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4页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9高三下舟山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囿(yu)于交通和科学手段,加之沧海桑田山河陵替,古人流传下来的遗产难免精芜(w)混杂,真伪混淆,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生活的需要。B . 例如带有褒义的词语不能用于贬义,常用于口语的词语不大和书面语搀(chn)和,庄重的文章钻进轻佻(tio)或者诙谐的字眼就会破坏全文的格调。C . 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这些叱咤(zh)风云、彪柄千秋的历史巨人的另一面:他们在腥风血雨中的生死恋情,戎马倥(kng)偬中的短暂团聚,心心相印的缱绻以及浓郁的舐犊亲情。D . 他的事迹感染了无数青年人:毕生忘我工作、博览群书,努力从一切文明成果中汲(j)取养分;时常颠沛流离、贫病交加,可苦难却让他更加笃(d)定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终身。2. (2分) (2017高二上玉溪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如教科书所说,光彩炫目的广告表现仅仅是冰山一角 , 水底之下隐伏着无数的策略和机关。他虽有不羁之才,但由于目空一切,不再学习,发表的言论多是不刊之论 , 错误百出。她写戏曲喜欢用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所以主人公一出场就以惊人的美丽吸引了观众。一个出奇制胜的决策除了需要天马行空的思维,更需要对市场的科学测评和准确定位,否则再好的创意也只能成为空中阁楼。因为科学家们处心积虑地研究,我国的防疫学取得了巨大进步,终于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注意。章老师是全国优秀教师,她对我们班上五十六个同学都是等量齐观的,不存在偏心哪一个的情况。A . B . C . D . 3. (2分) (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 2017年11月25日,“君子如兰:纪念白蕉诞辰110周年艺术特展”暨白蕉文集新书发布活动在金山区博物馆举行,下列四句组成了一首绝句,对白蕉先生的画兰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按照绝句要求和评价内容,正确的排列次序应该是( )【注】白蕉(1907-1969),本姓何,名馥,字远香,号旭如,金山张堰人,在近代中国画坛以画兰为名,郑板桥(1693-1765),清代文学家,书画家,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许谁共论醉良宵 惊倒扬州郑板桥万派归宗漾酒瓢凭他笔挟东风转A . B . C . D . 4. (2分)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钻:钻研。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以为:认为。B .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诸:诸位,各位。君子学道则爱人爱人:爱惜人。C . 予所否者,天厌之厌:满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有次序地。D . 噫!天丧予丧:使丧。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君子:道德高尚的人。5. (2分) (2017高一上宜昌期中)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高考作文要有读者意识。平时作文, 是写作者自赏, 是小范围好友传阅, 是通过发表让公众了解,文章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生命力的,读者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考扬作文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戴着镣铐的舞蹈,考生要有读者意识。考场作文的读者,就是那个未曾谋面的阅卷老师。其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写作的特殊性, 决定了树立读者意识的必要性。A既/也所以不但还B不管也还因为既又C/还又因而不仅而且D无论还抑或因此不仅而且A . AB . BC . CD . D二、 中国名著 (共2题;共7分)6. (2分) (2017高二上扬州期末) 名著导读“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_(动物)。”(选自老人与海)“我在地上只有一个行将废失的家园。在天上我没有自己的一砖一瓦。我注定要四处漂流的魂魄只有你_(村庄名),这唯一的去处与归宿。”(选自一个人的村庄)7. (5分) (2017高二上扬州期末)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使用火攻的战例,请列举三个。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3分)8. (23分) (2017高三上闵行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邝埜(Kung Y),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明日,师覆,埜死 , 年六十五。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景泰初,赠埜少保,官其子仪为主事。成化初,谥忠肃。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五【注】钞法:中国古代关于纸币发行、流通、兑换的法令。