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弦歌/舷窗倔强/倔脾气稂莠/良莠不齐B . 懦弱/蠕动骠勇/黄骠马媲美/麻痹大意C . 煞白/煞车畜养/储蓄所契约/锲而不舍D . 发酵/校对冠名/冠心病黜免/屈打成招2. (2分) (2016高一上六安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寥廓萧瑟安详黯然打渔船桀骜不驯B . 榆阴磅礴典押拜谒短小精捍星辉斑斓C . 凄婉逶迤浸渍遏止旁征博引意气风发D . 叱咤浮躁屠戮忤逆陨身不恤博闻强识3. (2分) (2018高一上覃塘月考)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诞生于西方的歌剧传入中国在其生根生长的过程中面临着“_”的困境。编剧在对作品进行本土化_时,既尊重汉语四声规律,依字行腔,又追水抒情性和音乐性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得作品_地展现了中国歌剧的民族特色A . 橘生淮北则为枳创造 酣畅淋漓B . 东方不亮西方亮创造 淋漓尽致C . 东方不亮西方亮改造 酣畅淋漓D . 橘生淮北则为枳 改造 淋漓尽致4. (2分) (2016高一上日喀则期中)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 , 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 , 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A . 出人意料行尸走肉老气横秋B . 咄咄怪事酒囊饭袋老态龙钟C . 咄咄怪事行尸走肉老气横秋D . 出人意料酒囊饭袋老态龙钟5. (2分) 选出不是比喻的一句( )A . 美丽的南海之花鼓浪屿,假如有十分姿色,三分姿色应该分给这朵朵白帆。B . 片中,婉怡是个托戏、衬戏、接戏的人物,演婉怡的我是排球场上的“二传手”,自己跳起来“扣球”就不对了。C . 五四时代介绍了一个易卜生,名声倒还好,今年介绍了一个肖伯纳,可就糟了,至今还有人肚子发胀。D . 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话剧来。6.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尼泊尔4月25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已导致大约5000余人死亡,目前死亡人数仍在上升。B . 这部名为夕拾的纪录片,福田中学女生谭诗阳是导演。谈及拍摄这位拾荒老人的初衷,谭诗阳说,因为这位老人就在学校附近。C . 昨日,广州市委书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和4月24日省委常委会议有关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D . 如果你在打鸡蛋的时候加入两样宝,才可以轻松炒好鸡蛋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7. (2分)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意通过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较量,展现三国时期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并总结了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B . 三国演义刻画了老将黄忠忠义尚勇的性格,曹操费尽心机的笼络,渲染出黄忠的高尚气节;而“过五关,斩六将”的果敢之举,将他矢志于义的信念表现得淋漓尽致。C . 堂吉诃德本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乡绅,闲来无事埋头读骑士小说,后来带着仆人桑丘去行侠仗义,四处冒险,演出了大战风车、大战羊群等匪夷所思的闹剧。D . 为挽救堂吉诃德,大学生加尔拉斯里将计就计,装扮“白月骑士”,与堂吉诃德决斗。堂吉诃德败北后,结束游侠生活。临终时,他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8. (2分) 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 微斯人,吾谁与归?B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9. (2分) (2017高一下浦东期中) 按要求选择。小华家乔迁新居,亲戚朋友来祝贺。下列祝福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乔迁新居,鸟枪换炮。福运财运,都来报到。B . 砌铜墙粉铁壁华居添彩,上金梁竖玉柱庭宇生辉。C . 欣闻华厦新成,恭贺乔迁之喜。D . 喜建华堂春风入户,乔迁新居喜气盈门。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0. (6分) (2016高二下中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礼是外部对你言行的制约和限定,在这种制约和规范中,包含了很多礼的思想,形成了一种礼教,对人起到了教化作用,从而使人产生君子意识。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特别讲究“内省”的功夫,向内观察自己。它只是教化,没有刑罚的手段来制约和规定。礼学的功效是巩固社会秩序,而理学使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礼是由外到内的,是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复你的行为,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再用习惯来逐渐改变你的人格。孟子说“动容周旋中礼”。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是你内心究竟怎么样,别人不知道。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这种状态,我们即称其为“虚伪”。礼是一种人格面具,是必需的。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中,不同的地位就要有对自己不同的要求。一个人在社会中要接触的人是很多的,接触不同的人要相应地改变自己的身份。人接触的对象是不断改变的,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在不停地改变。所谓的“人格面具”也不是一套,是多变的。跟不同的人接触,虽然都是礼,但是有差别的,这是由社会地位和身份差别来决定的。既然礼是人格面具,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扮演意识,你的行为总是要符合自己的角色。