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儿科课件-消化性溃疡_第1页
中西医儿科课件-消化性溃疡_第2页
中西医儿科课件-消化性溃疡_第3页
中西医儿科课件-消化性溃疡_第4页
中西医儿科课件-消化性溃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性溃疡,广东省中医院儿科许尤佳,教育目的:了解本病范畴和临床流行病学情况。 熟悉本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功能检查方法和意义,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和病中医辨证论治疗要点和西医治疗要点。 教育重点:本病的诊断要点和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要点和西医治疗要点。 教育难点:理解发病机制。 一、概要定义:消化性溃疡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胃、十二指肠粘膜和粘膜下深组织缺损的临床特征:多表现为不规则的上腹部疼痛,容易出现血便和吐血。 发病情况:新生儿和年长儿童仔细观察流行病学情况:男性比女性多南方比北方多城市比农村多,属于中医“胃痛”、“腹痛”、“血证”的范畴,二、中医病因病机1 .寒邪客胃2 .乳食伤胃3 .肝气犯胃4 .脾胃虚寒,胃丧失和下降,压力西方医学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病因“天平说”(发病机制)、粘膜攻击因子正在减弱的a .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壁细胞、3种兴奋性受体(胃泌素受体、乙酰胆碱受体和组胺受体)幽门螺杆菌(HP ) :重要原因, 4个原因机制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非类固醇类消炎药精神因子:胃液的分泌受情绪和生物反馈控制的影响b .防御因子黏液粘膜屏障:粘膜血流和上皮更新:前列腺素:其他保护因子:如生长抑素、表皮生长因子, c .其他病因遗传因子:其他容易并发溃疡的疾病:如肝硬化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四,临床表现(一)症状和体征1 .新生儿期:急性发病、出血、穿孔、x射线横隔膜下游离气体。 没有腹肌强直表现。 2 .婴儿期:呕吐、生长停滞、胃肠出血和溃疡穿孔不比新生儿期急剧。 3 .幼儿期:虽然有上腹部不舒服、朦胧的持续膨胀感、疼痛、无聊感,但由于定位不正确,经常指出脐部和全腹。 4 .儿童少年期:周期性发作的上腹部钝痛胃溃疡食后痛,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 (2)常见并发症1 .出血:吐血和黑便,重症者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2 .穿孔:突然持续剧烈腹痛,腹部僵硬,有压痛和反跳痛3 .幽门闭塞:上腹部胀痛,饭后疼痛加重,小儿以呕吐为主要表现.5.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1.X线钡餐检查:胃、肠壁上可见地板之间的阴影。 2 .内窥镜检查:看到粘膜正视溃疡的自然形态。 检出率在80%左右。 3 .胃液分析:与健康人重叠,价值低。 4 .幽门螺杆菌检查:常规检查。 5 .粪便隐血试验:素食3天后检查,呈阳性活动。 六、诊断要点1 .主要症状:突然或复发中有上腹部膨胀和疼痛,多不规则,有嗳气、恶心、呕吐、疼痛时乏力等,儿童表现不典型,初诊时出现吐血、黑粪和穿孔。 2生命体征:中上腹部有轻度压痛或无阳性生命体征,出血和穿孔颜色苍白,出现休克和腹膜刺激症。 3 .辅助检查1 .胃肠钡餐检查:出血和穿孔急性期不可检查。 2 .纤维胃镜:可以止血治疗。 3 .大便潜血检查4 .腹部x射线透视:横膈膜下游离气体。 七、鉴别诊断1 .复发性腹痛:急性坏死性肠炎、胃肠痉挛、急性传染性肝炎、胆道疾病、胰脏疾病、肠蛔虫病、急性泌尿系感染等。2 .吐血和血便:血液病等3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八,治疗“无通则痛”“通”,分型论治1 .寒邪客胃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养脏散减2 .食滞胃消食导滞, 理气止痛保和丸加减3 .肝气损害胃肝脏理气的和胃止痛越韭丸4 .肝胃郁热泻肝和胃,清热解郁3354左金丸合金铃子散5 .气滞血郁活血去郁,理气止痛血府逐郁汤6 .脾胃虚寒 理气止痛黄质建中汤加减7 .胃阴损虚养阴益胃贯煎合芍药甘草汤,(2)其他治疗1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樟香正气丸3 .按摩疗法4 .熨烫疗法:食盐法、吴茱萸法。 5 .耳针治疗:胃区、神门区、阿是穴,使血气和脏腑沟通。 6 .其他治疗方法:涂抹疗法、膏药疗法、搔爬疗法等,(3)西医治疗能消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促进复发的预防和避免并发症,a .一般治疗1 .适当的休息。 2饮食疗法:饮食少,脂肪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适量,油炸、辣。 3 .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 b .药物治疗1 .攻击因子拮抗剂、胃酸分泌抑制剂1.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甲氧西林,泰胃美) 2540mg/(kg.d ),34次口服给药或在0.2g0.3g中加入100 ml 10 %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2 .抗胆碱药阿托品:每次0.01mg/kg,口服。 茄子酊:每天口服0.050.1mg/kg,34次。 654-II :每次5毫克,每天3次,口服。 3 .“酸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每次20毫克,每天1次,口服。 抗氧化剂1 .氢氧化铝凝胶:每次510ml,每天34次,口服给药。 2 .胃舒平:每次13片,每天3次,口服。 抗幽门螺杆菌(HP )尚未认可安全有效的方案,采用三联疗法:参考方案:阿莫西林:50mg/(kg.d ),3次,甲硝唑: 20mg/(kg.d ),3次,奥美拉唑:次,0.6 mg/硫糖基:每次口服0.250.5g,每天4次。 麦滋林:每次口服0.67g,每天3次。 米索前列腺酒精:每次200g,每天4次,口服。 c .当手术治疗穿孔、持续堵塞或大量出血复发而使药物和内窥镜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九、临证体会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检查手段的进步,大量资料显示胃痛成为儿科临床常见多发病,呈上升趋势,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儿童胃痛。 2、但对症状分析为小儿症状多不典型,经常认为是胃肠痉挛、胃肠功能障碍、消化不良、寄生虫、停滞、伤食等原因,只进行对症治疗。 由于诊断不明确,没有治疗目的,患儿多次就诊,胃痛仍反复发作,治疗困难,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和生长发育。 3 .胃镜是诊断本病最有效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传统中医辨证重。 重视胃镜像与中医宏观辨证的结合,通过从中医辨证和西医辨证两个不同角度融合认识人体疾病存在的方法,使中医和西医具有共同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现代中医的临床,还可以了解其必然领域。 4、利用胃镜进行粘膜望诊,进一步扩大中医望诊的深度和广度,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指标,为中西医结合防治食道胃十二指肠疾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5、急性期在粘膜辨证的基础上,采用清热利湿、气化郁法治疗,很快缓解了患儿的临床症状。 溃疡愈合后,结合脾胃虚寒的本证,给予健脾益气调的药,防止溃疡复发,培本可取得较好的疗效。6、儿童常见于脾胃虚寒和肝胃郁热型。 参考文献江育仁主编. 中医儿科学版教材张荆荆荆主编. 实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