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陕西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陕西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陕西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陕西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一下平罗期中) 下面是关于“我国大学生最想从事的五项工作”以及“最想工作的地方”的调查情况。请阅读下面的调查统计表,然后回答问题。表一:我国大学生最想从事的五项工作理想工作企业管理者公务员医生自己创业法律工作者比例208384528105表二:我国大学生最想工作的地方理想工作地所在地区的镇所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内大城市所在地区的县所在地区的村比例1063043421589(1) 请综合表一,表二的信息,简要概括上述两个调查表反映的现象。(2) 针对上述两个调查表反映的现象,请分析其选择原因。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2. (6分) (2018高一下邢台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歌词进教材,是补位而非“乱入”语文出版社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还收录了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革新语文教材,可谓是由来己久的话题。此番,若非周杰伦的“闯入”,所谓教材的脱胎换骨,或许根本不会引发广泛关注。现实就是如此,一面是各方都在呼吁教材当改,另一面却是大家都缺乏具体路径。直至如今,终于有出版社“先行先试”,各种各样的解读与置评,方才后知后觉。对于很多人来说,流行歌曲忝列教材之中,无疑有辱名家名作所构建的文本经典。但在另一些人看来,既然扬言变革,总该有些突破才好。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表示,“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是品生课、社会课、自然课,但就不是语文,必须改。”按照王旭明的理解,传统语文教材,承载了太多的宣教责任,反倒轻视了纯粹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其后果是,语文课本成为无所不包的、正确价值和有用知识的集合体,却忽略了教人识文断字、体验语言之美的最初功能某种意义上,“年轻一代”听说读写能力的持续滑坡,与此不无关系。所以,让语文课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课回归“中文启蒙”为优先考量,理应成为新一轮教材改革的基本共识。顺着此一思路,将天路、蜗牛等歌曲收入教材,也就很可以理解了。仅就教学效果而言,此类流行歌曲天然具备优势。其用字浅易、行文直白,同时内容轻松、富有意趣,非常适合小学生识字习文。凡此种种,较之一些拗口的名作,想必更投合小朋友们之所好。一直以来,教材编撰者以致敬和传承的姿态,将一干经典名文统统塞进课本,而未曾充分顾忌儿童的认知偏好。另一方面,民间舆论也时常抱持“出身论”视角,对教材课文的增减指指点点:在此思维内,经典篇目的退出、流行歌词的加入,极易被看作媚俗的倒退。而事实上,小学阶段更多只是识字断文、培养语感而己,那些名作的深意和妙处,未必为孩子们所理解。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轻松读些浅显文字便好。周杰伦的蜗牛,仅仅是收入了小学课本的“延伸阅读”罢了。动辄将之鼓吹为“流行文化逆袭文化经典”,既显得太过敏感、小题大做,也折射了对语文教育的认知误区。必须重申的是,小学课本从不负责将名家名作兜售给年幼一代,而只是负责培养孩子们的技能与兴趣,从而让他们有能力识字、写作、阅读经典只要流行歌曲能有此功效,同时“三观”刚正,就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对之妄加指点。也许,“歌曲成为课文”的唯一尴尬在于,该现象映射了了小学教材“无米下锅”的某种窘境。现代社会的作家、学人、教育者,对于教学规律缺少认知,对于写作儿童读本缺少动力。久而久之,教材编写者只能无奈抓些歌词“补位”。于此,难辞其咎者其谁,着实不容含糊。(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 对于传统语文教材,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民间舆论时常抱持“出身论”的视角,对语文教材课文的增减指指点点,认为语文教材应该收入名家名作所构建的文本经典。B . 传统语文教材,成了无所不包的、正确价值和有用知识的集合体,轻视了纯粹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语文课也上成了品生课、社会课和自然课。C . 教人识文断字、体验语言之美的最初功能在传统的语文教材里被忽略了,从而导致了“年轻一代”听说读写能力的持续滑坡。D . 大量经典名文被编者以致敬和传承的姿态统统塞进课本,初衷是好的,但却没有考虑到,这些经典名作的深意和妙处是否能为孩子们所理解。(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有些人认为语文教材的改革应该有些突破,但很多人认为,流行歌曲忝列语文教材之中,有辱名家名作所构建的文本经典。B . 天路、蜗牛等流行歌曲,仅就教学效果而言,用字浅易、行文直白,同时内容轻松、富有意趣,天然具备优势,因而非常适合小学生识字习文。C . 只要流行歌曲能起到培养孩子们的技能与兴趣,从而让孩子们有能力识字、写作、阅读经典等功效,同时“三观”刚正,我们就没有理由妄加指点。D . 周杰伦的蜗牛,仅仅是收入了小学课本的“延伸阅读”,所以不必看做是媚俗的倒退,更不必鼓吹为“流行文化逆袭文化经典”。(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于革新语文教材的话题,由来已久,一直未能“脱胎换骨”,是因为各方都在呼吁教材当改的同时,却都缺乏教材革新的具体路径。B . 从语文课本的最初功能出发,新一轮语文教材改革的基本共识应该优先考量让低年级语文课回归“中文启蒙”,投合小朋友们之所好。C . 