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与设计——周靖.ppt_第1页
评价与设计——周靖.ppt_第2页
评价与设计——周靖.ppt_第3页
评价与设计——周靖.ppt_第4页
评价与设计——周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与考试命题历史教师基本功,棘手问题,怎样设计?怎样命题?,课程标准是弹性的。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科书的编写只做出指导和建议。课程标准给教学与评价留下了选择的余地和灵活运用的空间。在新课程中,强调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倡导“用教材教”,而不能“教教材”。,基于课标和教材的教学设计,何谓弹性,何谓教学设计,用教材教,设计重要,教学设计的定义:加涅: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教学设计原理)帕顿: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什么是教学设计),系统,策划,梅里尔: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设计新宣言)赖格卢特: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技术,处方,加涅:系统帕顿:策划梅里尔:技术赖格卢特:处方,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如何设计,设计表格,共生,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教学立意教学目标,历史教学的立意是从历史材料到历史认识的归纳和提炼,也是在元认知基础上的再认知,它包含着历史教师的教育思想、历史认识、史料积累、思维论证等,是历史教学的统帅、灵魂,更是决定历史教学品质和历史思维品质的关键。,何谓教学立意,认知心理学,如何设计教学立意,为实现拓展现有学科的育人价值,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从育人价值的角度构思教学是通过求知和知识的应用来促进人的发展,对于具有丰富育人价值的历史学科来说,占领这个制高点尤为重要。历史教师不能仅限于对知识点的落实,应该注重挖掘历史教学内容的价值,以多元的历史视角,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从这个层面上立意,围绕这个立意组织、整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立意的有无或高低,直接影响历史教学有效性。,育人价值,何谓教学目标,历史教学的目标是指历史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从学生视角,如何设计三维目标,案例1,案例2,教学目标就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它不陈述教学程序,甚至不对教学过程实施强有力的控制,所以无需表现得那么累赘,两三句话既可。做什么?如何做?做到怎样的程度?,设计思路,举例说明,不同的立意视角:源流(城市复兴、早起西学东渐、英国革命、启蒙运动)、破题(隋唐政治新格局、新文化运动的勃兴)、辩证(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儒家文化的传播)、拓展(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战的兴起、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概念(结论):从历史材料到历史认识的归纳、提炼;在原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教学立意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诉求,起源和发展,命题意识,命题实践,命题技能,培养,开展,提升,试题的构成要素,立意测量目标:测量哪一方面的行为,涉及到哪些知识内容;试题考查的测量目标应该独立、完整;测量目标应该突出重点,要有层次性。情景情景材料:情景要服从测量目标和涉及的知识内容;要根据考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设计情景;情景要科学、可信。,哪些要素,试题的质量控制,情景材料、设问和参考答案的公平性:考生对情境材料的刺激做出反应,不应该受到其年龄、性别、地域、民族、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差异的影响;对科学、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问题的讨论只能在考生学科知识的范畴内进行。试题材料和内容的科学性:试题材料、设问、答案中涉及的概念要准确;参考答案所示的推理过程或分析过程应该合乎逻辑;客观题选项设置应该在学科知识的范围内考虑;结果应该与推理分析过程一致;语言准确,不能有歧义。,试题的测试规范,测试范围,主观题命题的基本要求,情境材料选择必须考虑测量的认知目标和涉及的内容领域。考生经过情境材料刺激后表现出的差异,不能与性别、地域、民族、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知识范围差异等任何因素相关。提供的材料应该对答题要有实质性;避免问题的答案在所给材料中出现;对材料的分析加工,完全依据所提供的事实材料。,历史学科考试目标,历史学科旨在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涉及时空意识、史实理解、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具体考查目标为:,时空意识:将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时期、地点;运用有关时间、空间的各项技能。