(1) 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埜执一二市豪归_车驾次宣府_(2) 为下列的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A . 阻止B . 恐惧C . 败坏D . 诽谤(3) 为下列的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以无忝任使A . 辱没B . 荣幸C . 增加D . 腼腆(4) 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B . 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C . 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D . 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5)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观代汉语。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6)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导致“师覆,埜死”的原因。 (7) 简析段在文中的作用。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9. (8分) (2017高二上沾益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革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征求:指征敛赋税。(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作铺垫。B . 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C . 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D . 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E . 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2) 请从“扑枣”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7高一上河池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苏轼在赤壁赋描写一边举起酒杯,与客共饮这秋江之酒,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的诗句是“_,_,_”。 (2) 诗经氓中写出了女子婚后每天起早摸黑、忙里忙外的辛劳生活的两句是“_,_”。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11. (18分) (2016高三上赣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题。蓝宝石戒指潋滟12年前,当劳尔和邦妮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时,他们曾双双对着神父发誓白头偕老相携一生。可时间的流转却渐渐磨钝了当初的爱情诺言。一年前,劳尔爱上了别的女子,夫妻俩最终决定平静地结束婚姻。夫妻俩早早起草离婚协议书,但棘手的是怎样让11岁的儿子哈利平静地接受父母离婚的现实,并自主选择最终和谁生活在一起。周末的时候,劳尔和邦妮决定一起带哈利去郊外玩,顺便跟儿子好好谈谈。一家人走在铺满金黄叶子的乡间大道上,劳尔跟儿子说:“哈利,如果让你选择跟父亲或者母亲单独生活的话,你会选择谁呢?”听到父亲的话,哈利突然停下脚步回答:“没有如果,因为我们三个人永远都在一起。”一旁的邦妮听到儿子的回答,转身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这个细微动作没能逃过哈利的眼睛,他边帮母亲擦眼泪,边问父亲:“你们是不是不再相爱了?”面对儿子迎面的追问,劳尔和邦妮将他们准备离婚的打算告诉了哈利。哈利沉默了很久,然后问妈妈:“你们离婚后,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邦妮轻轻地告诉他:“除了你是我们共同的珍宝外,其他一切将被分离。”这时,哈利突然看到母亲左手无名指上戴的那枚蓝宝石戒指,妈妈曾说,这枚戒指是她最珍贵的礼物,代表永恒的爱情和忠贞。打哈利懂事起,他就没见过母亲褪下这枚戒指。想到这里,哈利突然问父亲:“你们离婚后,妈妈的蓝宝石戒指就不能戴了吗?”听到儿子天真的问题,邦妮打算将戒指还给劳尔,但戒指似乎已经长进骨髓,无论怎么用力都不能褪下。看着母亲忍着泪水使劲从红肿的手指上褪戒指,哈利对父亲说:“您的戒指已经长到母亲的手里去了,求求您别拿回去好吗?”劳尔哽咽着拍拍哈利的肩膀说:“我不会的。”父亲的话让哈利喜形于色,他继续问道:“没有这枚蓝宝石戒指,你是不是不能娶别的女人呢?”儿子单纯的想法让劳尔无地自容。但是心如死灰的邦妮不打算挽救这段婚姻。那天晚上,她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卫生间往左手无名指上涂肥皂,将戒指取了下来,邦妮躲在卫生间嚎啕大哭,她不知道儿子一直跟在后面,小小年纪的他瞬间明白:离婚对母亲来说是噩耗,不是喜讯。父亲不是说过,没有母亲手上的那枚戒指,他就不能再婚了吗?第二天早上,邦妮准备将戒指还给丈夫时,哈利突然一把将戒指夺过去:“戒指在我手上,你们不能离婚啦!”儿子的举动让邦妮既伤心又感动,她搂着儿子轻轻哭泣起来。劳尔缓缓走到儿子身边,将儿子和妻子紧紧搂在怀着说了声“对不起”。晚上,邦妮告诉儿子,既然已经褪下了戒指,就表明她已经下定了离婚的决心。哈利紧张地问:“不戴戒指就表明要跟爸爸离婚吗?”邦妮抚摸着儿子的头说,你看妈妈现在两手空空,她已经丢了爱情。那天晚上,11岁的哈利第一次陷入了深思:他左思右想,然后从柜子里找出一瓶万能胶水,打着手电,蹑手蹑脚来到了母亲的卧室。母亲的左手刚好放在被子外面,哈利将涂了胶水的戒指往母亲的无名指上套,刚套到母亲手指上就被粘住了,哈利担心它再滑落,咬咬牙使劲将戒指往下推。睡梦中的邦妮感到一阵剧痛,她大声喊叫起来。