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今年是话剧进入中国110周年。话剧初入中国之时,启发民智,旁不可挡。之后的几十年,话剧对现实产生巨大影响。百余年来,话剧界涌现出众多优秀的艺术家、演出团体以及雷雨北京人茶馆等大批优秀的本土原创作品。随着政府大力发展文化艺术,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扶持政策,对于当代本土戏剧的发展助力很大,形貌多样的演出剧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种鼓励原创的政策和措施激发了戏剧从业者的创作热情,盘活了演出市场。同时,难免有各种力量争相加入戏剧的运作,只为资助和奖励,而置艺术于不顾。这也是全国上演的剧目数量虽多,但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能够引人思考的佳作依然稀少,在舞台技术和表演、导演技艺大幅提升的同时,很多戏剧作品的精神品质反而下滑的原因之一。戏剧常常是社会的缩影,折射出世态人情。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娱乐化的浪潮,近年来,戏剧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化,戏剧乃至艺术的生存环境、审美情趣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放任票房、收视率成为作品效果唯一的衡量标准,功利主义对于制作方、创作者乃至观众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一些原创剧目舍本逐末,追求外在呈现形式的新奇,却忽视作品的内涵和本质;一些剧目明知文本基础差、有硬伤,却由于种种原因仓促上马;盲目投资、拔苗助长等问题也陆续出现。精美的舞台呈现配上严重缺失舞台剧特质的电视剧化、空洞、平庸的剧本,都阻碍着戏剧的进一步发展。戏剧作品若是缺失了精神世界、丧失了思想的光芒,任何所谓的新技术、新方法甚至薪形式都难逃被迅速遗忘和淘汰的命运。在舞台技术性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戏剧返璞归真,加强剧作和演出的精神内涵越发显得迫切。艺在于技,更在于心,如果创作者没有发自内心的创作冲动,戏剧人物的心灵碰撞与选择必然显得虚假。创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敬业和操守是一切成长和发展的前提与保证。创作者若果仍处于就事论事或者堆积材料的阶段,作品就会在整体上缺少创意和思想的火花,更多的是以戏剧的形式来讲述一段生活、故事,侧重展示现象而忽略对本质的抓取,这就没有深入到塑造独特角色,探索人物心灵轨迹以及体现独特情感色彩的创作轨道上来。戏剧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只有精益求精,才能破除创作上的僵硬化、同质化和模式化,从而让戏剧作品透过外在形式,深入人物的内心,找到直抵人类心灵之路,焕发出戏剧创作内在的精神力量。当戏剧创作者自觉抵御外部环境的各种诱惑,更多关注作品的内涵及其内在精神提炼的时候,中国话剧的潜力和活力才能真正迸发。(摘编自2017年6月28日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话剧进入中国后,启发民智,影响现实,涌现出众多优秀的艺术家、演出团体和大批优秀本土原创作品。B . 置艺术于不顾的做法,使得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能引人思考的戏剧佳作稀少,作品的精神品质下滑。C . 近年来,票房、收视率成为戏剧作品唯一的衡量标准,制作方、创作者乃至观众都陷入了功利主义泥淖。D . 创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创作者的敬业和操守是戏剧艺术水平提高的前提与保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话剧进入中国后的发展、沿革现状,指出当前形势下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B . 文章肯定了当前的扶持政策对于戏剧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又明确指出这一政策就是导致话剧艺术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C . 文章在探讨戏剧今年面临的困境这一议题时,先交代背景,接着列举了戏剧创作与演出中的种种弊端与怪相,发人深省。D . 文章采用了递进论证的结构,逐层深入地分析问题,并尝试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脉络清晰,论述针对性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关部门制度和实施的各种鼓励原创的扶持政策,激发了戏剧从业者的创作热情,盘活了演出市场。B . 当前,一些原创戏剧剧目追求外在呈现形式的新奇,忽视内涵和本质,剧本空洞平庸,电视剧化。C . 创造者以戏剧的形式讲述生活和故事,侧重展示现象而忽略对本质的抓取,缺少创意和思想的火花。D . 只要精益求精,透过外在的形式深入人物内心,就能焕发出戏剧创作内在的精神力量,提升戏剧水平。2. (12分) (2016高二上景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他是一位可敬可爱朝气蓬勃的“顽童”,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是一枚“不起眼”的军中绿花,也是文艺界和人民“打成一片”的天使;他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也曾入围“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他是一位词作大家、一级编剧,是文艺战线的一颗“常青树”、“不老松”,他的人格魅力和火一样的热情,至今仍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奋勇向前。阎肃同志的一生,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几乎以一己之力把江姐搬上歌剧舞台,一曲红梅赞一时传遍大江南北,让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在61岁的高龄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谱写了一曲中国共产党人的正气歌,给所有的观众上了一堂撼人心魄的生动党课。他创造的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长城长、雾里看花、梦水乡等歌曲,至今仍广为流传细品阎肃同志创作的一系列文艺作品,那些汩汩流淌在时空的旋律里,始终不缺少一颗滚烫的心、一种为国抒怀的情、为民放歌的魂。他的作品,总是能沿着时代的烙印剪接出华丽的色彩,也灌注着一位军人所独有的对国家的浓情厚意。报效祖国、放歌时代、思索人生,一部部文艺作品就像一曲曲时代的号角,把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深沉思考揉进了每一个音符和歌词里,让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华彩乐章在豪迈的进行曲中激情流淌。2014年在京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阎肃同志在发言时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正是这种别样的“风花雪夜”,这种颂英烈、咏家园、唱时代的军人情怀,铸就了他一路豪歌向天涯的人生之路。