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教学课件_第1页
城市化教学课件_第2页
城市化教学课件_第3页
城市化教学课件_第4页
城市化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1城市化,BettercityBetterlife,你以为这是香港吗,这是中国的重庆,你以为这是东京吗,这是中国的青岛,你以为这是伦敦吗,这是中国的上海,这是哪里?,摄于1987年上海,摄于2013年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上海,城市风光上海,城市等级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市,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到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其过程为城市化,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上海人口的增加,思考,上述图中有哪些变化?你得到了什么结论?,1.概念,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的主要标志),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一、城市化,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城市地域农业活动非农业活动,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数量多中国与英国,城市化的动力,1、就业机会多,城市,2、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3、文化设施齐全,拉力因素,推力因素,1、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2、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3、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农村,4、交通便捷,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意义,促进人口转化,大量吸引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利于产业结构改善,能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推进科技进步,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改变文化和思想,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1982),流光溢彩的深圳(2000年),深圳的城市化发展为什么如此迅速?,改革开放,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水平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又如何呢?,1.城市化的本质,二、世界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经济活动、空间地域之间的关系:相互关联、相互影响。,(2)城市化的本质内容: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2.20世纪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世界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25%-30%,70%,后期成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发达国家1980年之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发展中国家1980年之后城市化速度较快,1.城市化起步,2.城市化水平,3.城市化速度,(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1.城市化起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早,起步晚,2.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水平高,水平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高达90,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3.城市化速度,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速度(慢快慢),速度(慢快),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及原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工业化早,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世界城市化进程,25%-30%,70%,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水平较高,增长迅速,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出现郊区城市化,出现逆城市化,从中心城区到郊区从城市到乡村、小城镇,增加减少,减少增加,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概念,大城市开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这一城市发展现象为再城市化现象,它是继逆城市化后对中心城区的复兴发展。,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城市不断扩大,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周边的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由郊区或农村向市中心区回流,市中心区的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画画看,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图例将城市化进程中的四个现象用简图表达出来,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农村,城市,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图例:,郊区,思考在时间轴上四种城市化现象如何先后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19世纪,现象,1,20世纪,2,1950年来,3,现象,现象,近20年来,4,现象,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时间发展,50,城市化水平%,30,70,生产力发展,城市进程发展,(中期),(后期),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再城市化,(初期),1,2,3,4,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19492005年),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二战以后,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特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多。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迅速提高。在特大城市中,4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又称为超大城市。,世界之光,来自:联合国人口司。,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聚集于少数大城市。,占阿根廷总人口的30%,占墨西哥总人口的16.8%,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看了上面的几个城市群,你能总结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吗?,?,(4)出现巨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B.自然条件位于平原地带,共同特征:,A.地理位置位于中纬度地带、沿海/近海地带,C.政治经济都是政治经济中心,D.空间分布大多呈带状延伸扩展,E.组成特点城市带内,有农田、林地相间,城市群的形成应具备三个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化类型,同步城市化,过渡城市化(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逆城市化,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平整土地,改变地表形态等,(1)对地形的影响:,(2)对大气的影响:,(3)对水文的影响:,(4)对生物的影响:,出现城市“热岛”、“雨岛”现象。影响风速和风向等。,由于地表硬化,影响径流的分配,影响水质、水量、地下水的运动等。,改变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大气,阻塞,住房紧张,市中心区,、大气污染,烟尘、烟气、尾气,合理布局对大气产生污染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城市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建立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达标排放,3、噪声污染,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4、垃圾污染,垃圾堆放场,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产生的垃圾,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北京中秋节前交通严重堵塞建国门堵成一片,“全面飘红”的建国门,现场:“我上四惠桥是19:05,您看看,现在都20:00了,这桥我还没下去呢。平时三四分钟的路,我今儿整开了1个小时,这叫什么事儿。”,交通问题,措施:公交优先,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居住问题,就业问题,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倡种族平等,反对歧视,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职能),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合理规划城市,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上海主要的卫星城和浦东新区,二、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1、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2、城市是区域服务中心;3、城市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现代化;4、城市化带动农村现代化;5、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合肥市环城公园,城市体系,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区域性国际中心:巴黎,布鲁塞尔,香港,苏黎世,法兰克福,多伦多,新加坡,中国城市体系,全国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区域性国际中心:香港,跨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如广州,深圳,省会城市和省区主要城市:如福州和厦门,省区区域中心城市:如温州,宁波,县级中心城市:如嘉善,昆山,县以下中心镇:如西塘,周庄,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小组讨论:,主题1:城市化对水文的影响(1)城市地面高度“硬化”会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2)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结合城市化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分析内涝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还有哪些原因?,主题2: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1)城市化会产生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热岛效应”,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相关原理分析原因。(2)城市化可能对城市降水产生什么影响?结合热力环流、凝结核、水汽等加以分析。(3)阅读学案材料,高大密集的建筑会对风产生什么影响?,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雨岛效应,风速和风向,硬质地面,变差,蒸腾,硬质,加大,快速,1关于城市化的标志,叙述不正确的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A,2、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A、产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以后,C,3、(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注: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B,(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A,4、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1)可知该市()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2)可推测该市()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D,B,5、(2010江苏)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5题。,5.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D,6.保护和改善环境,不应该()A加强城市管理B控制经济发展C进行全面规划D扩大绿地面积7.首都北京提出建成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建设方针,主要考虑的是()A强化北京市民以至全国人民的政权意识B经济建设不再是北京的工作重心C加强首都的教育、科技、文化建设D分散职能、控制规模、改善环境8.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B,D,C,(1)根据城市化水平,表示发达国家的是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曲线。(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是:(3)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其的发展水平。,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社会经济,9、读“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然后分析回答。,原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公路,10、(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3)图2的、两曲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是_,其原因是存在_、_等社会经济问题。,地价上涨,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4)城市的迅速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