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护理论文范文参考关于新生儿黄疸护理的优秀论文范文【10篇】_第1页
新生儿黄疸护理论文范文参考关于新生儿黄疸护理的优秀论文范文【10篇】_第2页
新生儿黄疸护理论文范文参考关于新生儿黄疸护理的优秀论文范文【10篇】_第3页
新生儿黄疸护理论文范文参考关于新生儿黄疸护理的优秀论文范文【10篇】_第4页
新生儿黄疸护理论文范文参考关于新生儿黄疸护理的优秀论文范文【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黄疸护理论文范文参考关于新生儿黄疸护理的优秀论文范文【10篇】 目的 本课题依据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xx至xx年有关婴儿游泳的数据资料,研究婴儿在出生42天至12个月时游泳,对其身心发育的影响.针对新生儿期婴儿游泳与非新生儿期婴儿游泳,对其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可能存在的差异,本研究力求科学分析、客观测评非新生儿期婴儿游泳对其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等方面的影响,以严谨方法实事求是得出可靠结论.在当前婴儿游泳热潮中作出冷静思考,以期避免因理论上的误导而造成有关医疗保健资源的浪费或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在北京丰台妇幼保健院,共收集xxxx年出生婴儿数据样本182例,其中游泳干预实验组58例(男28例、女30例,在出生42天至12月龄游泳1次53次),对照组124例(男60例、女64例,未游泳). 采用门诊体重检查、卧位身长或立位站高检查以及Gesell发育量表诊断法检测发育商数,定量评估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体格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的情况. 应用Excel以及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结果 在体格发育方面,224月龄婴儿,游泳组与对照组两组体重、身长与生长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两组年均体重增速、体重SDS、身长增速、身长SD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独立样本t检验,p,0.05). 游泳10次组、游泳,0.05). 在神经心理发育方面,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等五项Gesell评分分析,游泳组游泳后与对照组同月龄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立样本t检验,p,0.05).游泳组在游泳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对照组同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组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在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方面,游泳组婴儿与对照组婴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生42天12月龄婴儿游泳,对2-24月龄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影响不显著,未见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 背景:激光针灸,是一种通过低功率激光束的光能量直接作用于穴位,从而达到穴位刺激的治疗方法.目前,激光针灸在临床的应用渐趋普遍,从医学期刊中,大部分文献研究都针对激光针灸治疗痛症如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关节炎、肌肉骨骼疾病,皮肤病如:痤疮、湿疹、皮肤溃疡、割伤、擦伤、减退疤痕,脑中风等等.检索近五年内国内、外关于激光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的文献研究,却十分有限,未发现关于激光针灸与传统针刺疗法的脑性瘫痪疗效观察.鉴于激光针灸对其它疾病的研究发展,故本临床研究有一定的前瞻性意义.对于脑性瘫痪患儿来说,传统针刺治疗过程通常是痛苦的,激光针灸的应用不仅无菌,更是无痛苦的治疗,假如激光针灸能取代传统头皮针法,并且广泛推广,无痛针灸治疗定必令更多家长易于接受或尝试此法,令更多患儿受惠.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并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基础外,比较传统针刺法、激光针灸法、和传统针刺法联合激光针灸法共同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情况,目的在于了解激光针灸对脑性瘫痪患儿在临床上的治疗作用.通过本研究以探讨传统针刺法和激光针灸疗法对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效果,为患儿探寻更现代化、无痛苦的治疗新途径.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由xx年9月-xx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1-4岁的脑性瘫痪患儿,以及香港医芦中医中药堂就诊的合资格受试对象共167例.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淮患儿共120例,分成三组,结果进入统计的共105例,A组36例,B组34例,C组35例,退出或因事而脱落研究共15例;三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行为教育、音乐心理治疗、中药相合的水疗、视听教育、感觉综合训练),在此基础上,A组再配合采用传统针刺法,B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法联合激光针灸法,C组采用激光针灸法.治疗以20天为1个小疗程,每个小疗程后休息10天,共治疗3个小疗程.分别在研究开始及结束时,进行Gesell发育商数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患儿情绪EQ、睡眠质量、头颅fMRI检查,评价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水平、社交生活治理能力、大脑影像学结构情况,从而求证激光针灸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否取代传统针刺法.