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论文关于文物竞拍的伤痛哲学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文物论文关于文物竞拍的伤痛哲学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文物论文关于文物竞拍的伤痛哲学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文物论文关于文物竞拍的伤痛哲学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文物论文关于文物竞拍的伤痛哲学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物论文关于文物竞拍的伤痛哲学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坐一室即是九洲”,每次面对藏品都像一次跨越時空的对话。但跨越時空的情感,却经常厚重得令人无法承受 有些回忆总是充满忧伤,因为他们总是痛苦得令人不忍遗忘。9月15日,首部由中国学者编成的流入日本中国文物目录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在故宫博物院首发,这也是这本目录编成66年来首度公开出版,其中价值不言自明。 这部目录是在抗战胜利后,当時的国民政府 _为向日本追讨自甲午以来被劫夺珍稀文物和要求战争赔偿而编制的。当年,顾廷龙等老先生多方收集了日本公、私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的图谱、目录成册,其中所收甲骨、石器、铜器、刻石、陶瓷、古玉、丝绣、书画、写经、拓本、杂物、古籍等中国被日劫掠文物总计15245件。 “坐一室即是九洲”,每次面对藏品都像一次跨越時空的对话。*的成功令人心向往之,但在那些大家看来,任何*家都不可能真正拥有一件文物。*家只是暂時承担了保存文物的任务,却不可能斩断它的历史。即便令人流连忘返,*注定也只是 _片段。这些片段可能辉煌,可能落寞;可能璀璨,也可能苦难。但无论如何,他都会永远被人铭记。 “我们可以赢得关注,但注定无法释放光芒;我们可以刹那功成,但注定将被历史遗忘。”在接受环球财经采访時,著名艺术品*鉴赏家牛立松刻意强调了文物与其承载的文化间的差别,“真正能永恒的只有那些文物、他们的历史和我们对他们的情感。” 对于自己的藏品,牛立松颇为自得:齐白石先生的锦鸡图、张大干先生的山水、范曾先生的*白虎图以及他最为得意的藏品鲁迅的题三义塔手稿。上世纪80年代中,弱冠之年的牛立松“比较缺钱”。于是,他就从家里拿了一幅董寿平先生的4平尺水墨风竹卖到了北京画店,并因此获得500元,这令当時月工资只有50多块钱的牛立松大喜过望。 1990年,获邀参加中国嘉德拍卖会的牛立松在预展上看中了齐白石的虾。当時,这个作品的报价是1万1千港币,牛立松买下他后,迅速因为不满足将其出手,并获利4万。从此,牛立松就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这个行业。 但对这些*家而言,真正可能让他们刻骨铭心的,其实并非喜悦,而是伤痛,尤其是当这种伤痛中还掺杂着 _厚重時。 文物流失百年史 从1856年到1932年间,西北的敦煌成为新的文物流失点。这期间,俄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瑞典、美国等国借考察之名累计进入我国西北地区66次,每次都掠走了大量中国文物。其中,仅是斯坦因窃取的文物就包括9000多个卷子和500多幅绘画。 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这座艺术宝库被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流失海外。在目睹了如潮而至的珍宝后,法国文豪雨果由衷地感叹到,“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1899年前后,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延续百年的骨片流失也从这時开始。先是被当作药材贩卖,后又被西方列强的文化掮客以各种名目大量收购而去。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有近3万片流失海外并被12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及私人*。 改革开放之后,国门大开带来的暴利诱惑引来了新一轮的文物流失潮。继伦敦、纽约之后,香港在80年代凭借来资料链接 不争是争牛立松 对于圆明园,中国人有一种莫可名状的复杂感情。对于这种感情,法国历史学家皮拉佐莉曾有过一段经典描述,“与凡尔赛宫不同,若非置身其中,你几乎无法想象出圆明园的伟大。尽管如此,圆明园仍然走进了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虽然这个民族根本无缘身临其境”。 也是因为这个理由,圆明园藏品的每次现身都会引起整个华夏民族的情感共鸣。然而,回归并不总是伴着欣慰。兽首回归后在各地进行了巡展。一方面,参观的人接踵摩肩以期一睹国宝风采;另一方面,也有好事者站出来指控兽首是假的,甚至有人为此提出了有力的证据。在一次宴会上,我就这一理由请教了全国政协委员、艺术品*鉴赏家史树青先生。 史树青先生生于上世纪20年代。他在文物鉴定上眼光锐利,对文物*也见解独到。当我将圆明园兽首的真假之争抛出時,史先生却摆摆手笑了:“真假早已不再重要。如果有一件东西,全世界都说他是真的,他就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兽首在中国的保利博物馆,真假还重要吗圆明园兽首不仅是文物,他还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情感。”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撇清浮渣,看清根本,史先生对圆明园兽首的断言不仅是鉴定,更饱含着岁月的积淀、人生的感悟和属于智者的聪慧。 我和史树青先生聊到文物追索理由。史先生与我相同,不主张文物追索。我提出齐白石大师的画即使被外国人买走了,依然是齐白石大师的画。高价追求海外*品,此举可称之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心态,但却没有必要感情用事,没必要让老外抓住我们急功近利的心态。 曾有人问史先生,为什么国外博物馆里有那么多中国文物,而中国博物馆里国外文物却少之又少。史先生的回答同样充满智慧,“这证明中国文化影响着人类,中国的艺术品是世界文化的标志。他们放在那里,人们会问他们是怎么去的,哪里来的。*者不敢正面回答这些理由,因为这样既承认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默认了盗掠者 _卑微渺小。”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也许才是我们对待流失文物的终极原则。自大陆的*文物,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文物艺术品中心。香港做贮装文物匣盆的师傅一度供不应求,寻常师傅月入竟可超过50万港元。 现在,以*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以*绘画作品闻名的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以*文件和书稿著称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享誉世界的大英博物馆以及 _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院,均为中国流失文物在海外的聚集之地,其中所藏珍品竟达数十万件之多。为避开被中方追讨,大英博物馆甚至有意禁止了中国文物对外展出。也正因为这些理由,当这些文物因为某种机缘回到中国時,所引发的争议、关注与博弈才令人难以忘怀。 情感的代价 2000年4月30日,香港万豪酒店的一个房间内,一场关于是否参与圆明园兽首拍卖的辩论正在激烈进行。此前,香港佳士得、苏富比两大拍卖行宣布将拍卖牛首、兔首、虎首。这一消息旋即引发轩然大波,不少人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对这次拍卖的抵制、*和愤怒。 拍卖地点的选择显然不是偶然的。这些第二次*战争期间被劫走的文物,堂而皇之地在祖国的家门口被拍卖,无疑会再次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而曾经被割让的土地、曾经被劫掠的文物和曾经被伤害的感情,都足以左右拍卖的轨迹,使拍卖的过程偏离我们的期望。 抵制拍卖是不少*家的当然选择,他们认为还有更合理的方式追讨这些文物,而竞拍并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同時,也有不少*家主张积极参与竟拍,因为他们担心一旦这些珍贵的文物被外国人拍走,归国之路将遥遥无期,中 _情感创伤将更难愈合。 辩论很快就进入白热化。“我不主张参加拍卖。除了情感因素,我还有一种隐忧。随着中国经济日趋繁荣,不少国外文物商人都看准了这块巨大的市场。”回忆起旧時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