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濮之战论文关于城濮之战看参谋的作用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要】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著名战役之一,史籍和史学界对于这场战争的背景、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和意义都有详细的记载和深入的研究。对于晋国之所以胜利的原因,左传认为是“能以德攻”。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研究它,恐怕会有不同的结论。 【关键词】晋楚城濮之战;参谋;化解;决策;团结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详细记录的战争,对这场战争的记录不仅让我们窥视了一个大国是如何兴起,还为后世的战争提供了参考,更为现在的行政管理提供了成功的案例,至今读来都收获颇丰。对于这场战争中晋国胜利的原因,历来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是晋国能遵守道德规范,羸得了国内外信任,也就是赢得了人心,所谓“能以德攻”(注释1: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也有人说,晋之胜利是必然的,一是晋国参战的人数多,二是晋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好,地势高,打楚国如同老虎下山。还有人认为是晋国的战略得当,战术灵活。这些评论都有道理,我认为除此之外,晋国的胜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领们的参谋发挥了巨大的力量。城濮之战前,晋国虽然是个大国家,但它能否称霸还是个数。因为,齐国、秦国和楚国从国家的规模来看,也都是有机会的。但晋国之所以最终能迅速脱颖而出,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君明臣贤。它表现在:臣下能积极提出自己的参谋意见,君主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上下沟通顺畅,团队团结紧密,同仇敌忾,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 机会来时,往往像是个难题,对于晋国来说,正是这样。促使晋国成为霸主的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宋国的求援。当晋文公还是逃难在外的晋公子重耳时,虽然许多诸侯国轻视他,但宋国国君却礼遇了他,还赠给他20乘马。多年后,重耳回国作晋君,不久,宋国就由依附楚国,转而依附晋国,因此,惹怒了楚国,被楚军围困,宋国只得向晋国求援。 宋国的求援,最初被认为是个烫手的山芋,因为它让晋文公左右为难。如果不帮宋国,不仅丢掉一个同盟,而且会让人认为晋国不可信任。如果要帮助宋国,第一种办法是向楚国请求放了宋国,但楚国肯定不会答应,这样就会使晋国丢脸;第二种办法是为此和楚国打一仗,但没有齐、秦两大国的支持,仅靠晋国的力量肯定是打不过楚国的。这似乎是个不可解决的问题,怎么做都不对。这时,先轸(注释:2:晋国著名的将领,城濮之战中任中军主将。其曾随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逃难,指挥过晋楚城濮之战和秦晋崤之战,均获大胜,开创文、襄霸业)提出了个主意,不仅给了宋国一个回复,而且还借机加强了自己的力量。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注释3: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先轸的主意是:一方面让宋国去齐国和秦国,请两国到楚国为宋求情;另一方面,又想办法使齐、秦的求情不能成功。破坏齐、秦求情的办法是晋国打下楚国的小盟国曹国和卫国,然后,将打下的土地送给宋国一部分。这表面上是报答宋对重耳的恩惠,实际上是迫使楚国拒绝齐、秦的求情。试想,宋国占了楚盟国的土地,楚能放了宋吗。 结果,事情的发展正如先轸所参谋的,宋国上当接受了晋国送的土地后,楚国因为宋占了曹、卫的地方,拒绝了齐、秦要求解除对宋围困的请求,因此得罪了齐、秦,于是,齐、秦就反过来和楚的对头晋国结成了联盟。就这样,晋国利用宋国,获得了与楚对抗的实力。 先轸的参谋,使晋国通过一次外交上的小手腕就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胜利,因为它恶化了楚的外交环境。兵法有言:上攻伐谋,其次伐交。(注释4:孙子兵法谋攻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而先轸和另一个晋军将领子犯(注释5:子犯,又名咎犯、狐偃,晋国大臣,曾陪伴重耳在外逃亡。城濮之战中担任晋军的上军将军)的又一次参谋使晋国变被动为主动,致使楚军失道寡助。