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教案_第1页
《燕歌行》教案_第2页
《燕歌行》教案_第3页
《燕歌行》教案_第4页
《燕歌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燕歌行教案作者:季从林 单位: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邮编:【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高中二年级 2学科:语文3课时:1(一)、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自学,完成学案相关习题。2.了解作者生平及所学作品,常用手法及诗风特点。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及风格。 2深入理解诗作丰富的思想内涵。3赏析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深入理解本诗思想内涵。 2赏析对比手法的作用。【教材分析】【百度搜索】/zxyw/teacher/tsjs/9274.Html燕歌行不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教学设想】1抓重点,析对比。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因此本诗教学拟以“赏析对比手法”为重要突破口,引导学生查找诗中对比的内容,分析探讨对比的作用,那么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2多诵读,重感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诗要反复的吟,词要低回的诵,吟诵是开启诗歌大门的钥匙。”学诗歌一定要多读,读不仅可以博闻强记,还能在反复吟咏中受到诗歌的熏陶与感染,所以诵读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初读,整体感知;再读,读出情感;三读,品出技巧。【教学过程】一、 导入诗文(多媒体显示一首边塞诗):【百度搜索】/article.aspx?id=5507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意境雄浑深远,耐人寻味。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穿越历史,走进那“大漠穷秋塞草腓”的盛唐边塞,去聆听那“战士军前半死生”的战争悲歌燕歌行。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背景(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百度搜索】/question/.html高适,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高岑”,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开元十五年(727)、二十年,高适曾先后北上蓟门、幽燕,对边塞甚为关注。二十四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命时为平卢讨击使的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这两次战争,将帅不恤士卒,指挥无能,欺君邀赏,高适对此感慨颇深,因写此篇。三、交流展示(展示使人自信):1朗读诗文,划分诗节,整体感知。明确: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场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2诗中有哪几组对比?请说说对比的好处。(见板书)四、合作探究(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要求:积极参与,努力思考,踊跃回答。(多媒体展示相关问题,同桌互相讨论后分组交流。)(一)出师1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明确: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作了反衬。2赏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明确:渲染烘托了军情的危急。(二)战败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对比手法有何作用?明确: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2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明确:自然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将领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三)被围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扣住“久”“断肠”“空”,体会征人内心之苦)2征人思妇之苦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 明确:这一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无所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四)死斗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五、归纳主旨(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观点):明确: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六、板书设计: 出师 军情危急 唐军敌军 战败 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将领作乐 战士将军 将进酒 对比被围 相思之苦 深化主题 征人思妇 死斗 浴血奋战 古将军今将帅【教学反思】1、因为上课前,通过互联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这节课学生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已经准备充分,所以上课时感到得心应手。2、本课知识点虽多,但学生通过课前自学以及完成“学案”,他们对基本字词及相关问题有了初步的掌握,所以课堂上学生反应很积极,课堂效果很好。3、学生通过“巩固案”练习,对本课加深了理解,提升了能力。燕歌行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及风格。2深入理解诗作丰富的思想内涵。3赏析对比手法的作用。【学习重难点】1深入理解本诗思想内涵。 2赏析对比手法的作用。【学习方法】反复诵读,根据注释及关键词句理解诗意。【知识链接】1.边塞诗【百度搜索】/view/.htm边塞诗是从题材的角度来分类的。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将士的艰辛,或叙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或抒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2.作者简介【百度搜索】/question/.html高适,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高岑”,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写作背景开元十五年(727)、二十年,高适曾先后北上蓟门、幽燕,对边塞甚为关注。二十四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命时为平卢讨击使的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这两次战争,将帅不恤士卒,指挥无能,欺君邀赏,高适对此感慨颇深,因写此篇。【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燕( )歌 摐( )金伐鼓 旌( )旆( ) 校( )尉碣( )石 塞草腓( ) 逶( )迤( ) 蓟( )北2.请你读两遍后为全诗划分节次。3. 诗中有哪几组对比?请说说对比的好处。【自学质疑】质疑使人睿智,你有哪些疑惑?【学习过程】一、交流展示 :诗中有哪几组对比?请说说对比的好处。二、合作探究1.赏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对比手法有何作用?3.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4.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中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5.征人思妇之苦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6.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三、发表见解对燕歌行的主旨,有人说重点是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你是如何理解本诗丰富的思想内涵的?【学习反思】请你总结一下在本课中学到的解读诗词的方法与技巧。燕歌行巩固案【课后反馈】 1“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名连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