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超越性文化,讲究言外之意,境外之境,味外之旨。老子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传统的礼乐教化就是一种强调超越性的、提升境界的教育。礼记所记,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行天下”。这里的“五至”指志诗礼乐哀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而“三无”则指超越性的“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 )。其实,“境界”一词原为佛学用语,意即个人意识所达到之处,近代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修养与事业的“三境界”,突显“境界说”的美育意蕴。丰子恺则明确将“境界说”运用到艺术教育之上,认为人生犹如三层楼即三重境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灵魂生活,精神生活要以艺术为主,距离灵魂生活最近。冯友兰则在新原人中提出从“自然境界”经“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到“天地境界”的“人生觉解论”,进一步完善“境界说”。不仅美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更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最具精神与情感力量,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形成不可或缺的互补。美育的境界提升作用有助于我们抛弃教育上的功利主义,将精神、情感与心灵的塑造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之上。(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五至”“三无”都是指超越性的境界,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B . “三无”是最高境界,“五至”是超越性的境界,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C . 人们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三无”是最高境界,“五至”是超越性的境界。D . 人们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五至”“三无”都成为超越性的境界。(2)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三重境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灵魂生活”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B .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C .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D . 倘是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美育虽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更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B . 不仅美育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而且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C . 美育既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又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D . 美育既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又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2. (6分) (2016高一下扶余期中)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中庸之道与社会和谐崔永东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庸”是“用”的意思,“中庸”即“用中”,亦即按“中”的标准去做。“中”是 “恰到好处”,是一种“完善”的象征,而“过”与“不及”都是对它的偏离,因而都是不好的。但那种将“中庸之道”当成一种折中主义的看法是一大误解,“中”并不是一把在表面上或数量上对事物进行所谓“半斤八两”式平分的标尺。“中庸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平衡,是一种真正的勿过勿不及的状态。“中”又与“和”有密切关系,东汉大儒郑玄对“中庸”解释道:“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中和”一词是指按“中”的标准去做就会达到一种“和”的状态。和谐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因此可以说,“中和”是一种至善至美的理想化状态。中庸之道作为一个方法论原则,适用于政治领域,表现为宽猛相济、德刑并用的治国方略。但德刑并用不是指德教与刑罚平分秋色,而是指德主刑辅,按儒家的观点看,德主刑辅恰恰是一种实质的“中”,而德刑并重是一种表面上的“中”,表面上的“中”并不合乎真正的“中庸之道”,而实质的“中”才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真实内涵。另外,中庸之道还表现为一种政治理想,或者说一种为政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儒家所谓“致中和”的境界。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说,达到了“中和”,不仅实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和谐,而且也实现了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而这正是儒家孜孜以求的为政者的终极境界。中庸之道适用于法律领域,则要求在立法上注意寻求各种不同群体间利益的平衡点,适当考虑民众的利益。这就涉及到一个立法公正的问题。当然,由于历史局限,儒家对立法公正的理解与今天相比有很大出入。孔子有言“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则强调了刑罚公正问题,应该说,儒家的司法思想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用今天的标准看,一种以公正和人道精神为主宰的立法与司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中庸之道适用于文化领域,则表现为一种理性与温和的文化发展观。它反对在文化问题上搞“不破不立”,反对横扫一切文化传统,提倡文化的“损益”式发展。所谓“损益”就意味着对传统文化有肯定、有否定、有继承、有创新,既非故步自封,也非目空一切,而是主张在继承传统中的优秀成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中庸之道适用于经济领域,则表现为经济政策上的“富民”措施。