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注释6: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楚军主帅令尹子玉曾派使者宛春通告晋军:如果晋军恢复卫侯的地位,重封曹君,他就会解除对宋的围困。晋国该如何回复子玉的要求如果接受子玉的提议,就等于好事都让楚占了。他一句话既安定了曹、卫,也安定了宋国。且子玉是臣,居然敢跟君(晋文公)提要求,这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很无礼的;何况是子玉要求晋文公做两件事(恢复曹国和卫国),他却只做一件事放宋。所以子犯的意见,是坚决拒绝这一要求。但如果晋真拒绝了子玉的要求,就意味着同意楚国继续围困宋国,就等于置宋国于战火之中。晋国和齐、秦等国出兵就是为救宋,但现在却因为自己让宋被打,失去了本来目的,好像自己是为称霸才与楚打。接受子玉的要求,不情愿;拒绝子玉的要求,就使自己承担了挑起战争的恶名。该如何办才好这时,先轸又献上一谋,其原则就是迫使楚国先动手,使整个社会都知道,仗是楚国要打的,晋国是被迫还手,这样晋国才能占据道德的至高点,才能使以晋军为主的联盟军更有士气。具体方法是,一方面扣押楚国的使者宛春,以激怒子玉;一方面派使者到曹、卫,告诉他们晋国准备恢复他们的国家,条件是他们必须与楚国绝交。结果,子玉真的被激怒了,使者被扣,使他丢了面子;曹卫的背叛更使他无比愤怒(楚国出兵就是为救作为盟国的他们,现在他们却成了敌人的盟国)。于是,楚国不得不先向晋国宣战,承担起挑起战争的罪名。 参谋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帮助决策。有时候,决策者不是没有主意,只是由于某种原因,顾虑重重下不了决心。这时,参谋者的建议可以帮助决策者打消顾虑,下定决心。 对于晋文公,决定跟楚国这样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打一仗,实在是需要不小的决心。他在外流亡了19年后,好不容易过上了有尊严且安定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他也许也过不了几天,因为,他已经64岁了,恐怕活不了几年了。64岁在春秋时期,可算是高龄了。如果不打这一仗,他不会损失什么;打这一仗,赢了,固然会带给晋国很大好处,但于他不过是荣耀几天;如果输了,他有可能再也过不上现在这样踏实的日子了。因此,他既有作为一个老人对失去安定生活的恐惧,也有作君主对所承担责任的巨大压力。要化解他这份深深的恐惧和压力,他的将军们,还真费了不少心。 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憖次于城濮。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注释7: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当晋文公看到楚军背险峻的名叫郄的丘陵而阵时,他就开始恐慌,担心这会对晋不利;当他又听到有士兵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意为休耕的田地,草已经长得很茂盛,该变换一下,停止休耕、种植粮食了)”,他不知道士兵这么说是否意味他们会打败仗,要把他这个领导换掉。他将这个疑虑跟手下人说了,一直跟随他流亡的子犯明白他的担忧,于是非常直截了当地跟他建议道:打吧!别犹豫了。如果打赢了,我们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如果打输了,晋国*有黄河,内有大别山,楚国打不进去,不会亡国。听了这话,晋文公心里踏实了一点,但还没完全放心,就再问:楚国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晋文公这么说,真正考虑的不是楚的恩惠,主要还是怕打败仗。栾贞子说,楚国带给我们的耻辱大于恩惠,汉水北面那些姬姓诸侯国都被楚国控制了,这是大的耻辱,他款待您几天,只是一点小的恩惠,您不能因小失大。子犯与栾贞子的话解除了晋文公不小的疑虑。 晋文公其实早就明白肯定要跟楚打一仗,否则,当初他就不会跟楚成王说,如果晋楚两军有了战事,晋军会退避三舍。当时,他还只是作为公子流浪在楚国,生命就掌握在楚成王手里,当楚成王问他如何报答他的款待之恩时,他连口头上都没有许诺给楚国一些实际的好处(如土地等),以换取楚国的支持(如送他回晋);而是用这种暗示两国可能将会有一战的话回复了楚成王。他的话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事实上,子玉听了他的话后,曾建议楚成王杀了他,但楚成王像鸿门宴中的项羽一样,放弃了这样绝好的杀死对手的机会。 他回到晋国后,也一直在准备和楚的交战。但在双方开始布阵,就要决一死战时,他却因为害怕而想要放弃一战。幸亏,手下将军们一再给他提供思考问题的方式,才最终消除他的恐惧、下决心打此一战。 也许是近乡情更怯吧,越是临近开战,他越紧张。