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提到唐朝你会联想到什么?,盛世乐舞长安诗明君女皇。,梦回大唐,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衰落,兴起,发展,鼎盛,灭亡,贞观之治,武则天政绩,开元之治,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末起义藩镇灭唐,(598649年),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2课,青年闯将建唐立功一统天下战功赫赫杀兄逼父夺位登基贞观政绩流芳千古晚年过失反躬自省,外国人眼中的唐太宗,(他)所建立的帝国是当时最发达、最强盛的帝国,唐朝的长安是常居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其规模、面积和繁华都独步于世界。大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学生阿拉伯乃至拜占庭的商人和宗教人士也出没于长安里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处在亚欧国家经济和文化贸易的中心地位。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这个帝国皇帝的杰出领导。阿拉伯商人哈桑中国印度见闻录,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归安。(贞观政要卷十),唐太宗李世民,立功沙场,材料1:上问房玄龄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资治通鉴,史料阅读与思考,唐太宗为什么不赞成隋文帝的为政之道?结合材料简述唐太宗使天下治的做法。,唐太宗经常和大臣们说:“隋朝兵力特别强盛,粮仓的粮食特别多,可为什么很快就灭亡了呢?”应该是仁义不施,不得民心。深刻领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二、“贞观之治”的出现1、概念: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1)、政治方面:唯贤是举(著名的十八学士,文学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唐太宗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原来太子一派的人,有才干的还委以重任,魏征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唐太宗的宽容化解了许多矛盾,也使许多原来站在对立面的人能够有机会转变过来,成为治理国家的有用之才。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房玄龄杜如晦就是一个典型,他们不善于断案和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用为宰相,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而戴胄则相反,他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他办事异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宗赏识。广开言路,兼听纳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异常悲痛,他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长孙无忌,唐太宗让阎立本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尉迟敬德、柴绍、李靖、秦叔宝等,连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如阎立本、欧阳询。这些名臣共同促成了贞观之治,也共同促成了盛唐的灿烂文化。,秦叔宝,杜如晦,李靖,程咬金,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被人尊崇,和他纳谏的过人气度是有直接关系的。他和魏征成了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君和名臣。魏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以敢于直言著称。,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将其牢记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魏征被唐太宗重用和他的宽容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初唐太宗质问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并不求饶,反而倔强地说:“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一定不会是今天的结局。”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的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措施: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思想.戒奢从简,提倡节俭;唐太宗时期,动用国库粮食和皇室的府库,赈济因水旱受灾的百姓;要求朝廷尽量缩减开支,令臣民勿侍糜费;实施奖励耕作的政策,使农民纷纷回归故里从事农耕,令农业生产得以复兴;实行耕有其田的均田制和减轻服役负担的租庸调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目的: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并发展农业生产。(农业是安定民心、治理国家的根本)影响:保证农业生产,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利于人口增加,(3)法律方面:慎用刑法,制定唐律,原则:仁义为本,刑罚为末措施:立法精简,执行慎重唐律体现了德刑相济、礼法并用、宽仁慎刑、立法精简、稳定法律、执法严明、宁国安民的特点。,明确了赏罚制度,加强了法制建设,长孙无忌又和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唐律疏议,成为封建社会成就最高法典,而且一直保存下来。唐太宗特别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以示对人命的重视。在京城要在两日内,唐律残片,贞观律,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这种制度的建立有个惨痛的教训,就是错杀了大臣张蕴古,唐太宗后悔不已。因此决定设立这项制度,同时为了防止和严惩诬告行为,还规定诬告者要“反坐”,即诬告他人什么罪名,就用这种罪名惩罚诬告人。,唐太宗曾说:“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唐律比秦律减少160条死刑条款。如规定:对孕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执行。“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根据材料,概括出唐太宗时期制定法律的出发点和原则唐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唐律残片,出发点:从民本思想出发,原则: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影响:a、稳定社会秩序;(囹圄常空,牛马遍野,外户不闭)b、唐律不仅成为宋律、明律的依据,而且对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法律的制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4)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表现:唐太宗时期崇儒尊孔的表现:尊孔子为“先圣”“宣父”,在孔子庙堂建立国学,学舍有四百余间,学生达到三千余人,还郭请各地名儒前来讲学。