儒家从“中庸之道”的立场出发,不赞成将社会不同阶层间贫富差距拉得过大的制度,因为这些都有碍于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但我们不能把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主张简单地理解为财富分配上的一种平均主义,而应该从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其中的深意。(选自2007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阶段成果选编,有删改)(1) 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要求人们按照“恰到好处”的标准去做事。B . “中庸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平衡,“过”与“不及”都难以达到“中和”状态。C . “中庸之道”适用于社会不同的领域,倡导回避现实中的矛盾冲突,以求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理想化状态。D . “中庸之道”与在表面上或数量上对事物进行所谓“半斤八两”式平分的折中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2) 下列做法不属于合理借鉴“中庸之道”的积极因素以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是( )A . 立法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努力做到司法公正。B . 经济上关注弱势群体,采取种种得力措施适当加大社会不同群体间的贫富差距,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C . 政治上采取刚柔相济的治国方略,以德治为主,加强全民族思想品德修养,适当使用刑罚。D . 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立足于传统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儒家对立法公正的理解与现代社会所实践的立法公正在内涵上完全不相同。B . 儒家所谓的“致中和”,就是达到整个人类社会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的终极境界。C . 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财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D . 中庸并非形式上的不偏不倚,德刑并用并不意味着德教与刑罚平分秋色。3. (12分) (2017高一上常熟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韦花如雪查干家乡有苇湖,规模可观,风来摆动出一片风景。我们称其为:胡鲁斯台淖尔。胡鲁斯台,蒙古语:芦苇。淖尔:湖泊。那时的家乡,生态环境可圈可点,不仅有河水精神着,有湿地兴旺着,还有星罗棋布的水泡子镶嵌在那里。水生植物,到处游动,而且葳蕤。其中芦苇是我最喜爱的一种禾草。一打春,它便急着往上蹿,头尖尖的,像箭镞。由浅黄变浓绿,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有点魔幻意味。芦苇入诗,自古有之。最早见于诗经秦风蒹葭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即芦苇。而芦苇被人曲解,始于 明代大学问家解缙的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从此,这两种无辜植物,便成为轻薄、空洞、无知的代名词。这种偏 见,经过岁月沉淀,很多东西早已真相大白,然而,习惯性的用法仍继续延伸。自古至今,芦苇浑身是宝,为人类造的福,恐怕一言两语是说不尽的。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无一不入药。芦茎编织的工艺品和生活制品, 是农家之爱。它的根,我挖过,并非浅,而是把泥土抓得牢牢的。所谓“头重脚轻根底浅”,只是视觉上的偏差而已。解老夫子一次信口开河,竟使它蒙羞至今,令人扼腕。在童年的家乡,芦苇是常见植物。比较集中的,就属胡鲁斯台淖尔这一处。春夏季节,浓绿如毡,浩荡一片。尤其那微风中的千层摆动,真是婀娜到了极致。秋冬季节,家乡的芦花,色若初降的白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得仙气十足。一旦风起,无垠的苇波,推波助澜,浩然荡远。尤其令人感喟的是,当芦叶枯萎落尽之时,芦杆依然挺立不倒,撑得芦花昂扬如旗,激活四野。在芦苇的旺盛期,飞禽、昆虫,以及蛙类,都得益于它的庇护与滋养。尤其在宁静的月明之夜,此起彼伏的蛙声,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的,美妙的。它使你不由联想,婴儿求乳时的嘤嘤之声。穷乡僻壤的贫寒人家,火炕上所铺的席子就是用芦苇编织成的。我的母亲,就是一位编织能手,她能编织出极美的图案。母亲说,芦苇这种野草,颇通人性。你怎么想,它就怎么来,顺手又顺心。芦苇割下来之后,立即剖开,就比较容易编织。时日一长,则需要用水泡软。母亲用它编织席子,真是得心应手,速度 也快。一张炕席,用不了两天,便编织完成,还不误做饭、烧水、喂猪之类家务活儿。编织完毕,需要晾干,用旧布块擦拭干净,便可铺炕。新鲜芦苇那浸人心脾的 清香,唯有梦中才可独享。在冬日彻骨的寒风中,芦苇还能为我们抵挡风雪,胜似暖衣或者棉被。在秋末冬初之时,将割来的芦苇捆成一人粗的捆子,一捆紧挨一捆地埋入房子外围挖开的坑道里,再用红柳条将它们绑定,暖围子便成了。再凛冽的风雪,也吹不透它。下雪之后,将雪堆在围子后边,又多了一层屏障。如此,不但家里暖和,连院子里的牛马羊、猪狗鸡,都可以暖暖地过冬了。童年的我,就把芦苇看做是一种可亲近之物,有一种发小般的亲密感浸于其中。之后,在几十年的漂泊岁月中,无论走到哪里,每当看到芦苇,就像见到了久违的乡亲,心就发热。这种感觉,使我一次又一次强烈地思念起故乡和白发苍苍的母亲来。(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 作者在文中引用诗经蒹葭与解缙的对联分别有什么作用? (2) 请简要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 (3) 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把芦苇看做是一种可亲近之物”的理由。 (4) 请探究作者以“苇花如雪”为题的意图。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4. (11分) (2017高一上会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 , 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有删改)【注】季安田季安,田承嗣之孙。騃(i)无知。田承嗣字承嗣,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唐朝中期军阀。(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B . 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C . 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D . 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署,指暂代官职。除此之外“假”“摄”“权”“行”“守”均可表示暂代官职。B .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与之相关的还有“下车”“乞骸骨”,均指官吏初到任。C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D .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田弘正在季安当权时,担任衙内兵马使,他忠于职守,深受将卒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直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B . 