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论文关于地震勘探在焦作电厂迁建工程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地震勘探论文关于地震勘探在焦作电厂迁建工程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地震勘探论文关于地震勘探在焦作电厂迁建工程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地震勘探论文关于地震勘探在焦作电厂迁建工程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勘探论文关于地震勘探在焦作电厂迁建工程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要: 文章针对电厂迁建工程的要求,结合勘查区内的地质情况,取用合理的观测系统,适当的激发和接收参数,优化的数据处理流程,对勘查区内的活断层进行探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较好的完成了地质任务。 Abstract: Aiming at the requirement of power plant Relocation project, 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exploration area, this paper took reasonable observation system, the appropriate excitation and receiving parameters, optimized the data processing procedure, and detected the active fault in exploration area, which had 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finished geological task well. 关键词: 地震勘探;活断层;探测 Key words: seismic exploration;active fault;detection 1006-4311(xx)30-0313-02 1 地质任务 了解勘查区浅层构造环境,探测凤凰岭断层最新错断地层;了解勘查区第四系地层层序及埋深变化。 2 地质概况 3 地震地质条件 3.1 地表条件 本区地处太行山南部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平均海拔标高约为80m,相对高差约5m,对地震数据采集及处理比较有利,但距离村庄较近,则是地震工作的不利条件。 3.3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新生界与下伏不整合地层形成一强波阻抗界面,能够形成强反射波,从地质前提分析,第四系底界、新近系底界、中生界底界具有较好的反射层位,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反射波。 4 野外工作策略 4.1 测线布置 根据已有资料,勘查区地层倾向为北,主要断层走向为近东西向,构造较简单。地震测线布置的原则是垂直于地层走向方向1,故地震测线布置为近南北向。 4.2 数据采集策略 使用法国产Sercel408UL数字地震仪,施工前先进行了试验工作,试验内容:药量保持1kg,井深4m、6m、8m、10m、12m。 经过试验,确定的生产参数如下:观测系统:道距5m,炮距20m,偏移距0m,96道接收(中间不对称激发,大号端36道,小号端60道)。激发因素:井深6m,药量1kg。接收因素:采样间隔0.5ms,记录长度2s,60Hz高频检波器,2串2并堆放埋置,前放增益12db,全通带接收。 另外,针对工区内实地情况,调整某些地段的观测系统,如遇到障碍物(高压线、坟等)无法放炮时,采用加密放炮的策略弥补丢失的炮,以保证覆盖次数的稳定性和目的层反射波的连续性。 5 资料处理和解释 5.1 资料处理流程和参数 资料处理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本区原始资料的特点,以提高目的层信噪比为主,兼顾分辨率,注意保持波组之间的强度特征,以满足构造、地层解释的要求。本地区地形起伏不大,资料处理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认真、细致的做好炮、道;使用振幅恢复,叠前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均衡深部反射波的能量,提高反射波的分辨率;速度谱与自动剩余静校正进行迭代处理,取得较好的速度谱,然后进行多次速度拾取,保证选取正确的叠加速度。 5.2 资料解释策略 资料解释是将地震数据转化成地质成果的复杂过程,解释人员首先了解了本区的地质情况,从分析区内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出发,进而细致分析研究地震时间剖面上的构造解释。 地震反射波特征及分层地质解释: 地震反射波特征。在地震时间剖面上,自上而下出现多个连续性好、能量强的反射波组,在多个反射波组中选择了有代表作用的7个波组,自上而下分别称TQ3波、TQ2波、TQ1波、TN波、TE波、TP2波、TP1波(见图1)。波组特征:浅层(0.45s之前)出现多组频率较高的反射波组,这些波组在测线南段能量强、连续性好,多以2-3相位出现,易于识别。在测线北部虽出现多个反射波,但是能量弱连续性稍差,产状变化与南段一样,近似水平;表明沉积物在横向上岩性有变化,南段砂粘土互层明显。 速度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提高解释精度,在资料处理时做了较多的速度谱,取得了不同时间段速度数值,利用这些速度进行了动校正做出迭加时间剖面。利用这些迭加速度数值,做了一条综合速度曲线(图2)。 5.3 分层地质解释 邻区28-1孔,E底界面埋深为4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