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1、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_第1页
专题三 1、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_第2页
专题三 1、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_第3页
专题三 1、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_第4页
专题三 1、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命题分析,近三年来,表达方式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必考点,尤其是描写和抒情这两种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描写方面:白描、细节、侧面、正面。抒情:直接、间接。考查方式:某诗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诗歌中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诗歌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怎样处理的?,2014年高考题,(安徽卷)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答案:“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4分),(浙江卷)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写的是作者实实在在的“逢雨”经历,场景具体,抒写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外,兼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写的是黄昏时雨势繁密,景中含情。“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直抒胸臆,表达孤独、悬念之情。“一声猿”属写实,也具象征意。猿啼既表明周围静寂,也含愁苦意。,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标题“三峡吟”,意为“吟三峡”,也即把“三峡”当作“吟”的对象,因而整首诗类似“咏物”之作,借吟咏三峡来阐明某个道理。“咏物”可以抒情,也可以说理。徐照的这首诗意在说理,告诉读者三峡一带的猿啼本身没什么愁苦之说,“行人”听了觉着愁苦,是因为“行人”心里本身有愁苦,这就是“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蕴义。至于“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并非实写“三峡”景致,只是笼统交代三峡的概貌:距离多少,植被怎样。虽然可能用到楚辞招魂里“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字句,但彼此关连并不密切。,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2分)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参考答案1.猿声2.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天津卷)暮春山间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参考答案:虚实相间。桃花落处无人见,这是虚的,而通过涧水留香,飘来的花瓣这些实景,可以想到桃花在暮春时节陨落枝头的情景。,2013年高考题,(广东卷)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螟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xi):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xing):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答案: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含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答案: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为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不能参加,增添愁情,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会想起苏堤“折柳”送别断肠景,更添思念之愁苦,因此不是苏堤也皱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2012年高考题,(广东卷)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上海卷)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那,同“哪。,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渺,一作“眇”。渺然,幽远貌。作者题画山水障诗:“对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绵。”渺然,犹眇绵之意。“兴来”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言语表达。只自副词。犹言独自。自,词缀,无义。佳处:一作“佳气”。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薄暮:黄昏时分。津亭:渡口边的驿亭。余花:残花。南朝齐谢朓游东田诗:“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客船:旅客乘坐的船;运载旅客的船。,20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津亭”和“客船”。(1分)21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2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