睡在客厅的劳尔闻声赶进来,拉开灯,只见满脸泪痕的儿子呆呆地站在母亲床边,他的双手还捉着邦妮的左手无名指,因为戒指还没有套好房间里安静极了,劳尔沉默片刻后,将妻子手上的戒指轻轻褪下来转身进了卫生间。3分钟过后,这个泪流满面的男人将洗净的蓝宝石戒指重新套在了妻子的手指上。一旁的哈利笑着蹭到父母身边,现在他可以开心了,因为父亲正在深情地亲吻母亲(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哈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他真挚的爱着父亲和母亲,尤其不忍心看到母亲成为失败婚姻的牺牲品,极力地挽救一场岌岌可危的婚姻,他的拳拳之心最终打动了劳尔,也渐渐改变了邦妮的决定。B . 当邦妮无论怎么用力都不能褪下戒指时,劳尔面对哈利不要拿回戒指的恳求,哽咽着拍拍哈利的肩膀答应了,这表明劳尔已经决定挽救这段婚姻。C . 蓝宝石戒指在邦妮心中是最珍贵的礼物,代表永恒的爱情和忠贞,在小说中又是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自始至终贯穿全文。D . 小说最感人之处是劳尔拉开灯时发现满脸泪痕的儿子呆呆地站在母亲床边并为没有帮母亲套好戒指感到无奈,劳尔这一单纯幼稚的举动将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E . 小说开头交代夫妻俩决定离婚的原因是劳尔爱上了别的女子,主要目的是说明劳尔是个薄情寡义的人。(2) 小说第一段和第二段交代了夫妻俩的离婚打算,第三段却描写劳尔与哈利谈话的优美环境以及哈利不假思索地回答,前后是否矛盾?谈这样写有何作用?(3) 小说四次写邦妮的哭,每次哭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邦妮前三次哭的心理。(4) 小说在塑造哈利这一人物形象时充分发挥了细节描写的作用,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小说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哈利什么形象。12. (12分) (2017高一上南涧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冬天记忆张海生虽然时隔已经很久远了,但我却依然念念不忘。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冬天里,一块石头、一堆柴草、一根鸡绒毛很自然就成了我患难的伙伴。我记忆里的冬天是那样的寒冷,我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走在上学的路上,寒风打着呼哨扑过来,刀一样地扎疼我的脸,割疼我的耳朵,顺着袖口、脖子、胸口往棉衣裤里钻。教室里没有取暖的设备,窗户上常常没有玻璃,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白塑料布或纸袼褙片儿,风刮过来嘭嚓作响,顺着缝隙往教室里钻,坐在教室里,写字的手冻得拿不住笔,把两手抄进棉袖筒里或凑到嘴上哈几口气暖暖手再写。下雪的日子,冰天雪地,树木上、老墙上、屋顶上全是雪,整个世界萧杀而苍茫。消雪的日子,更是冷得厉害,房檐上垂挂着短则几寸、长则数尺的小檊杖一样粗细的冰凌柱,哩哩啦啦的滴着水。我们用一根长长的竹竿,一根根将冰柱捣下来,小手冻得象透明的红萝卜。晚上睡觉的时候是最受罪的时候,脱了衣服往被窝里钻,被窝里冰凉冰凉,冻得人浑身哆嗦,大半夜也暖不热。那时候我曾想,晚上我要能有一个温暖的被窝该有多幸福呀。那些个冬天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寒冷。在梦一般的记忆里,我用驱寒的方式,用寻找温暖的方式,度过了一个个自由、率真、充满野趣的冬天。在学校里,下课的铃声一响,我们就跑着挤到一堵太阳光照得到的背风的墙根前,一字排开从两边往中间挤,使劲的挤,一边挤一边高声喊叫:挤挤,挤老干,挤出老干我喜欢。挤挤,挤老干,挤出老干我喜欢。如果中间的那一位被挤出来了,就迅速的跑到两端继续往中间挤,直到浑身发热,浑身出汗。我们还打皮老尖儿、迈大步、推铁环、吹鸡毛上天。放学了,几个同学一合计,直奔老麦场的麦秸垛,在麦垛的一方掏一个洞,再到地里偷几个白萝卜,用竹批儿剥去厚厚的一层皮儿,躺在麦秸洞里吃得津津有味,辣甜绕口。有时候,我们也会跑到大河塄的格档堆上,用自制的枪、棒做武器干中美、捉迷藏,我们常常忘记了时间,直玩得天昏地黑。麦场的小庵也是我们常去的地方,我们会在小庵的朝阳背风处挖一个坑,坑沿上垒几块土坯或砖块,然后到地里去拾些树梢干柴,点上火取暖,有时还用泥包住用弹弓打来的麻雀,放到火里烧烤,等到泥烧干了的时候,剥开泥块,麻雀的羽毛也会被烧的无影无踪,烧熟了的麻雀肉热气腾腾,再撒上些从家里偷来的盐,一边烤火一边吃,香甜而温暖。在关于寒冷的记忆中,尤其使我难忘的是那些圆溜溜、胖乎乎的鹅卵石,不知从啥时候开始,我冬天的冷被窝里竟有了这些可爱的小伙伴。那是母亲去城河里洗衣服时捎回来的,母亲选择了这些大小适中,形状可爱的鹅卵石洗净带回家。傍晚做饭时,母亲将几块石头围在煤火口边,到了睡觉前石头已经被炕得很热,母亲又把每一块石头用一块包袱布裹住,放进我和弟弟妹妹的被窝。我钻进暖和的被窝里,脚蹬一块石头,怀抱一块石头,冬天的寒冷已躲得无影无踪。时光已过去了几十年,如今我的女儿已将大学毕业,当我和她谈起这些往事,她听得一脸茫然,不知所云。当然我理解女儿,在这个地球逐渐变暖,北方再也找不到大雪,空调、水暖、电暖、暖水袋随处可见的年代,让女儿去理解一块石头的作用,理解人与人挤在一起用来取暖的方法,的确愚顽可笑。但我这个从贫穷年代走过来的人,怎么能够忘记了对一颗萝卜的回味,对一块石头的怀想,对一缕阳光的感恩呢?(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章开头对于“一块石头、一堆柴草、一根鸡绒毛”的强调,重在突出在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曾经带给自己怎样的生活体验,也为下文的写作埋下伏笔。B . 第二段关于寒冷的描写生动形象,作者把自己对于寒冷的深切体验细致地进行描绘,目的是为与后文写女儿的生活进行对比,从而表现女儿的茫然无知。C . 一块石头,被母亲用来作为驱走严寒的工具,一方面照应了前文的冬天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母亲对子女博大的母爱以及生存的智慧。D .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