史实理解: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明成果等;了解重要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了解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识别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判断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历史阐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历史;从不同的视角解释历史;运用多种方式表述历史;对历史作出恰当的评价。,双向细目表,试题的构成要素:立意测量目标;情景情景材料试题的质量控制:情景材料、设问和参考答案的公平性;试题材料和内容的科学性试题的测试规范:测量的学习成果、命题的准备、内容领域的样本、对学生应答的控制、评分、对学习的影响、信度主观题命题的基本要求:历史学科考试目标:时空意识、史实理解、材料处理、历史阐释(结合双向细目表),欧洲“中国热”降温,马戛尔尼访华,两个帝国的碰撞,英国人的角色转变,(1)原因: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后期,中国处于康乾盛世,而欧洲仍经受着教派纷争和战乱之苦,无论从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2分)。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引起贸易的繁荣,从而大大加强了东西方的物质交流(2分)。康熙帝开放海禁后,在广州等四地设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传教士和商人向西方介绍和传播了中国文化(2分)。受传教士报道的影响,欧洲人力图着眼于中国文化中符合基督教精神的因素,并望通过美化中国而获取进行社会变革的动力(2分)。特点:既有形而上层面对中国文化和道德、思想的推崇,也有形而下层面对中国器物和中国趣味的追捧(2分)。影响:18世纪的许多启蒙思想家深受启发,对中国文化大加赞赏,孔子与儒学成为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2分)。,处理材料以图片材料的信息做出判断,(2)变化:乾隆帝慵懒和中国的酷刑,表明18世纪后期欧洲人的中国形象已从正面转向负面或从颂华转为贬华。(2分)原因:18世纪后期,因礼仪之争而导致传教事业的受挫以及理性主义思潮的崛起,耶稣会士对中国的报道受到攻击,代之而起的是“欧洲文化优越论”和对中国的排斥诋毁(2分)。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及继之而来的工业革命,欧洲人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大变化(2)。19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工业革命的拓展,欧洲人的自大感也发展到了极端,由此把中国视为落后黑暗的王国和欧洲的对立面(2分)。,如何看待儒家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关系,在处理图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历史阐释,中国礼仪之争,指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就中国传统礼仪是否背违天主教义的争议。狭义而言,这是指康熙与传教士就儒教崇拜引发的争论,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当时认为中国儒教的帝皇及祖先崇拜违反天主教义,支持多明我会,打压耶稣会,结果引发清朝廷反制,严厉限制传教士活动。直到1939年,罗马教廷才撤消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的禁令。,因“礼仪之争”,罗马教皇克雷芒十一世于1715年颁布从这日起通谕,清文献称禁约禁止基督教徒拜天、祭祖、尊孔。康熙帝则针锋相对在1717年禁止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活动除了以客卿身份供奉内廷者外其余的一律遣送回国。1723年雍正登基后清廷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教禁。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天主教在华传教士的活动至此遂告中断。,中国形象对启蒙思想家的理论创建和欧洲社会新旧更替的影响终究只是外源性的,中国图像只是被西方郢书燕说式地运用为攻击旧制度的武器罢了,欧洲的启蒙思想是欧洲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的,启蒙思想家们在自身文化背景下需要捍卫的思想观点才是根本性的,是否需要评价中国或如何评价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基于欧洲社会现状而产生的思想倾向,无论莱布尼兹还是伏尔泰,或是其他人皆难逃此窠臼。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说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洲人理解中国文化的努力,但更可以说折射出欧洲人自己的思想史的轨迹,它本是欧洲思想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张国刚.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历史阐释从不同视角阐释历史现象,历史知识历史见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英国对华贸易,战争与贸易的关系,鸦片战争与战后社会,战后中国社会变化,战前中英贸易,至19世纪30年代初,广州贸易体制已完全改观,私商贸易已超过东印度公司贸易,走私贸易收益已超过合法货物。