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功能多样性。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材料;酶,生物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催化剂和不可缺少的东西;能量后备,当肝脏内糖元存储不足,可以暂代替葡萄糖,分解后给人体供给能量。温带草原土壤微生物在养分循环、凋落物分解和植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为普遍、规模最大的反应过程。在有机物合成、蓄积太阳能量和净化空气,保持大气中氧气含量和碳循环的稳定等方面起很大作用。提供食物能源;有的可以进行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植物的根可以固定水土,起到蓄水固沙的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调节气候。2.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界面多样性:城市、乡村、陆海空方式多样性: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废物排放、城市建设过程多样性: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3.环境承载力?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包括哪些内容?以某一地区为例谈谈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本地区水资源(或土地资源)的压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压力 据联合国最新估计,世界人口于1999年10月19日达到60亿。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产生巨大压力,导致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处于一种超负荷状态。在我国,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急剧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人均占有耕地资源少。这必然会加大土地利用强度,对土地施加更大的压力。需要指出的是,在一定的技术发展水平下,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中国现在的复种指数,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对土地压力的无限制增大,使其生态平衡变得很脆弱,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生态平衡失调,水土流失加重、土地沙漠化蔓延、土层日见瘠薄、土壤肥力递减。更严重的是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必然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2)人口增长使森林资源承受过重的需求压力。中国人均占有的林木蓄积量很低,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林业部门生产任务过重,长期以来采伐量居高不下,加之采取的由近及远的不合理的集中采伐方式,已造成开发林严重过伐,资源枯损。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林业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量采伐状态,有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基本枯竭。只重视和追求森林资源的物质性经济价值,忽视森林生态性的功能价值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后果。(3)庞大的人口对矿产资源造成沉重的压力。中国矿产资源总量虽然很丰富,但人均量很少,在总体上,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居世界第80位。在人均矿产消费较低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基数大,已使中国在很低的发展水平上就成为了一个矿产消费大国。这种对矿产资源的沉重需求压力,不仅造成资源供给的长期紧张局面,也诱发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规模巨大的采矿业和原材料加工业都是三废的生产大户,是水体、大气、土地的重要污染源。(4)人口激增对水资源施加了更大压力。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12亿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减少一半。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膨胀和经济发展,人均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生产用水量大大增加,导致大范围的缺水现象。人口急剧增长不断扩大对耕地的需求,围湖造田现象就是在这一动因下产生的。它严重地破坏了地表水资源。据统计,由于围湖造田,使我国湖泊的数量由2800个减少到2350个,减少了16,湖泊面积减少了11。(5)人口增长直接导致能源需求量的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目前,我国按人口平均能源消费量为每人每年0.80.9吨标准煤。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500万人,能源需求量要增加1350万吨标准煤。这种逐年增长的能源消耗大大地超过了生产供给能力。同时,使得中国目前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加剧。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德州段的京杭大运河是从德州市区及武城、夏津境内穿过。1272年忽必烈定都大都(北京)后,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德州被列为四大漕运码头之一,每年运抵京城的粮食达300万担。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秋,修建京浦铁路、德州段的运河疏浚调直,德州市区内的运河废弃成为“旧河”、“扒道海子”。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4月,日军动工扩建了城东北(萧何庄村西)飞机场。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8月,日本鬼子在德州城西运河东岸修建小型发电厂,路灯开始用电灯。同年,日军在运河东岸、德州兵工厂、煤场周围修筑了一条混凝土路,经盐店口街、商业街、太平街、柴市街等直达飞机场,全长4450米。小日本经过这里和运河码头掠夺运走了德州的大量财富,给德州留下了永久的烙印。建国后,政府把跑单帮的船民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德州航运局。公私合营时航运局里有500条船,后来又陆续添置了30艘火轮。那时每天都有七、八十艘船靠岸,昼夜装卸货物,一天的吞吐量将近一万吨。1952年,冀鲁两*资,在徐家渡口处修建了长60米,宽7米的双排桩木架桥,命名“胜利桥”。随着胜利桥的建成和德州航运局的成立,德州段的运河、码头更加繁荣。德州是运河山东段的第一站,当年这里曾是樯桅船影,满河船桅,纤夫盈堤。沿岸纤夫启航的号子声声动十里。小船划向大船,大船靠向码头,小火轮鸣笛而过,漫河舟如穿梭。桥口街、码头旁到处是商铺、酒肆林立,游客如织,卖炸丸子、素馅包子、德州扒鸡、杂货日用品的游商走贩的吆喝声,此起彼应。光腚戏水的半大孩子手扒船帮,露出半截身子踩水,钻出舱口的船家女人,张望着岸上成衣铺里的花衣裳,停泊的船只炊烟缭绕,丹霞映白帆,残阳与夜泊成为德州运河码头的一大景观。诗人朱德润在诗中曾描绘德州漕运:“日中贸易群物聚,红氍碧碗堆成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管相喧阗。”又有骚人咏德州的航运商贸:“红旗飘处网艘满,绿树丛中野市喧。”反映出德州运河的繁荣状况。1979年卫运河因水源枯竭断航,航运局因此而解散。回想起德州运河的历史,唤起了人们的遐想,多少人会想到乘船而行的盛况。今天,走在荒草丛芜,人迹罕至的老运河堤岸上,望着已成为废河枯河排污河的运河,心理别有一番滋味。4.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举例)外来物种入侵:丰富当地生物多样性;但破坏本地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在我国每年已达150万公顷左右。