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仲礼古气候学_第1页
丁仲礼古气候学_第2页
丁仲礼古气候学_第3页
丁仲礼古气候学_第4页
丁仲礼古气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气候学,第一讲气候变化与古气候学,(七个方面),七、本课程安排,1、气候变化与古气候2、古气候变化记录重建方法3、第四纪气候变化记录(深海与冰芯)4、古气候变化原因(一)5、古气候变化原因(二),一、古气候学(paleoclimatology)定义,古气候学主要研究“器测时期”之前的气候变化历史、过程及原因,其目的为预测今后气候变化及解决有关资源、环境问题服务。,几点解释,2、器测时期,1、天气与气候,3、地史时期,4、水的三相平衡点,5、snowball、大气圈演变,6、古气候学是气候学与地质学的交叉,7、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资源环境问题,8、globalchange,globalwarming,9、气候变化预测,第四纪的相对长度,几点解释,2、器测时期,1、天气与气候,3、地史时期,4、水的三相平衡点,5、snowball、大气圈演变,6、古气候学是气候学与地质学的交叉,7、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资源环境问题,8、globalchange,globalwarming,9、气候变化预测,几点解释,2、器测时期,1、天气与气候,3、地史时期,4、水的三相平衡点,5、snowball、大气圈演变,6、古气候学是气候学与地质学的交叉,7、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资源环境问题,8、globalchange,globalwarming,9、气候变化预测,snowballEarth(雪球),聚集在赤道附近的Rodinia超大陆开始裂解陆地硅酸盐风化加剧,消耗大量大气圈CO2,转移到海洋成碳酸盐沉淀。气温下降,两极冰盖向中纬度扩展,日照返射增加。,CO2下降和日照返射率双重因素使冰盖推进到30纬度,迅速形成“雪球”,即大洋也全冰冻。冰平均厚达1km,温度降至-50以下。生物只能在局部海底热泉处存活。大气-海洋之间物质交换被切断,大陆没有化学风化,海洋没有碳酸盐岩沉淀。,海底火山和洋中脊仍不断喷出CO2,在冰下积累。持续大约10Ma的热液和火山活动,CO2积累到正常大气的1000倍,由于冰裂或构造-岩浆活动CO2释放至大气,迅速转变为极端“温室”效应。冰川迅速退却,气候快速转变。,大陆岩石风化带入海洋大量碱金属离子与溶解的CO2形成帽碳酸盐,消耗大气中CO2含量。气温从最高的50下降。生物经过冰期的筛选、变异,又经历繁衍。,新生代大气CO2浓度变化的海洋氧同位素记录,地质时期重大气候变化事件往往与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变化相伴随,几点解释,2、器测时期,1、天气与气候,3、地史时期,4、水的三相平衡点,5、snowball、大气圈演变,6、古气候学是气候学与地质学的交叉,7、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资源环境问题,8、globalchange,globalwarming,9、气候变化预测,186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几个时间尺度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几点解释,2、器测时期,1、天气与气候,3、地史时期,4、水的三相平衡点,5、snowball、大气圈演变,6、古气候学是气候学与地质学的交叉,7、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资源环境问题,8、globalchange,globalwarming,9、气候变化预测,到2100年气温推测图,二、如何做古气候研究,第一步,选择一个问题,第二步,取得研究材料,北京石花洞石笋LS9602TIMS-U-Th定年及年层确定,2800,2400,2000,1600,1200,800,400,0,1000,800,600,400,200,0,L,S,9,6,0,2,Calendarage(yearbefore1996),年层厚度(微米),1996,1496,996,日历年代(公元年),StalagmiteandHigh-resolutionClimaterecord,DrillinginalakeintheInnerMongolia,湖泊钻探,湖泊钻孔取芯,Holocenesectorinthecores,湖泊岩心图,Warvesinmaarlakes,第三步,从地质记录中提取气候变化信息(代用指标),对沉积物定年,第四步,建立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第五步,分析(描述)气候变化历史:,变化周期(periodicity)变化幅度(amplitude)变化速率(variability)变化趋势(tendency)特殊事件(events)相位关系(phasing)区域与全球对比(correlation)等,(第六步),空间上变化特点,(在重建时间序列的基础上完成),第七步,探讨气候变化原因与机制,动力因素动力过程,第八步,预测气候变化趋势,时间序列空间格局动力机制变化趋势,三、气候系统的基本概念,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冰冻圈共同组成,气候是这些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终极产物。气候系统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地球轨道三要素,大气在高低压之间的运动,地球大气环流型式,全球大气环流与地面风场,海洋表层流(风驱环流),全球大洋传送带示意图(密度流),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大陆漂移示意图,四、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五、古气候变化的尺度与幅度问题,古气候变化三个时间尺度,前二者表现为波动性,后者表现为不可逆性,1、亚轨道尺度(sub-orbitaltimescales,101103年)太阳活动(solaractivity)等驱动,2、轨道尺度(orbital-scale)日照(insolation)季节、纬度配置变化驱动,3、构造尺度(tectonical-scale)岩石圈构造变化驱动,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记录,蓝田黄土红粘土序列,气候变化幅度可以末次盛冰期(21000年)为例说明最大的变化是冰盖扩张,末次冰盛期(21ka)与现代北半球高纬冰盖分布,南极末次盛冰期冰盖与现代对比,冰盖的范围,1、现代陆地冰雪覆盖面积:1500万平方公里(10%)LGM时:4000万平方公里(1/3)2、LGM时,北半球冰盖:加拿大大部(HudsonBay,CanadianRockies)美国北部,最南端达38度南北欧、英伦三岛、丹麦、德国北部、波兰等3、LGM冰盖增长主要在北半球4、冰盖厚度在2-3公里,1、海平面下降约120m2、全球温度下降5-10度(赤道:2-5度;极地:15度以上)3、全球总体降水量减少:10-30%4、SST降低5、沙漠扩大6、气候带南移7、动、植物南迁,1、海平面下降约120m2、全球温度下降5-10度(赤道:2-5度;极地:15度以上)3、全球总体降水量减少:10-30%4、SST降低5、沙漠扩大6、气候带南移7、动、植物南迁,海面温度分布图,1、海平面下降约120m2、全球温度下降5-10度(赤道:2-5度;极地:15度以上)3、全球总体降水量减少:10-30%4、SST降低5、沙漠扩大6、气候带南移7、动、植物南迁,撒哈拉沙漠南界的移动,1、海平面下降约120m2、全球温度下降5-10度(赤道:2-5度;极地:15度以上)3、全球总体降水量减少:10-30%4、SST降低5、沙漠扩大6、气候带南移7、动、植物南迁,大气二氧化碳、甲烷降低,16万年来大气二氧化碳变化的冰芯记录,全新世的气候波动与不稳定性,全新世气候事件,六、第四纪时期,1、两条不同的底界,2、不同划分方案,3、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波动性,蓝田黄土红粘土序列,渭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