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说课PPT课件_第1页
水调歌头-说课PPT课件_第2页
水调歌头-说课PPT课件_第3页
水调歌头-说课PPT课件_第4页
水调歌头-说课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苏轼(宋),说课流程,教材图片,.,4,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经典佳作。,本单元课文主要为古代诗文,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词描写了一幅皓月当空、举酒问月的画面,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阐明人生哲理,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永恒魅力。,学情分析,初二年级学生。,已了解一些唐诗宋词,并有一定的中国古典诗词理解能力,但未系统学过词。,由于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而又历史年代久远,学生依旧未能积淀一定的文化内涵,仍需要注重积累。,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大纲,1.知识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及词的有关知识。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疏通大意,并在理解词意基础上背诵全词。,2.能力目标:会用自己的语文经验和生活体验品味作品内涵丰富的语句,进而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教师设疑、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交流、朗诵诗词等,教学方法:在学习、欣赏、理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并运用情景交融、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通过朗颂或者唱词体会情感。,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豁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难点,重点,重点与难点解析,教学方法,教法,1.启发式教学2.情境教学法,学法,1.圈点勾画法2.合作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步骤,一、设计情境,新课导入,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四、合作探究,分析品味,一、设计情境新课导入,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月亮,月亮,失意,旷达,伤感,思念,.,14,二、走近作者,了解文体,1.作者简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洵、弟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苏轼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兼工书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苏轼(10371101),2.文体介绍,说明:这两部分的教学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明确了有关词和苏轼的文学常识,为理解文本做了铺垫。,词文体名,是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全盛于宋代。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诗余”。一般分上下两阕。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并不是词的题目,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韵脚等。词大致按字数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新课程标准着重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听读诗词,扫清障碍。,设置配乐朗诵,学生聆听,接着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音、义的障碍。,说明:旨在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17,宫阙上下阕绮户婵娟把酒问青天: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低绮户:何事长向别时圆:,重点词音及词义,qu,q,chn,端着,担心,经受不住,雕花的窗户,为什么,哪里比得上,.,18,2.再读诗词,理解词义,自由朗读要求:1.慢读,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画面在脑中浮现。2.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3.有情有味。4.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说明:上述活动是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进行的,通过学生的欣赏、朗诵,逐步理解诗人的感情、胸襟。,.,19,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四、合作探究分析品味,1.合作探究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和缘由分别是什么?(丙辰中秋,怀念子由),说明:通过小序引出背景知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知人论世,理解文本内涵。,背景介绍,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原来在杭州担任通判,因苏辙在济南为官,苏轼特地请求北徙。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然而到达密州之后,虽与苏辙相距不远,但因各自疲于官事,依旧未能相见。公元1076年,41岁的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当太守已经两年了。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2.品读课文,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重点难点),.,23,词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思想感情?,品读课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品读课文,谁有恨,为什么有恨?,.,25,词中除了表达了怀念子由的思想感情,还写了什么?,品读课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为什么要问天?,品读课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去:苏轼想回到天上去吗?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品读课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品读课文,.,2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苦闷,矛盾,祝愿,豁达,说明:由浅显的感情入手,从下阕反方向挖掘至上阕,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30,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带领学生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1.课堂小结,本词以月为中心贯穿,色彩绚丽,想象奔放,阐发哲理含蓄自然。上阙:望月(写景)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下阙:怀人(抒情)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手法:借景抒情、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31,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苏辙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时间流逝,到了神宗熙宁十年,又是一年中秋。苏辙来到徐州,与苏轼相聚。兄弟俩七年未见,自然十分欢喜,一起登楼赏月。苏辙特作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相和,回赠其兄。,思考:两首词的情感基调有何异同?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2.拓展延伸,.,32,月亮诗句知多少?,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蝶恋花,.,33,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和子由中秋见月)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34,苏东坡传林语堂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赏读)陈如江苏东坡突围余秋雨,2.推荐阅读,.,35,1.背诵默写全词,并搜集咏月诗词2.将这首词改写成散文,3.作业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