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三)_第1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三)_第2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三)_第3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三)_第4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三)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上白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深深感到: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 )。小布头奇遇记的作者孙幼军也说:“以平均每本书10万字计算,中小学学生每个月至少应该读一本,认真地读,而不是_,能读两本更好。”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我建议,一个学生在中学毕业前的阅读量应突破千万字。在这里要注意,引导孩子阅读,要选择适合孩子的书,而非惟名著是从。好多家长向我抱怨,“你家孩子好,你家孩子喜欢读书,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欢”。我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很多家长带孩子去书店,一买就是提高成绩的书、_的书。其实,孩子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线改革”,阅读更是如此,一定要学会等待、学会慢慢滋养。只要坚持两个学期以上,一定能看到孩子能力的提高。在选择图书上,要警惕一种名著“缩写本”。现在,不少名著被改编成连环画、缩写本,可能有些人觉得名著太厚,孩子们读不了。这一缩写,结果情节删减了,人物不丰满了,孩子们读书也_了。此外,还要警惕“假的”少儿书籍。有一次,我看到一本给小学生读的科普书,随便拿出一句话来:“矿石是指一种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成分的自然矿物聚集体”这不越搞越糊涂吗?不但孩子们读不懂,大人恐怕都很难理解。选择好的阅读,选择好的方式。相信_,不仅是孩子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更是成就他一生的财富。(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所以我们要以阅读为基础,有效提升孩子的其他能力B . 但我们还要培养孩子更多方面的能力C . 但如果这些能力不提升,也很难有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D . 但如果没有阅读作基础,孩子的其他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走马观花 水到渠成 索然寡味矢志不渝B . 走马观花 立竿见影 味同嚼蜡 持之以恒C . 快马加鞭 立竿见影 索然寡味持之以恒D . 快马加鞭 水到渠成 味同嚼蜡 矢志不渝(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还没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有时不肯看书,是因为不喜欢你给他的书B . 我还没发现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C . 我还没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之所以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D . 我还没明白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5高一上吉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具有凝聚力的强大磁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中华文化向来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明?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自我升华,一个国家何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选自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精神道统”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精神道统以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为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行为操守。B .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属于精神道统这个范畴。C . 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只有人人去努力,讲文明,遵守规则,尊重隐私等,方能获得自我升华。D . 悠久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影响下,孕育中华儿女崇德尚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2)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说“精神的星光能照耀人们走得更高更远”的一项是( )A . 近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行善时,和受灾群众一起手举200元捐款合影,这高调行善,甚至“暴力慈善”的行为显得格外的耀眼,甚至显得另类。B . 苏州公交上一男子吃瓜子乱丢,旁边的西装男进行劝告,争执中西装男捏了小伙的脖子,瓜子男情绪激动,语言轰炸连续七分钟并扯衣服不让西装男下车,公交司机和乘客劝架无果,最终西装男忍无可忍暴打瓜子男。C . 12月19日,沈阳大爷王福顺在人行道上被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撞倒。男子停车询问大爷是否需要就医,大爷称“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走吧”,然后一瘸一拐离开了现场。D . 四川成都49路公交车上,一名63岁老人为抢座位,坐到一穿短裙的青年女子的腿上,并在该女子让座后因言语不和扇其耳光。(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华文化向来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生成仁”。儒家思想关于“义”的观点态度可以证明这一点。B . 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是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C . 中国今天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与缺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息息相关。D . 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一个人能够获得自我升华,一个国家也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3. (9分) (2020虹口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2019年7月6日召开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建造于约公元前33002300年间,距今五千年左右。