礼培养的是角色性人格,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同时也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依归。所以说,礼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先秦礼是盛于当时的分封制的社会,秦始皇以后由分封制变为郡县制,整个社会结构和先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同时先秦有的一些问题,到了后代已经不存在了,而有些先秦礼中没有的情况后代却出现了。后代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三礼中没有的。唐代以后,社会已经变化了,不仅礼的制度应当有变化,对礼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进一步思考。这就产生了理学。真正代表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的,是宋代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一句话:“以礼决事,孰若以礼制心。”礼学是用来治世的,理学是治心的,这是一种转变。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化中,理学把礼学的很多概念观点进一步深化了。礼学没有提供给我们原始的核心性的东西,但是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学都有一个原始基本点,我们可以模仿着“天赋人权”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天赋良知”。礼学把人分成很多等级,比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等,用礼来固化等级的差别。而就理学来说,天赋良知,大家都在一个平等的起跑线上。这样就淡化以至于消除了人在社会中不同等级的观念,在理的面前,等级性无效。礼学是一种角色性人格,每个人扮演的角色应该做什么事,你就要把它做好。但理学是一种个人的追求,而不能成为对人的要求。就理学本身而言,理学可以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自己自愿地将其作为一种修养的手段也很好,但是不能用理去要求别人。(摘编自刘晓东礼学与理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礼在外部对人的言行进行制约和限定,它对人起到教化作用,从而让人产生君子意识。B . 礼是一种人格面具,对不同的人,因为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的不同会产生礼的差别。C . 礼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不能提供道德因子、精神依归,对人的人格无益。D . 礼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社会变了,礼的制度也应该相应改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礼仅仅在外部对人进行制约和规范,而理则是在人的精神方面起自我肯定的作用。B . 人要有一种扮演意识,有意降低自己的身份比有意抬高自己的身份更符合礼的要求。C . 人的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表现在人的言行和内心不一致,这是一种“虚伪”。D . 礼学把人分成很多等级,但理学却相反,它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是没有等级性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礼学和理学的功效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巩固社会秩序,后者则是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B . 礼学和理学会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前者将治世转化为治心,后者将治心转化为治世。C . 理学给我们提供了原始的核心性的东西,它还在转化中将礼学概念观点进行了深化。D . 礼学对人有要求,而理学只是个人追求,不是对所有人的要求,我们也不能用它去要求别人。11. (12分) (2017高二上天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穿越徐慧芬过年的时候,家里开始有了家的气氛。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回到他身边,吃团圆饭来了。除夕日正午,他在老伴的遗像前,上了一炷香,摆了几碟菜,这些菜都是她喜欢吃的。做菜是他的专长,退休前,他是一家大饭店的厨师;退休后,他的厨艺,只为老伴和子女服务。可是两年前老伴走了,把长长的寂寞留给了他。现在孩子们要回来过年了,还答应在这个老窝里住上几天,他多高兴呀!毕竟他也老了,体力不似当年了,为了操持这顿团圆饭,也为了让这一家子团圆在一起的几天好吃好喝,他在腊月初就忙开了。采购选料,他样样亲力亲为。一个好厨师对菜肴的品质哪能放低要求呢?厨房里,煎煮炖炒炸,十八般武艺都出手了。傍晚时分,一桌色香味俱全、充分展示他厨艺的年夜饭摆上了桌。“哇!”大家都欢呼起来,不约而同举起了手机,一阵“嚓嚓嚓”,把他的厨艺定格在相机里,又传向四方。听着这“嚓嚓嚓”的声音,他的心里荡漾开一朵花。他敲了敲酸疼的腰背,招呼大家:“吃吧吃吧,快吃吧!”可是他渐渐觉得不对劲了。先是上小学的孙子离开了饭桌,拿个大盘子装满他爱吃的菜,端到隔壁房里在电脑前玩起了游戏,边玩边鼓动嘴巴。才上幼儿园的小孙女,也不肯放下手上的ipaD摇头晃脑不停地刷屏,忘了吃饭。儿子儿媳的手机也不失时机地热闹起来,“滴滴滴”,“丁零零”,此起彼落。大家隔空对话,相互穿越,收信发信,不亦乐乎。一盘春卷端上桌,他催促大家趁热吃,可没人理会。他夹了一个春卷送到电脑旁的孙子嘴里,问:“爷爷做的春卷好吃吗?”孙子盯着电脑屏幕说:“爷爷别烦我,我在穿越呢!”他回到厨房,一刻工夫,又端上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这汤圆里的配料是他的独门秘诀。他对儿子说:“这馅是你最喜欢吃的,还记得吗,有一次你吃得太快噎住了,你妈都急得哭了。”他说了两遍,儿子似乎向他点了点头,眼睛却对着手机屏幕放声笑。他又说起从前过年时的一些趣闻,可还是无人响应,即便偶尔搭上一句,面孔眼睛也并不朝向他。散了席,他回到厨房,整理归置。不知怎么手一抖,一只瓷盘掉在地上,碎裂的声音不算轻,他探头朝外望,不知是否惊动了大家。晚辈们窝在沙发里,盯着屏幕摇着手机,正忙着抢红包,谁也没觉察到。他叹了口气,收拾完碎片,洗好碗,出去倒垃圾。两个小时过去了,这群人才发现他不见了,于是开始着急起来,出门去寻找,附近的大街小巷跑了个来回没找到,又折回家里,还是没见人影,就开始往亲戚朋友那里打电话,都说没来过。正要报警时,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一家子全都蹦到他跟前,问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不说一声,让大家好着急!