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算的_第1页
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算的_第2页
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算的_第3页
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算的_第4页
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算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历的大小月亮是怎么决定的?它的法则是什么?农历的日历月的长度以朔望月为基准,大月是30日,小月是29日,大月和小月是互补的,所以日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农历把朔的某一天定为月的第一天的第一天。 “朔”在天文学上有一个确定的时刻,即月经和太阳黄经是同一瞬间。 (太阳和月亮的黄经计算非常复杂,这里不介绍)用农历决定月亮名字的根据是根据“大气”。 将包含雨水月作为1月、包含春分的月作为二月、包含谷雨的月作为3月、包含小满的月作为4月、包含夏至的月作为5月、包含大暑的月作为6月、包含处暑的月作为7月、包含秋分的月作为8月(不含中气的月份定为上个月的闰月)农历年的长度以回归年为基准,回归年比12朔望月的天数多,比13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者在编制农历时,为了使月中的任何一天都包含月相的意思,也就是说最初是没有月的夜晚,15左右是满月,以朔望月为主,考虑季节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朔望月平均为29.5306日,一次回归年有12.368人,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为1/2、1/3、3/8、4/11、7/19、46/125,也就是说每两年加一次闰月十九回归年=6939.6018日,十九次农历年(加七次闰月后)有235次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所以两者大致相同。7个闰月配置在19年间,其配置方法很精致。 农历闰月的配置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闰月的配置也不同。 秦代以前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就叫“十三月”。 汉初把闰月放在9月之后,叫“后9月”。 到汉武帝太初元年,闰月分为一年月。 今后也规定“不包含空气的月作为上一个月的闰月”,现在也沿袭这个规定。为什么某个月没有空气呢?节气和节气或者空气和空气的时间平均是30.4368天(也就是说,一次归年列65.2422日是12等分),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天,所以节气或者空气在农历的月份中按月推移很慢,一定时期是空气如上所述,古人在制作农历时,把12个大气作为12个月的标志。 也就是说,雨是正月的标志,春分是二月的标志,谷雨是三月的标志假设是没有中气的月亮,则历月的名称和中气是一一对应的,保持着原来的中气的标志。从十九年七闰来说,十九次回归年有二十二次节气和二十二次中气,而十九年有二十五次朔望月,显然没有七个月节气和七个月中气,所以定为没有中气的月亮也是很自然的。农历月的大小不规则,有时连续2、3、4个月,或者连续2、3个月,往年的长度也不同,而且差异很大。 节气和中气,在农历上分布日不稳定,而且日期的变动范围很广。 这样看,农历看起来非常复杂。 其实。 农历还有一定的循环规则。 十九次回归年的天数与十九次农历年的天数大致相同,每十九年大致相同。 每十九年,农历同一月初一天的阳历日一般不同一两天。 每十九年,节气和中气的日期几乎重复,分别有一天和两天不同。 相隔19年闰月的月亮重叠或相差一个月。二十四节气由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地球位置决定。 以每年冬至为首,每15度调节一次。换句话说,太阳从黄经零度沿着黄经每15度经历一次的时间叫做“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计24个节气,每月(阳历月) 2个。 其中,每月的第一个节气是“节气”,立春、启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是“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暑、中、中“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分别经过15天,“节气”和“中气”总称为“节气”。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月从新月出现的那天到下一新月出现的前一天。 因为月亮公转的周期在29日到30日之间,所以农历的一个月也是新月出现时的早晚或29日或30日。 大月是30日,小月是29日。 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的月亮因年而异。 春节的前一天多被称为除夕,而2000年的农历12月多只有29日。 12个月的时间比阳历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短11天左右,所以为了使阳历年和阳历年相对稳定,需要每2、3年加上闰月。 大约每19年增加7个月闰月。阴历的计算有以下四个规则1 .