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353-2009 玉米》相比于《GB 1353-1999 玉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
分类与等级划分: 新标准对玉米的分类和等级划分进行了细化,增加了对不同类型玉米如糯玉米、甜玉米的具体要求,同时调整了普通玉米的等级标准,使之更加科学合理,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品质量控制的需要。
-
质量指标: 更新了玉米的质量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水分、不完善粒、杂质最大限量等方面。例如,对玉米中的水分含量限值进行了微调,以更好地反映当前加工储存技术条件下的合理范围,确保粮食安全与品质。
-
检验方法: 引入了更先进的检验技术和方法,提高了检测精度和效率。新标准详细规定了各项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便于执行和监管。
-
安全卫生要求: 增加了对玉米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等安全卫生指标的限制,反映了食品安全标准的提升,保障消费者健康。
-
包装、标识与储存运输: 对玉米的包装材料、标识内容以及储存运输条件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产品追溯性和信息透明度,有助于提高商品流通的规范性和效率。
-
术语和定义: 清晰界定了相关专业术语,使得标准内容表述更为精确,便于业界理解和执行。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文档简介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总量生霉粒量17204.02.01.014.0正常26856.036508.0462010.0559015.0等外590注:“”为不作要求。二、玉米霉菌毒素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1.1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二、霉变玉米的危害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黄曲霉毒素是由一组真菌(黄曲霉、曲霉等)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真菌毒素,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种。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试验证明,黄曲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肝脏,故它是一类肝毒素。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认定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物。我国粮食及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是:(玉米、花生仁、花生油、玉米胚油)(),(大米、其他食用油),(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检出(婴儿代乳食品)。霉变玉米中还往往同时存在呕吐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是单端孢霉稀族真菌毒素中一种分子量较小的代谢物,是由各种镰刀菌,尤其是禾谷镰孢菌产生的。其产毒菌株适宜在阴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当谷物的水分含量为时,在很短的时间内,谷物即可产生大量的呕吐毒素。呕吐毒素养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中毒后会产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还可有全身无力、口干、流涎,少数患者有发烧、颜面潮红等症状。畜禽呕吐毒素中毒后一般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影响免疫和繁殖机能,并导致血磷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下降。我国建议供人食用的谷物含量不得超过,小麦、面粉、玉米、玉米粉均应。玉米赤霉烯酮(简称)是由在潮湿环境下生长的镰刀菌群(主要是真菌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真菌毒素。它首先是从赤霉病玉米中分离出来的,主要存在于玉米和玉米制品中,小麦、大麦、高梁、大米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它具有较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癌作用,可引起动物发生雌激素中毒症。我国粮食卫生标准中规定小麦、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为。可见,人畜食用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后,会出现霉毒素中毒现象,能够诱发肝癌、免疫和生殖机能下降等疾病,急性中毒还能产生恶心、呕吐、头疼、头晕、腹痛、腹泻等症状。人畜长期食用低剂量的霉变玉米,毒素会在体内沉积。特别是对动物而言,毒素会在动物肌肉组织有很高含量的残留,而正常烹饪过程不会对它有破坏,也就是说,它可以通过动物组织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并且这种有害物质的残留远远比药物残留危害严重得多。因此,产生霉变的玉米应集中收购、专仓储存、及时送质检机构检测,经检验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只能作为工业用粮定向销售,严防流入口粮市场和用于饲料加工。三、如何鉴别和处理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3.1鉴别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发霉玉米的特征是玉米胚芽部变黑或变暗,有明显发霉气味。玉米发霉后经水洗有时不易轻易看出,且霉味不浓,但其胚芽部颜色发暗,破开外皮可以发现内部发黑,这种玉米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节。霉玉米鉴别方法一般可以参考如下:1、发霉后的玉米表现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2、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3、在口感上,好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是很苦的;4、在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有漂浮的颗粒。3.2处理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一、物理脱毒法1、水洗法: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倒进缸中,加入3-4倍的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搅拌换水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2、脱胚去毒法: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加5-6倍的清水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3、用石灰水浸法。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颗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玉米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0.5-5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二、化学脱毒法1、碱煮处理法。按每1000克发霉玉米加入清水3000克,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000克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2、中草药熏蒸法。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山苍子油在60条件下熏蒸发霉玉米,对黄曲霉毒素有解毒去毒的作用。栓皮能加速黄曲霉毒素的氧化而解其毒性。四、国家对玉米中霉菌毒素含量的最大允许量根据中国国家有关规定,上述各种毒素的最高限量分别为:黄曲霉毒素20g/kg,烟曲霉毒素500g/kg,赭曲霉毒素20g/kg,T-2毒素80g/kg,呕吐毒素500g/kg,玉米赤霉烯酮100g/kg。中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要求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量为50g/kg,而我国粮食及食品中对玉米的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是:20。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中规定,玉米霉菌总数允许量为40103个/克,但是霉菌总数并不能代表玉米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程度。最准确的方法是检验各种毒素的含量。在中国,玉米生霉粒比重南方高于北方,黑龙江重于辽宁和吉林。年景不好的时候,大部分玉米生霉粒都会超过2。2007年秋季,东北、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房屋拆除合同协议范本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护理)医学心理学-护理管理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 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 脊柱外科病人护理
- 护理文书的内容
-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与新能源调度协同技术报告:2025年应用案例
- 挤压伤观察与护理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概论-管理学原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小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小学科学教育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枣庄学院《图学基础与计算机绘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 46031-2025可燃粉尘工艺系统防爆技术规范
- 2025至2030年中国纳米抛光浆料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养老护理员培训班课件
- 2025-2030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隔爆水棚替换自动隔爆装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 产品线库存管理与补货预测系统
- 2025年高考(山东卷)历史真题及答案
- 医学减重管理体系
- 民宿管理运营标准化手册
- 咯血与呕血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