现代社会的作家、学人、教育者,对于教学规律缺少认知,对于写作儿童读本缺少动力,是小学教材出现“无米下锅”窘境的原因之一。D . 歌词进教材,是教材编写者无奈抓些歌词的“补位”,而非“乱入”,只是出版社“先行先试”了,各种各样的解读与置评,才后知后觉。3. (12分) (2017高一上洛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十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英国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1) 下列对新闻第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段是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突出了时间概念,为下文新闻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奠定了基础。B . 本段点题,点明英国降国旗后“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该游轮就象征了英国的衰落。C . 本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降下,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D . 两个“最后”强调表明米字旗再也不会升起,中国政府将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欢快。(2) 下列对新闻第-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第-段是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具体叙述了英国统治香港的历史,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B . 第段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用“永远都不会”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最后一次。C . 第段插叙有关港督府的背景材料,它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港督离去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中国人民一段屈辱历史永远成为过去。D . 第段“不列颠尼亚号”与“巨幅紫荆花图案”形成鲜明对比,含蓄地说明英国对利落的统治一定无法与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相比。E . 第段7点45分的第二次降旗仪式,只是一笔带过,但是作者把这一事件放在今昔的对比上,有一种历史沧桑感,深化了主题。(3) 最后一段结语部分中,作者为什么把时间精确计算到“156年5个月零4天”?请简要说明。 4. (12分) (2020高二上揭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葱侯德云朋友老刘在晚宴上讲一个卖葱的故事,刚起头我就笑。老刘瞪我一眼,说,笑什么笑?我说,我想起手机里的卖葱。老刘发愣,手机里卖葱?电子商务啊。我说不是,作家刘震云有个长篇小说叫手机,里边有个卖葱的故事。老刘说,奥。老刘没问手机里怎么卖葱。他不问我也得说,话头赶到这里了嘛,对不对?我说,手机里边的主角叫严守一,哎哎,拍成电影了嘛,电影也叫手机,老刘你没看过?老刘摇头。我用眼睛扫扫别人,也都摇头。嗨,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人啊我接着讲卖葱。严守一他爹老严,跟谁一起卖葱(那人我给忘了),一天说话不超过三句的人,跟那谁卖葱,卖得眉开眼笑,都会讲笑话了。老严的变化,让严守一觉得,世上最好的事,好不过卖葱。只不过年底时老严跟那谁算总账,那谁在账上做子手脚,还背地里骂老严是二傻,让老严听见,那个气啊,从此不卖葱。老严委届啊,说一辈子就遇到一个能说上话的,还骂我傻。老刘笑了,说手机里的卖葱,不如我说的卖葱。我赶紧收起下巴,说,你说你说。旁边哥儿几个也催促,你说你说。下边是老刘讲的卖葱。很长时间的事,时隔现在十七八年。那时候,钱还真当钱,不像这阵儿,一百块的票子,你刚掏出来,嗖一声,没了。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工资也就千把块钱。东山早市,有两口子,四十多岁的样子,天天来卖葱。不卖别的,只卖葱,一辆三轮车,装满满一车葱。半头晌散市,卖光的时候比较少,大多时候要剩一些。这两口子长相怪有意思,男的细长,女的墩粗,还没脖子,像个碾盘倭瓜说到这里,老刘张开两手比划了一下,碾盘倭瓜你们知道吧?哥儿几个都点头,谁不知道呢,就是扁乎乎圆咚咚的那种大倭瓜嘛。看我们点头,老刘放心了,接着说,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两个人的脚也一样,对比强烈。男的细而长,三五鞋的宽度四五鞋的长度;女的宽而短,四五鞋的宽度三五鞋的长度。俩人搁在一块儿,看着特滑稽。他们的三轮车也滑稽。一个车轱辘,指定是手推车轱辘。另一个,指定是自行车轱辘。也不知怎么安上的。三轮车的车座,一般都是六根弹簧上面蒙一层皮革。他们的车座不是,是三根弹簧上面缠几道塑料布,透明的。还没车闸。车架子上绑一块胶皮,胶皮就是车闸。胶皮拖地,需要刹车时,男的用右脚,猛踩胶皮。天天踩,鞋底的前半截,磨出一道沟。总之这两口子,从人到车,都是一副尴尬相,看着让人心酸。我常去买他们的葱,因为比别处便宜嘛。时间长了,混个脸熟,有时还互相唠几句闲嗑。赶上星期天,闲着没事,我会在葱摊旁站一会儿,看他们忙着卖葱。我觉得挺有意思。那天我去得晚,他们的葱已经卖完。7月的头晌,有烧烤感,两人却不急着走。女的在清点卖葱的钱,男的在一边看。两人脸上都笑眯眯的。我也在一旁看。我看那两口子,两口子不看我。女的清点完钱,对男的说,今天不赖,净挣三十六块一毛五。说完咧开大嘴,无声一笑。男的也咧开嘴,也是无声一笑。女的瞅男的,说,二十块,给咱爹买点儿东西。男的瞅女的,点头,说嗯。女的说,十块,给咱闺女买个裙子。男的点头,说嗯,突然又说,闺女有裙子,你买件衣裳吧。女的说,我不买,我有衣裳,要不给闺女买个书包,她的书包太旧了。男的点头,说嗯。女的说,六块,给你买两包烟一瓶酒,晚上你喝点儿。男的努起嘴唇,是飞吻的姿势,然后咧开嘴,说,你呢,你什么都不买?女的说,还有一毛五,买根冰棍,我咂咂就行了。