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的时刻的计算以东经120度,即东八区的基准时间为基准。 计算1929年以前的农历时,必须以北京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间为基准。2 .新月出现的日子是月亮的第一天。 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是在这一天的话,不管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都一律落入新月。3 .每年的冬至总是在这一年的11月落下。 从一年冬至的第二天到下一年冬至的期间称为一岁。 如果一岁中出现13新月,这个岁就要闰月。4 .闰年中最先没有中气的月亮是闰月。 一岁中只有12个中气,所以闰岁中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两个月也有可能没有中气。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是闰月。 如果闰月的前一个月是几个月,就叫它闰月。以上列举的阴历计算规则是清朝顺治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 以上规则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上完全基于天文观测,其中没有数学关系。 这和阳历的数学关系完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历的历月以朔望月为基础。 朔望月的时间为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日、小月29日,但是与单纯的农历不完全相同。 单纯的农历是大小月交替组成的,所以农历年的大小月是通过推算来决定的。按照农历,月初月亮正好是“朔”(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黑暗的一半面对地球时)。 有时大月持续两个月,小月持续两个月。 朔望月略高于29日半,因此农历每100个月里约就有53个月和47个月。五千年来,中国是农业立国,制定日历是国家的大事。 以前藩邦为了对中国表示忠诚,必须遵守中国公布的日历和年号的是“奉正朔”。 但是,民国以来,中国从封建走向现代,历法与政治无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担任过去钦天监的职责,担任万年历的编纂。 万年历失去了以前的“正朔”的意思,所以世间流传着不同版本的万年历,术者必须慎重地区分。再举一个例子,阳历1978年9月2日,农历戊午年几月几日?比较一下社会上的万年历,据说是戊午年7月30日和戊午年8月1日。 而且,按日期的关系,阳历的话有1978年9月3日,阴历的话有8月1日和8月2日的不同,阴历的话八月整体是不同的。 这是一般看不见的阴历的转换,引起了深刻的学理问题。特别是紫微斗数是根据阴历、月、日、时安星。 农历的月和日不确定,就不能讨论命运。 所以问题值得更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可以用1978戊午年是“七月小、八月大”还是“七月大、八月小”的其他形式来表示的农历大小的月的预定,从南北朝到唐代也有一些争论,所以在这里详细叙述一下。中国唐代以前的历法是以二次“日月合朔”(即在地球上看到新月)的平均天数29.53天为月,定为“朔望月”(Synodic month )。 29.53日不是整数,所以农历有大月和小月的部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 从先秦到唐代,历法大小月亮交替,只有一次两个大月连续出现。 这个日历是“平朔”。但是,因为月亮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地球公转,所以月亮的公转速度有速度的差异,29.53日只是朔望月的平均值。 采用“平朔”的日历在大小月之间确实很简单,但是日月合朔(新月)并不一定是最先发生的,也许是上个月末或本月初发生的。 南北朝时代的刘宋何承天首先主张实际的“日月合朔”日是第一天。 这个日历是“定朔”。 采用“定朔”的日历,最初一定是“日月合朔”日,但月的公转速度不均匀,有时连续几个月或连续几个月。 “定朔”法最初面对很多抵抗,直到唐代,中国历法开始抛弃“平朔”,使用“定朔”。因此,要回答1978戊午年是“七月小、八月大”还是“七月大、八月小”,就需要找到那一年的年月和朔的正确时刻。 下一个日月合朔时间由一百六十年历表附日月食典本、刘宝琳、刘婷婷编、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月与朔日重叠的农历月日1978年2月7日22点54分戊午年正月一日1978年3月9日10点36分戊午年2月1日1978年4月7日23点15分戊午年3月1日1978年5月7日12点47分戊午年4月初1978年6月6日03点01分戊午年5月1日1978年7月5日17点50分戊午年6月初1978年8月4日09点01分戊午年7月1日1978年9月3日00点09分戊午年8月1日1978年10月2日14点41分戊午年9月1日1978年11月1日04点06分戊午年10月1日1978年11月30日16点19分戊午年11月初1978年12月30日03时36分戊午年12月1日根据一百六十年历表序言,这本书使用了现代中国标准时间,格林威治东八区(东经120度)时间。 因为北京在东经116度23分,北京地区的平均时间比中国的标准时间早14分钟,如下表所示东八区时间,中国标准时间东经120度00点00分北京地方平均时间东经116度23分23点46分东七区时间东经105度23点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