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洲,他命人全部拆毁超逾规制的馆阁殿宇服饰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而在采访使厅办事,还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C . 田弘正忠于朝廷,立讨叛贼。朝廷派兵讨伐吴元济,田弘正正派儿子田布率3000人马进攻,多次立功。D . 田弘正御下有方,颇有威信。由于当时进行赏赐镇州三军100万贯赏钱没有按时送到。镇州三军以此为借口喧哗闹事,田弘正亲自抚慰解释,人心逐渐安定。(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5. (11分) (2017高一下湖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数矣。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少牧羊,不习仕官,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方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者。”乃赐式外繇四百人,式又尽复与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屩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便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反,式上书曰:“臣闻主愧臣死,群臣宜尽死节,其下驽者宜出财以佐军,如是则强国不犯之道。臣愿与子男及临菑习弩博昌习船者请行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齐相雅行躬耕,随牧蓄番,辄分昆弟,不为利惑,日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其赐式爵关内侯、黄金四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明知之。”(节选自汉书卜式传)【注释】屩(ju):草鞋。缑(u)氏:与下文“成皋”、“临菑”、“博昌”均为地名。漕:漕运,水道运粮。(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A . 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B . 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C . 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D . 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县官在古代有三种含义,一是县级的长官或官吏,二是朝廷、官府,三是天子的别称。这里指天子。义同送东阳马生序中“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县官”。B . 外繇指戍边的徭役。按汉时规定每人每年戍边三日,即每人一生服役约一年。不去者则每年出钱三百作为戍边者开支的来源之一。这三百钱叫做过更或更赋。C . 郎即郎官,在汉代是负责护卫陪从,以备顾问差遣的帝王侍从官郎中、中郎、侍郎和议郎的通称,中郎的职责是管理车、骑、门户,担任皇帝的侍卫和随从。D . 上林即上林苑,秦朝始建,汉武帝扩建,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亦是汉武帝的尚武练兵之地。(3)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 . 卜式看重手足之情,分家时将不动产尽数留给弟弟,只要了一百多头羊,致富后又分给破产的弟弟许多财产。B . 卜式养羊致富,富后不忘国家,不仅一再向国家和官府捐献家财,而且还把受奖赏的钱全部上缴官府。C . 卜式认为,只要贤德之人为民族气节而死,富人捐财助边,就能消灭匈奴。但其义举被公孙弘歪曲。D . 卜式以养羊之道治民,政绩卓著,百姓拥戴,先后担任缑氏、成皋县令,后官至宰相,深受皇上的器重。(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8浙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 , 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1) “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体现出诗人_的心情。 (2)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7高一下玉溪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荀子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2)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_,_”。(3)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大话西游中这段台词已成为经典然而早在唐时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就用“_,_”表达了这种追悔莫及的心情。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期中)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条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出台中高考改革方案,2016年起,高考语文分将从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
- 城市交通规划历史重点基础知识点
- JavaScript实现网页五子棋小游戏
- 《矿物质与健康》课件
- 《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课件解决方案》课件
- 【培训课件】如何提升顾问单位的满意度与服务品质
- 进校陪读协议书范本
- 车站管理协议书范本
- 湖北中考英语试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足浴店购销合同协议
- 献血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 高通量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介绍
- 宁波2025年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象山县高层次紧缺人才选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T-WSJD 21-2022 内镜储存干燥柜卫生要求
-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计规范
- 2025年合肥高新美城物业有限公司招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MOOC 国情分析与商业设计-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第十二讲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预拌混凝土运输单(正本)
- 【学习课件】第七章天然气处理与轻烃回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