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物流论文关于论企业物流治理模式的变迁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 要企业内的物流治理模式是一种制度安排。物流治理模式可以看做企业组织成员基于主观认识的主观博弈均衡的信息浓缩。当博弈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内部博弈的参与者认知变化时,参与者所认知的博弈的形式就会发生转变,从而影响博弈的均衡,也影响了物流治理模式的转变。因此通过主观博弈的相关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企业内物流治理模式的演变理由,为如何促使我国企业朝着更高效率的物流治理模式演进这一理由找出答案。 关键词物流治理模式;主观博弈 :xx-07-10 作者简介:王玉霞(1956-),女,内蒙古通辽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产业组织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研究。E-mail:wangyx1001126. 1008- 4096(xx)05-0022-06 目前已有较多文献解释了将不同物流交易环节集中起来统一协调的好处,即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的好处,而对于引起这种物流治理模式变迁的理由进行探讨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基于青木昌彦的主观博弈模型,对这一变迁进行了探讨。从企业所处环境和企业成员知识积累两方面,即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对企业的物流治理模式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主观博弈模型假定参与者是有限理性和主观能动的统一。即参与者是有限理性的,不能完全知晓客观的博弈形式,对于博弈形式的认识都是主观的,但他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认知能力来构建主观博弈模型和尝试新的行动。伴随着环境的变化,博弈参与者对博弈形式的认知发生转变,博弈的形式也会随之演化。在运用主观博弈论进行制度演化分析时,博弈形式不是对博弈场景的客观描述,它是参与者的一种主观认知,并随着认知的积累,发生演化。因此主观博弈论能更好地解释制度的内生演化理由。主观博弈的形式可以表述为: 假设博弈的策略组合为SxiS,参与人共享一个公共信念系统*,参与人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它的约束。*i(S)是参与人i在S的信息集上的概要表征。Ii(S)是参与人为了做出均衡行动决策,还需要加工的不包括*但对参与人相关的剩余私人信息。据此青木昌彦给出模型的基本方程如下: *(S)*i(S)-Ii(S)(1) 参与人共享的一个公共信念系统*即为制度,它是参与人是对具备足够均衡基础的主观认知规则的信息浓缩。模型表明,当参与人的行动在各个时期与预期的相互一致时,他们的主观认知被其行动的可观察的事实证实,这样,均衡路径S将持续产生,并作为未来的行动指南不断再生出来。反之,当认知的制度所导致的行动决策未能产生预期的后果,一种普遍的认知危机便会随之出现,并引发人们寻找新的制度,直到新的均衡出现为止。上述制度演化的逻辑可以通过图1来表达。 图1 制度变迁机制的认知方面 企业内物流的治理模式是关于物流活动的制度安排。正如同法律,法律看起来是政府强加给公民并限制公民的,但实际上“法律反映了大多数人自愿施加的行为准则”3,虽然表面看企业的制度安排是由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但实际上企业的制度安排是企业组织中各个成员博弈过程中意见一致的结果。最初的物流活动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中,如库存管理和订单处理等只能处于财务部门的制约之下,而运输、采购和物料仓储等职能被置于制造部门的制约之下,产成品的运输和库存管理被置于销售部门的制约之下。伴随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全部物流活动被集中在一个部门,由该部门对整个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计划和制约。这一物流治理模式变迁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企业关于自身制度的演化过程,因此可以引入主观博弈论来分析企业自身物流制度安排演化的理由。下面通过构建一个主观博弈模型,反映企业物流治理模式的变迁。 假设1:这个博弈的参与者为组织的成员,包括管理者和雇员。 假设2:企业管理者技术可行集为S1不同的物流组织模式,即将各项物流环节的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或者将几个环节的物流活动集中在一个部门等组织模式。企业雇员的策略空间为S2不同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有两个维度,一是与组织其他成员间的配合方式,另一个是努力工作的程度。在任何时点上,只有一个有限维度的子集处于启用状态。 假设3:ii可观察的后果集合,对于管理者来说,可观察的后果为物流活动的净收益。对于雇员来说,是其自身可感知的效用。这里假设所有员工有相同的效用函数u(x,y),x表示工作中得到的闲暇时间,y表示得到的工资,工资与企业的物流活动收益成正比,假定u(x,y)ax+by。a0,b0,且ba,也就说雇员们更看重工资。这里雇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收益的多或少,但很难掌握确切数字,同样管理者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个雇员的效用函数。 假设4:每个参与者拥有私人信息Ii(S)。每个博弈的参与者对博弈的形式有自己的主观认知,而该认知与客观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比如雇员可能只能感觉一种物流组织模式的框架,知道其中某个物流环节属于哪个部门,但不一定全面了解不同的物流环节之间如何配合和运作,作为管理者也很难完全把握雇员之间的协调方式和努力程度。 假设5:S-赋予每一个属于S的s以属于的w(s)的后果函数。 假设6:参与人共享一个公共信念系统*即为物流治理模式,它是参与人对具备均衡基础的主观认知规则的信息浓缩。这里物流治理结构仍然是博弈均衡的信息的浓缩,参与人必须对其有一些共同理解或共享认知。关键点在于,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只有当参与人相信它时才能成为制度。比如即使管理者提出了某种集中的物流组织模式,但雇员并未因此而转变其相互间的配合模式,只是简单地被组合在了一起,甚至偷懒,此时的博弈均衡不能看做一种集中式的物流治理模式。只有雇员作出积极反应,转变配合模式,努力工作,达到管理者预期的物流活动活动收益时,集中式的物流治理结构才作为博弈均衡的信息的浓缩存在。 对于每个参与人来说,其最佳的策略是: S*iarg maxui(i(Si,Ii(Si,S*-i):*,e)(2) 其中S*-i代表其他参与人的最佳策略,e表示企业所处的环境。 最初企业所处的环境状态为e,在该状态下信息技术不够发达,同时管理者在管理方面的知识积累也有限。此时将所有的物流活动集中一个部门,对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协调和制约的策略在管理者的策略决策的客观集合中不是处于启用状态的。因为将物流活动集中在一个部门实质就是进行团队生产,根据Alchian和Demsetz4的观点“团队生产Z至少包括两种投入Xi和Xj,2Z/xixj0.如果团队生产所获得的产出大于Z的分生产之和加上组织约束生产成员的成本,就会使用团队生产”。团队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协同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市场影响试题及答案
- 粒子物理基本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
- 电竞俱乐部品牌建设与运营管理创新趋势研究报告2025
- 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技术试题及答案
- 黄山面试数学真题及答案
- 聚焦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IPv6技术升级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演进战略报告
- 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实务考点试题及答案
- 电子商务在农业中的应用考题及答案
- 经典考题解读的土木工程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 陕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体系》
- 专题四“挺膺担当”主题团课
- 2001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
- Nonconforming Product Control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英文)
- 介绍家乡 贵州长顺课件
- 连续梁预应力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 拌合站水泥罐基础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 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研究
- 激光技术及应用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