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4变异与育种_第1页
2013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4变异与育种_第2页
2013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4变异与育种_第3页
2013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4变异与育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变异与育种1.28.(8 分)造成人类遗传病的原因有多种。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 (1) 21 三体综合征一般是由于第 21 号染色体_异常造成的。A 和 a 是位于第21 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某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 Aaa、AA 和 aa,据此可推断,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是其_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 (2)猫叫综合征是第 5 号同源染色体中的 l 条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遗传病。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丈夫的基因型为 BB,妻子的基因型为 bb)生出了一个患有猫叫综合征的孩子,若这个孩子表现出基因 b 的性状,则其发生部分缺失的染色体来自于_(填“父亲”或“母亲”)。(3)原发性高血压属于_基因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4)就血友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来说,如果父母表现型均正常,则女儿有可能患_,不可能患_。这两种病的遗传方式都属于单基因_遗传。【参考答案】(1)第一空“数目”(1 分),第二空“母亲”(1 分),(2)“父亲”(2 分)(3)“多”;(4)第一二空分别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 分)和“血友病”(1 分),不可颠倒,不可略写;第三空“隐性”(1 分),不可略写为“隐”;【解题思路】以 21 三体综合症和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等常见病例为例考察不同变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产生过程,需要学生了解或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遗传方式、变异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分类和减数分裂异常产生的后果的相关知识。【解析:】(1)21三体综合症是由于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精子或卵细胞 21 好染色体多一条造成受精后的个体 21 好染色体为三条的病例。(2)猫叫综合征造成其中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一个片段,就会造成其缺失片段中的基因缺失,正常情况下BB 和 bb 的个体后代基因为 Bb 不可能呈现 b 的性状,但是现在出现了这样的后代,只能是后代中搞好 B 所在的片段缺失造成 B 缺失,从而只有 b 基因即表达该性状,故只能是父亲的缺失。(3)本题完全考察记忆(4)血友病为伴 X 隐性遗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正常双亲有可能为该基因的携带着,故后代中的女儿可能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是不可能患伴 X 隐性遗传病,因为其父一定会传正常基因给她,故她正常,这两种遗传病的共性的遗传方式为隐性。2. (海南卷)22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 B 2 是由其等位基因 B1 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 B基因 B1 和B2 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基因 B1 和B2 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D基因 B1 和B2 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相关的综合知识。【解题思路】本体综合考察了基因突变,中心法则,以及减数分裂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A 正确,新基因的产生依靠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包括碱基的缺失,增添或替换。B 正确,B1,B2 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其转录的 mRNA 碱基序列不同,但是 mRNA 可能出现不同的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的情况,所以可能出现合成蛋白质相同的情况。而碱基排列顺序不同,也可能导致合成蛋白质不同的情况。C 正确,生物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都是使用同一套密码子,这也是证明生物共同起源的有力证据。D 错误,B1 与 B2为等位基因,在同一个细胞中时,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故而可以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但是二倍体生物的配子遗传物质减半,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可能含有两个等位基因,故而不可以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3. (浙江卷)32. (18分)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育种技术。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i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i中选择表现型为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 (3)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它物种获得,将其和农杆菌的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然后借助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答案】(18分) (1)单倍体 (2)抗性非糯性 3/16(3)非抗糯性 (4)抗虫基因(或目的基因) Ti质粒 DNA连接酶【解析】(1)甲ttGG产生的花粉为tG在EMS的诱变下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tg,再由单倍体tg获得可育的丙非抗糯性ttgg,需要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这个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 (2)甲ttGG通过诱变产生乙TtGG,乙和丙ttgg杂交,可以获得TtGg和ttGg,从中选出表现型为抗性非糯性TtGg的个体自交,F中有抗性糯性T_gg的个体,其比例为3/16。 (3)采用自交法,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出现性状分离。F中抗性糯性T_gg的个体有可能为TTgg,其自交结果不会性状分离。如果幽现性状分离且抗性糯性:非抗糯性=3:1则为杂合子Ttgg.。 (4)转基因技术的第一步是获取目的基因,可以从其他生物直接获取抗虫基因,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然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其拼接到运载体质粒上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农杆菌转化法中是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然后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到受体细胞玉米细胞中,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抗虫植株,最后鉴定和筛选。【试题评价】该题综合考查了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涉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基本原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试题难度适中。4. (江苏卷)25.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 高产、感病; 低产、抗病; 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A.利用、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B.对品种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中获得c5. (福建卷)5.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 14 号和一条 21 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8 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答案】D【解析】图甲看出,一条 14 号和一条 21 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明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A 错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B 错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应该产生 13 和 2 和 1 和 23 和 12 和 3 六种精子,C 错误;该男子减数分裂时能产生正常的精子 13,自然可以产生正常的后代,D 正确。【试题点评】通过染色体变异和精子形成过程图例的分析,考察了学生对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减数分裂过程、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6. (四川卷)5.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 条染色体。用放射性 60C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 20 条染色体C.植株 X 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放射性 60Co 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及单倍体的相关知识。大豆单倍体体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具有全套的遗传信息,所以也具有全能性,A 项正确;单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为 20 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为 40 条,B 项错误;单倍体中抗病植株占 50%,说明该植株为杂合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