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ppt课件_第4页
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污染事故的生物补救之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讲人:Phoebe菲比,1,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装卸、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海洋。,大连石油污染图,2,关于石油污染的图片,3,早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输油管线和储油罐发生故障漏油和溢油时石油污染的问题,美国埃索研究和工程公司就已经开始寻找清洁的生物解决方法,并且其实验室研究找到一种有效的“细菌播种法”,开了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先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物修复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正在逐渐成熟。而今,世界各国都开始采用生物的方法来修复石油污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有俄罗斯、丹麦、美国和德国的生物技术,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作为国内先驱,已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其合作企业南洋东华生物公司已有成功的修复技术应用于世。其“BDB系列生物降解菌”已经开始在中国各大油田乃至世界他国油田发挥着功效。,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产生与发展,4,5,6,生物技术在采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在油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潜能,酶技术在油气生产中的新应用,石油与环境微生物新技术研究,7,生物技术在采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采油废水是以石油污染为主的有机污染废水,在废水处理中,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是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COD去除方有:1.化学法:氧化剂氧化法、催化氧化法、膜分离方法、电解法处理法、吸附法处理法、混凝沉淀法。2.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接触氧化法、厌养生物处理等。,8,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基本组成曝气池:反应主体二沉池: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活性污泥法回流系统: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剩余污泥排放系统: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供氧系统:主要由供氧曝气风机和专用曝气器构成向曝气池内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活性污泥法,9,基本过程,10,微生物絮凝剂在油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潜能,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有絮凝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能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有:革兰氏阳性菌:红平红球菌属、卡诺氏菌属、棒状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协腹产碱菌属。其他:酱油曲霉、假单胞菌属、厄氏菌属、芽孢杆菌属等。作用原理:微生物絮凝剂通过离子键、氢键的作用与悬浮物结合,由于絮凝剂的分子量较大,一个絮凝剂分子可同时与几个悬浮颗粒结合,在适宜条件下,迅速结成网状结构而沉积,从而表现出絮凝能力。,11,酶技术在油气生产中的新应用,生物酶在油气生产过程中被应用于以下几种工程中:钻井液污染清除(生物酶为基础的滤饼清除技术)酶基酸化处理技术,12,生物酶为基础的滤饼清除技术,对石油开采中钻井滤饼进行分析,其上主要由固体颗粒(碳酸钙颗粒、地层矿物)和降滤失剂多糖聚合物(纤维素、淀粉及其衍生物)组成。利用生物酶可以降解多糖聚合物。,新型特异性生物酶是多糖聚合物特异性水解酶,只分解多糖内特定的糖苷键,可以将多糖聚合物分解为不可还原的单糖或二糖。水解后的小分子可溶性糖极易被反排出地面,减少了大分子聚合物对地层倒流能力的影响。,13,酶基酸化处理技术,主要用于消除钻井液、地层伤害、疏松油层、溶解碳酸盐垢等。这一工艺是由一种酯性基质与酯酶在地层内反应生有机酸达到目的。这种酸化工艺中使用的酶能耐高温、高盐和高压。对整个酸液生成过程的控制则通过使用酶催化剂来实现。首先,将底物脂与水混合,待其完全溶解,再加入酶。混合过程中,可以在压裂或其它适宜容器中进行,用浆叶式搅拌器使之均匀混合。当酶完全混合好后即可注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