研究的结果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研究开始前对三组患儿的性别、入组年龄、入组体重、入组头围、粗大及精细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患儿情绪EQ及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三组患儿经单因素方差分析Gesell量表中的各项发育商数,只有精细运动DQ,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比较患儿治疗后A、 B、C、D、E区和总分,当中,A、B区和总分亦是以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B区和总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和C组却在治疗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头颅FMRI检查,A、B、C三组间患儿治疗前后的fMRI的统计参数图(SPM)T值,均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A比B组(PA-B等于0.001),A比C组(PA-C等于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无统计学意义,即B()C,A,提示B和C组的治疗针对fMRI成象信号提高有相近似的效果.在fMRI图像上,B组患儿的灰白质界限明显比A组和C组的清楚度高,而C组的基本灰白质界限又比A组的清楚度相对高.结论:综上结果分析,说明传统针刺法对脑性瘫痪的粗大运动的发育、精细运运的发育、姿势协调控制等方面都比较激光针灸治疗有明显的疗效.虽然激光针灸不能取代传统针刺对脑性瘫痪的疗效;但是,它对患儿情绪EQ和睡眠质量却有显着的改善作用;fMRI结果除了肯定了传统针刺法对本病的运动功能康复的重要性,亦提示了激光针灸联合传统针刺法可能对其脑组织修复、改善脑内病灶有利、刺激脑部神经代偿功能,比单纯使用传统针刺或激光针灸有更显着的作用,其使脑部细胞生成,比起传统针刺的单纯改善*微血管循环,然后间接地增加脑部的血流灌注.激光针灸的成效来得更快、更直接,说明两法可以互补不足.激光针灸对脑性瘫痪的治疗起着另类的疗效优势,亦能为我院提高科技水平,值得推广. 目的: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剖宫产率呈普遍增长趋势,尤其在我国,各家医院的剖宫产率远高于其他国家,维持在40%-60%.同时,剖宫产指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迅速上升.而国外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高剖宫产率并不能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并改善预后.那么,我国现状如何目前国内尚缺乏全国范围的多中心临床调查数据.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全国出生新生儿数据库,并通过该数据库了解全国剖宫产率、分析剖宫产指征、了解剖宫产新生儿的临床特点,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检验建立长期全国出生新生儿网络的可行性. 方法:(1)设计出生新生儿主要临床资料登记表格,建立专用数据库.(2)联系医院,确定合作单位并进行资料填写和数据录入的培训.(3)病例登记:共纳入xx年5月1日到xx年12月31日全国52家医院出生新生儿,共计100308例.(4)统计分析:将登记表记录的新生儿数据录入数据库,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剖宫产率:在研究时间内全国52家医院出生新生儿100308例,其中剖宫产新生儿46823例,剖宫产率达46.68%(11.49-73.79%).选择性剖宫产比例高达总剖宫产的84.41%.(2)剖宫产新生儿基本情况:剖宫产新生儿平均胎龄为38.6,1.9周(21+5-49+5周),早产儿占10.28%(n等于4815);平均出生体重为3248.0,583.9g(265-7795g),巨大儿占8.74%(n等于4092),低出生体重儿占8.02%(n等于3753),超低出生体重儿32例.(3)围产期情况:1.03%(n等于480)剖宫产新生儿为试管婴儿.胎龄34周剖宫产新生儿中30.10%(n等于570)母亲产前接受预防性激素治疗.7.49%(n等于3509)剖宫产新生儿诊断宫内窘迫.2.93%(n等于1372)剖宫产新生儿生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0.82%(n等于383)5分钟Apgar评分7分.(4)剖宫产指征:50.33%为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其次为胎膜早破(11.15%,n等于5223)、巨大儿(8.74%,n等于4092)、宫内窘迫(7.49%,n等于3509)、多胎(5.71%,n等于2672)、妊高征(5.11%,n等于2394)、疤痕子宫(4.34%,n等于2032)、糖尿病(包含糖耐量异常,2.89%,n等于1352)等.(5)症状与体征:主要为黄疸(14.47%,n等于6775)、呼吸困难(4.62%,n等于2161)和青紫(2.86%,n等于1338),其发生率均高于*产新生儿(p,0.05).(6)出院诊断及疾病谱情况:高胆红素血症(15.11%,n等于7076)是最常见的诊断,主要原因是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发病率均较*产新生儿高(p,0.05).与*产新生儿相比,剖宫产新生儿RDS、湿肺、肺炎和窒息发病率较高(p,0.05).与*产新生儿相比,剖宫产新生儿循环系统各疾病发病率均较高(p,0.05).*产新生儿脑室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高于剖宫产新生儿(p,0.05),后者新生儿脑损伤发病率较前者高(p,0.05).剖宫产新生儿贫血发病率较高(p,0.05),感染性肺炎和败血症发病率也较高(p,0.05).(7)治疗措施:剖宫产新生儿主要治疗措施有普通吸氧(4.57%,n等于2140)、光疗(6.96%,n等于3260)、静脉营养(4.19%,n等于1960)和抗感染治疗(2.97%,n等于1390).除光疗外,剖宫产新生儿接受治疗率更高(p,0.05).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治疗率越高.(8)预后:82.21%(n等于38494)剖宫产新生儿生后母婴同室.平均住院天数为6.0,4.4天,较*产新生儿长(p,0.05).