除了世界遗产的光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令人振奋的另一层意义是,中国五千年前文明史终于得到国际承认。良渚申遗成功的意义,第一是古城,这个良渚王城,是中国文化的早期中心,第二是神话,形成了神话叙事的核心话语系统。良渚文化的价值最高的是早期神话,因为王城废弃了,神话流传下来。所以神话远比王城重要。良渚遗址中发掘出的大量玉器物象和祭祀遗址中,有大量天地日月崇拜、龙凤崇拜的物象叙事,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些神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性与统一性。德国哲学家谢林曾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在华夏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文化认同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文化的认同、至上神灵的认同。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其实有文字记载的不过三千多年,之前还有一两千年的历史如何确认?“神话”是重要的确认方式,这里的“神话”当然不是语言的传说,而是_。神话流传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用语言文字记载下来的神话,如大家熟悉的“盘古开天地”、“女锅造人”等神话传说,既有古老的典籍文字记载,也有民间口头传承,我们称为神话的语言叙事;第二种是和信仰结合,比如祭祀仪式、以仪式演述故事,比如端午竞渡,这些行为传述着古老神话,我们叫神话的行为叙事;第三种是和物质形式和图像景观结合起来的叙事,如特定的器物、塑像、绘画,以及建筑等,我们叫神话的物象叙事。良渚文化时期还没有文字,无法靠语言记录,古老的祭祀仪式现在也无法完全重视,其文化特质主要只能通过墓葬文物来推断,那么最为重要的,就是物质图像部分所表现出来的神话故事。良渚文化出土了大量玉器,如玉璧、玉琼等等,都是重要的礼器,这些玉器对稍晚的龙山时代诸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分布范围达到大半个中国。玉文化的传统一直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周札春官大宗伯中有“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也就是说用璧祭天,用琮祭地。两千年前的文字记载,与五千年前的考古文物契合一致。天地神话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创世神话,良渚王城考古遗址成为中国最高王权掌握主流信仰神话的有力证据,是成熟的中华文明精神体现,具有文化源头的深刻意义。良渚文化出土的“十二节玉琮”,是关于天地自然崇拜的礼器,内圆外方的形制,暗合“天圆地方”的神话观,十二节和天文历法上的十二个月应该有关联,是古人对天地日月的时间记录。天圆地方的观念,这和后来中华文化的天地观念是一脉相承的。良渚文化最重要的遗产是它奠定了中国统一的神话文化基础。“天圆地方”的概念从良渚文化到夏商周文化,再到清代天坛、社稷坛,以及现代的中华世圮坛,有一条清晰的传承线索。五千年的不间断的中华文明,良渚文化就是源头的直观呈现。良渚文化时期,龙凤两大文化文汇,也是中国创世神话发展的大事。上海福泉山的良渚文化陶器上的龙纹,成为后来龙文化最典型的纹饰之一,这是良渚文化后期,夏禹龙文化东进南下的标志性事件,中华文化从此走向了龙凤呈祥的新时代。良渚文化构建了中国创世神话的基本谱系。中国神话的多元发生,在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的龙纹,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凤纹就已经出现了。经过数千年的演进和交流,这些主流的多元文化于五千年前在良渚交汇整合,形成的关于天地神话、关于龙凤神话叙事,以及至上神的叙事和崇拜,形成了早期中国统一神话文化的源头,关于天地日月神话、关于龙凤呈祥神话、关于至上神像的崇拜,是民族的共同的神话叙事,成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前提。神话是良渚文化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1) 分析第段画线句的作用。 (2) 根据上下文语境,在第段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 (3) 下列对有关良渚出土的“十二节玉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二节玉琮”内圆外方的形制象征天圆地方的观念。B . “十二节玉琮”印证了周礼中关于天地崇拜的记载。C . “十二节玉琮”的十二节意味着古人对日月的时间记录。D . “十二节玉琮”是良渚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祭天礼仪用器。(4) 下列推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 良渚文化申遗过程中,神话所起的作用比王城大。B . 考古文物是确认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依据。C . 中华文化中神话流传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年了。D . 良渚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5) 作者认为良渚文化形成了中华神话的核心话语系统,综览全文,概述其理由。 4. (12分) (2017高一上海口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住进城里后很不习惯,坐不是站不是,每天都不自在。一天,老人便拿了锄头,去楼下开荒栽菜。锄头是老人从乡下带来的,但老人才在小区一块空地上挖了几锄,就被儿子看见了,儿子说:“你做什么?”老人说:“这块地荒着,我想栽些菜。”儿子说:“你以为这是乡下呀?”老人说:“那我回乡下去。”儿子说:“我们乡下已被拆迁了,那儿现在是工业园区,你还回得去?”老人何尝不知道这些,一想到乡下被开发了,老人就神思恍惚。老人说:“城里什么都不好,不像我们乡下,能栽菜,养猪养鸡,乡下空气也好,我们乡下有各种各样的鸟,天上还飞着鹰。”的确,老人经常在乡下看见天上飞着鹰。老人总坐在门口,抬着头看,看鹰在天上盘旋。看久了,老人的心便跟着鹰去了,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到城里后,老人也经常抬头,但很多时候,连一只麻雀也看不到。老人叹起来了。过后,老人还是不自在了,每天都怏怏不乐的。这样不开心,老人就出问题了,老人后来病了,住院了。等老人从医院出来,老人似乎更老了,走路都不稳。儿子当然很急,每天都开导老人,老人就是开心不了。这天,儿子带老人去河边。快到河边时,老人忽然看到天上有鹰。看到鹰,老人有些高兴,老人跟儿子说:“你看到鹰么,在天上飞。”儿子说:“看到了。”老人说:“没想到城里也有鹰,它是从我们乡下飞来的吧?”儿子说,“大概是吧。”那时候是傍晚了,老人一直在那儿看着,直到天黑。老人住的小区其实离河不远,老人为了看到鹰,第二天自己去河边了。还没到河边,老人就看鹰了,不是一只,是好几只。那些鹰一会儿在天上盘旋,一会儿往下俯冲。老人不走了,坐在路边的凳子上,一直抬头看着。一个孩子,蹦蹦跳跳了过来。看见老人后,孩子停住了,孩子说:“爷爷,你在看什么呢?”老人说:“看鹰在天上飞。”孩子说:“那不是鹰,那是风筝。”老人说:“胡说,风筝我还看不出来呀,那就是鹰。”孩子说:“我没胡说,那就是风筝,不信,到河边去看。”老人真去了河边,近了,老人果然看见几个人在放风筝。几个人也是老人,但他们很矫健,在河边跑来跑去。把像鹰的风筝放得跟真的一样。老人后来走到了他们中间,老人说:“我以为是真的鹰在天上飞哩。”一个老人说:“好多人都这么说。”老人又说:“你们怎么能把风筝放得这么好?”一个老人说:“你也能。”老人说:“我也能?”一个老人说:“真的能,只要天天放,就能让你的鹰也飞在天上。”老人这天真买了风筝,也是那种像鹰的风筝。那几个老人,教老人放,但老人还是不会。老人有些灰心了,几个老人安慰他:“慢慢来,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的。”老人点点头。老人后来天天到河边去放风筝,老人开始走的很慢,慢慢地,老人就能走快了。再后,老人也能跑了。