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回顾席卷世界的工业文明浪潮。两次工业革命P58-61P78-81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第一,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前提条件: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四个条件:强大的资本;充分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具体参考本P59)条件: (工业革命为什么最先出现在英国)(1)世界市场的扩大扩大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市场)市场条件(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消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前提(制度保障)(3)通过海外掠夺,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和原料资本、原材料条件(4)通过国内的圈地运动,获得了充分的廉价劳动力-劳动条件二、工业革命过程:1、工业革命概述:(1)产业启动:棉织品产业;(2)开始时间:118世纪60年代;(3)开始的象征:18世纪60年代,珍尼奇的发明。(珍妮机器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4)完工时间:140年代(上半年);(5)完成标志:大型机械生产基本取代工厂手工业。2、代表和发明(1)1782年,瓦特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优点:用煤和木柴制造燃料,效率高,不受季节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3)水力纺纱机(4)1814年,英国人史蒂文森发明了蒸汽机车(运输工业)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将热转化为机械运动。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展。3、产业革命的扩张:法国和美国等国家也相继进行了产业革命,世界其他国家也迟早进行了产业革命。4、工业革命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打开了欧美社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大大改变了社会面貌。相继实现产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由于工业革命,社会越来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开始城市化进程。一句话,产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导致史无前例的两极分化。),以获取详细信息对英国的影响:1840年前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P615、理解和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国家要通过科学和教育积极学习振兴国家的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各国先进文明成果。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世纪:19世纪中期,科学家完成了将热能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1,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2、起始标志:电力进入生产领域的新能源。影响:电力在工厂和家庭中普遍使用,象征人类进入“电力时代”。3、起始国家:美国、德国4、发电机、电灯: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明了电磁感应现象;2,1866年,德国西门子开发了出发马达;3,1870年,比利时人格莱姆发明了马达;4,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成功研制出了耐久性强的碳线灯泡“发明王”。(还有计量器、留声机、复印机、碱性电池、电影照相机等发明。)影响: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5、电话、电报:1,1837年,美国人莫斯发明了有线电报;2,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3,1895年,意大利人麦尼发明了无线电。影响:加强了世界的联系。6、汽车、飞机:1、19世纪80年代德国系卡尔奔驰等设计了内燃机;1885年,卡尔奔驰测试汽车成功了。2,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影响:加强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第七,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的进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以获取详细信息8,流水线生产出现: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9、资产阶级革命、开辟新航线、产业革命的内部联系:(一)开辟辛亥路,使世界越来越联系在一起,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为产业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支配地位,为工业革命提供前提;工业革命创造了大生产力,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两次产业革命比较:比较项目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第二次(美国I,德国)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960年代1870年代绩效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内燃机(石油)生产生活用具纺织、采矿和冶金等生产部门的机器各生产部门的新机器、电报、电话等新通信工具和电灯等家电交通工具船,火车机车电铁、汽车、飞行线、飞机等主要特性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产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开始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出现了(或西方化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出现),先进中国人开始在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了中国的分裂热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的拯救也是生存运动高涨(或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社会生产,生活的变化进入“蒸汽时代”。“火车时代”来临了;机器生产代替人工劳动。创建新兴工厂系统-进入“电气时代”。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时代,钢铁时代”来临了启发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进步。我们必须努力探索科学家的大胆创新和科学神秘的精神和素质工人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62 - 651、产业革命像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给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2、产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劳动阶级为了西方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3、劳动运动从追求经济圈到争取政界的发展4、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P63(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2)英国宪章运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无产阶级革命运动)(3)德国西利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乌托邦社会主义:(19世纪上半叶)(1)代表: (法)圣西蒙,傅里叶,(英)欧文-新造画工程(2)特点: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邪恶,设想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是没有对资本家剥削本质的冷静认识,就不能指明实现这种理想的正确道路,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在个别统治者和开明的富豪的支持上。6、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创立条件:经济条件:产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思想条件:空想社会主义;阶级条件:三大工人运动象征着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实践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调查了当时的工作状况,直接参与了工人阶级斗争。