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解答题”题型特点及应对策略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葛新福,例卷结构的基本设想,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空1-2分,共40分三、实验探究题4小题,共30分四、解答题6小题,共45分,命题的两个基点,一、信息,归纳概括总结,结论规律,迁移应用解决,新问题,二、原理,决定,决定,装置(方案),操作,例: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这是一个利用化学方法从含氧化合物中分离出氧元素并制取氧气单质的实验。选择的化学体系和用到的仪器及操作都比较简单,但却是最能体现化学特色。仅仅关注排水集气法的装置原理和相关操作。对实验体系中所包含化学本身的思考和探究缺失。缺少对比:直接加热氯酸钾加入催化剂加热。最简单的对比:反应容器玻璃,也含有氧元素,却能够经历整个反应过程而安然无恙。扩展视角:水、石英砂、陶瓷等。体验:物质性质取决于它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变化可以用外界条件来控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高温,一般的化学方法常温化学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性,26.(2014年)取少量碳酸氢钠(NaHCO3)粉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加热后发现:大试管中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完全反应后,取残留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往该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有生成(填化学式)。(2)通过上述实验,下列归纳出的碳酸氢钠性质或推理正确的有(填编号)。ANaHCO3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BNaHCO3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CNaHCO3比Na2CO3受热容易分解D无法比较NaHCO3与Na2CO3受热分解的难易程度,三、实验探究题:,24.(2015年)实验室有一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科学小组的同学利用该样品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称取0.75克样品,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滤液A和0.1克沉淀B;将滤液A等分成2份,一份先加少量酚酞试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得混合物C,另一份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得混合物D;将混合物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则滤液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2)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四、解答题:32.(2015年)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样品测定生成CO2的质量。(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方案二:样品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多次重复步骤和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已知2NaHCO3Na2CO3+H2O+CO2),化学计算命题的方向,实验与计算的融合-可计量的计算,13.某无色气体,可能是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将无色气体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甲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气体一定由氢气和二氧化碳组成B.该气体可能含有碳的氧化物C.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D.该气体至少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13.某无色气体,可能是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将无色气体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甲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该气体的所有可能组成(2)该气体必需满足什么条件?,35.NaCl晶体中混有少量的Na2SO4杂质,要得到纯净的NaCl,小黄和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小黄方案:将NaCl、Na2SO4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过滤,将滤液蒸干。(1)从除杂原则、可操作性等方面考虑,小黄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是。小强方案:,(2)小强方案中所加试剂A、B分别是,39阅读材料材料一:2013年1月27日凌晨,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圣玛丽亚市中心一家夜总会发生火灾,造成233人死亡。该事故的起因是在舞台上演出的一个乐队的成员燃放焰火时引燃了屋顶的隔音材料引起的。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材料三:学校组织春游野炊活动,同学们忙着搭灶烧火,灶火点燃后,发现火势较小,大家围坐在一块,商讨着怎么使火烧得更旺,结果出现两种不同观点:观点甲“用扇子扇可以使它烧得更旺”;观点乙“用扇子扇会使火熄灭”。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填标号)A.提供氧气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可燃物(2)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答一点)(3)请你对甲、乙两观点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案例分析,(2011金华)33、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a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b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c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如果猜想a成立,写出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如果猜想b成立,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已略去),通过实验探究气体产物的成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4)有同学提出: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上图装置可进行改进,去掉A、B、C装置,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同样可以探究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请你写出其实验操作过程(写出操作步骤,不需要写出现象和结论),33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聪在帮助父母烧菜时想到: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小聪和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甲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点燃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应(填“先通气体”或“先加热”);加热过程中发现黑色CuO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uO固体变红的化学方程式。,仅根据甲图装置出现的现象,写出混合气体所有的可能组成。,(2)评价与改进:小聪认为上述实验方案有缺陷,通过讨论,增加了乙图中的3个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对方案作了改进并进行实验:将混合气体先通过乙图中连接的装置后,再通入甲图装置。实验中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质量增加,B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甲图装置中实验现象与(1)相同。,请你写出改进方案的装置连接顺序(装置不重复使用):混合气体甲图装置(填装置编号)。