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_第1页
xx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_第2页
xx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_第3页
xx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_第4页
xx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你身边的高考专家w.w.w.k.s.5.u.c.o.m总结了2009年高考生物问题各地的高考问题种群和生物群落(09全国卷ii)5.以下是种间竞争的实例a .蚂蚁吃蚜虫分泌的蜜露b .吃叶的菜粉蝶幼虫用与蜜蜂同株的油菜采食c .细菌及其体内的噬菌体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 .在某培养瓶里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增加了,另一种减少了回答: d解析:蚂蚁由蚜虫分泌的蜜露是捕食,菜粉蝶幼虫和蜜蜂采食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的细菌和噬菌体寄生。 培育瓶子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 所以我选择d。(09安徽卷)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日)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的数据分析,以下结果是正确的a .从13日到第25日,成虫数增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快。b .第17-29日,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 .从第21天到第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变化有关d .从第1天到第37天,成虫数增加到“j”型回答: c解析:从第13天到第25天,成虫数增加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当,第17-29天成虫的增长率下降,第21-37天成虫的增长率下降与种群密度的变化(第37天,种群密度最大)有关,第1-37天成虫数(09山东卷)6.右图曲线a、b显示了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和存活率的关系。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高考资源网a .以曲线a为代表的种群一般是体型大、营养水平高的大学入学考试b .曲线b表明,在人工养蜂的情况下,种群密度中等的高考资源网最好c .转移保护大型动物,转移的种群密度不能过大的高考资金d .种群密度为d时,以曲线b代表的种群间竞争最激烈的高考资源网回答: d分析:本问题以数学图表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与生存率的关系,求出了学生能够从图表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根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生存率最大,因此b是正确的。 由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从图中可以看出,种群密度越大生存率越低,因此对大型动物进行移动保护,移动的种群密度不太大,因此a、c是错误的。 在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间的竞争越激烈,因此d点不是竞争最激烈的点。(09广东理基) 50 .太平洋某小岛上的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年(年)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百头)130200398990135012901190这个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是A.1925年至1930年B.1930年至1935年C.1940年至1945年D.1945年至1950年回答: b解析:种群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1930年到1935年的种群变化率为(990398 )/(19351930 )=118.4,1925年到1930年为14,1940年到1945年和1945年到1950年都为负值。(09广东卷) 11 .在以下记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的记述是a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 .每毫升水有9个大肠菌c .稗草随机分布在水田中d棉树在路边每隔五米种一棵回答: b解析:把构成种群的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和空间配置称为种群的空间特征和分布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聚类分布。 b项是种群密度,不是空间特征。(09海南卷) 18 .在自然状态下,某桦树林中出现了枫树苗木,枫树生长后,超过了桦树林。 桦树比云杉的耐阴少,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中心的林的现象a .初生演换b .生物入侵c .生物进化d .种间竞争回答: d(09江苏卷) 27.(7分钟)红豆杉是中国珍贵的濒危物种。 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了一些幼苗在园内栽培。 经过几十年的繁殖,现在形成了种群。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植物园栽培红豆杉的措施是。(2)调查红豆杉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按高度(h )将统计的股票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股票数如下表所示。等级a级b级c级d级e类高度(厘米)h1010300数量股份有限公司1206232166根据表的数据,回答卡上的图表中描绘了该种群的各级股票数量的直方图。(3)从表中可以看出,该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4)研究表明,红豆杉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吞下,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种子随粪散布在山坡上发芽生长。 从种间的关系来看,鸟类和红豆杉之间有关系。答案:(1)转移保护(容易保护)(2)样品方法柱状图如下图所示(3)增长型(4)捕食和互惠共生(捕食和种间互相帮助)解析:本问题调查关于种群的知识。 (1)从江西省导入中山植物园,因远离原生长地受到保护,故被称为转移保护(容易保护) (2)进行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抽样法,活动范围扩大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3)表示,年轻个体多,高龄个体少(4)鸟类因吃红豆杉种子而处于捕食关系,鸟类因便于种子传播,也存在互利共生关系。(09辽宁、宁夏卷) 32.(11分钟)跳虫、螨虫、线虫是土壤中主要的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为了用跳虫和蜱的活动能力、身体、不恰当的手直接捕获,多用吸虫器等采集。(2)首先采集大量的虫用于实验室培养,选择下图的吸虫器。 理由是。 为了采集大量的螨虫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3)目前在盆内同时培养虫、螨和线虫三个种群,如果他们只吃盆内已有的酵母菌,虫和螨的关系就是线虫和酵母菌的关系。 跳虫种群中包含的能量增加nKJ时,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积蓄的能量至少为KJ。答案:(1)比较微小(2)B该吸虫器中的潮湿棉花模拟土壤的湿润环境,有利于跳虫的生存d这种吸虫器的酒精可以立即固定收集的螨虫,防止腐败(3)竞争捕食5n分析:(1)土壤中的虫飞和蜱的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用不恰当的手直接捕获,多用吸虫器等采集。