主要死亡原因是RDS、早产和窒息. 结论:(1)全国52家医院剖宫产率为46.68%,远高于20-25%的合适剖宫产率.(2)选择性剖宫产比例高达总剖宫产的84.41%.(3)剖宫产新生儿平均胎龄小于*产新生儿,平均体重大于后者.(4)胎龄34周的剖宫产新生儿母亲产前激素规范使用率低.(5)50.33%的剖宫产为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其他的剖宫产指征主要有胎膜早破、胎儿问题(如巨大儿、宫内窘迫及多胎)及母亲问题(如妊高征、疤痕子宫和糖尿病).(6)黄疸、呼吸困难和青紫是剖宫产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发生率均较*产新生儿高.(7)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巨大儿、大于胎龄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是排名前5位的诊断.剖宫产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普遍高于*产新生儿,尤以湿肺为著.神经系统疾病中,剖宫产新生儿脑损伤发病率较高,*产新生儿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较高.对于其他各系统疾病,剖宫产新生儿发病率亦普遍较高.(8)剖宫产新生儿呼吸支持、光疗、静脉营养及抗感染治疗率较高.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治疗率越高.(9)剖宫产新生儿住院率较高,住院时间更长.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住院天数越长.(10)剖宫产新生儿死亡率0.41%,与*产新生儿相比无明显降低.剖宫产新生儿死亡病例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大.主要死亡原因为RDS、早产和窒息. 研究目的:全面继承贾六金教授半个多世纪以来治疗疾病的珍贵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重点学习贾六金教授治疗小儿腹痛及其他小儿脾系疾病的经验.研究方法和内容: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挖掘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产生的渊源,对其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进而升华成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学术理论;通过跟师、临证、授课等方式总结老师的辨证论治经验,检验跟师成果;并在门诊选取小儿腹部中寒型腹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分别服用香乌止痛汤与养脏汤治疗,对照研究,比较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本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贾六金教授学术渊源概述贾老师认为,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伤寒杂病论是又一部中国传统医学巨著之一,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本草纲目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温病条辨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专著.其中一些学术见解直到现在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汤头歌诀及药性歌括四百味被称为中医四小经典,是中医启蒙必读之作.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及幼幼集成作为儿科专业四经典,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财富.山西名医李翰卿不仅精于中医内科、妇科,而且在儿科、外科及老年病学方面亦研究颇深.张光煜秉承家学,博采众长,尤精于儿科,擅治时行病,辨证重视小儿生理特点,论治因病制方,中病即止.业医50余载,临证经验十分丰富.当代名医徐小圃、王伯岳、董廷瑶、赵心波、江育仁、刘弼臣等在中医界均独树一帜,是贾老学习的楷模.贾老博采众长,医耕不辍,结合自己的临床感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第二部分: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概述1、中西结合,优势互补贾老师认为,西医长于微观认识疾病,在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上占优势:中医长于宏观认识疾病,只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纵横识病,才能明确诊断,提高疗效.2、重视组合,继承创新贾老临床习惯使用复方、组方,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他认为,多方合用加减化裁后用于临床,可以增强其功用,扩大其主治范围,拓展方剂对临床表现的覆盖面,以适应各种复杂病症.3、四诊合参,尤重望诊贾老在继承前人望诊经验的基础上,将“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总结出望咽喉辨寒热的经验,指导临床用药每收奇效.其中口咽部望诊包括口唇、牙齿、牙龈、颊粘膜、软腭、咽、扁桃体等内容.4、多法并举,擅用“和清”“和”、“清”二法,分别属中医八法之一.贾老指出:和解少阳谓之和;调理肝脾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寒热并用谓之和.同时“和”法还可用于亚健康调理及疾病恢复期调理.另外贾老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邪气袭人易化火助热,又因小儿多见感染性疾病,而感染性疾病多见热证,因此临床亦擅用“清”法.5、脏腑辨证,各有侧重贾老临床治疗一般热性病多从肺论治;慢性病多责之脾肾;急性病多在肝、心.6、内科杂病,从脾论治脾乃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增强脾胃功能,可达到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贾老师认为,脾虚生百病,在辨证处方时尤重视脾胃,提出内科杂病从脾论治.