他就像一株迎风傲雪的红梅,雪岭冰霜之间绽放出夺人的光彩;也像一段斑驳的城墙,挺起岁月的胸膛向人们展现沧桑的力量。阎肃最爱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部队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无论酷暑寒冬、无论风霜雨雪,入伍60多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军营,始终与战士们血肉相连。走进基层、深入基层、和基层的官兵打成一片,他用“百姓习俗、社会风尚、民族魂魄、生活素养”不断去贴近基层、发现故事,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用自己豁达的胸襟、开阔的气象、和谐的身心,让我们见证了一位“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文艺工作者的楷模。刘云山同志说:“阎肃同志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60多年勇攀艺术高峰,80多岁依然奋斗在文艺工作第一线,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为人做事,都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在壮阔的时代大潮中把个人融入时代的主旋律,阎肃用对党无限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和高尚的情操去工作,去为时代放歌。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一批又一批像阎肃同志一样的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不断赓续薪火、再造经典,才能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阎肃在创作的红梅赞中曾写过这样一句歌词:“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一个人的一生,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他应该是无限欣慰的了。用忠诚去燃烧生命,用灵魂去点燃光明,用旋律去传递信仰,阎肃同志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用自己灿烂的生命,把自己的人生谱写成了一曲浩气永存的时代长歌。(选自光明日报,内容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 A . 开头运用排比句式来增强表达的气势,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不同角度概括出阎肃在艺术上取得的突出成就,高度赞扬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如火热情的巨大影响。B . 阎肃创作的红梅赞让歌剧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他也通过“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的歌词表达出自己为时代、为人民而歌的奉献精神。C . 阎肃说的“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正是这种军人情怀让他无论酷暑寒冬、风霜雨雪,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军营。D . 阎肃创作的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叠加,能够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促进民族的复兴。E . 材料通过对阎肃创作的众多作品的艺术评价以及对他一生传奇经历的回顾,高度赞扬了阎肃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精神追求,表现了阎肃这位时代歌者的非凡人生。(2) 阎肃在文艺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 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报道,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4) 阎肃被誉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的高尚追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3. (15分) (2017高一上泉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姥姥的泪赵振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因为一本书、一首诗、一部影视作品抑或一个梦。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猛地想起,姥姥是属蛇的。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3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13年。即使14岁那年我的户口迁到了城里,也还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着,只是生产队不分给口粮了,要到粮站去买,每月29斤半,直到16岁入伍。小学三年级以前,我按着姥爷的姓氏姓刘。那个乳名,其实也是我上学后用的大名,极臭极臭的,也是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我曾问过姥爷,怎么给我起这个名字,说是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好养活。现在,偶尔回到姥姥家,还有人在叫着我的乳名,听起来仍觉得亲切得很,温馨得很,仿佛回到了儿时。想着想着,睡意随着回忆的长风旋转着、飘荡着,不晓得散落到哪里去了。脑子清醒着,虽然有着小夜曲的催眠。我悄悄下床,披着衣服来到了阳台。望着南天,朝着姥姥生活和长眠的方向,本还在眼窝儿里打转的眼泪此时已经滚到了嘴边,舔了舔,咸的,带着稍苦的味道。也曾经看到过姥姥流眼泪。好像是初冬,也可能是暮秋,只记得地里没有多少庄稼了,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姥姥拉着我走了很远的路,还穿过了一条铁道,来到野地里的一座坟前:“这是你姥姥娘(邢台方言,姥姥的母亲)的坟。”随后,从篮子里拿出了些许粗糙的黄纸、几块饼干,还有一盒火柴。“你到那边玩去吧。”姥姥随手指了一下。我不明就里,撒着欢儿跑开了。等我回头的时候,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看到小伙伴在父母怀里撒娇,也难免有些寄人篱下的惆怅。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己的性格,被自卑的牢笼紧紧地囚着,并生长着。即使如此,也有做坏事的时候。一天和同伴去割草,不知谁说要比试一下谁的镰刀更锋利,我就挥舞起来,齐刷刷地割倒了邻居家的一大片庄稼,那是只有一人高的玉米,正在吐着金黄色的穗儿。邻居找来了,姥姥当着我的面给人家赔了不是。说,眼下正在受灾,吃都吃不饱,粮食那么金贵,糟蹋粮食就是作孽。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邻居走了,姥姥关上门,左手把我拉过来,右手照我的屁股打了一巴掌。