他一屁股坐到凳子上,埋下头不想说话。孙子催着问,他才有气无力地说:“爷爷穿越去了。”孙子感到奇怪:“爷爷您还会穿越啊!刚才您穿越到哪里去了?”他说:“爷爷呀,穿越到了一个古老的星球上,在那里很多人围在我身旁,陪我说话,哄我开心。我问他们:你们都是谁呀?他们说:我们是您的孩子呀,您怎么不记得啦?他们还对我说:您已是快七十的老人啦,应该享福啦,以后我们会陪着您照顾您,让您开心每一天”他说不下去了,声音开始哽咽。(选自2017年第5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主人公在洗碗时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瓷盘,后来“他叹了口气”,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既想引起家人关注却又怕被家人发现的矛盾心理。B . 家人发现“他”不见后,又是出门寻找,又是打电话向亲戚朋友询问,甚至想要报警,这反映出家人对此前的态度和行为深感愧疚,已幡然悔悟。C . 作者没有直接叙述主人公离家两个小时里的行踪,而是在后来与孙子的对话中进行补叙,这样写可使小说充满悬念,更易吸引读者。D . 小说写的是发生在一个家庭里的故事,但主人公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偶然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小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E . 老人为儿孙端春卷、送汤圆的热情与儿孙回应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出隔代人的心里隔膜。(2) 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主人公的“厨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 小说的题目“穿越”包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探究。 (4) 结尾句“他说不下去了,声音开始哽咽”,体会这“哽咽”中蕴含了老人怎样的复杂心理?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2. (11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 , 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注释:傅说:商朝政治家。绞:言语伤人。(1)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手缉而校之缉:收集整理B . 然后申之以弦歌申:反复说明C . 有兼人之才兼:超过D . 其蔽也贼贼:偷窃(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吾世其庶矣乎甘辛咸苦,皆其性也B . 广之以读书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C . 傅说之诏其君非此之谓也D . 而况余人乎?凡学而不读书者,(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 孔子教育人的方法,是从家务劳动、礼节、行为举止开始的B .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 像孔子那样的人,尚且需要培养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有所成就C .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恣意妄为D . 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责怪了吗(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B . 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C . 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D . 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方法。(5)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B .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C .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D .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6) 文中“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管理百姓等方面的实践就是学习,为什么一定是读书才算学习呢?请概括孔子不同意子路这种说法的理由。 四、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3. (3分) (2017高三上乐陵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议室音响施工方案
- 燃气管线施工方案
- 剁椒鱼头烹饪指南
- 有趣志愿活动策划方案
- 工厂消防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到处找东西问题解决策略
- 监护室仪器应用课件
- 游戏地图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空调用电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咖啡缓释保鲜材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体育教练员执业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住培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重庆辅警管理知识模拟100题及答案
- 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DB42∕T 2151-2023 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范
- 2025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胶水储存管理办法
- 精神患者家属健康教育讲座
- 合同第三方见证人范本
- 分包招采培训课件
- 公司全员销售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