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农业入侵的害虫近年来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万至160万公顷。入侵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的豚草,入侵西南地区的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广东的薇甘菊,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作饲料引进的空心莲子草与水葫芦,沿海省区引进的大米草等的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这些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5.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食物、药物、工业原料(皮革、木材、纤维、橡胶、原油、天然气)(2)间接价值:生态和环境价值,也提供了美学价值(3)备择价值: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4)伦理价值:所有的物种都有其固定的价值并享有生存的权利存在价值:特殊的物种,即所谓的有超凡魅力的动物,如大熊猫,狮子,大象和许多鸟类,能激发人类的强烈反应,愿意让它存在.这样的存在价值也能赋予热带雨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落和风景区.存在价值是另一种间接价值.它被赋予某种利益如多少人愿意支付费用来保护一个物种以避免它的灭绝.人民和组织每年捐献大笔的钱来确保这些生境的持续存在.这些钱的数目代表了物种和群落的存在价值人们愿意付出,以避免物种灭绝和生境被破坏的数额.伦理上的考虑经济上的考虑可以被用来支持保护生物多样性;伦理学上的考虑也同样重要.对借严厉的惩罚,激励和环境监测等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的一种补充,是改变我们唯利是图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由于社会伦理鼓励个人的责任感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许多传统文化已经成功地与它们的环境共存了数千年,保存护然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变成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成为自然而然的事.基于伦理上考虑的理由基于经济学层面的论点虽然仍在发展中,可能最终证明是不充分的,非常不准确的,或是缺少说服力的.经济学论点本身可以提供估价物种的基础,但是它们也可以被用来(和被误用来)决定我们不应该拯救一个物种,或者我们应该拯救一个物种而不是另一个物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体型小,种群数量低,地理分布有限,外表不吸引人,眼下对人类无用,与任何经济上无关的物种将被赋予低的价值;如昆虫,其它无脊椎动物,真菌,无花植物,细菌和原生动物等.花钱来保护这些物种的努力似乎没有任何近期的经济理由.现有一组伦理学论据可用来保护所有物种,而不管物种的经济价值如何.它们提供了保护珍稀物种和没有明显经济价值的物种的理由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下列基于物种固有价值的八大主张至关重要.每个物种都有存在的权利非人物种缺乏与权利和义务相关的自我意识所有物种都是相互依存的人类必须生活在其它物种相同的生态学限度内人类有责任充当地球的管家对人类生活和人类多样性的尊重与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兼容自然的精神和美学价值胜过它的经济价值确定生物的起源需要生物多样性6.简述全球典型的大气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全球变暖,臭氧空洞)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臭氧空洞的成因:臭氧层损耗。一种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罪魁祸首”。另外,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首先在地球南北极最冷地区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了。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 人为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制冷、泡沫塑料发泡、电子器件清洗的氯氟烷烃,以及用于特殊场合灭火的溴氟烷烃等化学物质。7.思考题:清洁生产是将综合性预防性环境战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效率和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为生态产业和生态工程中一类生产方式。199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重新定义为:在工艺、产品、服务中持续地应用整合且预防的环境策略,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和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与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与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与所提供的服务中。清洁生产的观念主要强调三个重点:(1)清洁能源。包括开发节能技术,尽可能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常规能源。(2)清洁生产过程。包括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回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3)清洁产品。包括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导因素来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甚至使用之后的回收利用,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使用。 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达到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以及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债市场流动性风险-洞察及研究
- 口译认知机制-洞察及研究
- 企业IT系统灾备演练方案
- 稻草供应合同(标准版)
- ARC设备服务合同(标准版)
- 科学实验教学设计范例与评价标准
-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等学校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解析版)
- 正规劳动合同标准格式范文
- 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 校园超市招标合同(标准版)
- 制氧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空军专业技能类文职人员招聘考试(档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农村建祠堂征地合同范本
- T-CECC 37-2025 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合规要求
-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
- 酿造酱油测试题及答案
- 2025担保借款还款协议书(医疗器械融资)
- 医院信息科笔试题库及答案
- 专题特训五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 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 含答案
- 电厂消防培训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