说完,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我看见男的突然变成顿号,愣在那里不说话,眼圈渐渐泛红。我不忍心再看下去,扭过身子,快走几步,看别的菜摊。等我再回头时,两口子已经蹬上三轮车,准备出发的样子。我冲他们摆摆手。男的背对我,没看见。女的看见了,也摆摆手。女的好像对男的说了句什么,随后男的扭头看我,笑笑。我原地不动,看着他们,直到他们的背影在我眼前消失。老刘的卖葱故事,起初,引起酒桌上一阵阵哄笑。有人笑得直拍桌子,有人笑得岔气,还有人不断插话。可是越往后,笑声越少,结尾处,全场静默。故事讲完,老刘的话还在继续。老刘说,那天,我想了很多事,想自己的种种不如意,想到最后,想开了,我怎么就不能用别人的阳光来照亮自己呢?话音刚落,桌上响起掌声。老刘脸色通红。(选自天池2018年第1期)(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卖葱”为题目,概括了主要情节,并以此来统率全篇,展开小说细节,塑造鲜明人物形象,表现深刻主题。B . 听到女的只想“买根冰棍”“咂咂就行了”,“男的愣在那里,眼圈渐渐泛红”的细节,表现了男子内心的落寞和不忍。C . 老刘讲故事,大家先是哄笑、拍桌子,后来静默无声,大家哄笑的是滑稽的形象和车辆,静默于对人间温情的感动。D . 老刘对卖葱夫妻所用的三轮车的细致描写,主要目的是通过描写车辆简陋滑稽,来说明夫妻二人生活的艰辛和困窘。(2) 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塑造卖葱夫妻二人的形象的。 (3)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老刘讲述的卖葱的故事,却在开头插入手机中卖葱的情节,这样写有何艺术效果?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6云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节选自盖宽饶传,有删节)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 奸:同“干”。 太子庶子:官职。 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中书二千石:官职。(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B .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C .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D .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2)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B . 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C . 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D . 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曾向皇帝检举揭发彭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高位而无补朝政之事。B . 宽饶任司马一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宽饶受到宣帝嘉奖,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C . 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意旨,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快。D . 宽饶性格刚直,高风亮节,志在奉公。同时他又为人苛刻,好陷害他人。太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写信劝他,宽饶却始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7高二下湖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题目。晨雨杜甫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B . 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C . 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D . 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8江苏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兄弟不知,_。(诗经氓) (2) 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 吾师道也,_?(韩愈师说) (4) 东船西舫悄无言,_。(白居易琵琶行) (5) 衔远山,吞长江,_,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6) 转朱阁,_,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7) _,本固邦宁。(尚书夏书) (8) 兼听则明,_。(司马光资治通鉴)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8. (5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月考) 下面是中国天气网一则应用文的一部分,在标点、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的四处并修改。中国天气网天气新闻征稿启示中国天气网内容涵盖丰富,其中天气新闻栏目尤其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天气新闻在报道突发天气事件和提高防灾减灾常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自本网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