老人的风筝或者说老人想放飞的鹰开始了飞不起来,多放了几次,鹰就飞起来了。到后来,老人也可以让他的鹰在天上盘旋或往下俯冲。看着头顶上的鹰飞来飞去,老人觉得开心。一天,老人把鹰放飞在天上时,忽然来了几只真的鹰,几只鹰都是老人的鹰引来的。老人看见了那几只鹰,老人以为是同伴放的,但不是,他们还没开始放。那几个老人,也看见了几只真的鹰,他们跟老人说:“你的鹰引来了真的鹰了。”老人说:“是真的鹰吗?”他们说:“是真的!”老人说:“肯定是我们乡下的鹰飞来了。”老人说着,笑了。笑着时,老人一颗心跟了鹰去,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1) “鹰”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 ) A . 鹰从题目到结尾贯穿小说始终,推动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变化发展。B . “鹰”的有或无影响着老人身心的状态,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C . 鹰(风筝)在空中飞翔的姿态,寄托了老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追求。D . 老人看见的几只真的鹰肯定是乡下的鹰飞来了,老人很高兴。(2) 结合小说内容,请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3) 结合小说的内容,指出本文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刻画“老人”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9高二下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一相,由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追论故相张居正事,执政忌之,出为陇右佥事。终陕西副使。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遭母丧,服阕 , 进右中允,转左谕德,父丧归。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忠贤,斥为民。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三辞,不允。崇祯元年四月还朝。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显为别白。鸿训至,毅然主持,斥杨维垣等,人情大快。而御史袁弘勋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浚亦讦攻鸿训,鸿训奏辩。给事中颜继祖言:“鸿训先朝削夺。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乞谕鸿训入直,共筹安攘之策。至弘勋之借题倾人,道浚之出位乱政,非重创未有已也”帝是之。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臣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七月,以四川贼平,加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帝数召见廷臣。鸿训应对独敏,谓民困由吏失职,请帝久任责成。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关门兵以缺饷鼓噪,帝意责户部,而鸿训请发帑三十万,示不测恩,由是失帝旨。无何,御史田时震劾鸿训。鸿训数被劾,连章力辩,帝不听,下廷臣议罪。明年正月,鸿训谪戍代州。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帝闻,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七年五月卒戍所。(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臣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B . 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臣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C . 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臣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D . 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臣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庶吉士”,明代选举人中文学优等及善书者担任,三年后考试,成绩优良者授编修、检讨等职。B . “服阕”,指服丧期满。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阕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C . “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的人),主管某一事务的人,宋金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D . “文渊阁”,指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的地方,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文渊阁编纂。(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鸿训的父亲刘一相是一位性格刚直的人。进士出身,后来担任吏科给事中一职,因为追究之前的首辅张居正的事情被执政者嫉恨。B . 刘鸿训在出使朝鲜时遭遇国内战乱。神宗、光宗去世后,刘鸿训到朝鲜颁布诏令,但遇到国内的战乱,就乘坐朝鲜专门为他建造的两艘大船,从海上回国。C . 刘鸿训出任礼部尚书时处在斗争的漩涡当中。此时,魏忠贤虽然失败,但其党羽还比较兴盛,因为刘鸿训能够主持公道,而遭受杨维垣等人的合谋排斥。D . 刘鸿训因为敢于直言而失去皇上的宠信。刘鸿训被召见时应对敏捷,并推荐自己喜欢的人担任要职;在关门之兵起哄的事上受到皇上的责难,从此失宠。(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7高一下西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列问题。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 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B . “幽人”与“孤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与契合,极富夸张的意味,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C . 下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D . 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华彩重章、含蓄蕴藉、生动传神。E . 苏轼“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写“孤鸿”遭遇不幸,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用了托物寓人的手法。(2) 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5高一上南昌期中) 名言名句默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寻梦?撑一支长篙,_;满载一船星辉,_。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8. (1分) 根据材料的内容,在下面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