附子、干姜、肉桂、鹿茸组成的复方可使寒证患者交感肾上腺功能,DH活性,CA含量。脑内Adr、DA、DH含量。细胞内cAMP含量,cAMP/cGMP比例恢复正常。,2.寒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知母、石膏、黄芩、黄连等组成的复方使热证患者交感-肾上腺功能减弱,尿中的CA和cAMP排除减少,体内DH活性。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cAMP/cGMP水平恢复正常。牛黄、丹皮等使脑内DH活性,5-HT含量增加。,2、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热证病人:交感肾上腺功能偏亢血、尿中儿茶酚胺17-羟皮质类固醇寒证病人:交感肾上腺功能偏低血、尿中CA17-OHCS寒凉药()CA血、尿中17-0HCS(均向正常方向恢复)温热药()血孕酮,动物模型人们在动物身上复制寒证(虚寒)和热证(虚热)。模型、方法虚寒证:长期给寒凉药(知母15g、龙胆草12g、黄柏10g、石膏20g制成150%煎剂)大鼠:4ml/d,连续灌胃三周可造成:心率、尿内CA、血内多巴胺羟化酶活性、尿中17-OHCS量、耗氧量明显、与虚寒证患者表现近似。虚热证:长期给热性药(附子15g、干姜10g、肉桂12g制成150%煎剂)大鼠:4ml/d,灌胃于给药后第二周出现心率、尿内CA、尿中17-OHCS量、氧耗量明显,这些变化与虚热证患者表现近似。,3、对基础代谢的影响表现能量代谢的指标有:耗氧量、体温及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