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ppt_第1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ppt_第2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ppt_第3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ppt_第4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五代十国形势图,想一想:,宋太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登上帝位后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的?,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统领禁军。959年,世宗病故,年仅7岁的柴宗训即位,为周恭帝。960年,他谎称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侵,请求出师北上御敌。赵匡胤兵至陈桥驿,部下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因他曾出任归德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故国号称“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即宋太祖。,陈桥兵变,宋太祖927976,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即位后不久的一天,他邀请主要将领赴宴,酒酣饭饱之时,宋太祖感叹说:“没有你们的出力,我不会成为天子,但是我现在整夜不敢安枕而卧。”宋太祖接着说:“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无非图富贵二字,你们不如解去兵权,回家置田宅,饮酒作乐,颐养天年。”此后,武将的兵权解除,兵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宋太祖赵匡胤,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2)民族矛盾的激化(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背景,阅读思考,“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1、阶级矛盾激化:,统治者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原因:,北宋初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是什么?,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事连年、灾害频繁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却很少交纳赋税,富者有田无税、贫者产去税存,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与少数民族战争不断,加重人民负担灾害频繁,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失败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阶级矛盾激化:表现,王小波、李顺起义,“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探讨:以往的农民的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了。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2、民族矛盾的激化:,1004年,辽军(契丹族)在举攻宋,直抵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取得胜利,但皇帝急于求和,1005年双方议和,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两边人户不得交侵,澶渊之盟,宋夏议和,1044年,宋册封夏国主(党项族),每年给夏7万2000两,绢15万3000匹,茶3万斤,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一)集中军权:1.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杯酒释兵权)2.去掉了殿前都点检,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将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3.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发兵权,互相牵制;4.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5.军事布局方面“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三)集中财权和司法权:1.设转运使,把地方赋税大部运送中央,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2.由文臣到各地担任司法官员,死刑中央复核,地方司法权收中央。,(二)集中行政权:1.中央: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参知政事分相行政权、枢密院分相军事权、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使分相财权)2.地方:派文臣作知州,在各州设通判,监视地方。,特点:以分权达到集权,1.使中唐以来重臣专权、武将拥兵和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中央集权的统一。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3.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利,弊,1.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2.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3.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作难以开展。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积弱: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积贫:国家财力贫弱,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思考:,增设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养兵,分散军权,冗官,冗兵,冗费,军队战斗力弱,集中行政权,集军权,集中财政权,养官战争赔款,苏轼与办公危房18年斗争史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天下闻名的苏轼前往杭州上任,担任通判一职,这是地方高官。虽然任职人间天堂的杭州,但苏轼绝对不会喜欢上班,因为州衙的屋宇“例皆倾斜,日有覆压之惧”。杭州曾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都城,其时“官屋皆珍材巨木,号称雄丽”,但入宋之后“百余年间,官府既无力修换,又不忍拆为小屋,风雨腐坏,日就颓毁”。苏轼就这样心情忐忑地在危墙之下,当了三年杭州通判,直到另迁他州,期间州衙一直未能修缮。十几年后,即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苏轼升官了,这回朝廷让他当杭州一把手。苏轼又心情忐忑地回来了,发现杭州官衙走时啥样,回来时依然啥样。苏轼问同僚,这房子如何住人?同僚们说:每到雨天,我们都不敢在大堂上呆着。,小故事,愁啊愁,愁到白了头。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再无心忧,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北宋皇帝愁什么?,财政困难土地兼并农民起义辽和西夏的威胁,图文说史,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阅读课本并思考:积贫局面和积弱局面分别指什么?又各自是怎样形成的?,(1)积弱局面的形成,集中军权、更戍法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地方物质基础薄弱,原因:,表现:,(2)积贫局面的形成,表现:,政府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原因:,冗官、冗兵、冗费,冗官,A官僚机构重叠;B科举取士越来越多;C“恩荫”法泛滥,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影响:,原因:,冗兵,原因:,A对辽、西夏战争的需要;B为稳定统治,采取“荒年募兵”政策C军队战斗力低下所以扩充军队,影响:,军费开支过大,措施,措施,措施,措施,局面,局面,增设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分散军权,冗官,冗兵,冗费,军队战斗力弱,积贫,积弱,冗费,原因:,A冗兵、冗官;B每年送给西夏、辽大量岁币;,影响:,A政府财政收入入不敷出B百姓负担沉重,加深社会矛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范仲淹,图文说史,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自主学习:(1)宋仁宗进行改革的动机是什么?(2)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3)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背景目的:时间:人物:中心:措施:结果:影响:,改革文官3年一次循资升迁办法,考核政绩,淘汰老弱病愚等不称职和在任犯罪者;严格恩荫制度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吏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等,缓和矛盾,挽救统治,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富弼等,整顿吏治,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一年多夭折,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声和前奏;改革失败加深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原有的改革派意志消沉;也有主张再改革,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阶级矛盾仍尖锐、积贫积弱局面未改变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措施“太猛”“更张无渐”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农民无获明显好处,关键原因:,没有找到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没有涉及真正的关键问题,议一议,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3.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小结,(三大矛盾),(三冗二积),【学思之窗】想一想,“恩荫”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巩固练习,1、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哪个皇帝时期A宋太祖B宋神宗C宋仁宗D宋高宗,C,2右图人物改革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A整顿吏治B提倡农桑C加强军事D减轻徭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宋史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这种现象产生的最直接后果是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B.农民的反抗遍及国内,社会矛盾激化C.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D.民族战争激烈,知识巩固,4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比较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这种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冗官冗员冗费,6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北宋进行的改革是A.王安石变法B.庆历新政C.仁宗变革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