(3)交流与讨论:通过对改进实验的现象分析,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36实验室里有一瓶常用的无色溶液,标签已残缺,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图所示)。经了解这瓶试剂应是NaCl、NaOH、Na2CO3、NaHCO3四种中的一种,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呢?【查阅资料】室温(200C)时,测定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小华根据试剂瓶残缺标签和上表数据,对这瓶试剂进行了猜想,【作出猜想】可能是NaCl;可能是;可能是;可能是。(不一定填满)【实验探究】已知:Na2CO3和NaHCO3的水溶液都呈碱性。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液于pH试纸上,测得pH7,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实验设计】请你帮助小强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确定试剂的成分。(要求写出简单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_。,实验题研究,发生装置,检验、净化装置,转化反应装置,收集、再检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2015金华)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只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鸡蛋壳表面很快产生气泡,不一会儿,还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原来沉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慢慢浮了上来,接近液面后又慢慢往下沉,如此,鸡蛋不断地在液体中上浮、下沉,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有趣的一幕作出合理的解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1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2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分)当鸡蛋放入稀盐酸中时,鸡蛋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因此鸡蛋下沉;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接触后立即发生化学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附着在鸡蛋壳表面形成气泡,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大于重力,鸡蛋上浮;接近液面时,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逸入空气中,鸡蛋的重力又大于受到的浮力,又向下沉。如此不断循环,即出现了不断的上浮与下沉。(2分),、科学“解答题”题型特点及呈现形式,科学“解答题”即“现象解释、问题解决类”的解释说明题。它是以自然现象或实际问题为背景来设置科学问题,要求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原理对现象进行解释,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是应用科学原理分析图像、表格等探究过程中或实际中获取的信息等。,题型特点,呈现形式,1.生活知识科学化。应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实验现象。通过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解释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例1小刚同学把一只熟鸡蛋和一只生鸡蛋都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使它们在桌面上绕竖直轴水平旋转,然后用手按住熟鸡蛋立即释放,发现熟鸡蛋静止了;用手按住生鸡蛋立即释放,发现生鸡蛋沿原来方向继续转了几圈,如图所示。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释放后生鸡蛋又继续转了几圈?,答题要点:可能是惯性造成的因为熟鸡蛋里面的蛋清、蛋黄已变为固体,和蛋壳成为一体,当熟鸡蛋被手按住后,在力的作用下,则由原来的运动变为静止而生鸡蛋里面是液体,当蛋壳被按住后,由运动变为静止,但里面的液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带动蛋壳继续转动。,、科学“解答题”题型特点及呈现形式,例2.将一个底部封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塞子塞紧管口。把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很快会观察到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如图所示)。请解释塞子被顶出的科学原理。,答题要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迅速来回拉动时,橡皮条对管子做功,管子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热量从管子传递到管子内的酒精中,酒精大量汽化,管子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管内的气体对塞子做功,管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使塞子被顶出。,例3.CO2可作为塑料温室大棚的“气肥”,施用增产效果明显,科研人员为有效掌握向大棚内使用“气肥”的时机和用量,测定了一个密闭蔬菜大棚内的CO2浓度,发现一昼夜120600毫克/升之间波动变化幅度远大于室外。若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试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在如图坐标系中绘出该密闭塑料温室大棚内CO2浓度日变化的大致曲线,并解释原因。,答题要点: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当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棚内二氧化碳量升高,反之二氧化碳量降低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每天日出前(6时左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在棚内,使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经整个白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在18时前后使棚内的二氧化碳达到最低值,因此曲线为V字形。,2.科学知识生活化。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能进行合理预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呈现形式,、科学“解答题”题型特点及呈现形式,3.对图像、表格等信息的分析与解释,答题要点:(1)化学原理:即反应方程式(2)氢氧化钠不足量的原因分析(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恰好反应时需要n克,由于mn,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2.4.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 化肥厂财务设备检查细则
- 房地产代理合同
- 第22课《杞人忧天》说课稿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2.2基本初等函数-对数函数 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静电场 3 电场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说课稿 教科版选修3-1
- 中医期末试卷试题及答案
- 个体经营户与电商平台合作运营合同
- 时尚电子产品代言人合作合同范本及市场开发协议
- 高新科技园区车间租赁及创新成果转化合同
- 华北电力大学授予本科生学士学位名单
- 学生休学证明模板
-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标书(模板)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带拼音阅读练习题26篇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1
- GB/T 2930.1-2017草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 会计学原理模拟试题一套
- 第一章-宗教社会学的发展和主要理论范式课件
- 国内外新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课件
-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课件
- 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拼宽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