(2)象征: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创立(三)内容:号召资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3)意义:共产党宣言呼吁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纪文件,其出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成为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社会主义的号角,成为工业时代最有力的声音。7,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实践(1)成立时间:1871年3月(2)人物:巴黎国民(三)革命措施:建立工人自己的军队和行政、司法、立法机关,使工人自己管理工厂照明;意义:无产阶级是建立自己政权的伟大尝试,其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五)政权的本质:无产阶级政权;(6)国际歌曲创作:奥伦博德埃的作词,迪盖特作曲。德国统一p66-68一、统一的理由:国家分裂状况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经济的发展要求把统一问题列入议题,为统一创造条件。二、统一过程:议会和民主武力和战争(俾斯麦,又名“铁血总理”)三、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原因: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产业和农业;良好的教育和行政系统;单一日耳曼民族;强大的领导能力(俾斯麦);他从以前就好战,对扩张领土有无穷的野心梦想德国统一。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战斗力强。四、统一经过(三大王朝战争)谭马(1864年)普鲁士奥地利(1866年)法国(1870年)五、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71,凡尔赛)六、德国统一的本质: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统一战争(资产阶级革命)七、德国统一的影响(一)肯定:实现了德国民族的长期梦想,结束了分裂、转让局面,为德国民族进一步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统一后30年,德国从经济军事科学飞跃成为世界强国(2)否定:以铁血实现,建立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传统,逐步走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同时保留了君主制。德国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没有完全实现。美国南北战争P68 - 70一、美国南北战争:1、扩大美国领土:方法:购买、抢占、合并方向:东西方结果:大西洋以东,成为接近太平洋的强国。2、西进运动:意思:P68 评价:印第安西川的历史是印第安人血泪的历史,西进运动的历史又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史。3、背景:南北经济制度的尖锐矛盾(北资本主义产业:南方种植园经济)奴隶制的存在和废除问题。(南北矛盾的核心)4,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5、过程:爆炸:1861年4月,南军发动了战争;第一次战争:北部军事上反复战败。扭转战局:宅地法恐怖;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结果:1865年北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6、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7,意义: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通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持了国家的统一废除奴隶制,打破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8,限制:但是美国的种族歧视仍然很严重,种族平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9、启蒙:保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第二,评价林肯: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领导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打破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壁垒,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但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也有软弱的一面。俄罗斯改革日本P71 - 74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16世纪中期,俄罗斯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当时俄罗斯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7世纪俄罗斯开始出现手工工厂,但工厂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比较慢。1689年,拥有西欧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的沙皇彼得一世掌握了实权,令人羡慕。目的:使俄罗斯成为强国。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积极推进发展经济,促进学校教育的改革。4、作用: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加强了俄罗斯的经济军事力量,俄罗斯开始成为欧洲强国之一。5、性质:农奴主推进的具有自上而下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第二,俄罗斯废除了农奴制改革:1、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阻止上层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为了保护沙皇统治和贵族、地主的利益。第二,原因:政治上:农奴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对沙皇独裁统治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罗斯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独裁统治的新思潮。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推动了俄罗斯农奴制改革3,时间:1861年4,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5,措施(内容):签署农奴制废除令-1861改革,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再买卖或干涉农奴和他们的生活。农奴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地,但必须出钱购买。6,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7、影响(意义、作用):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引领俄罗斯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进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是俄罗斯历史的主要转折点。限度:这项改革留下了很多封建残馀。三、日本明治维新:1、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生产的持续发展;幕府的封建统治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些知名人士和武士的地位下降,对将军不满,要求改变现状,与商人、新兴地主越来越亲近;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加剧了日本国内的矛盾。2,时间:18693,人物:阿基希托第四,方法: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然后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内容:在政治上,废除国家所有竞争对手国家,中央直接派官员(“关门军”)集中集权化;废除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5年巾帼竞赛题库及答案
- 化水水处理考试题及答案
- 鞋材企业的试题及答案
- 化工产业园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酒店厨房试题及答案
- 研究生考试:政治创新题高频考点
- 国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钻工岗位试题及答案
- 钢结构工程环境保护与防护措施
- 急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课件
- 涉外商标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医疗AI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水表抄表员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急性阑尾炎诊治培训课件
- 2025年对酒驾醉驾问题谈心谈话记录内容范文
- 2025年城管岗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 黄河流域规划解读课件
-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名校调研系列卷 语文(含答案)
- 新建银包铜粉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战略客户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