1833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专营权丧失,英国设立驻华贸易总监,旨在扩大对华贸易。律劳卑事件,英国议会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鸦片继续大量流入中国。,中国在1842年对西方开放之前的八十五年中,广州是唯一的对外贸易开放口岸,这段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基本上是关于广州贸易。广州贸易的主要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洋行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行商们向朝廷捐呈大笔钱财,以保证他们的垄断性特权。富有的行商受到官场的无情压榨。前来中国贸易的商船要承担各色各样的苛捐杂税。广州当局对于管理外国人的看法是,贸易只是中国给予洋人的一项特权而非他们的固有权利,而这种皇恩的施予必须依照他们的良好行为来决定。因此,洋人有义务服从一些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商馆宣读一下,违反这些规则会招致贸易的中断。,英国政府对东印度公司对走私贸易、十三行商垄断正常贸易现状的不满。1833年东印度公司失去对华贸易专营权,英国时任外务大臣巴麦尊勋爵便在1833年12月31日委任律劳卑为首任驻华商务总监总理对华贸易事宜。律劳卑抵达中国后,没有在澳门等待批准觐见,迳自前往广州;然而当时清廷规定,除商人和大班,外国政府官员未经许可,是一概不准入城的。翌日律劳卑指派下属,不经行商,直接前往城门投递一封寄给两广总督卢坤,说明来意的“公函”。但问题是,外国人的信件一律是要由公行代为转呈的。其次,律劳卑的信件格式是“公函”而非“禀”,内文则用了“平行款式”,更自称是来自“大英国”的“正贵大臣”,完全违反惯例。,从禁烟到战争,窃见近年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於内地,实漏银於外洋也。盖自鸦片流入中国,道光三年以前,每岁漏银数百万两,其初不过纨袴子弟习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搢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道,随在吸食。各省州县地丁钱粮,徵钱为多,及办奏销,以钱为银,前此多有赢馀,今则无不赔贴。各省盐商卖盐得钱,交课用银,昔之争为利薮者,今则视为畏途。若再数年,银价愈贵,奏销如何能办?积课如何能清?设有不测之用,又如何能支?今天下皆知漏卮在鸦片,而未知所以禁也。清史稿,列传165,黄爵滋,虎门销烟,作为工业者的我们,不但因近来的中国事件失去了这个场,而遭受损失。同时我们还从英国约克郡及英格兰西部对华输出其他货物,又自印度向中国拨款,并且转运印度的出产(鸦片),作为印度偿还我们对印度输出的媒介(印度出产鸦片,卖给中国,赚了钱,才能购买英国的布及其货品)我们的资财大部分都卷入了这种贸易。这个贸易的停顿,我们的货物被扣留,对我们已极为不便,而且将来可能遭受极严重的损失。曼彻斯特三十九家公司给维多利亚女王的联合上书,贸易利益,英国政策奉行这样的原则:如果有可能则通过无形手段扩张帝国控制,必要的时候使用有形手段。将一种方式标榜为“反帝国主义”,而另一种标榜为“帝国主义”则忽视了这样的事实:不管使用何种方法,英国都孜孜不倦的维护和扩大自身利益。通常对于自由贸易的“贸易而非统治”的概括应该改写为“可能的话通过无形控制保护贸易,必要时则通过统治保护贸易”。R.RobinsonandJ.Gallagher,TheimperialismofFreeTrade,1814-1915,TheEconomicHistoryReview,NewSeries,Vol.6,No1,1953.,条约体制下的社会变化,外国领事和中国官吏的平等权。割取香港带来的经营基地,五口通商由沿海进入内地的通道。商品经济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体制,社会经济结构改组。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教民(民间信仰冲突)。,(1)结果和影响:白银外流,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也毒害中国百姓身心健康。(2分)林则徐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2分)(2)原因:两次鸦片战争英国的胜利,通商口岸开放对贸易的刺激。(2分)(3)原因: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抵制;中国人排外的心理;鸦片贸易导致中国大量贵金属外流降低正常贸易购买力。(2分)变化:较1859年有所下降,但较1854年仍有较大提升,并且维持在稳定水平。(2分)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更多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加快;鸦片贸易趋于稳定对中英正常贸易的影响减小。(4分),案例3,(1)影响: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人们身心受摧残。(2分)措施: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2分)(2)事件:虎门销烟。(1分)出产:鸦片。(1分)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以贸易立国。而英国贸易体系实际是一个资金链(三角贸易:印度把鸦片卖给中国,中国的白银流入印度,印度用从中国攒得的白银购买英国布匹极其货品),鸦片贸易使英国大部分资财被卷入,正常的中英贸易收到冲击。(4分),(3)手段:无形手段是指自由贸易;有形手段是指战争。目的:维护和扩大其自身利益。(言之有理,即可给分,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