第三部分:贾六金教授临床经验总结系统总结了贾老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治疗特点,分别介绍了贾老师临床治疗滞颐、口疮、呕吐、厌食、积滞、脾疳、便秘、新生儿黄疸、泄泻、小儿遗尿、痹症、眩晕共十二个病证的临床经验及体会,并总结了贾老临床应用平胃散、七味白术散的用方经验及特点.第四部分:香乌止痛汤治疗小儿腹部中寒型腹痛的临床研究选取小儿腹部中寒型腹痛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中药香乌止痛汤组为试验组,养脏汤组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在中医证候疗效和主症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改善腹痛的程度、发作频率及腹痛持续时间等主要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目的:应用中医内外治疗、护理、健康教育、随访等中医综合疗法以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疗效,最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粘膜愈合质量、延长缓解期、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存质量、防止癌变、延长生命,从而建立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综合疗法模式,为临床服务.同时,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IL-33 /ST2系统与UC关系,从免疫学上试述UC发病机制,期望从细胞因子上寻找治疗UC的新靶点.方法:一、文献研究部分: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系统UC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二、临床研究部分: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病例,采取中医综合疗法模式,应用中医治疗、护理、健康教育、随访等多种措施,以西医治疗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每组30例,治疗6月,每1-2周进行随访,从临床症状疗效、血液学比较、肠镜及病理、复发及入院率、*-36生活质量、SAS和SDS心理量表、副作用、医疗费用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从而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远期疗效、预防复发及其安全性作出科学评价.三、实验研究部分:研究对象广东省中医院住院部及门诊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4组:UC缓解期组,UC活动期轻度组,UC活动期中度组,UC活动期重度组,健康对照者10例.测定血清中IL一33、ST2、外周血CRP、ESR及血常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中医症候特点UC缓解期患者的所表现的中医证型较为繁杂,本研究*分为八型,其依次排序为脾虚湿蕴型(31.7%),寒热错杂型(26.7%),气血亏虚型(18.3%),大肠湿热型(15.0%),脾肾阳虚型(5.0%),余肝郁脾虚、阴血亏虚型、肺热亢盛型均为(1.8%).其中以脾虚湿蕴型最多,寒热错杂型、气血亏虚型较多,其次为大肠湿热.对于UC缓解期主要治法为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辅以清肠化湿、活血化瘀、调肝理气、调肺化痰、消积导滞等.二、中医综合疗法对维持UC缓解期对比西医对照组具有以下特点:(一)临床疗效方面,症状总积分上,治疗1-4月,治疗组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痛方面,治疗1月腹痛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但治疗组腹痛评分总体呈降低趋势,在治疗4-6月,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6月后对照组腹痛评分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者对临床炎症活动指数改善上疗效相当.对贫血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病理结果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炎症情况情况比较,治疗组对肠道炎症程度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入院1例,入院率3.33%;对照组入院2例,入院率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维持缓解及预防复发疗效相当.(五)本研究*-36量表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自身前后对比八个维度中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对照组,在生理功能(PF)有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在上述四个维度上有改善;而对照组自身前后对比只在总体健康(GH)上有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SAS和SDS分值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况加重.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UC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水平.我们可推断UC患者存在着较高的抑郁焦虑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改善患者情志和心理健康,提高生存质量上有更大发展潜力.(六)随访期间对照组共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肝功异常者3例,肾功异常1例,发生贫血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治疗组发生率为O.提示中医治疗组副作用少.(七)两组患者日均费用有统计学差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