我没有觉到疼,但还是“呜呜”地装哭起来,其实并没有流泪。当我转过身来偷偷看姥姥时,发现姥姥流泪了。姥姥生育过一个儿子,当年就夭折了,就抱养了一个和亲生儿子同年出生的孩子,就是我现在的舅舅。姥姥视舅舅如同亲生。后来,舅舅结婚生子,家庭人口慢慢多了起来。那时,我仍住在姥姥家。舅舅、妗妗对姥姥、姥爷很孝顺,对我也很好,没有觉得他们嫌弃过我这个白吃白喝多年的外甥。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姥姥和妗妗没有当着我的面磕磕绊绊过。有时我放学回到家,在门外也能听到她们的争吵声,但一进家门,顿时鸦雀无声了,看到的是姥姥那红红的眼睛。多年以后,当重提往事时,姨姨告诉我,因为你这个外甥,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她憋屈啊。看见姥姥最后一次流泪,是在我入伍的时候。那是个冬天的午后。午饭时,姥姥一家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叮咛和嘱咐了很多话。要动身了,前去和姥姥告别,一进屋先叫了声“姥姥”,只见姥姥坐在炕沿上,低着头抽泣,不抬头看我,也没有应声。我的两眼刹那间模糊了起来。妗妗见此情景,抱着孩子把我推出了门外,我也看到妗妗的那双泪眼。我哽咽着离开了姥姥。这一别,就是4年。在我4年后第一次探家时,姥姥对我讲:“在你走了以后,4年里,我不能听到人家提起当兵的,也不能看见当兵的。听到了,看到了,我就想起你,会流泪。”我从儿时记忆的长河里,虔诚地捧出姥姥的眼泪,咀嚼着,犹如咀嚼姥姥的酸甜苦辣、岁月沧桑。姥姥曾经的眼泪,是怜悯的泪?舐犊的泪?憋屈的泪?是盼望我快快长大的泪?哭坟时报恩的泪?一定不是痛苦的泪。痛苦时,姥姥是不流眼泪的,即使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忍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时,都没有哼过一声、叫过一句,也没有流过一滴泪。恍惚中,我仿佛看到,姥姥蘸满一生的泪水,在曾经生活的土地上,书写的是一个大写的“爱”。“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了。(选自散文百家2014年第6期)(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乳名虽不怎么好听,但“我”当时却觉得很亲切,这源于“我”对姥姥的爱。B . 姥姥说,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这流露出姥姥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C . “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她憋屈啊”说明姥姥为“我”在生活中忍受了很多。D . 文章在塑造姥姥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E . 本文语言通俗,情感真挚,通过回忆姥姥的一系列泪,抒发了“我”对姥姥的深深的眷念。(2) 文章标题为“姥姥的泪”,但开头部分却写“我”的泪,这样写有何用意? (3) 文章最后说,姥姥的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理解。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4. (19.0分) (2019高一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明王守仁观德亭记)(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居是州,恒惴栗惴栗:忧惧不安B .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C .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情趣D . 故为之文以志志:记(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凌万顷之茫然B .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 游于是乎始月出于东山之上D . 其高下之势其皆出于此乎(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4) 请阐述选文怎样通过反衬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请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5. (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宾至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注】此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当时杜甫住在成都草堂。诗中的来宾,大约是个地位较高的人,诗人对来访的贵客较为客气。(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这首宾至诗,诗题虽突出“宾”字,却处处以宾主对举,突出的是诗人自己。B . 诗歌直叙情事而不及于景,语言通晓明白,如话家常,略带调侃。C . 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迎客、交谈、接待、送客用笔均匀,多为客套话。D . “淹”为“久留”之意,与离骚中“日月忽其不淹兮”中的“淹”意义相同。E . 颈联虽写诗人用“粗粝腐儒餐”款待客人,但“竟日”一词表现出了对客人的极度不悦。(2) 请赏析本诗作者的感情变化。 6. (6分) (2019高二上盐城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分别从游子、思妇角度写相思之情的两个问句是“_?_?” (2) 山居秋暝中把自然的纯净和人的淳朴巧妙结合的一联是“_,_。” (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写仙人从天而降,驾风自由而行的两句是“_,_” (4) 酒中李白以夸张和比喻手法极言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 (5) 燕歌行中以战士和将军进行对比,表达对将军贪图享乐的批判的是:“_,_” (6) 客至中杜甫因家贫无法好好招待朋友,心怀歉意的是:“_,_”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7. (9分) (2016丽水模拟) 请按要求答题。(1) 某校高二(1)班新建一个名为“我思故我在”的班级微信群,请你拟写一条体现“群名内涵”的标语发在群公告栏,不超过20字。(2) 王强同学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帖子,请你王强,谈谈你的看法。王强各位同学,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材料:某职校一名学生开微店创业,每月利润颇丰,但因此经常旷课。学校经过讨论最终未让他退学,并根据他的兴趣定制了一张个性化课表,帮助其完成相关学业。我想听听大家对学校这样做的看法。8. (6分)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17年9月在天津市举行。右面是第十三届全动会会徵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5个字。9. (5分) (2017曲靖模拟) 下面五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