(2)跳虫多生活在潮湿的隐蔽地方,好气型,潮湿的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有利于跳虫生存(3)跳虫和螨虫都吃酵母菌,因此竞争。 线虫吃酵母菌,它们的关系是捕食关系,最高传递效率为20%,跳虫种群中包含的能量增加nKJ,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积蓄的能量至少为n/20%=5n KJ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09山东卷)4.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 原理是用水把污染土壤变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激烈搅拌,迅速分解污染物质块。由此可见,该反应器的高考资源网a .能实现物质循环高考资源网b .主要处理有机污染高考资源网c .可视为小型生态系统的高考资源网d .存在能源的输入、传递、转换、高考资源网的散失回答: b解析:本问题通过介绍泥浆生物反应器考察了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解决本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中污染物的分解,是在有氧条件下激烈搅拌来迅速分解污染物,因此菌种一定会通过有氧呼吸来分解有机物。 本问题的反应器有土壤、营养物质和种菌,不符合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的概念范畴,也谈不上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c、d都是错误的。(09天津卷)5.下图显示了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种类数的影响。根据附图,以下记述是正确的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比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必须比乙复杂乙生态系统s点后一定会产生新的物种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会经历次子的演绎过程A.B. C. D. 回答: 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生态系统的种群种类数比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的稳定性就越强,所以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的稳定性比乙生态系统强。 因为群落在同一时间内是一定地区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所以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比乙复杂,新物种的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物种的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种群的种类数最低,但s点后种群的种类数正确,所以选择b。(09浙江卷)6.调查显示,在某些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种类的个体数如图甲所示(图中的各柱表示一个种类)。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发生变化,结果如图b所示。图甲图乙下面的记述正确的是A. X营养级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 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的增加起因于捕食对象的特异性C. 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的变化是捕食者选择捕食对象的结果D.X营养级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其中的生物处于竞争劣势回答: a解析:生物个体数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为y、x、z分别是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根据图乙,不久,x营养级的生物数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的捕食对象没有变化,个体数的增加不是由于捕食对象的特异性的图, y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的变化不知道是捕食者选择捕食对象的结果x营养级的生物间有竞争关系,某些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并不明确。 因此a是正确的。(09广东理基) 51 .图11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ii、11、iv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1、E2表示能量的形式。 下面的记述正确的是a.I是初级消费者b.iv是分解者C.E1是太阳能,E2是热能d .能源可以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回答: c分析:主题I是生产者,ii是一次消费者,iii是二次消费者,iv三级消费者,e-1是生产者使用的能量,太阳能,e-2是各营养级生物放出的能量,热能,c是正确的。(09广东文基) 73 .图11示出了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但对该食物网的记述是错误的a .这个食物网有四条食物链b .野兔、鹿、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c .狼和豹通过食物链属于同一营养级d .土壤被污染后,鹰体内污染物的蓄积浓度可能会最高回答: a解析:本问题调查了有关食物网的知识,食物链有6条。 所以a错了。(09福建卷)2.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不正确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 .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稳定性越强回答: d解析: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结构和功能比较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所以d是错误的。(09重庆卷)5.问题图5示意性地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h、I、j、k表示按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块大小表示使用量,以下正确叙述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量等于各h发生的总量b .生产者I的量比被一次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多c .对分解者的k可怜生产这一直接吸收利用d .流过这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回收利用回答: b解析:生态系统的量是流过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用a表示,h是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呼吸量,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能量流阶段性减少(10%-20% ),用x表示(x=10%-20%,假设1/5 ),各级呼吸量占各能量水平的一部分所示,各成分的呼吸量总量为aY(1 X x2 1/8 1/8x 1/8 x2)生产者呼吸量aY一次消费者呼吸量axY二次消费者及其以上的呼吸量ax2Y了解者的呼吸量(1/8a 1/8ax 1/8a x2)Y生产者k值为1/8a (根据图)一次消费者k值为1/8ax二次消费者及其以上的k值为1/8a x2,得到小于a的值的生产者I的量等于一次消费者的摄取量,去除粪便的量等于同化量的向分解者流动的分解者,如果不被分解者分解就不能成为生产者,这个生态系统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