开战的前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监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注释8: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他梦见自己和楚成王进行了一场肉搏,自己被楚成王压在身子底下,且被其吸了脑汁。显然,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于是子犯霸道地解释道:这个梦很吉利。你被摁在下面,你的脸朝天,说明你会得到天的帮助;脑汁可以腐蚀犀牛皮,这意味着你打破了他的防护。因此,我们必胜。虽然子犯对这个梦的解释非常牵强,但它却正对晋文公的心,这个解释终于让他放了心,最后下决心与楚一战。 领导者在作决定前,征求意见的过程,不仅是获得思路的过程,其实也是团队形成一致意见的过程。这恐怕是晋国胜利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当接到宋国求援的请求时,晋文公没有自作主张决定援助与不援助,而是先征求臣下们的意见。当时,也许有些人有不同意见,他们也许认为晋国此时还不具有实力,不应该援助宋国。但当先轸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参谋意见后,大家的意见就逐渐一致,使城濮之战拉开了序幕。 当子玉向晋军提出休战要求后,对于接受还是拒绝,臣下们的意见是不一致了,子犯认为应该拒绝,而先轸则认为应该接受。最终,由于先轸的参谋意见非常巧妙“伐其交”,晋军上下形成了共同的意见:表面上接受休战协定,但却做出一系列举动,使得楚军无法休战。子犯与先轸的参谋不仅将局势向不利于楚的方面又推进了一步,也使得以晋国为首的联军上下更为团结了。特别是战前最后一段时间,晋文公与栾贞子和子犯的交流,使晋文公最终 _顺从了晋军将士们的意见,晋军的士气空前高涨。 相反,楚国却始终没有达到君臣一心。这与楚成王没有与子玉等臣下充分沟通有一定的关系。当齐、秦与晋结盟,且有可能与楚一战时,楚成王虽然是清醒的,不愿与晋正面交锋,也曾下令申叔及子玉撤兵,但当子玉不同意撤兵,即楚君臣不一致时,楚成王在方法上犯了 _,一是没有与子玉进行沟通,二是没有坚持命令。 如果楚成王不是以命令的方式让子玉撤兵,而是像晋文公一样,跟子玉及臣下们共同商量如何破坏晋与齐、秦的联盟,战胜晋国的方法,也许集体的意见会迫使子玉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他也许会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和国家利益是冲突的从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如果子玉始终不能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沟通的过程会使他明显感到自己的孤立,也可能会放弃原来的打算。或者,由于子玉的行为遭到大家的坚决反对,楚成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解除子玉的职务。总之,进一步征求子玉及臣下们意见的过程是一次统一认识的过程,无论是子玉,还是楚成王,都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明五金车间主管年终总结
- 《诗经》二首蒹葭课件
- 《诗经·岂曰无衣》课件
- 建筑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体系及成本控制措施(流程图)
- 《行香子》课件教学课件
- 物业礼仪工作汇报
- 公司火灾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福建省招标采购从业人员考试(招标采购专业实务初级)在线复习题库及答案(2025年)
- 转运中心调度负责人年终总结
- 流动红旗评选汇报
- 江苏省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
- 历史建筑夜景照明保护利用工程技术规程
- 纪念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弘扬抗战精神PPT模板
- 必胜客简介ppt模板
-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分析
- 26个英语字母手写体(含笔顺)精要课件
- 【教师必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 IATF16949-2016内审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跟单信用证业务基础知识讲解(36张)课件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 (新版)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1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