唐太宗还命令诸儒核实校订儒家五经,并作出权威性的官方注解,印成儒家经典读本五经正义影响:a、兴儒学,完善科举制,加强人才选拔和思想统治;b、唐太宗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并无政治地位的社会中下层人士,可以凭靠自身本领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c、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唐朝统治者一般要组织新科进士,在京城长安参加曲江国宴,并在雁塔题名.,西安大雁塔,“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5)、民族关系:积极开明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对待(爱之如一)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治基本政策: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对突厥:武力征服,设置机构,任用其首领管理其旧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对吐蕃:和亲,回纥,靺鞨,吐蕃,南诏,突厥,九姓铁勒,薛延陀,步辇图邮票,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表现了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中国百姓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犹如枝叶”所以也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爱戴,他们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可汗”是西北各少数民族部落对君主的称呼,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6)开放的对外政策,1、政策: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方针;2、中外文化交流:设鸿胪寺,交往国家达70多个,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佛教西来与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形成唐文化圈,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与当时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并称“世界三大帝国”。,3、“贞观之治”的影响:(1)结束了隋末社会动荡局面;(2)使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稳定;(3)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4)封建统治成就突出,为后世典范。,晚年的“糊涂”,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奢侈现象: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唐太宗的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污。”“功大过小”,思维拓展:我眼中的唐太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唐太宗的具体措施:,民族关系:,对外政策:,1、用人:,选贤任能、虚怀纳谏选官不避亲仇魏征直言;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2、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君主专制制度,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唐律),与民休息,心存百姓(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大办学校,完善科举制,3、法律:,开明的民族政策(战而后和武力征服、设机构、册封、和亲),开放的对外政策,评价唐太宗?,杰出的军事家,随父起兵,建立大唐平定割据,统一天下灭突厥,开辟疆土,杰出的政治家,经济上: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权。文化上:完备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对外关系上:对外兼收并蓄。民族关系上:开明的民族政策。,著名的皇帝,知人善任、善于纳柬、自我反省(楷模),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七德舞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剪须烧药赐功臣,李勣呜咽思杀身。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太宗皇帝十八岁便率领着正义之师,他亲持着白旄黄钺率大军攻取两京;生擒王世充、杀死窦建德,肃清全国的割据势力,四海清平。太宗二十四岁时就统一天下功伟业成。他二十九岁登基为帝,三十五岁时国家强盛、四海太平。太宗平定乱世,安定百姓为什么如此神速?原因便是他能够与人推心置腹,至诚待人。他拿出布帛收集阵亡将士遗骸予以安葬,用重金回赎被饥民变卖的子女。梦中与良臣魏徵诀别后痛哭,贤臣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痛哭哀悼。将适婚的三千宫女放出宫让她们找好人家婚配。让四百囚犯感恩归来无一私逃。他剪自己的胡须烧成药赐给功臣,大将李勣感激涕零的想杀身以回报。他亲自吸吮箭伤的污血抚慰将士,大将军李思摩感动高呼要求以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装施工合同范本
- 矿山建设工程合同范本
- 装饰木板采购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本文库
-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护理查房
- 供暖服务评估合同
- 混凝土单包工合同范本
- 自建铺面出售合同范本
- 简易加盟餐饮合同范本
- 订单农业合同范本 俄语
- 粮食仓储(粮库)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套资料汇编(2019-2020新标准实施模板)
- 喜茶运营管理手册和员工操作管理手册
- 比亚迪汉DM-i说明书
- 心肾综合征及其临床处理
-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 2022年山东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
- GB/T 38936-2020高温渗碳轴承钢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知识精讲+高效课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学校师范专业公共课)
- 互通立交设计课件
- 生物竞赛辅导 动物行为学第七章 行为发育(38)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